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8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8)
1. 頭面
痘瘡以正面為主,蓋五臟之精華,皆上著於頭面也。故身上瘡癢而抓破者,不為大害,惟正面不可犯動一處,苟於眉目鼻面之間,抓破一處者,此肺熱也,急用甘桔牛蒡之類,以解之。其癢即止者,乃佳兆也。如癢不已,則浸淫漸開,其氣泄而其癢愈甚,必至滿面抓破而死。
更有起發養漿之時,額上瘡如火燒,湯澆之狀,潰爛破壞,無復完膚,或兩頰之傍,亦如是樣,不待抓搔而自破爛者,必漸漸潰破殼焦,水去似靨非靨,其沙崩之勢,莫之能御,必至陽氣脫而死,更有痘瘡作漿之初,未易收靨,面上諸瘡未盡成膿,而忽鼻準頭瘡,先干如橘子色者,或眉心瘡自乾黑者,或兩耳上瘡自收者,或唇上瘡自焦黑者,或兩頰瘡干蹈如餅者,此皆名為倒靨,乃死之候。不可認為正收也。
白話文:
痘瘡通常以臉部為主,因為五臟的精華都集中在頭面部。所以身上長瘡癢而抓破的,不會造成大問題,但臉部則不能碰觸,只要在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臉頰之間抓破一處,就表示肺熱,要趕快用甘桔、牛蒡等藥材來解毒。如果癢立刻就止住了,就是好兆頭。如果癢不停,就會慢慢潰爛擴散,毒氣外洩,癢得更厲害,最終會導致滿臉抓破而死。
還有痘瘡開始長出膿液的時候,額頭上的瘡會像火燒一樣,好像被熱水澆過,潰爛破壞,沒有完好的皮膚,或者兩頰也一樣,不用抓就會自己破爛,一定會漸漸潰爛、結痂、脫皮,留下像坑洞但又不完全是坑洞的疤痕,像沙崩一樣,無法阻止,最終會導致陽氣耗盡而死。還有一些情況是,痘瘡剛開始長出膿液時,還沒完全變成膿包,突然鼻頭上的瘡先乾燥,變成橘子色,或者眉心上的瘡自己乾枯變黑,或者兩耳上的瘡自己消退,或者嘴唇上的瘡自己焦黑,或者兩頰上的瘡乾燥得像餅一樣,這些都叫做「倒靨」,是死亡的徵兆,不能當作痊癒。
夫人之身,諸陽脈上行頭面,諸陰脈自頭胸而還,故頭面屬陽,而痘疹亦屬陽,以類相從,是以起發以至收靨,皆自頭面而始。蓋升生浮長,陽之性也。凡痘瘡起發,頭面以漸腫大,則得升生浮長之性,不須憂恐,只要痘子磊落紅活,光壯肥澤,則自成膿之後,毒化結痂,而腫亦漸消矣。
如瘡黏連通片,模糊成餅者,只要紅活潤澤,咽喉疏利,胸膈寬快,飲食無節,而亦無變也。若色灰白或青黃,乾燥者皆死。其有頭面腫而不閉目者,毒淺而輕,若閉目者,毒深而重。瘡熟而腫消目開者,為吉,未成膿而即腫消,目開者,此為陷也,不治。更有未見點而頭面預腫看,則毒散漫於皮毛,必不能透肌而出矣。
白話文:
夫人之身,諸陽脈上行頭面,諸陰脈自頭胸而還,故頭面屬陽,而痘疹亦屬陽,以類相從,是以起發以至收靨,皆自頭面而始。蓋升生浮長,陽之性也。
婦人的身體,陽氣的經脈向上運行到頭面,陰氣的經脈從頭胸部位返回,所以頭面屬於陽性,而痘疹也屬於陽性,物以類聚,因此痘疹從發病到痊癒,都從頭面開始。這是因為上升、生長、浮動、擴張,是陽氣的特性。
凡痘瘡起發,頭面以漸腫大,則得升生浮長之性,不須憂恐,只要痘子磊落紅活,光壯肥澤,則自成膿之後,毒化結痂,而腫亦漸消矣。
一般來說,痘瘡發病時,頭面逐漸腫大,這是因為得到了上升、生長、浮動、擴張的陽氣特性,不必過於擔心。只要痘疹顆粒清晰分明,紅潤有活力,光澤飽滿,肥厚潤澤,那麼膿瘡形成之後,毒素就會化解結痂,腫脹也會逐漸消退。
如瘡黏連通片,模糊成餅者,只要紅活潤澤,咽喉疏利,胸膈寬快,飲食無節,而亦無變也。若色灰白或青黃,乾燥者皆死。
如果痘瘡相互黏連成一片,模糊成餅狀,只要痘疹紅潤有活力,光澤潤澤,咽喉通暢,胸膈舒暢,飲食正常,那就沒有大礙。如果痘疹顏色灰白或青黃,乾燥無光,則都是不祥之兆。
其有頭面腫而不閉目者,毒淺而輕,若閉目者,毒深而重。瘡熟而腫消目開者,為吉,未成膿而即腫消,目開者,此為陷也,不治。
如果頭面腫脹但沒有閉眼,說明毒氣淺而輕,如果閉眼,說明毒氣深而重。痘瘡成熟後,腫脹消退,眼睛也張開,這是好兆頭。如果痘瘡還沒形成膿瘡就腫脹消退,眼睛也張開,這叫做“陷”,是無法治療的。
更有未見點而頭面預腫看,則毒散漫於皮毛,必不能透肌而出矣。
還有,如果還沒看到痘疹就先出現頭面腫脹,說明毒氣散漫在皮膚毛髮中,必然無法穿透皮膚,發作出來。
亦有將起發而頭面預腫者,則氣浮越而肉腠,必不能起頂而膿矣。此染時行疫癧之氣,名大頭瘟,其毒最酷,一見其機,急用清解透托,以圖萬一也。
白話文:
也有情況是在發病初期頭面部就出現腫脹,這是因為邪氣浮在表面且肌肉腠理疏鬆,一定無法在頂部形成膿包。這種情況是感染了時行的瘟疫之氣,稱為大頭瘟,其毒性非常強烈,一旦發現徵兆,應立即使用清熱解毒和透疹託裏的方法來治療,以求有一線生機。
2. 汗下
夫痘瘡必待三日,不出或出不快,即微發之,如發後不出,僅宜日服二劑,此後而再不出,方大發之,若見點雖少,倘脈和平,是瘡本稀,亦不可亂為發表,發表猶此,況汗下乎?故痘症雖似傷寒,然治惟有溫平之法,而無汗下之理。且傷寒表症未解,尚不可下,況痘瘡必欲起脹,翕漿而後已哉,何世謂初覺即宜利之,宜泄其毒,誤矣。
故在初發熱足冷,頭痛脈數,與傷寒疑似之間,僅宜解肌微表,若有內傷等症,僅宜微與化食寬膈,若痘而誤服麻黃之劑,以汗下之,則陽氣盡出於肌表,遂必斑爛而臟虛,虛則腹疼自利,或作寒戰,甚或里無陽氣,乃作陰癇,而死者多矣。抑痘而誤用大黃之劑,以下之,則毒乘虛陷伏,或為腹脹。
白話文:
痘瘡一定要等三天,如果三天後還不發疹或發疹不快,就屬於輕微發疹。如果發疹後不再繼續長出,只需要服用兩劑藥即可。之後如果還是沒有長出痘疹,才能算作發疹。即使長出了一些痘疹,但脈象平和,表示痘疹本來就少,也不要亂用發散的藥物。發散如此,更何況是汗下呢?因此,雖然痘瘡症狀和傷寒相似,但治療只能用溫和平和的方法,不能用汗下法。而且,傷寒的表症還沒解,就不能用下法,何況痘瘡必須先起疹,然後才能消退,怎麼能說初發病就應該使用利水瀉毒的藥物呢?這都是錯誤的。
因此,在初期發熱、手腳冰冷、頭痛、脈搏急促,看似和傷寒相似的症狀時,只需要解表即可。如果出現內傷等症狀,只需要服用一些助消化和寬胸的藥物。如果誤服了含有麻黃的藥物,用汗下法治療痘瘡,就會使陽氣全部散發到肌表,導致痘疹潰爛,並且臟器虛弱。虛弱就會導致腹痛、腹瀉,或者出現寒戰,甚至內無陽氣,而出現陰癇,最終導致死亡的人很多。如果錯誤地使用大黃來治療痘瘡,用下法治療,毒邪就會趁虛而入,潛伏在體內,或者導致腹脹。
或為喘急,而死者有矣。雖然亦有不得不汗下以劫病者,如未出時,重感風寒,約束皮膚,而腠理閉密,瘡出不快者,此必當汗之,令其陰陽和,榮衛通,而瘡自易出,毒得解散,苟不汗之,則毒無從外出,存伏於中,未免有閉門留寇之禍也。
更如大熱不退,轉增煩渴,譫妄昏沉,便尿阻塞者,此毒蓄於腸胃之間,而與穀氣並結也,宜急下之,使其陳穢滌去,臟俯流通也,苟不下之,則藏汙蓄毒煎熬於中,寧無養虎遺患之虞乎?《書》曰:首尾不可下者,或謂首云上焦,尾云下焦,蓋治上宜消,治下宜導,而無下之理。或云,痘未顯於表,其脈症有表而無理,若一下之則邪氣不得伸越,故禁首不可下也。
白話文:
有些人因呼吸急促而亡。雖然也有必須透過汗法逼出病邪的情況,例如,出疹前因受寒,導致皮膚緊縮,毛孔閉塞,疹子不易發出,這種情況就必須出汗,讓陰陽調和,氣血流通,疹子才能順利發出,毒素才能散去。如果不出汗,毒素就無法排出,留在體內,可能會造成留患。
同樣地,如果高燒不退,還伴隨口渴、神志不清、大小便不暢,這表示毒素積聚在腸胃,與食物殘渣結合,應該趕緊服用瀉藥,讓積聚的毒素排出,五臟六腑才能通暢。如果不及時瀉下,毒素積聚在體內,會像養虎為患一樣危險。古書記載,頭尾不可瀉下,指的是上焦和下焦,上焦宜消,下焦宜導,所以沒有瀉下的道理。有些人認為,痘疹還沒出現,但脈象和症狀卻表現出表證,如果瀉下就會阻礙邪氣發散,所以禁止頭部瀉下。
痘已顯於外而無一切里症,內無根蒂,大憂不甚實,苟一下之,則毒邪逆陷,並即靨而精滋耗亡,是以大便乾結者,如亦下之,則愈竭榮血。故禁尾不可下也。論雖不同,理則一致,至如順痘初出,又無表裡感傷者,則當任其自然,惟加安養,自見全功,若有風寒閉塞,惟宜解肌自出矣。
奈何才見痘點,亦不顧其所蘊輕重,肌熱未透,毛竅未松,惟恐不出,用藥峻發,毒無出路,遇發則一倍變為十倍,十瘡合為一瘡,各曰斑爛。五內七竅,至於皆有,重者不救,輕者或為喉痛聲啞,目疾鼻塞之患也。
白話文:
痘疹已經長出來,但沒有內在症狀,內裡沒有根源,憂慮過重也不完全是真的。如果輕率地使用瀉藥,毒邪會逆流而入,並且很快地出現靨痕,精氣神也會迅速消耗殆盡。因此,即使大便乾燥,也不能使用瀉藥,否則會更加耗損精血。所以,痘疹初起時不可使用瀉藥。雖然論述不同,但道理是一致的。如果痘疹剛出現,又沒有外感內傷,就應該順其自然,好好調養,自然就能痊癒。如果有風寒閉塞,則需要解表散寒,讓痘疹順利排出。
然而有些人,才剛看到痘疹就急於讓它發出來,不顧其輕重程度,肌熱尚未透發,毛竅尚未舒展,就擔心它不出來,用藥過於峻猛,毒邪無處可去。一旦發出來,就會變得更加嚴重,十個痘疹合併成一個,全身佈滿斑點和膿瘡。五臟七竅都會受累,嚴重者難以救治,輕者也會出現喉嚨痛、聲音嘶啞、眼疾、鼻塞等問題。
3. 論變黑腰痛
腎之為髒水,臟也,水居北方,天一生之,故受氣之初,先生兩腎左為腎而屬水,右為命門而屬火,所謂非水不生,非火不成,水火相濟。陰陽之徵兆也。然腎在俯下,痘疹之初,耳獨涼者,膀胱為腎腑,腎不受邪耳,此克能存水之德,以制陽光者也。如耳反熱則水不能制火,將有世所謂歸臟之虞矣。
治宜抑梟炎,資腎水,況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,故每有真水既亡,津液暴脫,則其氣滯其發燥,而乃熇熇乎不能潤乎皮毛,滋乎腠理,痘中之血亦干而變黑矣。黑者火燥水涸,而血乾之色也。腰痛者,毒火亢害之徵也。此理之常,雖曰黑屬癸水,豈可拘以腎實為邪而瀉哉。夫變黑腰痛之症,本屬火盛熱極,經所謂亢則害也。
白話文:
腎臟是人體主水的重要器官,位於北方,受先天之氣滋養,因此人體最初生成時,就先形成了左右兩個腎臟,左腎屬水,右腎屬命門屬火。水火相濟,陰陽相生,缺一不可。腎臟位置偏下,因此當痘疹初發時,耳朵會感到涼意,因為膀胱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腎臟不受邪氣入侵,所以能夠保持水的特性,抑制陽氣的過盛。但如果耳朵反倒發熱,就說明水不能制火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。
治療應當以抑制炎症、滋補腎水為主。由於陽氣常盛,陰氣常虛,因此當人體真水耗損、津液流失時,就會出現氣血停滯、發熱乾燥的現象,皮膚和毛髮也失去滋潤,痘疹中的血液也會變得乾燥發黑。黑色代表火氣旺盛,水液乾涸,血液乾燥。腰痛則說明毒火上炎所致。雖然黑色屬癸水,但不可拘泥於腎臟實證而瀉火,因為發黑腰痛的根本原因是火盛熱極,正如古人所言,「亢則害也」。
外火灼於肌膚之間,故其色黑,火毒相亢,而玄水枯竭,故腰疼耳。其痘必乾枯,或多斑點,非紅則紫,非紫則黑,其屬火也,明矣。治法大宜升提表散,而兼清涼解毒,於見點之初,使熱毒得解,斑紫得清,正痘得見,然後調理氣血,庶可挽回,若斑不退,紫不清,痘伏隱隱而不起,腰疼陣陣而難伸,頭面預腫,腹脹喘粗者、是必痘終不起,而難冀其有生也,至有痘將成就,而忽變黑倒靨者,是亦血熱火亢,毒滯血乾而成,內攻為逆候也。故莊氏曰:斑瘡倒靨而黑色者,是謂鬼瘡,此惡之之詞也。
若是所謂冬月盛寒歸腎,變黑之說者,豈理也哉,
白話文:
外在的熱氣灼傷皮膚,所以皮膚呈現黑色,火毒過盛,導致腎水枯竭,因此腰部疼痛。痘痘會乾燥枯萎,或出現許多斑點,顏色不是紅色就是紫色,不是紫色就是黑色,這些都是火熱的表現,很明顯了。治療方法主要應當升提表散,同時也要清涼解毒,在痘痘出現的初期,讓熱毒消解,斑點變清,正痘顯現,然後調理氣血,才能夠挽回,如果斑點不退,紫色不消,痘痘隱隱約約不冒出來,腰部陣陣疼痛難以伸展,頭面部腫脹,腹部脹滿呼吸粗重,那麼痘痘就一定不會出現,很難期待它會生出來,即使痘痘快要成熟,卻突然變黑變成倒靨,也是因為血熱火亢,毒素阻塞血氣乾燥而造成的,內攻逆行,所以莊氏說:斑瘡倒靨而黑色者,稱為鬼瘡,這是非常不好的徵兆。
如果說冬月盛寒歸腎,導致變黑,這怎麼可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