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5)

回本書目錄

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5)

1. 論痘出候

夫人得天地之氣以有生,稟父母之氣以成形。然難免痘疹之患者何也?蓋因淫火中於有形之先,發於有生之後,遇歲火太過,熱毒流行,則痘毒因之而發,是症也,必假氣血而後出,而後解。其始之候,與傷寒相似,但傷寒從表入里,則見一經形症。痘疹從里出表,而五臟之症皆見。

其臟之症獨見多者,即主其臟之毒特甚而治之。故其發熱煩燥,而臉唇紅,面色燥者,因火遊行也。身熱頭痛而腰脊強者,屬太陽經也。年寒年熱者,陰陽相抑也。噴嚏者屬肺也。吹欠者,屬脾也。咳喘痰涎,或煩燥驚悸,鼻孔氣粗者,肺心熱也。竄眼者,膀胱起於目內眥也。

驚搐者,肝主筋而身熱乘之,是以如風之症也。口舌疼痛者,脾心熱也。咽喉疼痛者,肺熱也。肚腹疼痛者,是脾肝也。狂悶者,亦脾胃熱也。昏睡者,熱甚而神疲也。自汗者表虛而腠理開,又或濕熱重蒸也。下利者熱毒下注,或又傷食故也,嘔吐者火毒上逼也。發熱者熱盛於外也。

不發熱者是壯氣也。然始亦有外因傷風等候,時氣傳染而得,有內因傷食嘔吐而得,有因諸跌撲驚恐蓄血而得。症候多端,卒未易辨,亦須以耳冷鼻尖冷,骩冷,(骩,臀尖也。)足冷驗之。

蓋痘疹屬陽,出則腎臟無症,耳與骩足俱屬於腎,故腎之部獨冷,又須視其耳後有紅絲,赤縷突出,且脈洪大而弦數,心窩有紅色點子,眼目困倦,色如秋水,耳尻中指俱冷,兩顴之間有花紋見,及諸眼睛黃,目胞赤,手足鼻冷,小便赤少,大便不通,又或瀉世,昏倦多睡,不惡寒面惟惡熱,身略見熱而常驚惕者,此最可以稽驗矣。

然治痘之法,惟察其表裡寒熱虛實而已,外重則治表為本,內重則治里為要,寒者溫之,熱者平之,虛者益之,實者損之,折其鬱氣,滋其化源,以平為期,治之略也。如裡實而又實里,則必結成癰毒,表實而又實表,則必潰爛不痂,故一二日宜於解表,使痘易出,三四日清涼解毒,使痘易長,六七八九日溫補氣血,使易灌漿,若與十一二日清利收斂,使痘易靨,此治痘之常法也。

然痘亦有先期而速,後期而遲者,豈可執一而治之哉!苟痘未盡出而清涼,則痘得寒而凝滯,熱毒未盡解而溫補,則毒蘊蓄而不能化漿,至於靨後不過慎風寒,節飲食而已,治痘所當慎者,在於六日之前,斟酌用藥,則輕者可以高枕無憂。重者亦可扶危奏績矣。

白話文:

[對於痘疹出現的討論]

人因天地間的氣息得以生存,接受父母的遺傳形成肉體。然而,為什麼會難免遭受痘疹的侵害呢?這主要是因為體內的過旺火氣在人形成形體之前就已經存在,而在出生後才表現出來。當年份中火氣過盛,熱毒開始流行,痘毒就會因此而爆發。這種病狀必須藉助氣血才能爆發和消退。其初始症狀,類似感冒,但感冒是由表至裡,呈現一種經絡的症狀;痘疹則是由裡至表,五臟六腑的症狀都能顯現。

若某一臟腑的症狀特別明顯,就表示該臟腑的毒素特別嚴重,治療時應以此為主。例如,發燒煩躁,臉脣紅,面色乾燥,這是火氣在體內遊走的症狀。身體發熱,頭痛且腰背僵硬,這是太陽經的問題。一年四季都有寒熱交錯,這是陰陽失調的現象。打噴嚏,這是肺部的問題。打哈欠,這是脾臟的問題。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痰多,或者煩躁、心悸,鼻孔呼吸急促,這是肺部和心臟的熱度。眼睛刺痛,這是膀胱的問題。

抽搐,這是肝臟控制肌肉,加上身體發熱,所以會像風一樣的症狀。口腔和舌頭疼痛,這是脾臟和心臟的熱度。喉嚨疼痛,這是肺部的熱度。肚子和腹部疼痛,這是脾臟和肝臟的問題。精神恍惚,這也是脾臟和胃部的熱度。昏睡,這是熱度過高導致精神疲憊。出汗,這是表層虛弱,毛孔開放,或者濕熱過重。拉肚子,這是熱毒下注,或者因為食物中毒。嘔吐,這是火毒上沖。發熱,這是外部熱度過高。不發熱,這是體質健壯。然而,痘疹的起因也有外部原因,比如受風、感染等,也有內部原因,比如食物中毒、嘔吐,或者跌打、驚嚇、蓄血等。

痘疹的症狀很多,很難立刻辨別,但我們可以通過耳朵、鼻子、臀部和腳是否冰冷來判斷。痘疹是屬於陽性的疾病,爆發時,腎臟通常不會有症狀,耳朵、臀部和腳都屬於腎臟的部位,所以這些部位會特別冰冷。此外,如果耳後有紅線突出,脈搏洪大而頻率快,胸口有紅點,眼睛疲倦,顏色像秋天的水,耳根、中指和腳都冰冷,兩頰之間有花紋,眼睛黃色,眼皮紅色,手腳和鼻子冰冷,小便紅色且量少,大便不通,或者拉肚子,昏沉、疲倦、多睡,不畏寒只怕熱,身體稍微發熱就經常感到驚慌,這些都是可以檢查的症狀。

然而,治療痘疹的方法,主要就是看其表裡寒熱虛實。外重就以治療表面為主,內重就以治療內部為要。寒冷就用溫熱療法,熱度就用平衡療法,虛弱就用滋補療法,實在就用減緩療法。消除鬱氣,滋養化源,以平和為目標,這是治療的基本原則。例如,一到兩天的時候,應該解表,讓痘疹容易爆發;三到四天的時候,應該清涼解毒,讓痘疹容易成長;六到九天的時候,應該溫補氣血,讓痘疹容易灌漿;十到十二天的時候,應該清利收斂,讓痘疹容易結痂。這是治療痘疹的一般方法。

然而,痘疹也可能提前或延遲爆發,怎麼能只用一種方法來治療呢!如果痘疹還沒有完全爆發就開始清涼,痘疹會受到寒冷影響而停滯;如果熱毒還沒有完全消除就開始溫補,毒素會積累在體內,無法轉化為漿液。等到痘疹結痂後,只要避免風寒,控制飲食就可以了。治療痘疹最需要注意的是,在六天之前,必須謹慎使用藥物,這樣輕微的痘疹就可以安然無恙,嚴重的痘疹也可以化險為夷了。

2. 出論因痘而施治法

夫痘由中而達外,用藥因期而變通,以常而言之,則發熱三日,而後見標出齊,三日而後起脹蒸長,三日而後灌膿漿滿,三日而後收靨,其發熱三日當托裡解表,使其易出,亦有氣弱而不能出者,當微補其氣,氣和則出快矣。但初不可用耆,恐腠理一密,其痘難出也。

四五六日以清涼解毒為主,清涼則無血熱枯腸之患,解毒則無壅滯黑陷之危,惟有氣虛症候者,當清涼解毒,又所當忌,以杜瀉泄毒伏之虞,七八九日以灌膿為主,治法當溫補氣血,氣血流行而成漿自易,若有不能行漿者,是必氣弱血枯,或氣澀血滯,腠理固密,故即精氣雖盛,不易疏通,所以有是患也,宜外用水楊湯法,而內以宣血補血行氣補氣之藥可也。

然凡灌膿,固宜溫補,以助其漿,惟症原由血熱腳地,勢雖稍得清解,苟遽大用參耆溫補之法,則又恐依然血熱,而非所治矣。此僅可於催漿之品劑中略與清涼解毒之味,則血熱之勢自清,囊房之膿且可得而灌也。但太涼則冰血而毒凝滯,故曰中病即止,無過其制。則於十一二日以收斂為主,大和氣血,補脾利水,則自然結靨矣。

此特語其常也。然長者可必,當隨候參詳。安可執一應無窮之變哉!如見紅點之時,痘勢輕少、不可過表在後,恐成斑爛,倘遇乾紅紫色,宜急疏利,不然在後必成黑陷,四五日內,痘出至足下為齊,苟未盡出,則於解毒藥中,宜兼發表,若專於寒涼,則痘遲滯不出,七八日之間,毒未盡解,則於溫補之中,又兼解毒,若偏於溫益,則毒愈盛,不能化漿,十一二日之間,漿未滿足,必大補氣血,略兼解餘毒,否則恐有癰毒疤痕之患,然凡用寒宜遠寒,用熱宜遠熱,毋太過毋不及,此治之要,理之常也。但發表不遠熱,攻裡不遠寒。

蓋熱則行而寒則凝,苦則瀉而甘則緩,此治之權,理之變也,變通之妙,要在隨時制宜,如《經》曰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,此皆因時寒暖也。又有曰:時在春夏,天氣主之。治在心肺,心肺之藥宜多芩連荊防之屬;時在秋冬,地氣主之,治在肝腎,肝腎之藥,宜多丁桂姜附之屬,是雖不可盡准,實亦弗犯天和之意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中醫對治療痘疹的原則和方法。

痘疹的生成是由體內向外顯現,因此使用藥物需視病情階段靈活調整。一般來說,發燒三天後,痘疹會開始顯現,再過三天痘疹開始膨脹生長,之後三天痘疹會充滿膿漿,再過三天痘疹開始結痂。在發燒的前三天,應使用託裡解表的藥物,幫助痘疹順利出現,對於氣虛無法使痘疹冒出的人,應適當補氣,氣血和諧痘疹就能更快出現。但此時不適合使用黃耆,因為它可能會使毛孔緊閉,使痘疹更難出現。

在第四到第六天,應以清涼解毒為主,這樣可以避免血液過熱導致腸胃受損,也能避免毒素阻塞導致痘疹顏色變黑。但對於氣虛的患者,清涼解毒的藥物應適度使用,以免造成腹瀉或毒素埋藏的風險。

在第七到第九天,主要以灌膿為主,應溫補氣血,讓氣血流暢,這樣痘疹才能順利形成膿漿。如果膿漿無法順利形成,可能就是氣虛血燥,或是氣滯血瘀,皮膚表面緊密,即使體內精氣旺盛,也難以疏通。這時,除了外敷水楊湯,還需要內服能宣通血脈、補充氣血的藥物。

然而,灌膿時固然應溫補,但若是原本就因血熱所致,即使病情已稍微得到緩解,若過度使用參耆等溫補藥物,反而可能使血熱情況再次發生。因此,在催促膿漿形成的藥物中,應加入清涼解毒的成分,這樣才能清除血熱,讓膿漿得以灌滿。

在第十一到第十二天,應以收斂為主,調和氣血,補脾利水,這樣痘疹才能自然結痂。

以上只是一般的治療原則,實際上應視病情而定,不可死板地套用。例如,當痘疹呈現紅點時,若痘疹數量不多,不可過度使用解表藥物,以免形成斑疹。如果遇到乾紅或紫色的痘疹,應立即疏利排毒,否則後期可能形成黑陷。在痘疹出現的四五天內,痘疹應遍佈全身,若未完全出現,應在解毒藥物中加入解表藥物,若單純使用寒涼藥物,痘疹可能延遲出現。在第七到第八天,若毒素尚未完全排除,應在溫補藥物中加入解毒成分,若過度溫補,毒素會更旺盛,無法轉化為膿漿。在第十一到第十二天,若膿漿尚未充分形成,應大量補充氣血,同時稍微加入解毒藥物,否則可能形成膿毒或疤痕。

使用寒涼藥物時,應避免過寒;使用溫熱藥物時,應避免過熱,不可過度,也不可不足,這是治療的重要原則。但在解表時不必避免溫熱,在攻裡時不必避免寒涼。

因為溫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寒涼則可能使血液凝固;苦味藥物可以瀉下,甘味藥物可以緩和,這是治療的靈活運用,也是根據病情變化而調整的原則。

治療的巧妙之處,在於根據病情隨時調整。例如,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,這是根據季節冷暖來調整治療原則。在春夏時節,天氣主宰,治療重點在心肺,心肺相關的藥物應多使用黃芩、黃連、荊芥、防風等;在秋冬時節,地氣主宰,治療重點在肝腎,肝腎相關的藥物應多使用丁香、肉桂、乾薑、附子等。雖然這些原則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,但確實反映了尊重自然規律的治療理念。

3. 論表裡寒熱虛實

表虛者,則痘易出而難靨,表實者,則痘難出而易收,裡實則出快而輕,裡虛則發遲而重,表實裡虛,則陷伏倒靨,裡實表虛,則發慢收遲,故痘灰白不紅,綻不起,發不光澤,出不快,昏暗陷頂,根窠不紅者,皆表寒而虛,如二便清利,身體不涼,手足口氣俱冷不渴,少食唇白,涕清飲食不化者,皆裡寒而虛。此是表裡虛寒之症,宜急溫脾胃,補氣血,當用參耆四物木香肉桂等藥,以助灌膿收靨。

然表虛者,以補為主,而補血次之,蓋血之載毒於外,必由於氣以拘血,苟非氣之制血,則血必氾濫不附毒、斯下陷內攻之患立至矣。裡虛者,於補血之中,而兼補氣,苟能補氣,則脾胃乃壯,衛氣隨暢,自然起發,在後必無陷伏之憂,既能補血,則氣周流,送毒出盡,不致凝滯,在後必無癢塌之患,然補氣之中,更宜加以行氣,則氣不滯,補血之中,又宜兼以活血,則血不瘀,蓋欲血流行而不滯,必籍氣以旋運也。

更若紅紫干滯,黑陷焦枯者,皆表熱而實,若大便秘結,小便赤澀,身熱鼻乾,氣熱唇燥,煩渴者,皆裡熱而實,此表裡實熱之症,急宜涼血解毒,當用化毒湯,紅花紫草生地蟬蛻,黃連荊芥之類。

但表熱者宜清涼解表,而分利次之,裡熱者當重於解毒,而兼清涼,若在二三日之前,熱毒甚者,則微下之亦可,蓋涼血則無紅紫,解毒則免黑陷,表虛不補,即成外剝,裡虛不補,即成內攻。表實過補,則不結靨,裡實過補,則發癰毒。然有似虛而實,有似實而虛,如痘不起發,色不紅活,固似虛徵,若煩燥渴熱二便俱難,此又當為實治,所以痘症變遷無常,若色一轉,又當變通不可拘於一定也。

夫痘瘡之出,根於裡而發於表,故表裡之虛實寒熱,不可不辨也。有虛而寒,有虛而不寒,然未有寒而不虛者尤不可不知也,蓋脾為肌肉之主,肺為皮毛之合,凡若惡寒,或自汗惡風,寒熱往來,面目青白,怠惰嗜臥,肌肉不密,手足冷而身體涼靜,精神怯弱,及瘡色灰白,陷伏,倒陷,癢塌並瘡不起,色不光澤,根窠不紅,及身有寒慘凌振之狀,兼脈浮細而虛者,此皆脾弱肺虧,為表虛寒也。治宜溫補其表。

如精神怠慢,乳食不化,飲食少進,瀉泄傷渴,腹脹氣促,或大便瀉青,小便清白,手足厥冷,唇面清白,欲飲不飲,身體凌振,足冷過膝,瘡色灰白,寒慘不起,神思昏倦,口鼻氣冷,痘不起發,其脈沉細而遲者,此裡虛寒也。宜溫補其里。

如身體壯熱,或翕翕發熱往來不定,如扇之所復,瘡色綻實,頭與身背肌肉疼痛,眼黃鼻塞痘色乾燥,而焦紫不能起發,暨夫身發火熱,齊湧紅紫,色乾燥癢,舌上有苔,面赤唇紅,毛焦膚燥,手足俱熱,其脈浮數,而實大者,此腫熱肺盛,為表實熱也。治宜散表除熱,切忌黃耆實腠之藥。

倘若飲食如故,二便如常,精神爽快,瘡色起發和順者,此裡實之得中者也。不必施治。若蒸蒸作熱,手足如烙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瘡色焦紫,喜居冷處,口氣熱而作渴,舌燥干而喘促。驚悸煩燥痰壅,咳嗽氣粗,吐利大渴或二便不通,唇紫而赤,譫語狂亂,胸膈飽悶,肚腹膨脹,甚或上下失血,其脈沉實,而數者,此乃里實熱之過甚者也。必致燥其陰血,治宜急與活血涼血,清熱解毒,切忌參朮助脾,補氣之劑。

然有痘瘡自始出一日,以至十日身熱不退,且又精神清爽,乳食如常,大便黃稠,小便清利,其瘡光澤,起發肥滿,根窠紅潤,易出易靨者,是表裡俱實之症,雖熱亦無損傷,俱若小便赤澀者,急微利之,蓋實熱有餘之症,惟恐蘊熱發搐耳。然凡初熱宜乎表虛,則痘易出而疏朗勻淨。

故用蘇葛以開腠理,既出之後,又宜表實,則易起宜回,而無倒陷癢塌之變,故用參耆以實肌表,然參耆用於起壯之時,則耆宜多而參宜少,以補表重而補中輕也。若用之於結靨之際,則參宜多而耆宜少,以補中先而補表次也。但痘瘡以頭面為主,故用參耆而必佐以川芎防風等品者,是欲引其上行之義耳。

然此僅言夫表裡正氣之虛實也。又若痘出稀疏,神安色悅,依期起灌,諸候如常者,此為毒之虛也,宜順之而勿治,若齊湧稠密,焮腫紅紫,身發火熱疼痛呼號者,此為毒之實也。宜解毒之藥因證治之。丹溪曰:虛者益之,實者損之,寒者溫之,熱者清之,治痘之大要,舍是四者,無治法矣。

發熱之初,急宜表散,要在表熱盡退為佳,既出之後,隨證溫涼,務在解熱消毒,調氣活血,使榮衛和暢,則無壅滯陷伏之患,又必謹避風寒,絕戒房事,調節飲食,禁止穢氣,自然獲吉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