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5)
痘疹全集卷二十二(總論痘要) (5)
1. 論痘出候
夫人得天地之氣以有生,稟父母之氣以成形。然難免痘疹之患者何也?蓋因淫火中於有形之先,發於有生之後,遇歲火太過,熱毒流行,則痘毒因之而發,是症也,必假氣血而後出,而後解。其始之候,與傷寒相似,但傷寒從表入里,則見一經形症。痘疹從里出表,而五臟之症皆見。
其臟之症獨見多者,即主其臟之毒特甚而治之。故其發熱煩燥,而臉唇紅,面色燥者,因火遊行也。身熱頭痛而腰脊強者,屬太陽經也。年寒年熱者,陰陽相抑也。噴嚏者屬肺也。吹欠者,屬脾也。咳喘痰涎,或煩燥驚悸,鼻孔氣粗者,肺心熱也。竄眼者,膀胱起於目內眥也。
白話文:
夫人得天地之氣以有生,稟父母之氣以成形。然難免痘疹之患者何也?
女人得天地之氣而生,繼承父母之氣而長成形狀。但是為何有些人難免會得天花呢?
蓋因淫火中於有形之先,發於有生之後,遇歲火太過,熱毒流行,則痘毒因之而發,是症也,必假氣血而後出,而後解。
因為天花是由於體內火熱之氣先於肉體形成時就已存在,在人出生後再遇上當年天氣炎熱、熱毒流行,就容易引發天花。這種疾病必須依賴氣血才能發作,也才能痊癒。
其始之候,與傷寒相似,但傷寒從表入里,則見一經形症。痘疹從里出表,而五臟之症皆見。
天花剛開始的症狀與傷寒很像,但傷寒是從外往內傳,只會出現某一經絡的症狀。天花則是從內往外發,五臟的症狀都會出現。
其臟之症獨見多者,即主其臟之毒特甚而治之。故其發熱煩燥,而臉唇紅,面色燥者,因火遊行也。身熱頭痛而腰脊強者,屬太陽經也。年寒年熱者,陰陽相抑也。噴嚏者屬肺也。吹欠者,屬脾也。咳喘痰涎,或煩燥驚悸,鼻孔氣粗者,肺心熱也。竄眼者,膀胱起於目內眥也。
如果某個臟腑的症狀特別明顯,就代表那個臟腑的毒氣特別嚴重,需要針對那個臟腑治療。比如說:
- 發燒、煩躁、嘴唇和臉色發紅乾燥,是火熱之氣在體內遊走導致的。
- 身體發熱、頭疼、腰背疼痛,屬於太陽經的症狀。
- 一年內有寒熱交替,是陰陽失衡導致的。
- 打噴嚏,屬於肺部的症狀。
- 打呵欠,屬於脾臟的症狀。
- 咳嗽、喘氣、痰多、煩躁、心悸、鼻孔粗氣,是肺心火熱的症狀。
- 眼睛亂動,是因為膀胱經起於眼角內側。
驚搐者,肝主筋而身熱乘之,是以如風之症也。口舌疼痛者,脾心熱也。咽喉疼痛者,肺熱也。肚腹疼痛者,是脾肝也。狂悶者,亦脾胃熱也。昏睡者,熱甚而神疲也。自汗者表虛而腠理開,又或濕熱重蒸也。下利者熱毒下注,或又傷食故也,嘔吐者火毒上逼也。發熱者熱盛於外也。
不發熱者是壯氣也。然始亦有外因傷風等候,時氣傳染而得,有內因傷食嘔吐而得,有因諸跌撲驚恐蓄血而得。症候多端,卒未易辨,亦須以耳冷鼻尖冷,骩冷,(骩,臀尖也。)足冷驗之。
蓋痘疹屬陽,出則腎臟無症,耳與骩足俱屬於腎,故腎之部獨冷,又須視其耳後有紅絲,赤縷突出,且脈洪大而弦數,心窩有紅色點子,眼目困倦,色如秋水,耳尻中指俱冷,兩顴之間有花紋見,及諸眼睛黃,目胞赤,手足鼻冷,小便赤少,大便不通,又或瀉世,昏倦多睡,不惡寒面惟惡熱,身略見熱而常驚惕者,此最可以稽驗矣。
白話文:
驚厥抽搐的人,是因為肝主筋,身體發熱而導致的,就像被風吹一樣。口舌疼痛是脾心有熱。咽喉疼痛是肺熱。肚子疼痛,是脾肝的問題。神志恍惚,也是脾胃有熱。昏昏欲睡,是因為熱氣太盛,神氣疲乏。自己流汗,是因為體表虛弱,毛孔開張,也可能是濕熱過重。腹瀉是因為熱毒向下流注,或飲食不當。嘔吐是因為火毒向上逼迫。發燒是因為熱氣盛於體表。
不發燒的,體質比較強壯。但是一開始也可能因為外感風寒,或時疫傳染而引起,也可能因為飲食不當嘔吐而導致,還有可能是跌打損傷、驚嚇恐懼,導致淤血而發病。症狀很多,一時難以辨別,需要觀察耳朵、鼻子尖、臀部和腳是否冰冷。
痘疹屬於陽氣,發出來之後,腎臟就沒有問題了。耳朵、臀部和腳都屬於腎,所以腎臟部位才會獨自冰冷。還要看耳朵後面有沒有紅色的絲線,以及赤色的血管突出,脈搏洪大而弦數,心窩處有沒有紅色的點,眼睛疲倦,顏色像秋天的水一樣,耳垂、中指都冰冷,兩頰之間有沒有花紋,眼睛發黃,眼皮發紅,手腳鼻子冰冷,小便紅色且量少,大便不通,或腹瀉不止,昏昏沉沉,愛睡覺,不畏寒,反而畏熱,身體略微發熱,常常驚恐不安,這些都是可以驗證的。
然治痘之法,惟察其表裡寒熱虛實而已,外重則治表為本,內重則治里為要,寒者溫之,熱者平之,虛者益之,實者損之,折其鬱氣,滋其化源,以平為期,治之略也。如裡實而又實里,則必結成癰毒,表實而又實表,則必潰爛不痂,故一二日宜於解表,使痘易出,三四日清涼解毒,使痘易長,六七八九日溫補氣血,使易灌漿,若與十一二日清利收斂,使痘易靨,此治痘之常法也。
然痘亦有先期而速,後期而遲者,豈可執一而治之哉!苟痘未盡出而清涼,則痘得寒而凝滯,熱毒未盡解而溫補,則毒蘊蓄而不能化漿,至於靨後不過慎風寒,節飲食而已,治痘所當慎者,在於六日之前,斟酌用藥,則輕者可以高枕無憂。重者亦可扶危奏績矣。
白話文:
治療痘瘡,關鍵在於觀察病人的表裡寒熱虛實。外在症狀嚴重就以治療外在為主,內在症狀嚴重就以治療內在為主;寒症就用溫熱的方法,熱症就用平緩的方法,虛症就用滋補的方法,實症就用瀉泄的方法,疏解鬱結之氣,滋養化生之源,以達到平衡為目標,這就是治療痘瘡的大致方法。如果內在實證又加重內在實證,就會形成癰毒;外在實證又加重外在實證,就會導致潰爛不結痂。因此,頭一兩天要以解表為主,讓痘疹容易長出來;三四天要清涼解毒,讓痘疹容易長大;六七八九天要溫補氣血,讓痘疹容易灌漿;十到十二天要清利收斂,讓痘疹容易結痂,這就是治療痘瘡的一般規律。
但是,痘瘡也有早發和晚發的,不能一成不變地用同樣方法治療。如果痘疹尚未完全長出就清涼解毒,痘疹就會受寒而凝滯;如果熱毒尚未完全消解就溫補氣血,毒氣就會積聚而無法化生漿液。痘疹結痂後,只要注意防風寒,節制飲食就可以了。治療痘瘡最重要的是在六天之內,根據病情斟酌用藥,輕症可以高枕無憂,重症也可以扶危濟困。
2. 出論因痘而施治法
夫痘由中而達外,用藥因期而變通,以常而言之,則發熱三日,而後見標出齊,三日而後起脹蒸長,三日而後灌膿漿滿,三日而後收靨,其發熱三日當托裡解表,使其易出,亦有氣弱而不能出者,當微補其氣,氣和則出快矣。但初不可用耆,恐腠理一密,其痘難出也。
四五六日以清涼解毒為主,清涼則無血熱枯腸之患,解毒則無壅滯黑陷之危,惟有氣虛症候者,當清涼解毒,又所當忌,以杜瀉泄毒伏之虞,七八九日以灌膿為主,治法當溫補氣血,氣血流行而成漿自易,若有不能行漿者,是必氣弱血枯,或氣澀血滯,腠理固密,故即精氣雖盛,不易疏通,所以有是患也,宜外用水楊湯法,而內以宣血補血行氣補氣之藥可也。
白話文:
痘疹由內部而至外部,使用藥物要根據病情變化來調整。通常來說,發熱三天後,會出現標志性的痘疹,然後在三天後開始腫脹,五天後出現膿液,七天後痘疹收縮。在發熱的三天期間,應使用能夠幫助排除內毒素的藥物,促進痘疹容易排出,對於一些體質虛弱,不能自行排出的患者,可以適當補充元氣,使體內氣血調和,痘疹自然容易排出。但是初時不應使用大劑量的藥物,以免皮膚閉塞,影響痘疹的排出。
從第四天到第六天,主要以清涼解毒為主,清涼可以防止血液過熱導致腸道乾燥,解毒可以避免毒素積聚造成危險。如果存在氣虛的情況,需要同時進行清涼解毒,但要注意防止毒素再次蓄積,以防止可能引起的腹瀉。第七天到第九天,以排除膿液為主,治療方法應該是溫補氣血,讓氣血流通,這樣膿液自然容易排出。如果出現不能正常排出膿液的情況,可能是因為體質虛弱、血液不足或者氣血運行不暢,皮膚密閉,即使體內精氣充足,也無法順利排出,因此出現了這樣的問題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外敷水楊湯的方法,並內服能宣通血脈、補充血液、活血化瘀的藥物。
然凡灌膿,固宜溫補,以助其漿,惟症原由血熱腳地,勢雖稍得清解,苟遽大用參耆溫補之法,則又恐依然血熱,而非所治矣。此僅可於催漿之品劑中略與清涼解毒之味,則血熱之勢自清,囊房之膿且可得而灌也。但太涼則冰血而毒凝滯,故曰中病即止,無過其制。則於十一二日以收斂為主,大和氣血,補脾利水,則自然結靨矣。
此特語其常也。然長者可必,當隨候參詳。安可執一應無窮之變哉!如見紅點之時,痘勢輕少、不可過表在後,恐成斑爛,倘遇乾紅紫色,宜急疏利,不然在後必成黑陷,四五日內,痘出至足下為齊,苟未盡出,則於解毒藥中,宜兼發表,若專於寒涼,則痘遲滯不出,七八日之間,毒未盡解,則於溫補之中,又兼解毒,若偏於溫益,則毒愈盛,不能化漿,十一二日之間,漿未滿足,必大補氣血,略兼解餘毒,否則恐有癰毒疤痕之患,然凡用寒宜遠寒,用熱宜遠熱,毋太過毋不及,此治之要,理之常也。但發表不遠熱,攻裡不遠寒。
白話文:
膿瘡出現時,固然要溫補以幫助膿液生成,但如果病症是由於血熱引起的,即使症狀稍微緩解,也不能過度使用人參、黃耆等溫補藥物,否則可能反而加重血熱,治標不治本。這時只需在催生膿液的藥物中稍微加入一些清涼解毒的成分,就能讓血熱自然消退,膿瘡也能順利排出。但過於涼性會導致血液凝結,毒素停滯,所以要「中病即止」,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。到了第十一、十二天,以收斂為主,調和氣血,補脾利水,膿瘡自然就會結痂。
以上只是概括性的說明,實際治療還要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不可一成不变地应用同一套治疗方法。例如,如果看到紅點出現,痘疹輕微,但恐懼會發展成斑爛,則應及時疏利;如果出現乾紅紫色,則應立即疏利,否則後期容易變成黑陷。四五天內,痘疹應該全部長出來,如果沒有完全長出來,則在解毒藥物中應加入發散藥物;如果專用寒涼藥物,痘疹就會遲滯不長,毒素也無法完全消解。七、八天內,毒素未完全消解,則在溫補藥物中要加入解毒藥物;如果偏重溫補,毒素就會越來越嚴重,無法化膿。十一、十二天內,膿液沒有完全生成,必須大力補氣血,並稍微加入解毒藥物,否則可能會留下癰毒疤痕。總之,用寒涼藥物就要遠離寒涼,用溫熱藥物就要遠離溫熱,不可過度也不可不足,這是治療的關鍵,也是醫理的常規。但發散藥物不宜過於溫熱,攻裡藥物不宜過於寒涼。
蓋熱則行而寒則凝,苦則瀉而甘則緩,此治之權,理之變也,變通之妙,要在隨時制宜,如《經》曰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,此皆因時寒暖也。又有曰:時在春夏,天氣主之。治在心肺,心肺之藥宜多芩連荊防之屬;時在秋冬,地氣主之,治在肝腎,肝腎之藥,宜多丁桂姜附之屬,是雖不可盡准,實亦弗犯天和之意也。
白話文:
熱能使氣血流通,寒則使氣血凝滯;苦味能瀉下,甘味能緩和。這些都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,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。就像《黃帝內經》所說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,這是根據季節的寒暖變化來調整養生的方法。同樣地,春夏季節,天氣主導,以心肺為重,藥物宜用黃芩、連翹、荊芥、防風之類;秋冬季節,地氣主導,以肝腎為重,藥物宜用丁香、桂枝、生姜、附子之類。雖然這些原則並非絕對,但也並未違背自然法則。
3. 論表裡寒熱虛實
表虛者,則痘易出而難靨,表實者,則痘難出而易收,裡實則出快而輕,裡虛則發遲而重,表實裡虛,則陷伏倒靨,裡實表虛,則發慢收遲,故痘灰白不紅,綻不起,發不光澤,出不快,昏暗陷頂,根窠不紅者,皆表寒而虛,如二便清利,身體不涼,手足口氣俱冷不渴,少食唇白,涕清飲食不化者,皆裡寒而虛。此是表裡虛寒之症,宜急溫脾胃,補氣血,當用參耆四物木香肉桂等藥,以助灌膿收靨。
然表虛者,以補為主,而補血次之,蓋血之載毒於外,必由於氣以拘血,苟非氣之制血,則血必氾濫不附毒、斯下陷內攻之患立至矣。裡虛者,於補血之中,而兼補氣,苟能補氣,則脾胃乃壯,衛氣隨暢,自然起發,在後必無陷伏之憂,既能補血,則氣周流,送毒出盡,不致凝滯,在後必無癢塌之患,然補氣之中,更宜加以行氣,則氣不滯,補血之中,又宜兼以活血,則血不瘀,蓋欲血流行而不滯,必籍氣以旋運也。
白話文:
如果體表虛弱,痘痘容易長出來,但不容易消退;體表實證,痘痘則不容易長出來,但消退得快。如果內裡實證,痘痘長得快,症狀也輕;內裡虛弱,痘痘長得慢,症狀也重。體表實證、內裡虛弱,痘痘會陷下去或留下疤痕;內裡實證、體表虛弱,痘痘長得慢,消退也慢。因此,痘痘顏色灰白不紅,不容易張開,沒有光澤,長得慢,顏色暗淡、凹陷,根部不紅的,都是體表寒氣虛弱的表現。如果大小便清利,身體不發熱,手腳口鼻都冰冷,不口渴,食慾不佳,嘴唇發白,鼻涕清亮,飲食不消化,都是內裡寒氣虛弱的表現。
這些都是體表和內裡虛寒的症狀,需要及時溫暖脾胃,補氣血,可以使用人參、黃芪、四物湯、木香、肉桂等藥物,幫助化膿收口。
但體表虛弱的人,以補氣為主,補血次之,因為血液帶著毒素往外排,必須靠氣來約束血液。如果氣不能制約血液,血液就會氾濫,毒素就無法附著,就會下沉攻向內臟。
內裡虛弱的人,要補血的同時還要補氣,補氣就能使脾胃強壯,衛氣運行通暢,痘痘自然就能長出來,就不會陷下去。補血就能讓氣血流通,將毒素排出去,就不會積聚,就不會癢或塌陷。補氣的同時,還要行氣,這樣氣就不會停滯;補血的同時,還要活血,這樣血就不會瘀積。因為要讓血液流動不瘀積,必須依靠氣來旋轉運行。
更若紅紫干滯,黑陷焦枯者,皆表熱而實,若大便秘結,小便赤澀,身熱鼻乾,氣熱唇燥,煩渴者,皆裡熱而實,此表裡實熱之症,急宜涼血解毒,當用化毒湯,紅花紫草生地蟬蛻,黃連荊芥之類。
但表熱者宜清涼解表,而分利次之,裡熱者當重於解毒,而兼清涼,若在二三日之前,熱毒甚者,則微下之亦可,蓋涼血則無紅紫,解毒則免黑陷,表虛不補,即成外剝,裡虛不補,即成內攻。表實過補,則不結靨,裡實過補,則發癰毒。然有似虛而實,有似實而虛,如痘不起發,色不紅活,固似虛徵,若煩燥渴熱二便俱難,此又當為實治,所以痘症變遷無常,若色一轉,又當變通不可拘於一定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,伴隨阻塞不暢,或者黑色陷沒、乾燥枯萎,這些都是表面的熱症,屬於實證。如果出現便秘、小便赤紅灼熱、身體發熱、鼻子乾燥、氣息熱盛、嘴唇乾燥、口渴等症狀,這些都是內裡的熱症,屬於實證。這屬於表裡實熱的病症,應該立即涼血解毒,可以用化毒湯,包含紅花、紫草、生地、蟬蛻、黃連、荊芥等藥物。
但是,表面熱症應該以清涼解表為主,瀉利為輔;內裡熱症應該以解毒為主,同時兼顧清涼。如果在發病前二三日,熱毒較重的話,可以稍微用藥引導排泄。因為涼血可以避免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,解毒可以防止出現黑色陷沒。如果表面虛弱而不補,就會導致外層剝落;如果內裡虛弱而不補,就會導致內部攻擊。如果表面實證過度補益,就會導致不結痂;如果內裡實證過度補益,就會導致瘡癰毒。然而,有些病症看起來是虛證,實際上是實證;有些病症看起來是實證,實際上是虛證。比如痘疹沒有發起,顏色不紅潤,看起來像是虛證,但是如果伴隨煩躁、口渴、熱症、大小便困難,這就應該實證治療。因此,痘症變化無常,如果顏色發生變化,就應該隨機應變,不能拘泥於固定的方法。
夫痘瘡之出,根於裡而發於表,故表裡之虛實寒熱,不可不辨也。有虛而寒,有虛而不寒,然未有寒而不虛者尤不可不知也,蓋脾為肌肉之主,肺為皮毛之合,凡若惡寒,或自汗惡風,寒熱往來,面目青白,怠惰嗜臥,肌肉不密,手足冷而身體涼靜,精神怯弱,及瘡色灰白,陷伏,倒陷,癢塌並瘡不起,色不光澤,根窠不紅,及身有寒慘凌振之狀,兼脈浮細而虛者,此皆脾弱肺虧,為表虛寒也。治宜溫補其表。
如精神怠慢,乳食不化,飲食少進,瀉泄傷渴,腹脹氣促,或大便瀉青,小便清白,手足厥冷,唇面清白,欲飲不飲,身體凌振,足冷過膝,瘡色灰白,寒慘不起,神思昏倦,口鼻氣冷,痘不起發,其脈沉細而遲者,此裡虛寒也。宜溫補其里。
白話文:
痘瘡的出現,是由內而外發生的,所以表裡虛實寒熱,都要仔細辨別。有虛寒的,有虛而不寒的,但沒有寒而不虛的,這一點尤其重要。因為脾臟主宰肌肉,肺臟主宰皮毛,凡是怕冷、容易自汗惡風、寒熱交替、面色青白、倦怠嗜睡、肌肉鬆弛、手腳冰冷、身體涼靜、精神萎靡、瘡色灰白、凹陷、倒陷、癢癢的但瘡不長、顏色不光澤、根部不紅、身體有寒涼刺痛等症狀,而且脈搏浮細虛弱,這些都是脾氣虛弱、肺氣虧損,屬於表虛寒。治療應該溫補表氣。
如果精神萎靡不振、乳食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腹瀉口渴、腹脹氣喘、或者大便稀薄呈青色、小便清澈、手腳冰涼、嘴唇和臉色蒼白、想喝水卻不願喝、身體發冷、腳冷到膝蓋以上、瘡色灰白、寒涼不長、神志昏沉、口鼻氣息冰冷、痘疹不長,而且脈搏沉細而遲緩,這是裡虛寒。治療應該溫補裡氣。
如身體壯熱,或翕翕發熱往來不定,如扇之所復,瘡色綻實,頭與身背肌肉疼痛,眼黃鼻塞痘色乾燥,而焦紫不能起發,暨夫身發火熱,齊湧紅紫,色乾燥癢,舌上有苔,面赤唇紅,毛焦膚燥,手足俱熱,其脈浮數,而實大者,此腫熱肺盛,為表實熱也。治宜散表除熱,切忌黃耆實腠之藥。
倘若飲食如故,二便如常,精神爽快,瘡色起發和順者,此裡實之得中者也。不必施治。若蒸蒸作熱,手足如烙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瘡色焦紫,喜居冷處,口氣熱而作渴,舌燥干而喘促。驚悸煩燥痰壅,咳嗽氣粗,吐利大渴或二便不通,唇紫而赤,譫語狂亂,胸膈飽悶,肚腹膨脹,甚或上下失血,其脈沉實,而數者,此乃里實熱之過甚者也。必致燥其陰血,治宜急與活血涼血,清熱解毒,切忌參朮助脾,補氣之劑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發熱,忽冷忽熱,像扇子一樣反覆無常,傷口表面乾裂,頭部和背部肌肉疼痛,眼睛發黃鼻塞,痘疹乾燥呈焦紫色,無法正常發育,以及全身發熱,皮膚泛紅紫色,乾燥發癢,舌頭上長苔,臉頰泛紅嘴唇紅潤,毛髮枯燥皮膚乾燥,手腳都發熱,脈象浮數有力,這是肺部熱盛,屬於表實熱症。治療應該散發表邪,清除熱氣,絕對不能使用黃耆等補氣固表之藥。
如果飲食正常,大小便如常,精神狀態良好,傷口表面正常生長,這表示裡實證已經趨於穩定,不需要特別治療。假如持續發熱,手腳灼熱,小便量少顏色深紅,大便便秘,傷口呈焦紫色,喜歡待在陰涼處,口氣熱而口渴,舌頭乾燥發乾,呼吸急促,心悸煩躁,痰多咳嗽,呼吸粗重,嘔吐腹瀉口渴或大小便不通暢,嘴唇呈紫紅色,神志不清,胸悶心煩,肚子脹痛,甚至出現上吐下瀉,脈象沉實而數,這表示裡實熱證已經非常嚴重,必定會損傷陰血,治療應該立即使用活血涼血、清熱解毒的藥物,絕對不能使用參、術等補脾益氣的藥物。
然有痘瘡自始出一日,以至十日身熱不退,且又精神清爽,乳食如常,大便黃稠,小便清利,其瘡光澤,起發肥滿,根窠紅潤,易出易靨者,是表裡俱實之症,雖熱亦無損傷,俱若小便赤澀者,急微利之,蓋實熱有餘之症,惟恐蘊熱發搐耳。然凡初熱宜乎表虛,則痘易出而疏朗勻淨。
故用蘇葛以開腠理,既出之後,又宜表實,則易起宜回,而無倒陷癢塌之變,故用參耆以實肌表,然參耆用於起壯之時,則耆宜多而參宜少,以補表重而補中輕也。若用之於結靨之際,則參宜多而耆宜少,以補中先而補表次也。但痘瘡以頭面為主,故用參耆而必佐以川芎防風等品者,是欲引其上行之義耳。
白話文:
如果長痘瘡從第一天開始,一直到第十天身體發熱不退,但精神卻很好,食慾正常,大便黃稠,小便清澈,痘瘡光亮飽滿,根部紅潤,容易長出來也容易消退,這是表裡俱實的症狀,雖然發熱,但沒有損傷,如果小便顏色發紅,就要趕緊通利,因為這是實熱過盛的症狀,擔心會引起抽搐。但一般剛開始發熱,多半是表虛,所以痘瘡容易長出來,而且分布均勻。
因此要用蘇葛來開通腠理,等到痘瘡長出來之後,就要補益表氣,這樣才能容易長出並恢復,避免倒陷、癢癢、塌陷的情況,所以要用人參和黃耆來補益肌膚表層。但是用人參和黃耆的時候,在痘瘡開始生長的時候,黃耆應該多一些,人參應該少一些,因為要先補益表氣,再補益中氣。如果用在痘瘡結痂的時候,人參應該多一些,黃耆應該少一些,因為要先補益中氣,再補益表氣。因為痘瘡主要集中在頭面部,所以用人參和黃耆的時候,一定要加入川芎、防風等藥材,這是為了引導藥力向上行的意思。
然此僅言夫表裡正氣之虛實也。又若痘出稀疏,神安色悅,依期起灌,諸候如常者,此為毒之虛也,宜順之而勿治,若齊湧稠密,焮腫紅紫,身發火熱疼痛呼號者,此為毒之實也。宜解毒之藥因證治之。丹溪曰:虛者益之,實者損之,寒者溫之,熱者清之,治痘之大要,舍是四者,無治法矣。
發熱之初,急宜表散,要在表熱盡退為佳,既出之後,隨證溫涼,務在解熱消毒,調氣活血,使榮衛和暢,則無壅滯陷伏之患,又必謹避風寒,絕戒房事,調節飲食,禁止穢氣,自然獲吉矣。
白話文:
然而這只是說到表裡正氣虛實的情況。再比如,痘疹稀疏,精神安寧,面色紅潤,按照時間順序起疹,各方面都正常,這是毒氣虛弱的表現,應該順應其自然發展,不必治療。如果痘疹密集,紅腫發紫,全身發熱疼痛呼號,這是毒氣強盛的表現,應該使用解毒藥物根據症狀進行治療。丹溪先生說:「虛者補之,實者瀉之,寒者溫之,熱者清之」,這是治療痘疹最重要的原則,除此之外,就沒有其他治療方法了。
發熱初期,要趕快疏散表邪,務必讓表熱完全消退才好。痘疹發出之後,就要根據症狀寒熱進行溫涼治療,重點是解熱消毒,調氣活血,使營衛氣血流通暢,就不會有壅滯、陷伏的病症。還要小心避免風寒,絕對禁止房事,調節飲食,杜絕污濁之氣,這樣就能自然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