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20)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20)
1. 三部九候論篇
《三部九候論》曰:有下部,有中部,有上部,部各有三候,三候者,有天,有地,有人也。上部天,兩額之動脈;(在額兩旁,動應手,足少陽脈氣所行也。)上部地,兩頰之動脈;(在鼻孔下兩旁,近於至髎之分,動應於手,足陽明脈氣之所行。)上部人,耳前之動脈;(在耳前陷者中。
動應於手,足少陽脈氣之所生也。)中部天,手太陰也;謂肺脈也。在掌後寸口中,是謂經渠,動應於手。)中部地,手陽明也;(謂大腸脈也。在手大指、次指岐骨間,合谷之分,動應於手也。)中部人,手少陰也。(謂心脈也。在掌後銳骨之端,神門之分,動應於手也。
)下部天。手厥陰也;(謂肝脈也。在毛際外,羊矢下一寸半陷中,五里之分,臥而取之,動應於手也。女子取太衝,在足大指本節後兩寸陷中是。)下部地,足少陰也;(謂腎脈也。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,大溪之分,動應於手。)下部人,足太陰也。(謂脾脈也。在魚腹上越筋間,直五里下,箕門之分,寬鞏足單衣,沉取乃得之,而動應於手也。
候胃氣者,當取足跗之上,衝陽之分穴中。)故下部之天以候肝,(足厥陰脈行其中也。)地以候腎,(足少陰脈行其中也。)人以候脾胃之氣。(足太陰脈行其中也。)中部之候奈何?亦有天,亦有地,亦有人。天以候肺,(手太陰脈當其處也。)地以候胸中之氣,(手陽明脈當其處也。
《經》云:腸胃同候,故以候胸中也。)人以候心,(手少陰脈當其處也。)上部以何候之?亦有天,亦有地,亦有人。天以候頭角之氣,(位在頭角之分。故以候頭角之氣也。)地以候口齒之氣,(位近喉齒,故以候之。)人以候耳目之氣。(以位當耳前,脈抵於目外眥,故以候之。
)三部者,各有天,各有地,各有人。三而成天,(詳三而成天,至合為九臟。)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,三而三分,合則為九,九九分為九野,九野為九臟。(以是故應天地之數。)故神臟五,形臟四,合為九臟。(神臟者,肝藏魂,心藏神,脾藏意,肺藏魄,腎藏志也。以其皆神氣居之,故云神臟五也。
形臟者,如器外張虛而不屈,合藏於物,故云形臟也。一頭角,二耳目,三口齒,四胸中也。)五臟已敗,其色必夭,夭必死矣。(夭,謂死色,異常之候也。色者,神之旗,臟者,神之舍,故神去則臟敗,臟敗則色見異常之死候也。)形盛脈細,少氣不足以息者,危。(形氣相得謂之可治,今脈氣不足,形盛有餘,證不相扶,故危也。
)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,死。(是則形氣不足,脈氣有餘,形瘦脈大,胸中氣多,形臟已傷,故死也。凡如是類,皆形氣不相得也。)形氣相得看,生;參伍不調者,病。(參,謂參校。伍,謂類伍。參校類五而有不調,謂不率其常,則病也。)三部九候皆相失者,死。(失謂氣候不相類也。
白話文:
《三部九候論》說:人體有下部、中部、上部,每一部又各有三個候位,這三個候位分別對應天、地、人。上部天,是指兩邊額頭的動脈(在額頭兩旁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,是足少陽經脈氣血運行的部位);上部地,是指兩頰的動脈(在鼻孔下方兩旁,接近至髎穴的位置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,是足陽明經脈氣血運行的部位);上部人,是指耳朵前面的動脈(在耳朵前方凹陷處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,是足少陽經脈氣血產生的部位)。中部天,是指手太陰肺經的脈搏(在手腕後方寸口處,也就是經渠穴的位置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);中部地,是指手陽明大腸經的脈搏(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骨頭交接處,也就是合谷穴的位置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);中部人,是指手少陰心經的脈搏(在手腕後方銳骨的末端,也就是神門穴的位置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)。下部天,是指手厥陰肝經的脈搏(在陰毛邊緣外側,羊矢穴下一寸半凹陷處,也就是五里穴的位置,需要躺著取脈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;女性取太衝穴,在腳大拇指根部關節後兩寸的凹陷處);下部地,是指足少陰腎經的脈搏(在腳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,也就是太溪穴的位置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);下部人,是指足太陰脾經的脈搏(在魚腹上方,肌肉和筋之間,從五里穴往下,也就是箕門穴的位置,要寬鬆衣物才能取到,脈搏跳動可以感受到)。要診察胃氣,應該取腳背上的衝陽穴。
所以,下部的天對應診察肝(足厥陰肝經在此運行),下部的地對應診察腎(足少陰腎經在此運行),下部的人對應診察脾胃之氣(足太陰脾經在此運行)。中部的候位要如何診察呢?也有天、地、人三個部位。中部的天對應診察肺(手太陰肺經在這裡),中部的地對應診察胸中的氣(手陽明大腸經在這裡,經典說:腸胃是同一個系統,所以用來診察胸中之氣),中部的人對應診察心(手少陰心經在這裡)。上部要如何診察呢?也有天、地、人三個部位。上部的天對應診察頭角的氣(位置在頭角的部位,所以用來診察頭角的氣),上部的地對應診察口齒的氣(位置接近喉嚨和牙齒,所以用來診察口齒的氣),上部的人對應診察耳目的氣(位置在耳朵前面,脈搏延伸到眼睛外眥,所以用來診察耳目的氣)。
三部,每一部都有天、地、人三個候位。三部組成天,(詳細解釋三部如何組成天,最終合成為九個臟器)三部組成地,三部組成人的體徵,三部各分為三,合起來就是九,九個部分分為九個區域,九個區域對應九個臟器。(因此對應了天地之數)。所以神臟有五個,形臟有四個,合起來是九個臟器。(神臟是指肝藏魂,心藏神,脾藏意,肺藏魄,腎藏志。它們都是神氣所居之處,所以稱為神臟。形臟是指像容器一樣外張而沒有內在,用來包藏物質,所以稱為形臟。包括頭角、耳目、口齒和胸中)。如果五臟衰敗,氣色一定會出現枯槁的表現,枯槁就表示將要死亡。(枯槁指的是死亡的氣色,是不正常的徵兆。氣色是神氣的外在表現,臟器是神氣的居所,所以神氣離開就會導致臟器衰敗,臟器衰敗就會在氣色上顯現異常的死亡徵兆)。如果形體強壯但脈搏細微,氣息短促,這是危險的徵兆。(形體和氣息相稱叫做可以治療,現在脈搏氣息不足,形體卻過於強壯,兩者不相符,所以危險)。如果形體消瘦但脈搏粗大,胸中氣息過多,這是將要死亡的徵兆。(這是形體和氣息不相稱的表現,形體消瘦,脈搏粗大,胸中氣息過多,形體的臟器已經受損,所以將要死亡。凡是這種情況,都是形體和氣息不相稱的表現)。形體和氣息相稱就表示健康;如果參校和分類不協調,就是疾病的徵兆。(參,指參校。伍,指分類。參校分類如果出現不協調,表示不符合常規,就是疾病的徵兆)。三部九候如果都出現異常,就是死亡的徵兆。(異常是指脈搏氣息不相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