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9)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9)
1. 平人氣象論篇
此言脈當於時而相順也。)人以水穀為本,故人絕水穀則死,無胃氣亦死。所謂無胃氣者,但得真臟脈,不得胃氣也。所謂脈不得胃氣者,肝不弦,腎不石也。(不弦不石皆謂不微似也。)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(手少陰脈,謂掌後陷中,當小指動而應手者也。岐伯曰:其外經病而臟不病,故獨取其經,於掌後銳骨之端,此之謂也。
動,謂動脈也。動脈者,大如豆,厥厥動搖也。《正理論》曰:脈陰陽相搏,名曰動也。)
白話文:
這段話的意思是說,脈象應該要與時節相應和諧。人以飲食為根本,所以人如果斷絕飲食就會死亡,沒有胃氣也會死亡。所謂沒有胃氣,指的是脈象只剩下臟腑的真脈,而沒有胃氣的脈象。所謂脈象沒有胃氣,指的是肝脈不應當像琴弦般柔和,腎脈不應當像石頭般堅硬。(所謂不弦不石,都是指脈象不應當微弱不明顯。)婦女的少陰脈(手少陰心經)搏動得很明顯,就是懷孕了。(手少陰脈指的是手掌後方凹陷處,當小指動時應手的地方。岐伯說:如果只是經脈外在有病,臟腑沒有病,所以只取這個經脈的脈象,在掌後銳骨的末端,就是這個意思。
所謂「動」,指的是動脈。動脈的搏動,大約像豆子一樣,跳動而搖曳。《正理論》說:脈的陰陽相互搏動,就叫做動脈。
2. 玉機真臟論篇
《玉機真臟論》曰:見真臟曰死,何也?岐伯曰:五臟者,皆稟氣於胃,胃者五臟之本也。(胃為水穀之海,故五臟稟焉。)臟氣者,不能自至於手太陰,必因於胃氣,乃至於手太陰也。(人稟氣於胃,臟氣者,平人之常氣,故臟氣因胃乃能至於手太陰也。)故五臟各以其時,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。
(自為其狀,至於手太陰也。)故邪氣盛者,精氣衰也。故病甚者,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,故真臟之氣獨見,獨見者,病勝臟也,故曰死。(是所謂脈無胃氣也。)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,(氣盛形盛,氣虛形虛,上相得也。)色澤以浮,謂相易已,(氣色浮潤,血氣相營,故易已。
)脈從四時,謂之可治,(脈春弦夏鉤秋浮冬石,謂順四時,從,順也。)脈弱以滑是有胃氣,命曰易治,取之以時,(候可取之時而取之,則萬舉萬全,當以四時血氣所在,而為療耳。)形氣相失,謂之難已:(形盛氣虛,氣盛形虛,皆相頭也。)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;(夭,謂不明而晦。
不澤,謂枯燥也。)脈實以堅,謂之益勝;勝實以堅,是邪氣盛,故益甚也。)脈逆四時,謂不可治。(以氣逆故不治。)五實死,五虛死,(五實,謂五臟實。五虛,謂五臟虛脈盛,皮熱,腹脹,前後不通,悶瞀,此謂五實。(實,謂邪氣盛實。脈盛,心也。皮熱,肺也。
腹脹,脾也。前後不通,腎也。悶瞀,肝也。)脈細,皮寒,氣少,泄利前後,飲食不入,此謂五虛。(虛,謂真氣不足也。脈細,心也。皮寒,肺也。氣少,肝也。飲食不入,脾也。)其時有生者,何也?漿粥入胃,泄注止,則虛者話;身汗得後利,則實者活,此其候也。
(飲粥得入於胃,胃氣和調其利漸止,胃氣得實,虛者得活,言實者得汗外通,後得便利自然調平。)
白話文:
【玉機真髒論篇】
《玉機真髒論》說:看到真髒的情況就說病人會死亡,這是爲什麼呢?岐伯解釋道:五臟都從胃部獲取元氣,胃可以說是五臟的根本。(因爲胃是消化食物和水分的地方,所以五臟都從中獲取能量。)臟腑的元氣無法自行到達手太陰經,必須要藉助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。(人體的元氣來源於胃,臟腑的元氣是健康人的常態,因此臟腑的元氣要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。)因此,五臟在各自特定的時間,都會將自身的狀況反映到手太陰經上。
當邪氣旺盛時,就是精氣衰弱的表現。所以病情嚴重時,胃氣無法與邪氣一同到達手太陰經,此時只能看到真髒的狀況,這表示疾病已經勝過臟腑,所以判定爲死亡。(這就是所謂的脈象無胃氣。)如果形態與氣息相互匹配,就稱爲可以治療,(如果氣息與形態都旺盛,或者氣息與形態都虛弱,這就是形態與氣息相匹配。)面色紅潤且浮亮,表示疾病已經好轉,(如果氣色紅潤且光澤,血液與氣息正常運行,因此疾病容易恢復。)
脈象符合四季規律,稱爲可以治療,(春天的脈象應爲弦狀,夏天的脈象應爲鉤狀,秋天的脈象應爲浮狀,冬天的脈象應爲沉狀,這表示順應四季的規律。)脈象微弱但光滑,表示有胃氣,稱爲易於治療,應該在適當的時間進行治療,(等待合適的治療時機,就能確保萬無一失,應當根據四季血液與氣息的位置,來進行治療。)如果形態與氣息不匹配,稱爲難以治癒:(如果形態旺盛但氣息虛弱,或者氣息旺盛但形態虛弱,都是不匹配的情況。)面色暗淡無光,稱爲難以治癒;(暗淡,是指沒有光澤且昏暗。無光,是指乾燥無澤。)脈象堅實,表示疾病更加嚴重;堅實且實際,表示邪氣旺盛,因此疾病會更加嚴重。)脈象違背四季規律,稱爲不可治療。(因爲氣息違背規律,所以無法治療。)
五實則死,五虛則死,(五實,指的是五臟實滿。五虛,指的是五臟虛弱。)五實的症狀包括:脈象旺盛、皮膚髮熱、腹部脹大、前後不通暢、感到悶熱和昏眩,這被稱爲五實。(實,指的是邪氣旺盛。脈象旺盛,代表心臟問題。皮膚髮熱,代表肺部問題。腹部脹大,代表脾臟問題。前後不通暢,代表腎臟問題。感到悶熱和昏眩,代表肝臟問題。)五虛的症狀包括:脈象細弱、皮膚寒冷、氣息微弱、腹瀉或便祕、飲食困難,這被稱爲五虛。(虛,指的是正氣不足。脈象細弱,代表心臟問題。皮膚寒冷,代表肺部問題。氣息微弱,代表肝臟問題。飲食困難,代表脾臟問題。)
然而,有些時候病人仍然可能存活,這是爲什麼呢?如果病人能夠進食粥類,腹瀉停止,那麼虛弱的人就可以恢復健康;如果病人出汗後排便順暢,那麼實證的人也可以恢復健康,這就是判斷病情好轉的跡象。
(如果病人能夠進食粥類,並且胃部得到調理,腹瀉逐漸停止,胃氣得到充實,虛弱的人就可以恢復健康。實證的人通過出汗達到外部通透,之後排便順暢,身體自然會調和平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