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9)

1. 疏五過論篇

《疏五過論》曰:凡未病者,必問嘗貴後賤,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名曰脫營。(神屈故也,貴之尊榮,賤之屈辱,心懷眷慕。志結憂恐,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血脈虛減。故曰脫營。)嘗富後貧,名曰失精,五氣留連,病有所並。(富而縱欲,貧奪豐財,則內結憂煎,外悲故物。

則心從想慕,神隨往計,營衛之道,悶以遲留,氣血不行而積併為病。)身體日減,氣虛無情,(氣血相迫,形肉消爍,故身體日減,氣歸精,精食氣。今氣虛不化,精無所滋故也。)病深無氣,洒洒然時驚,(病氣深,穀氣盡,陽氣內薄,故惡寒而驚。洒洒,寒貌。)病深者,以其外耗於衛,內奪於榮。

(血為憂煎,氣隨悲減,故外耗於衛,內奪於營。病深者何?以此耗奪故爾。)良工所失,不知病情,此亦治一過也。(失,謂失問,其所始也。)凡欲診病者,必問飲食居處,(飲食居處,五方不同,故間之也。)暴樂暴苦,始樂後苦,皆傷精氣,精氣竭絕,形體毀沮。(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悲哀動中者,竭絕而失生,故精氣竭絕,形體殘毀,心神沮傷矣。

)愚醫治之,不知補瀉,不知病情,精華日脫,邪氣乃並,此治之二過也。(不知喜怒哀樂之殊情,概為補瀉而同貫,則五臟精華之氣日脫,邪氣薄蝕而乃並於正真之氣矣。)善為脈者,必以此類奇恆從容知之,為工而不知道,此診之不足貴,此治之三過也。(奇恆,謂氣候奇異於恆常之候也。

從容,謂分別臟氣虛實,脈見上下幾相似也。《示從容論》曰:脾虛浮似肺,腎小浮似脾,肝急沉散似腎,此皆工之所時亂,從容分別而得之矣。)診有三常,必問貫賤,封君敗傷,及欲候王。(貴則形樂志樂,賤則形苦志苦,苦樂殊貫,故先問也。封君敗傷,降君之位,封公卿也。

及欲候王,謂情慕尊貴,而妄為不已也。)故貴脫勢,雖不中邪,表神內傷,身必敗亡。(尤惶煎迫,怫結所為。始富後貴,雖不傷邪,皮焦筋屈,痿臂為攣。(以五臟氣留連,病有所並而為是也。)醫不能嚴,不能動神,外為柔弱,亂至失常,病不能移,則醫事不行,此治之四過也。

(嚴,謂戒,所以禁非也,所以令從命也。外為柔弱,言委而順從也。然戒不足以禁非,動不足以從令,委隨任物,亂失天常,病且不移,何醫之有?)凡診者,必知終紿,有知餘緒,切脈問名,當合男女。(始終,謂氣色也。知外者,終而始之。明知五色氣象,終而復始也。

餘緒,謂病發端之餘緒也。切,謂以指按脈也。問名,謂問病症之名也。男子陽氣多而左脈大,為順;女子陰氣多而右脈大為順,故宜先合之也。)離絕莞結,憂恐喜怒,五臟空虛,血氣離守,工不能知,何術之語。(離,謂離間親愛。絕,謂絕念所懷。莞,謂莞積思慮。結,謂結固余怒。

間親愛者魂遊。絕所懷者意傷。積所慮者神勞。結餘怨者志苦。憂愁者閉塞而不行,恐懼者蕩憚而失守,盛怒者迷惑而不治,喜樂者憚散而不藏,由是八者,故五臟空虛,血氣離守,工不思曉,又何言哉!)此治之五過也。

白話文:

《疏五過論》指出:對於尚未病發的人,必須詢問他們是否經歷了由貴轉賤的過程,即使沒有受到外邪的侵襲,疾病也可能從內而生,這種情況稱為“脫營”。這是因為精神受到打擊,貴族的地位尊榮,平民的生活卑微,心中充滿了羨慕和渴望。心結憂慮恐懼,即使沒有外邪,疾病也會從內而生,導致血脈虛弱減少,因此被稱為“脫營”。

曾經富裕後來貧窮的人,稱為“失精”,五臟之氣會因此停留,疾病會因此併發。富裕時放縱慾望,貧困時失去財富,內心會產生憂鬱煎熬,對外會感到悲痛失去的物品。於是心中充滿渴望,精神隨之計較,營衛之道因此鬱悶滯留,氣血運行受阻,積聚併發成為疾病。身體逐漸消瘦,氣虛失去活力。氣血相互壓迫,形體肌肉消耗,因此身體逐漸消瘦,氣歸於精,精依賴氣。現在氣虛無法轉化,精無法得到滋養。疾病加深,氣血虛弱,人會時常感到驚嚇。這是因為疾病氣息深重,穀氣消耗殆盡,陽氣內縮,所以感到寒冷並驚慌。身體消瘦的人,因為外部營衛受損,內部營養流失。

優秀的醫生如果忽略了這些,不瞭解病人的病情,這也是治療的第一個錯誤。在診斷病人時,必須詢問其飲食習慣和居住環境。飲食和居住環境在不同的地區有所不同,因此需要進行了解。突然的快樂或痛苦,開始快樂但後期痛苦,都會傷害到精氣。精氣枯竭,形體就會衰敗。愚蠢的醫生在治療時,不知道如何補瀉,不瞭解病人的病情,導致精華逐日流失,邪氣會因此併發,這是治療的第二個錯誤。

擅長脈診的醫生,必須根據這些特殊的症狀來判斷病情,如果醫生不懂得這些,那麼診斷就沒有價值,這是治療的第三個錯誤。診斷時有三個原則,必須詢問病人是否經歷了地位的變化、封君的敗傷以及是否渴望成為王侯。貴族會感到快樂,平民會感到痛苦,快樂和痛苦的差別很大,因此需要先詢問。封君的敗傷是指降低君主的地位,封為公卿。渴望成為王侯是指渴望權力,不斷地追求。

因此,當貴族失去權勢時,即使沒有受到外邪的侵襲,表裡都會受到傷害,身體必定會衰敗死亡。開始富裕後再變得尊貴,即使沒有受到外邪的侵襲,皮膚會乾燥,筋骨會萎縮,手臂會抽搐。這是因為五臟之氣停留併發所導致的。醫生如果無法嚴肅地對待病情,無法動搖病人的精神,外表表現出柔弱,導致混亂失常,疾病無法改善,治療就無法進行,這是治療的第四個錯誤。

在診斷時,必須知道疾病的終結和起始,瞭解病發的前因後果,詢問病人的姓名,並根據性別進行診斷。終結和起始指的是氣色,知道外在的表現,可以推測到內在的情況。餘緒指的是疾病的起始,用手指按脈,詢問病症的名稱。男性陽氣多,左脈大為正常;女性陰氣多,右脈大為正常。醫生必須先根據性別進行診斷。

如果親愛的人離去,或者絕念所懷,或者積累思慮,或者餘怒未消,都會導致憂慮、恐懼、喜悅、憤怒等情緒,五臟會因此空虛,血氣會因此分離,醫生如果無法理解,無法進行治療。這是治療的第五個錯誤。

2. 徵四失論篇

《徵四失論》曰: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,此治之一失也。受師不卒,妄作雜術,謬言為道,更名自功,妄用砭石,後遺身咎,此治之二失也。不思貧富貴賤之居,坐之薄厚,形之溫寒,不適飲食之宜,不別人之勇怯,不知比類,足以自亂,不足以自明,此治之三失也。診病不問其始,憂患飲食之失午,起居之過度,或傷於毒,不先言此,卒持寸口,何病能中,妄言作名,為粗所窮,此治之四失也。(第一失者,不知陰陽逆順之理也。

陽陰逆順之理非止一端,左手人迎為陽,春夏洪大為順,沉細為逆,外感陽病見陽脈,為順,陰脈為逆,右手氣口為陰秋冬沉細為順,洪大為逆,男子左手脈大為順,女子右手脈大為逆,陽病見陰脈為順,陽脈為逆;陰病見陽脈為順,陰脈為逆。又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,上為逆,下為從,女子右為逆左為從,男子左為逆右為從。

第二失者,不受師術之正,妄效雜術之邪,以非為是,苟用砭石也。第三失者,不適病人之情,不明比類之義也。第四失者,不究始時致病之由,妄持寸口之脈,不中病情,偽指病名也。)

白話文:

【徵四失論篇】

《徵四失論》指出:醫師在診斷時未能理解陰陽順逆的道理,這是治療中的第一種錯誤。

未能完整地學習老師的教導,反而去嘗試各種未經證實的方法,用錯誤的理論來自稱掌握了醫道,更改名號來炫耀自己的功績,胡亂使用針灸或砭石治療,最後導致自身的禍害,這是治療中的第二種錯誤。

不考慮病人的貧富、地位高低、生活環境的差異,不考慮他們體質的冷熱、飲食習慣的不同,不區分病人的膽量大小,不瞭解類比的重要性,這樣只會讓自己陷入混亂,無法明確判斷病情,這是治療中的第三種錯誤。

在診斷疾病時,不詢問病人最初的症狀,不去了解他們在憂慮、飲食及作息上的失調,或者是否受到毒物的傷害,不先掌握這些情況,而草率地檢查寸口脈象,怎可能準確診斷出病症?胡亂給出病症名稱,只會顯露自己的無知,這是治療中的第四種錯誤。

總結而言,第一種錯誤是不懂得陰陽順逆的道理。陰陽順逆的道理涵蓋了許多方面,如左手人迎脈代表陽,春夏之季洪大脈為順,沉細脈為逆。外感陽病出現陽脈為順,陰脈為逆。右手氣口脈代表陰,秋冬之季沉細脈為順,洪大脈為逆。男子左手脈大為順,女子右手脈大為逆。陽病出現陰脈為順,陽脈為逆;陰病出現陽脈為順,陰脈為逆。此外,顏色的變化出現在上下左右各有其重點,上部的顏色變化為逆,下部的顏色變化為順,女子右邊的顏色變化為逆,左邊的顏色變化為順;男子左邊的顏色變化為逆,右邊的顏色變化為順。

第二種錯誤是不接受老師正確的醫術,反而模仿那些錯誤的、未經證實的方法,把錯當對,隨意使用針灸或砭石。

第三種錯誤是不能適應病人的情況,不明白類比的重要性。

第四種錯誤是不去探究最初導致疾病的緣由,隨便地檢查寸口脈象,結果無法精確診斷病情,隨便指出病症名稱。

3. 陰陽類論篇

《陰陽類論篇》曰:三陽為經,二陽為維,一陽為遊部,此知五臟終紿。三陽為表,二陽為里,一陰至絕作朔晦,卻具合以正其理。(此言六經為人身之表裡,以太陽,太陰為貴也。三陽者,足太陽膀胱經也。從目內眥,上頭分為四道,下項並正別脈,上下六道,以行於背,為人身之大經。

二陽者,足陽明胃經也。從鼻起下咽,分為四道,並正別脈六道,上下行腹,為人身之維繫。一陽者,足少陽膽經也。起目外眥絡頭,分為四道,下缺盆,並正別六道,上下為人身之遊行諸部者也。曰經,曰維,曰遊部,此可以知五臟終結,賴此三經而為之表也。故三陽為身之表,則二陰為之裡,二陰者,足少陰腎經也。

二陰為之表。則三陰為之裡,三陰者,足太陽脾經也。一陽為身之表,則一陰為之裡,一陰者,足厥陰肝經也。太陰為正陰,而次少為少陰,又次為厥陰。太陽為正陽。而次少為少陽,又次為陽明,以其氣有多少異用,故各有三者之分耳。然少太之義易知,而陽明厥陰之義難釋。

足之十二經合於十二月,故寅者正月之生陽也,主左足之少陽。六月建未,則為右之足少陽,皆兩足第四指脈氣所行也。二月建卯,主左足之太陽,五月建午,則為右足之太陽,皆足小指外側以上,脈氣所行也。三月建辰,主左足之陽明,四月建辰己,則為右足之陽明,皆兩足次指以上,脈氣所行也。

然正二五六月為少陽太陽,而三四為辰巳月,居於其中,則彼兩陽合明於其前,故曰陽明也。七月建申,主陰之半生,生右足之少陰,而十二月建醜,則為左足之少陰,皆兩足心以上脈氣所行也。八月建酉,主右足之太陰,而十一月建子,則為左足之太陰皆兩足大指內側以上脈氣所行也。

九月建戌,主右足之厥陰,而十月建亥,則為左足之厥陰皆兩足大指外側以上,脈氣所行也。然七八十一十二月,為少陰太陰,而九十為戌亥月,則為兩足之陰已盡也。而應之者,戌亥則一陰幾於絕矣。

豈知一陰至絕,而有復作之理,朔晦相生之妙,卻具於其中,蓋陰盡為晦,陰生為朔,氣盡為晦,氣生為朔,既見其晦,而又見其朔,厥陰之絕,而復作合,當以彼晦朔之妙,而正此厥陰之理也。正者,證也。)三陽為父,二陽為衛,一陽為紀。三陰為母,二陰為雌,一陰為獨使。

(三陰者,即太陽也。太陽為表之經,覆庇群生,尊猶父也。二陽者,即陽明也。陽明為表之維,捍衛諸部,所以為衛也。一陽者,即少陽也。少陽為表之遊部,布絡諸經,所以為紀也。三陰者,即太陰也。太陰為里之經,長養諸經,尊猶母也。二陰者,即少陰也。少陰為里之維,生由此始,所以為雌也。

一陰者,即厥陰也。厥陰為里之遊部,將軍謀慮,所以為獨使也。

白話文:

【陰陽類論篇】表示:三陽是經脈,二陽是維繫,一陽是遊走的分支,這些能讓我們瞭解五臟的運作和結束狀態。三陽在外層,二陽在內層,一陰達到極端時會像月之晦朔般循環,這些都符合自然規律。

這裡講的是六條主要經脈是人體的外層和內層,以太陽和太陰最為重要。三陽指的是足太陽膀胱經,從眼睛內角開始,上到頭部分為四路,向下頸部,連同其它支脈共六路,上下行走於背部,是人體的大經脈。

二陽指的是足陽明胃經,從鼻子開始下到咽喉,分成四路,加上正脈和分支共六路,上下行走於腹部,維繫著人體。一陽指的是足少陽膽經,從眼睛外角開始繞過頭部,分成四路,向下缺盆穴,加上正脈和分支共六路,上下行走,是人體各部位的遊走分支。

所謂經脈、維繫、遊走分支,可以理解五臟的終結,依賴這三個經脈作為外層。因此,三陽是身體的外層,二陰是它的內層,二陰指的是足少陰腎經。同樣地,三陰是足太陰脾經,一陰是足厥陰肝經。太陰是正陰,其次為少陰,再其次為厥陰;太陽是正陽,其次為少陽,再其次為陽明。因它們的氣有量的差異和不同的功能,所以各自被分為三類。

然而,少太的意義容易理解,但陽明和厥陰的意義較難解釋。腳部的十二條經脈與十二個月份相對應,例如寅月是正月,代表左腳的少陽,六月則是右腳的少陽,都是第四趾的脈氣流動。二月是左腳的太陽,五月是右腳的太陽,都在小趾外側以上的脈氣流動。三月是左腳的陽明,四月是右腳的陽明,都在第二趾以上的脈氣流動。

正月、二月、五月和六月是少陽和太陽,而三月和四月在中間,因為它們前面有兩個陽,所以稱為陽明。七月是右腳的少陰,十二月是左腳的少陰,都在腳心以上的脈氣流動。八月是右腳的太陰,十一月是左腳的太陰,都在大趾內側以上的脈氣流動。九月是右腳的厥陰,十月是左腳的厥陰,都在大趾外側以上的脈氣流動。

七月、八月、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少陰和太陰,而九月和十月則是腳部陰氣的盡頭。戌月和亥月,一陰接近絕跡。然而,當一陰達到極端時,會重新開始,就像月之晦朔的微妙循環,其中包含陰盡為晦,陰生為朔的道理。當看到晦,又看到朔,厥陰的絕跡後再次出現,我們應該根據晦朔的微妙,來正確理解厥陰的道理。

三陽像父親,二陽像守護者,一陽像管理者。三陰像母親,二陰像雌性,一陰像獨立的使者。三陰指的是太陰,太陰是內層的經脈,滋養所有經脈,就像母親一樣。二陰是少陰,少陰是內層的維繫,生命從此開始,所以是雌性。一陰是厥陰,厥陰是內層的遊走分支,像將軍的謀略,所以是獨立的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