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7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7)

1. 診要經終論篇

上,謂手脈。下,謂足脈。經盛,謂面、目、頸、頷、足、跗、腕、脛,皆躁盛而動也。不仁,謂不知痛癢也。此皆氣竭之徵,故終也。)少陰終者,面黑齒長而垢,腹脹閉,上下不通而終也。(此與少陰之終者言之也。手少陰氣絕則血不流,血不流則皮毛死,故面色如漆而不赤,足少陰氣絕則骨不軟,骨不軟則齦上宣,故齒長而積垢。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,出屬心系,下膈絡小腸也。

足少陰之脈,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故終則腹脹閉,而上下不通也。)太陰者,腹脹閉,不得息,善噫善嘔,嘔則逆,逆則面赤,不逆則上下不通,不通則面黑,皮毛焦而終矣。(此舉太陰之終者言之也。足太陰之脈,從股內前廉入腹,屬脾絡胃,上膈。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,下絡大腸,環循胃口,上膈屬肺,惟其從脾絡胃,故腹脹閉不得息,為噫為嘔,且嘔則氣逆而上行,故面色赤。不嘔則不逆,不逆則上下通,下又復閉,則上下不通,心氣外燔,故皮毛焦而終矣。

何者?足太陰脈支別者,從胃別上膈,注心中也。)厥陰終者,中熱嗌乾,善溺心煩,甚則舌卷,卵上縮而終矣。此十二經之所敗也。(此舉厥陰之終者言之也。足厥陰之脈,循脛上睪結於莖,其正經入毛中,過陰器,上抵少腹,挾胃,循喉嚨之後,上入頏顙。手厥陰之脈,起於胃中,出屬心包,故終則中熱嗌乾,善溺心煩也。

《靈樞》云:肝者筋之合。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終於舌本,故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。若此者十二經皆至於敗,其死也宜矣。)

白話文:

[診要經終論篇]

所謂的「上」,指的是手部的脈搏;「下」,指的是足部的脈搏。當經脈氣血旺盛時,會表現為臉部、眼睛、頸部、下巴、腳背、手腕、小腿等部位都躁動不安,不停地跳動。所謂的「不仁」,是指對疼痛和搔癢沒有感覺。這些都是氣血衰竭的徵兆,表示生命即將終結。

少陰經衰竭的人,會面色發黑、牙齒變長且有污垢、腹部脹滿閉塞,上下的氣機都不暢通,最終導致死亡。(這裡是在講述少陰經衰竭的狀況。手少陰經的氣血衰竭,血液就無法流通,血液不流通,皮膚毛髮就會失去生機,因此面色會像漆一樣黑,而不是紅潤。足少陰經的氣血衰竭,骨骼就會變得僵硬,骨骼僵硬,牙齦就會外露,牙齒變長且堆積污垢。手少陰經的脈絡起源於心臟,向下與心臟相連,並通過膈膜絡於小腸。足少陰經的脈絡,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膜,進入肺部,所以衰竭時會腹脹閉塞,上下氣機不通。)

太陰經衰竭的人,會腹部脹滿閉塞,呼吸困難,頻繁打嗝和噁心嘔吐,嘔吐時會氣逆而面色發紅,如果沒有嘔吐,則上下氣機不通,不通暢就會面色發黑,皮膚毛髮焦枯,最終死亡。(這裡是在講述太陰經衰竭的狀況。足太陰經的脈絡,從大腿內側前邊進入腹部,歸屬於脾臟並絡於胃,向上通過膈膜。手太陰經的脈絡,起源於中焦,向下絡於大腸,環繞胃口,向上通過膈膜歸屬於肺部。因為足太陰經從脾絡於胃,所以會腹脹閉塞,呼吸困難,導致打嗝和嘔吐。嘔吐時氣機上逆,所以面色發紅。如果沒有嘔吐,就不會氣逆,沒有氣逆則上下氣機不通暢,上下不通,心氣向外散發,導致皮膚毛髮焦枯,最終死亡。這是因為足太陰經的分支,從胃部分出,向上通過膈膜,注入心臟。)

厥陰經衰竭的人,會感到體內發熱、咽喉乾燥、頻繁小便、心煩意亂,嚴重時會舌頭捲曲、陰囊上縮,最終死亡。這是十二經脈都衰敗的結果。(這裡是在講述厥陰經衰竭的狀況。足厥陰經的脈絡,沿著小腿向上,繞過陰囊,結於陰莖,其正經進入毛髮,經過陰器,向上到達少腹,與胃相連,沿著喉嚨後方,向上進入頭頂。手厥陰經的脈絡,起源於胃,向外歸屬於心包,所以衰竭時會體內發熱、咽喉乾燥、頻繁小便、心煩意亂。《靈樞》說:肝是筋的會合之處。筋聚於陰器,脈絡終止於舌根,所以嚴重時會舌頭捲曲、陰囊上縮,最終死亡。像這樣的情況,說明十二經脈都衰敗了,死亡是必然的。)

2. 脈要精微論篇

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診法常以平旦,陰氣末動,陽氣末散,飲食未迸,經脈未盛,絡脈調勻,氣血未亂,乃可診有過之脈。(營衛之氣,晝則行陽,夜則行陰,至平旦皆會於寸口,故診脈以平旦為常。陰氣正平而未動,陽氣將盛而未散,飲食未進,虛實易明,經脈未盛,絡脈調勻,血氣未因動而作擾亂,乃可診有過之脈。過者,病也。

)夫脈者,血之府也。(府,聚也。言血之多少皆聚見於經脈之中,故曰:脈實血實,脈虛血虛。)長則氣治,短則氣病;數則煩心,大則病進;(夫脈長為氣和,故治。短為不足,故病。數急為熱,故煩心。大為邪盛,故病進。長脈者,往來長,短脈者,往來短,數脈者,往來急速,大脈者,往來滿大。

)上盛則氣高,下盛則氣脹;代則氣衰,細則氣少,澀則心痛。(上謂寸口,下謂尺中,盛謂盛滿。代脈者,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。細脈者,動如莠蓬。澀脈者,往來時不利,而蹇澀也。)渾渾革至如泉湧,病進而色弊;綿綿其去如弦絕,死。(渾渾,言脈氣濁亂也。革至者,言脈來弦而大而長也。

如湧泉者,脈汩汩但出而不返也。綿綿,言微微似有而不甚應手也。如弦絕者,言卒斷如弦之絕去也,如此之脈皆必死矣。)

夫五臟者,身之強也。(臟安則神守,神守則身強,故曰身之強也。)頭者,精明之府,頭傾視深,精神將奪矣。背者,胸中之府,背曲肩隨,府將壞矣。腰者,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也。膝者,筋之府,屈伸不能,行將僂俯,筋將憊矣。骨者,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則振掉,骨將憊矣。

(皆以所居所出而為之府也。)得強則生,失強則死。(強為中氣強,固以鎮守也。此言五臟為身之強,而失強則死矣。)

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,(陰為水,故夢涉水而恐懼。)陽盛則夢大火燔灼,(陽為火,故夢大火燔灼。)陰陽俱盛,則夢相殺毀傷,(亦類交爭之象。)上盛則夢飛,下盛則夢墜,(氣上則夢上,故飛。氣下則夢下,故墜。)甚炮則夢子,(內有餘故。)甚飢則夢取,(內不足故。

)肝氣盛則夢怒,(肝在志為怒。)肺氣盛則夢哭,(肺聲哀則夢哭。)短蟲多則夢聚眾,(內多短蟲,神夢應象。)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。(長蟲多則內不安。神躁擾故夢是矣。)

白話文:

《脈要精微論》提到:醫生通常在清晨進行診脈,因為此時陰氣尚未開始活動,陽氣也未擴散,病人尚未進食,經脈未處於充盈狀態,絡脈運行平穩,人體的氣血未被擾亂,這時便可以準確地診斷出異常的脈象。(人體的營衛之氣,白天在陽分運行,夜晚在陰分運行,到清晨時,都會聚集在寸口,因此醫生通常選擇在清晨進行脈診。清晨時,陰氣處於平衡狀態尚未活動,陽氣即將旺盛但未擴散,病患尚未進食,虛實較容易判斷,經脈未處於充盈狀態,絡脈運行平穩,氣血未因活動而被擾亂,這時便可以診斷出異常的脈象。異常的脈象通常表示病態。)

脈象是血液的反映。(府,有聚集之意。這表示血液的多少都可以在脈象中反映出來,所以說脈象實則血液充足,脈象虛則血液不足。)脈象長表示氣血和諧,脈象短表示氣血不足;脈象快表示心煩,脈象大表示病情加重。(脈象長代表氣血和諧,因此是健康的表現。脈象短表示氣血不足,是病態。脈象快表示體內有熱,因此會感到心煩。脈象大表示邪氣旺盛,病情正在加劇。長脈象,來去都比較長;短脈象,來去都比較短;快脈象,來去都非常迅速;大脈象,來去都非常壯大。)

上部脈象強盛表示氣血上衝,下部脈象強盛表示氣血下陷;脈象出現間歇表示氣血衰弱,脈象細小表示氣血不足,脈象澀表示心痛。(上部指的是寸口,下部指的是尺中,強盛指的是脈象的強度。間歇脈象,脈搏跳動中會有停頓,不能自行恢復。細脈象,脈搏跳動微弱。澀脈象,脈搏跳動不順暢,像是被阻塞一樣。)脈象渾濁且如湧泉般強烈,表示病情正在惡化,面色也呈現病態;脈象微弱且如斷絃一般,表示患者已瀕臨死亡。(渾濁表示脈象混亂。如湧泉般的脈象,表示脈搏跳動強烈,但迴流困難。微弱的脈象,表示脈搏非常微弱,幾乎感覺不到。如斷絃般的脈象,表示脈搏突然斷裂,就像琴絃斷裂一樣。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。)

五臟是人體健康的根本。(臟腑健康,精神就會安定,精神安定,身體就會健康,因此說五臟是人體健康的根本。)頭部是精明的所在,如果頭部傾斜,眼神渙散,那麼精神就將要喪失。背部是胸中的所在,如果背部彎曲,肩膀下垂,那麼胸中的功能就將要衰竭。腰部是腎的所在,如果腰部無法轉動,那麼腎臟就將要衰竭。膝蓋是筋的所在,如果膝蓋無法屈伸,那麼行走就會彎腰駝背,筋骨就將要衰竭。骨骼是髓的所在,如果無法長時間站立,行走時會震顫,那麼骨骼就將要衰竭。

(這些部位都是根據它們所在的位置和功能,被視為相關臟器的所在。)如果這些部位保持強健,那麼生命就能延續;如果失去強健,那麼生命就會終結。(強健指的是中氣強健,能夠固守。這段話說明瞭五臟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,如果失去強健,生命就會終結。)

由此可知,陰氣旺盛的人會做涉水或恐懼的夢,(陰氣屬水,所以會夢到涉水或恐懼的情境。)陽氣旺盛的人會做大火或燒灼的夢,(陽氣屬火,所以會夢到大火或燒灼的情境。)陰氣和陽氣都旺盛的人會做互相攻擊或受傷的夢,(這象徵著陰陽兩種力量在相互爭鬥。)上部脈象旺盛的人會做飛翔的夢,下部脈象旺盛的人會做墜落的夢,(氣血向上會夢到上升的情境,所以會夢到飛翔;氣血向下會夢到下降的情境,所以會夢到墜落。)性慾旺盛的人會做性行為的夢,(這是因為體內有過剩的能量。)飢餓的人會做尋找食物的夢,(這是因為體內能量不足。)

肝氣旺盛的人會做生氣的夢,(肝在情緒上與生氣有關。)肺氣旺盛的人會做哭泣的夢,(肺氣哀傷時會夢到哭泣。)短蟲多的人會做羣眾聚集的夢,(體內短蟲多,神經系統會對此做出反應,產生夢境。)長蟲多的人會做互相攻擊或受傷的夢。(體內長蟲多,內部環境就不穩定,神經系統會受到幹擾,所以會產生這種夢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