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9)

1. 腹痛大小總論合參(附腹中諸病)

感暑而痛泄痢並作,其脈必虛,宜十味香薷飲之類。感濕而痛,大便溏泄,小便不利,其脈必濡,宜胃芩湯。食積痛常欲大便,利後而痛或減者是也,宜溫宜消。久者,遇仙丹神芎丸擇而下之。氣滯而痛必腹脹而脈沉,宜木香順氣散,元陽運行,其痛自愈。絞腸沙痛,極是急速,先與鹽湯探吐,或痿中並十指出血,內服藿香正氣散。

酒積痛,酒傷則發,宜泄其積,痛自止也。

凡痛初得,元氣未虛,必推蕩之,此通因通用之法。虛弱有久病,直升之、消之。心腹痛者,必宜溫散,此是鬱結不行,陰氣不運故病,所以芍藥雖治腹痛,然只治血虛之腹痛,至於諸腹痛皆不可用,蓋諸痛皆宜辛散,而芍藥酸收耳。如稟受素弱,飲食過傷而腹痛者,當補脾胃以兼消導。

如跌撲損傷而腹痛者,乃是瘀血,宜桃仁承氣湯加當歸、蘇木、紅花,水酒煎服下之。凡肥人腹痛者,屬氣虛。兼痰濕,宜人參、蒼白朮、半夏。夫痰豈能作痛,殊不知氣鬱則痰聚,痰聚則礙氣道,不得運行,故作痛也。腎中陽虛作痛者,大溫補之。大抵胃脘下大腹痛者,屬食積外邪,繞臍痛者,屬痰火積熱,臍下少腹痛者,屬寒或瘀血或溺澀。

一室女時患腹痛,食少面黃肌瘦,幼科治以退熱消積,女科治以通經行血,大方以虛而議補,俱不效,後有識者,曰:脈大而尺獨數,肌膚早錯,甲鍺不滑澤也,此小腸有癰,膿己成而將潰矣。亟與葵根一兩,銀花三錢,甘草節一錢,皂刺,陳皮各二錢,再劑而膿血大潰,更以太已膏同參耆治之,一月始安。

白話文:

因為中暑引起的腹痛,通常會伴隨拉肚子,這時脈象會呈現虛弱,應該使用像十味香薷飲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因為潮濕引起的腹痛,會拉肚子,小便不順暢,脈象會呈現濡濕,應該使用胃芩湯來治療。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痛,常常會有想大便的感覺,排便後疼痛可能會減輕,這種情況適合用溫和的方式來幫助消化。如果是長期積滯引起的,可以選擇使用遇仙丹或神芎丸來幫助排泄。因為氣滯引起的腹痛,通常會感到腹脹,脈象會呈現沉伏,應該使用木香順氣散來疏通氣機,讓元氣運行順暢,疼痛自然就會緩解。因為絞腸痧引起的腹痛,發作非常快速,應該先用鹽水催吐,或是在腳趾尖或手指尖放血,同時內服藿香正氣散。

因為喝酒引起的腹痛,通常是喝酒過量造成的,應該先排除積滯,疼痛自然就會停止。

通常腹痛剛發作時,身體的元氣還沒有虛弱,應該用推蕩的方式來幫助氣血運行,這是利用「通因通用」的方法。如果身體虛弱,而且有長期疾病,就應該用直接提升、消散的方式來治療。心腹疼痛,適合用溫散的方法,這是因為身體內的氣血鬱結不通暢,陰氣無法正常運行的緣故。所以,雖然芍藥可以治療腹痛,但只適用於血虛引起的腹痛,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都不適合,因為其他腹痛大多需要用辛散的藥物來治療,而芍藥屬於酸收的藥物。如果體質原本就虛弱,又因為飲食不當造成腹痛,就應該同時補養脾胃和幫助消化。

如果是跌打損傷造成的腹痛,通常是因為瘀血阻滯,應該使用桃仁承氣湯,並加入當歸、蘇木、紅花,用水和酒一起煎煮服用,來活血化瘀。肥胖的人腹痛,通常是因為氣虛,同時伴隨痰濕,應該使用人參、蒼白朮、半夏等藥物來補氣化痰。痰本身並不會造成疼痛,但因為氣機鬱滯,痰會聚集,痰聚集就會阻礙氣的運行,導致疼痛。腎陽虛引起的腹痛,應該用大溫補的方法來治療。大致來說,胃脘下方的腹痛,通常是食物積滯或外邪入侵造成的;繞著肚臍的疼痛,通常是痰火積熱引起的;肚臍下方的腹痛,通常是寒邪、瘀血或是小便不順暢引起的。

有一個年輕女子經常腹痛,食慾不佳,面黃肌瘦。小兒科醫生用退燒消積的方法治療,婦科醫生用通經活血的方法治療,一般的醫生認為是虛弱而用補的方法治療,但都沒有效果。後來有一個有見識的醫生說,這個病人的脈象大,只有尺脈跳動快速,皮膚乾燥粗糙,指甲也不光滑,這是因為小腸有膿瘍,膿已經形成並且快要破潰了。於是就用了葵根一兩、銀花三錢、甘草節一錢、皂刺和陳皮各二錢,服用兩劑後,膿血大量排出,再用太已膏和人參黃耆來調理,一個月後才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