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8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8)
1. 腹痛大小總論合參(附腹中諸病)
經脈流行,環周不休,通則不痛,何病之有?若寒氣客於經脈之中。則脈氣澀滯而不行,客於脈外,血亦凝泣而不和,氣滯血凝,是以卒然而痛也。客於脈外者,痛易止,客於脈中者,痛不休。有心背相引而痛者,寒氣客於背俞之脈,內通於心,故心背相引而痛也。有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,因寒氣客於厥陰之脈,則血澀脈急,故脅肋與少腹及陰股相引而痛也。
有痛而嘔者,因寒氣客於腸胃,則氣不得下行,乃厥逆上出,寒不去則痛生,陽上行則嘔逆也。有腹痛而泄者,因寒氣客於小腸,小腸為受盛之府,寒邪客之。則不得結聚,故傳入大腸,所以痛泄也。有痛而便閉不通者,必熱氣留於小腸,乃腸中作痛。痹熱焦渴,熱滲津液,故痛而大便堅閉。
夾熱痛者,必身體燔灼,面赤肢煩,手足心熱。夾冷痛者,必面色青白,甚則唇口爪甲皆青,痛處欲按以熱,口出清涎。更有積滯未消,面黃腹脹,夜熱晝涼而腹痛者,並風冷入脾,脾胃積冷,以致中滿疼痛,歲月不已者,寒則溫之,熱則清之,實則通之,虛則調之,此治之法也。然《內經》之論腹痛,獨引寒淫者為多,以寒邪之閉塞陽氣最甚也。
但六淫七情損傷榮衛,致病多端,豈特寒也哉!故極要體認真切,方投劑有功,有寒熱,(脈沉而遲者寒,脈浮而數者熱。)有虛實,(脈散大而無力者虛,脈弦而有力者實。)有痰涎,(脈滑者痰,沉弦者飲。)有積聚,(脈沉弦而伏者積,或伏或弦者聚。)有蟲痛,(脈多沉滑或乍大或乍小。
)有死血,(脈沉而澀或結或促。)中脘痛,(太陰脾也。)當臍痛,(少陰腎也。)少腹痛,(厥陰肝及衝任大小腸也。)寒痛者,欲得熱手按,及喜熱食麵青白色,吐瀉不渴,其脈沉遲綿綿而痛無增減者是也,以薑桂附子之屬溫之。熱痛者,熱手按而不已,脈洪大而數,時痛時止時吐也。
然有得熱物而痛亦止者,蓋辛熱能衝開鬱結,氣道疏通暫得少愈,但陰血日虧,燥火愈熾,不久復發,遷延歲月,此為積熱,輕者,山梔黃連白芍香附之類,重者,調胃承氣湯下之。然熱痛有冷物按之而暫止者,有熨之而愈甚者。虛痛者以手重按痛處而止者是也,宜參朮白芍加溫暖藥。
實痛者,痛甚脹滿,手不可近,按之愈痛,或消或下,詳症施治。在上作痛者,多屬食,治宜溫脾行氣以消導之,不可用寒藥,蓋飲食得寒則滯,得熱則化。若痛漸下,日久不愈者,宜推蕩之。其初不可下,蓋食物未腐,尚在胸膈耳。痰痛者,必小便不利,痰隔中焦,氣閉下焦,上下不相流通故痛,治當導痰開鬱。
伏飲作痛者,或吐或下,視形氣何如,當與痰飲門相參施治。蟲痛者,有塊梗起往來,便吐清水,腹熱善渴,面上有白斑點,唇若塗朱,痛後便能食或偏嗜一物,其痛時作時止,其脈或大或小,面色乍青乍赤乍白是也。食積死血痛者,痛有常處而不移動者是也,宜桃仁承氣湯。
白話文:
經脈在身體裡循環運行,永不停歇,如果經脈暢通,就不會有疼痛,哪裡會有疾病呢?如果寒氣侵入經脈之中,那麼經脈的氣血就會阻塞不暢而難以運行;如果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,血液也會凝結不流通,氣血不和,因此會突然發生疼痛。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的,疼痛容易停止;寒氣停留在經脈之中的,疼痛則不會輕易停止。
有心臟和背部相互牽引而疼痛的,是寒氣侵入背部俞穴的經脈,這些經脈與心臟相通,所以會引起心背相互牽引的疼痛。有脅肋和少腹相互牽引而疼痛的,是因為寒氣侵入足厥陰肝經的經脈,導致血液澀滯、脈搏急促,所以會引起脅肋、少腹以及陰股相互牽引的疼痛。
有疼痛並伴隨嘔吐的,是因為寒氣侵入腸胃,導致氣機無法向下運行,反而逆行向上,寒氣不去除,疼痛就會產生,陽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嘔吐。有腹痛並伴隨腹瀉的,是因為寒氣侵入小腸,小腸是儲藏食物的器官,寒邪侵入後,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凝聚,所以會傳到大腸,導致疼痛和腹瀉。有腹痛並伴隨大便閉結不通的,必定是熱氣停留在小腸,導致腸道疼痛。熱邪會使津液乾涸,導致口渴,所以腹痛且大便堅硬閉結。
夾雜熱邪的疼痛,必定會身體發熱、面色潮紅、肢體煩躁、手足心發熱。夾雜寒邪的疼痛,必定會面色青白,嚴重時嘴唇和指甲也會發青,疼痛處喜歡按壓並希望熱敷,口中會流出清稀的口水。還有因為食物積滯未消化,導致面色發黃、腹部脹滿、晚上發熱白天涼爽而腹痛的,以及風寒侵入脾臟,導致脾胃積寒,造成腹部脹滿疼痛,長期不癒的,治療原則是寒則溫之,熱則清之,實則通之,虛則調之。這是治療的法則。《內經》關於腹痛的論述,特別強調寒邪引起的腹痛,是因為寒邪最能閉塞陽氣。
但是,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和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都會損傷身體的氣血和營衛,導致疾病多種多樣,豈止寒邪呢?所以極其需要仔細辨別病因,才能使藥物有效。有寒熱之分,(脈搏沉緩的屬於寒,脈搏浮快的屬於熱。)有虛實之分,(脈搏散大而無力的屬於虛,脈搏弦勁而有力的屬於實。)有痰涎之分,(脈搏滑的屬於痰,脈搏沉弦的屬於飲。)有積聚之分,(脈搏沉弦而伏的屬於積,脈搏或伏或弦的屬於聚。)有蟲痛,(脈搏多沉滑或時大時小。)有死血,(脈搏沉澀或結或促。)
胃脘部疼痛,(屬於太陰脾經。)肚臍周圍疼痛,(屬於少陰腎經。)少腹部疼痛,(屬於厥陰肝經以及衝脈、任脈、大小腸。)屬於寒痛的,喜歡用熱手按壓,喜歡吃熱食,面色青白,嘔吐腹瀉但不口渴,脈搏沉緩,疼痛沒有加劇或減輕的是,可以用薑、桂、附子等溫熱藥物治療。屬於熱痛的,不喜歡熱手按壓,脈搏洪大而快,時痛時止,有時會嘔吐。
然而,有的是接觸熱物後疼痛會減輕的,這是因為辛熱的藥物能夠衝開鬱結,使氣道疏通,暫時感到好轉,但是陰血會日益虧損,燥火會更加旺盛,不久又會復發,拖延很長時間,這是屬於積熱,輕微的可以用山梔、黃連、白芍、香附之類藥物治療,嚴重的可以用調胃承氣湯攻下。然而,熱痛有時用冷敷會暫時緩解,有時熱敷反而會加重。屬於虛痛的,用手重按痛處疼痛會停止的,可以用參、朮、白芍加溫暖的藥物治療。
屬於實痛的,疼痛劇烈、腹脹滿,不喜歡別人觸碰,按壓會更痛,可以通過消除或通下的方法治療,具體需要根據病情詳細辨證施治。在腹部上部疼痛的,多屬於食積,治療應溫脾、行氣、消食導滯,不能使用寒涼藥物,因為飲食遇到寒冷就會停滯不化,遇到溫熱才能消化。如果疼痛逐漸向下,長期不愈的,應該通過推盪的方法治療。剛開始不能攻下,因為食物還未腐化,還停留在胸膈部位。屬於痰痛的,必定會小便不利,痰液阻隔在中焦,氣機閉塞在下焦,上下氣機不流通所以疼痛,治療應當導痰開鬱。
屬於伏飲引起的疼痛,有的會嘔吐,有的會腹瀉,要根據患者的形體和氣色來判斷,應當參照痰飲門的相關內容進行治療。屬於蟲痛的,腹部會有硬塊,位置不固定,會嘔吐清水,腹部發熱,口渴,臉上有白色斑點,嘴唇像塗了硃砂一樣紅,疼痛之後能夠進食或特別喜歡吃某一種食物,疼痛時發時止,脈搏或大或小,面色時青時紅時白。屬於食積死血引起的疼痛,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動,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