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3)

1. 方脈跌撲損傷諸痛合參

凡跌撲損傷,踒折挫閃,雖由外觸,勢必內傷,氣血凝滯,紅腫或青,痛不可忍,故始須用甘辛溫散行氣破瘀,則痛自退腫自消,如獨活、白芷、荊、防、芎、歸、沒藥、古文錢、鹿角灰、蘇木、赤芍、紅花之類,以水酒煎藥,衝入童便尤妙。及其外傷平復,尤宜以滋補氣血筋骨之藥調之。

肢體全仗血氣,傷損必加補養,然在上先消瘀血,在下先為補養,更審胃氣,蓋去血過多,脈微欲死,獨參湯加童便,接住元氣為急。甚有肢冷脈微者,參朮附子大劑挽之,勢與產婦同也。脈來和緩者生,急疾芤者死,宜虛細不宜數實,切宜避風,切不可飲冷水,血見寒則凝,但一絲血入心即死。世以自然銅為接骨藥,惟圖速效,但銅非煅不可服。

若新出火者,火毒金毒相扇,雖有接傷之功,而燥散之禍甚於刀劍,不可多用。發明《經》云:從高墜下,惡血流於內,不問何經之傷,俱作風中肝經治之。蓋血者,肝之主,惡血必歸於肝,滯於脅下。凡寒涼破血行經,不可輕用。

白話文:

對於因跌倒、碰撞造成的身體損傷,包括扭傷、骨折、挫傷等,雖然這些傷害是由外部因素引起,但必定也會對內部造成影響,導致血液循環受阻,出現紅腫或是青紫,疼痛難忍。因此,一開始我們會使用具有溫和散寒、行氣破瘀效果的藥物,例如獨活、白芷、荊芥、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沒藥、古銅錢、鹿角灰、蘇木、赤芍、紅花等,以水酒煎煮,再加入孩童的尿液效果更佳。等到外傷基本恢復後,應轉而使用滋補氣血和強化筋骨的藥物進行調理。

身體的活動完全依賴於血液和氣的運行,受到傷害後必須增加營養補充。然而,對於上半身的傷害,應先消除瘀血;對於下半身的傷害,應先進行滋補。同時,要觀察胃部的情況,因為失血過多可能會導致脈搏微弱,瀕臨死亡,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服用單一的人參湯加上孩童的尿液,以緊急補充元氣。有些患者可能出現四肢冰冷、脈搏微弱的症狀,這時可以大量使用人參、白朮、附子等藥物來急救,其情況與產婦類似。如果脈搏和緩,表示有康復的希望;如果脈搏急促或無力,則預示病情危急,應避免虛弱和過度實質性的治療,盡量避免吹風,千萬不能喝冷水,因為血液遇冷會凝結,一旦有一絲血液進入心臟就會致命。有些人認為自然銅是接骨良藥,只為了追求快速療效,但是銅必須經過鍛煉才能服用。

如果是剛從火中取出的銅,其中的火毒和金屬毒會互相作用,雖然它有接骨的效果,但其燥熱散寒的副作用比刀劍更為嚴重,因此不能過量使用。根據《經》中的記載:從高處墜落,體內會產生惡血,無論是哪個部位的傷害,都應該按照風邪侵襲肝經的方式來治療。因為血液是肝臟的主要控制對象,惡血最終都會回到肝臟,並在肋骨下方積聚。對於寒涼、破血、行經的藥物,不能輕易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