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女科精要卷十八 (3)

1. 錦囊催生保產萬全湯方論

臨產幾個時辰,實存亡危迫,關係母子性命,故古人立方甚多,然婦人胎產,乃大傷氣血之端。難產之因,半由氣血不足,產後諸疾,全是氣血大虧,產後諸虛,皆屬產前所致,奈佛手散、兔腦丸及葵花益母諸方,無非活血順氣,滑胎破瘀,溫暖通竅,以圖運行推出之勢,全不管運行推出之源。

產婦精力充足者,藉此開導得以易生,倘系氣血不足,則雖有催生開導之功,而無運行藥勢之力,抑何補哉?至於手握石燕,足貼蓖麻,設遇實症順症,假此安心候時,如當氣血精神虧極,用此敷衍之方,神氣內竭,勢似隔靴搔癢。

不調氣血,而強用催生,何以為運行之具!徒存虛名,而無實效,誤人性命於頃刻,豈不痛哉!惟達生散立方平正,奈只可調理於產前,生化湯用意甚深,又只可調理於產後,並非可濟危急催生之用者,今體二方之意合成一方,務取萬全,屢用甚驗,即名保產萬全湯。鄙見以調補氣血為先,以溫中散瘀下降為佐,氣血得力,自能健運催生,此不催之催也。

故用人參、當歸為君,培補氣血,壯其主也。少加桃仁、川芎、黑薑、炙草、酒紅花,溫中而散其瘀滯也。牛膝梢、桂心溫行導下,使無上逆衝心之患,不惟催生神效,產後更元瘀血凝滯,百病補而兼溫則不滯,溫而兼補則不崩,升少降多,則氣得實而易下,陰而兼升,則瘀自去而新自歸,補多瀉少,邪去而元氣無傷,苦少甘多,瘀逐而中和仍在。(張)以濟生念切,敬立是方,幸高明鑑諸。

人參(三錢至五錢,大補元氣以為君),當歸(去蘆,三錢,又補榮血以為臣),川芎(一錢,入肝以疏鬱滯少瀉升提之性,則降下之藥得力),桃仁(十三粒,不去皮、尖,搗碎,取苦可去舊,甘能生新,滑能潤下),乾薑(炒焦黃,三錢,溫能通行血分,焦則令其下降而遏其上升也),甘草(炙,六分,令其里性少緩,中宮得受補益不使即為下墜也),牛膝梢(二錢,既能下行復走十二經絡,令其經絡無壅,則氣血效力以為運行推出之勢),紅花(酒炒,三分,多則破血,少則活血生新耳),肉桂(臨煎方去皮,切碎,六分,冬天用八分,藉此引經率領諸藥直入血,且為散瘀則生產自易,而溫可通行也)加膠棗一枚,水煎,食前溫服。如產婦壯實,及無力服人參者,去參用之。

其效尚倍於佛手散多矣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分娩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危急性,以及母子生命的關聯。古人在這方面有很多治療方法,但婦女在分娩時會大量消耗氣血,導致各種產後疾病,多半因為氣血嚴重損失。一些常見的藥方如佛手散、兔腦丸和葵花益母等,主要是為了活血、順氣、滑胎、破瘀、溫暖和通竅,以助於分娩,但這些方法並未考慮到母體自身的氣血供應問題。

如果產婦精力充沛,這些藥方可以幫助她順利分娩。然而,對於氣血不足的產婦,即便有催生的功效,也缺乏推動藥物作用的力量,這樣的效果微乎其微。例如,手握石燕或腳貼蓖麻,這些方法在面對正常產程時或許可以讓人安心等待,但如果產婦的氣血和精神嚴重損耗,使用這些方法只會讓病情更糟,就像在靴子外面撓癢一樣,無法真正解決問題。

如果不調整氣血就強行催生,如何能有足夠的力量來運行?這種只顧名聲而無實際效果的做法,可能在瞬間誤人性命,令人痛心。達生散的配方平穩正確,但僅適用於產前調理;生化湯的用意深遠,卻只能用於產後調理。它們都不適合用於緊急情況下的催生。因此,綜合兩種藥方的優點,創製了一個新方,力求萬全,多次實踐證明非常有效,命名為“保產萬全湯”。這個方子的重點是首先調補氣血,然後輔以溫中散瘀下降,讓氣血得到充實,自然能增強運行和催生的能力,這就是所謂的不催之催。

主要成分有人參和當歸,用來培養和補充氣血,壯大體質。還加入少量桃仁、川芎、黑薑、炙草和酒紅花,用以溫中散瘀。牛膝梢和桂心溫行導下,避免上逆衝心的情況發生。此方不僅催生效果神奇,產後也不會出現瘀血凝滯,同時兼有溫補的作用,避免了滯留和崩潰的風險。升少降多,氣血實足,容易下泄;陰中帶升,瘀血自然消散,新血自然回歸。補多瀉少,邪氣去除,元氣無損;苦少甘多,瘀血逐出,中和仍在。

人參(3-5錢,大補元氣為主要成分),當歸(去蘆,3錢,補血為輔助成分),川芎(1錢,疏肝解鬱,少瀉升提,幫助降下藥物發揮作用),桃仁(13粒,不去皮、尖,搗碎,苦可去舊,甘能生新,滑能潤下),乾薑(炒焦黃,3錢,溫通行血,焦則下降,抑制上升),甘草(炙,6分,緩和內臟功能,使中宮接受補益,防止立即下墜),牛膝梢(2錢,下行並走十二經絡,保持經絡暢通,有助於運行和催生),紅花(酒炒,3分,過多破血,適量活血生新),肉桂(臨煎前去皮,切碎,6分,冬天可用8分,引導諸藥直入血脈,散瘀促產,溫通行血)。加一顆膠棗,用水煎煮,飯前溫服。如果產婦體質壯實或無法服用人參,可去掉人參使用。此方效果比佛手散好很多。

整段文字強調了分娩過程中氣血的重要性,並提供了一個綜合性的治療方案。

2. 產後門

3. 產後脈論

叔和曰:產後寸口洪疾不調者,死。沉微附骨不絕者,生。又曰:沉小滑者生,實大堅弦急者死。丹溪曰:胎前脈當洪數,既產而脈仍洪數者,死。又曰:胎前脈細小,產後脈洪大者,多死,《產經》曰:胎前之病,其脈貴實,產後之病,其脈貴虛,胎前則順氣安胎,產後則補虛消瘀,此其要也。

臨產氣血動盪,胞胎迸裂,與常經離異,必有水先下,俗謂之胞漿,即養胎之液也。水下則胞裂而產,既產則氣血兩虛,脈宜緩滑,緩則舒徐,不因氣奪而急促,滑則流利,不因血去而枯澀,均吉兆也。若實大弦牢,非產後氣血兩虛所宜,實為邪實,大為邪進,弦為陰斂,宣布不能,牢為堅著,近於無胃,皆相逆之脈也。

白話文:

叔和說:產後如果手腕內側的脈搏顯得強大快速且不穩定,預示著生命危險。但如果脈象沉穩微弱但又能清楚地觸摸到,表示尚有生機。他又說,脈象沉穩細小且滑順的能存活,相反的,脈象堅實粗大且緊繃的則可能死亡。

丹溪表示:懷孕期間的脈象應當是洪大快速的,然而如果產後脈象仍是如此,這代表生命危在旦夕。他還提到,如果懷孕時脈象細小,產後卻變得洪大,這種情況多半會導致死亡。《產經》中寫道:懷孕期間的疾病,脈象以強實為佳;產後的疾病,脈象以虛弱為好。懷孕期間應當注重調理氣血、安胎;產後則應當補充元氣、消除瘀血,這是最主要的原則。

生產時,由於氣血劇烈變動,子宮破裂,與平常的情況完全不同,通常會先有羊水流出,俗稱為胞漿,這是用來滋養胎兒的液體。羊水流出來表示子宮破裂並進入產程,產後則會出現氣血雙虧的情況,此時的脈象應該是緩慢滑順的。緩慢表示身體的運行平穩,不會因為氣力消耗過度而急促;滑順表示血液流通順暢,不會因為失血過多而乾澀,這都是吉祥的徵兆。反之,如果脈象堅實、粗大、緊繃、固定,這些都不適合產後氣血雙虧的狀況,堅實表示邪氣存在,粗大表示邪氣增強,緊繃表示陰寒收縮,無法正常運行,固定表示邪氣深植,接近脾胃功能衰竭,這些都是逆反的脈象。

4. 產後當知

凡產畢,飲熱童便一盞,不得便臥,宜閉目而坐,須臾上床,宜仰坐,不宜側坐,宜豎膝,不宜伸足高倚,床頭厚鋪裀褥,遮圍四壁使無孔隙,免致賊風,以醋塗鼻,或用醋炭,更燒漆器,輕輕以手從心按摩至臍,則惡露盡下,以杜血滑血逆,如此三日。不問腹痛不痛,以童便和酒溫服五七次,酒雖行血,能下惡露,行乳汁,然臟氣方虛,不可多飲,並不可產畢即飲,恐引血入四肢,能令血暈。

如胃氣弱者,里無火者,童便亦宜禁之,恐傷胃氣,惟頻食白朮薄粥,漸進豐肉、豬蹄少許。慎言語,戒七情,勿勤梳頭洗足,以百日為度。若氣血弱者,不計月旦,否則患手足腰腿疼痛等症,名曰蓐勞,最難治療。產後不必問是男是女,恐因言語而泄氣,或因愛憎而勞神。

最忌大喜、大怒,喜則氣散,或生紅汙,怒則氣逆,或生癥瘕。不可獨宿,恐致虛驚:不可刮舌,恐傷心氣;不可刷齒,恐致血逆。須氣血平復,方可治事,犯時微若秋毫,成病重如山嶽,可不慎歟!

乳乃血氣所成,產後不可食鹽,鹽止血,令無乳汁,且發嗽難治。夏忌貪涼用扇,及食冷物,切不可當風睡臥。兒生三日,相傳洗三,謂不洗則長大皮粗起秕,但夏月天熱洗可,不洗可,至冬後切不可洗,恐風入臍中,臍風由此而起,屢見有不洗三者,至老不聞皮粗起秕,有識者不洗三可也。

且兒在胎,從母腹中溫暖長養,一出胎來,陽和之氣全失,雖當暑月,必須衣服周密,勿見外風,故俗云亞無六月。兒生下,欲斷臍帶,必以蘄艾為捻,香油浸濕,熏燒臍帶,令焦方斷,其束臍須用軟帛,厚綿裹束,勿令受風,及兒尿濕臍,此預防臍風第二要緊也。兒初生皮膚嬌嫩,腠理不密,衣服須用大人故綿,則勿耗損脈絡精華,兼用布衣粗服,令其皮膚堅厚,一生受益無窮。

兒生次日,即看口中上齶,如有白泡子,即以銀挖宜輕輕刮破其泡子,須刮出勿令落入喉中,仍以京墨搽之。此泡一老,非為難刮,且兒不乳,變生撮口諸症。又看牙齦之上,如有馬牙,亦須挑破取出,血出不妨,以墨搽之。其藏胎衣,忌太歲方,三殺方,宜用稍大平穩瓷瓶,器小令兒吐乳,安穩令兒不驚。

母血衣不可日曬,兒濕衣不可夜露,遇鳥以糞水染衣,能生毒瘡,變成疳症。古以一月為小滿月,兩月為大滿月,此兩月內不暴怒,少勞碌,禁淫欲,終身無病,而且多子。凡人累劫重修,方得人身,一出胞胎,性命托於父母之保養,有因兒女,太多,衣食缺乏,投溺水中者、大損天和,最宜禁戒。

產後諸證,不可概服補藥,恐有瘀血凝滯也,非行血則邪不去。即諸虛症,亦須血行其氣乃復,但行之有方,不可過峻。凡產後危證,莫如三沖、三急,三沖者,敗血沖肺、衝心,沖胃也;三急者,新生產之嘔吐、泄瀉、多汗也。其用藥則有三禁,禁佛手散,以川芎辛散,能發汗走泄也。

禁四物湯,以生地寒冷,能作瀉而凝血也,白芍酸寒,伐生氣也。禁小柴胡湯,以黃芩性涼,能阻惡露也。更有三禁,不可汗,不可下,不可利小便。並勿犯胃及上下焦,雖有雜症,以未治之,大補氣血為主。產後滿百日,方可會合,不爾至死,大概虛羸百疾,多從此而得。

凡婦人患風氣,臍下虛冷,莫不由於早行房也。

產後諸疾,古方多用四物湯加減,而丹溪獨謂芍藥酸寒,伐生髮之氣,禁而不用,何歟?蓋新產之婦,血氣俱虛,但存秋冬肅殺之氣,而無春夏主發之機,故最忌寒涼,大宜溫熱之藥,以助資始資生之源也。先哲制四物湯,以芎歸之辛溫,佐以地芍之寒,溫寒適中,為女科諸疾妙劑。

若用於產後,必取白芍以酒重複制炒,去其酸寒之性,但存生血活血之能,或再加黑姜,則何不可用?且芍藥性清微酸而收,最宜於陰氣散失之證,豈不為產後要藥!先賢尚諄諄告戒,況寒涼酸削者乎!但知芍藥酸寒而不究生地更涼,且直走血分為害尤甚,必不得已,當以熟地代之,若概以四物治產後者、誤人多矣。

產後以去敗血為先,血滯不快,乃成諸病,夫產後元氣既虧,運行失度,不免瘀血停留,治者必先逐瘀,瘀消方可行補,此第一義也。但虛極不能姑待者,則以峻補之中,加入溫行之藥,峻補則力大而可宣通,溫行則流暢而不凝滯,即實症逐瘀,亦不可用峻厲之藥。產後元氣大虛,恐血無主宰,一任藥力,便為崩行不止,虛則易脫,猶覆水難收矣,故莫若生化湯行中有補,補中有行,溫則不滯,無傷胃氣,為至當也。

產後元氣大脫,新血未生,凡有頭疼發熱,噁心飽悶諸證,皆是虛中變現之假象,慨以大補氣血為主,如惡露未盡,補藥中入行血藥。如感冒風寒停滯,亦須補中兼以發散消導,勿得泛用峻厲,有傷氣血,因疑似之外邪,傷真切之元氣,豈不誤甚!

新產之後,雖無疾病,宜將息勞動,調理脾胃,進以美味飲食,則臟腑易於平復,氣血自然和調,百疾不生,但中氣方虛,難於運化,勿得過多,反傷脾胃。

四物生地性涼而滯,大傷脾胃,芍藥味酸而寒,易伐生氣,產後常多誤人,生化湯除此二味,加以溫中行血之劑。如產後兒枕作痛,世多用消塊散血之劑,然後議補。又有消與補混施,不知舊血雖當消化,新血亦當生養,若專攻舊,則新血轉傷。

世以回生丹,攻血塊,下胞衣,其元氣甚多傷損,生化湯因藥性功用而立名也,產後血塊當消而新血亦當生也,專消則新血不生,專生則舊血反滯,芎歸桃仁三味善去舊血,驟生新血,佐以黑薑、炙草,引三味入於肺肝,生血利氣,行中有補,且得暖則血自流通,惡露自盡,故無後患,實產後之聖藥。(張)因其方,加人參、桂、牛膝、紅花,更為產前催生之神效。

胞衣不下有二,有因惡露入衣,脹而不能出,有因元氣虧損,虛而不能出,惡露流入衣中者,腹必脹痛,用奪命丹,或失笑散,以消瘀血,緩則不救。元氣虛弱不能送下者,腹中不脹痛,用保生無憂散,以固元氣,然不若總以萬全湯去人參,並可取效為至當也。

婦人百病,莫重於生產,產科之難,臨產莫重於催生,既生莫重於胞衣不下,古方用花蕊石散最為緊要,但恐石藥非腸胃大虛者所宜,莫若生化萬全二方,選而用之。有川佛手散,加紅花、益母草、香附、山楂、陳皮、牛膝稍煎成,沖重便服。更有一法,產訖胞衣不下,停久非特產母疲倦,又恐血流胞中,必致危篤,宜急斷臍帶,以物系墜,使血不潮入胞中,則胞衣自痿縮而下。只要產母安心以物系墜之時,尤宜用心,先系然後截斷,不爾胞上掩心而死,慎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