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女科精要卷十七 (4)

回本書目錄

女科精要卷十七 (4)

1. 子滿子腫子氣

子滿者,婦人孕至五、六個月,腹大異常,胸腹脹滿,手、足、面目浮腫,氣逆不安,小便不通,此由胞中蓄水,名曰胎水。若不上治,生子手足軟短有疾,或胎死腹中。用千金鯉魚湯治其水。

若脾虛不運,清濁不分,佐以四君子;若面目虛浮,肢體如水氣,全生白朮散;若脾濕虛熱,下部作腫,補中湯加茯苓;若飲食失節,嘔吐、泄瀉,六君子湯;若腿足發腫,喘悶不寧,或指縫出水,天仙藤散;若脾肺氣滯,加味歸脾湯,佐以加味逍遙散。然遍身浮腫,脹滿之甚者,名為子滿。

若只腳面浮腫,行走艱難,或腳趾內有黃水出者,謂之子氣。直至分娩方消也。故妊娠腳腫,至八、九月及脛腿俱腫,非水氣比,不可以水病治之,反傷真氣。凡有此者,必易產,因胞臟中水血俱多,不致燥胎故也。若初孕即腫者,是水氣過多,兒未成體,則胎必墮。

子腫與子氣相類,但子氣在下體,子腫在頭面。若子滿產五、六月以後,比子氣與子腫不同。蓋胎大則腹滿,滿則甚氣,遍身浮腫也。

白話文:

子滿的情況,指的是女性懷孕到五、六個月時,腹部會異常地膨大,胸部和腹部會感到脹滿,手、腳以及臉部也會出現浮腫,呼吸會變得困難,且小便不暢,這是因為子宮內積聚了過多的水分,這種現象被稱為胎水。如果不進行治療,孩子出生後可能會手腳軟弱短小,或者胎兒會死在母體內。治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千金鯉魚湯來排出體內的水分。

如果脾臟虛弱,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身體的清濁無法分離,可以輔以四君子湯;如果臉部和身體虛弱浮腫,像有水氣一樣,應該使用全生白朮散;如果脾臟濕氣重且有虛熱,下半身出現腫脹,可以使用補中湯加上茯苓;如果飲食不當,出現嘔吐或腹瀉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;如果腿腳腫脹,呼吸困難,或者手指間有水滲出,可以使用天仙藤散;如果脾肺兩臟氣滯,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,再輔以加味逍遙散。然而,全身嚴重浮腫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滿。

如果只是腳面浮腫,行走困難,或者腳趾間有黃色水滲出,這被稱為子氣。這種情況通常要等到分娩後才會消失。因此,懷孕期間腳部腫脹,即使到了八、九個月,甚至小腿和大腿都出現腫脹,這並不是普通的水氣病,不能按照水病來治療,否則會損傷身體的真正元氣。凡是出現這種情況的人,通常生產過程會比較順利,因為子宮內的水分和血液都很充足,不會導致胎兒乾燥。但如果一懷孕就出現腫脹,這表示水氣過多,胎兒尚未成熟,胎兒很可能會流產。

子腫和子氣的症狀很相似,但子氣主要出現在下體,而子腫則主要出現在頭面部。如果子滿在懷孕五、六個月後發生,與子氣和子腫不同。因為胎兒越大,腹部越容易感到飽滿,一旦感到飽滿,就會影響呼吸,導致全身浮腫。

2. 妊娠腹痛胎痛

《金匱》曰:婦人懷娠六、七月,脈弦發熱,其胎愈脹,腹痛惡寒,少腹如扇者,子臟開故也,當以附子湯溫其臟。徐忠可曰:六、七月胃肺養胎,而氣為寒所滯,故胎愈脹;寒在內,腹痛惡寒。然惡寒有屬表者,此連腹痛,乃知寒傷內矣。少腹如扇,陣陣作冷,若扇之狀,惡寒之異也,且獨在少腹,因子臟受寒不能合,故少腹獨開不飲也。子臟即子宮。

附子能入腎溫下焦,故宜附子湯溫其經。妊婦偶有所傷,胎動不安,痛不可忍,用帶殼縮砂,不拘多少,和皮炒黑色,為末,熱酒下二錢。不飲酒者,米飲下,腹中覺熱,胎自安矣。

妊娠心腹痛,或宿有冷疼,或新觸風寒,皆因臟虛而發也。邪正相擊而並於氣,隨氣上下,上衝於心,則心痛;下攻於腹,則腹痛。邪正二氣交攻於內,久若不瘥,痛沖胞胎,必動胎。潔古地黃當歸湯治婦人有孕胎痛。丹溪以血虛治之,故四物湯去川芎,倍加熟地,此心法也。

妊娠不時腹痛,或小腹重墜,名胎痛。地黃三錢、當歸一錢,二味煎湯主之,不應加參、朮、陳皮。因中氣虛而下墜作痛者,補中益氣湯。

白話文:

【妊娠腹痛胎痛】

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,婦女懷孕到第六、七個月時,如果出現脈象弦緊且伴隨發燒,胎兒會越顯膨脹,腹部疼痛且感覺寒冷,下腹部像被風扇吹拂般冰冷,這都是因為子宮開放所致,應該使用附子湯來溫暖子宮。

徐忠可解釋,第六、七個月是胃和肺在養護胎兒,但由於氣血受到寒氣阻滯,導致胎兒更顯膨脹;寒氣在體內,因此腹部疼痛且畏寒。然而畏寒通常屬於表徵,但由於這裡伴有腹部疼痛,可知這是寒氣傷及體內。下腹部像被風扇吹拂,一陣陣的冰冷,就像風扇吹拂的樣子,這是畏寒的不同表現,而且只侷限在下腹部,因為子宮受寒不能閉合,所以只有下腹部獨自開敞,無法吸收營養。子臟即是指子宮。

附子能進入腎臟溫暖下焦,所以適合使用附子湯來溫暖子宮。若孕婦偶爾受到傷害,胎兒移動不安,疼痛難忍,可用帶殼的縮砂仁,不限量,連皮一起炒至黑色,研磨成粉末,用熱酒送服兩錢。如果不喝酒,也可用米湯送服,只要感到腹中溫熱,胎兒自然就會安穩。

懷孕期間心腹疼痛,可能是因為原本就有冷痛問題,或是新近受到風寒影響,這些都因為子宮虛弱而引發。正邪二氣互相碰撞且隨氣血上下移動,向上衝擊心臟,則會心痛;向下攻擊腹部,則會腹痛。正邪二氣在體內交戰,如果長時間未能痊癒,疼痛衝擊到子宮,必然會影響胎兒。張元素的地黃當歸湯可以治療懷孕婦女的胎兒疼痛問題。朱震亨認為是因為血液不足,所以使用四物湯去掉川芎,增加熟地的份量,這就是心法。

懷孕期間不定時的腹痛,或下腹部沉重下墜,稱為胎痛。可以用三錢的地黃和一錢的當歸,煎湯服用。如果不是因為中氣虛弱導致下墜疼痛,則不需添加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。若是因為中氣虛弱導致下墜疼痛,則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
3. 腰痛

妊娠腰痛,多屬勞力。蓋胞系於腎,勞力任重,致傷胞系,則腰必痛,甚則胞系欲脫,多至小產。故宜安胎為主,胎安而痛自愈,痛愈而胎能安。若素安逸而腰痛,必房事不節,致傷胞系也。脈緩,遇天陰、或久坐而痛者,濕熱也。腰重如帶物而冷者,寒濕也。脈大而痛不已者,腎虛也。

脈澀而日輕夜重者,氣血凝滯也。脈浮者,風邪所乘;脈實者,閃挫也。臨月腰痛如脫腎者,將產也。

白話文:

懷孕時的腰痛,大多是由於過度勞動引起的。因為子宮與腎臟有密切聯繫,如果勞動過度,搬抬重物,會導致子宮受到傷害,進而引發腰痛。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子宮脫垂,最終可能導致流產。因此,懷孕期間應以安胎為首要目標,只要胎兒穩定,腰痛自然就會緩解,腰痛消失後,胎兒也就更安全了。如果原本生活安逸卻出現腰痛,那可能是性生活頻繁,導致子宮受損。

如果脈搏平緩,且在天氣潮濕或久坐後腰痛,可能是濕熱所致。如果感覺腰部沉重,像有東西壓著,且感覺冰冷,可能是寒濕導致。如果脈搏強大,且腰痛持續不減,可能是腎虛的問題。

如果脈搏顯得滯澀,且白天輕微晚上加重,可能是氣血凝滯。脈搏浮動可能是風邪入侵;脈搏堅實,可能是扭傷或挫傷。如果預產期前腰痛到像是腎脫出,可能是即將生產的徵兆。

4. 胎漏下血

有妊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,問產科熊宗古,答曰:婦人血盛氣衰,其人治肥,凡既妊之後,月信常來,而胎不動。若便以漏胎治之則胎必墮。若不作漏胎治,其胎未必墮,今推宗古人之言,誠有旨也。巢氏云:婦人有子之後,經血蓄以養胎矣。有妊而月信每至,亦未必因血盛也。

此因榮經有風,則經血喜動,以風勝故也。榮經既為風所勝,則所下者,非養胎之血,若作漏胎治之,服保養補胎藥,胎本不損,強以藥滋之,是助其風行水動之勢,其胎真墮矣。若知榮經有風之理,專以一藥治風,經信可止,或不服藥,胎亦無恙,然亦有胎本不固,因房室不節,先漏而後墮者,須作漏胎治之。《千金方》治妊娠下血不止,名曰漏胎,血儘子死,用生地八兩,漬酒搗汁,服之無時。

(張)秘授保胎神效丸一方,藥雖甚靈,但內有紅花、沒藥,未解其意,觀宗古之論,始悟立方之妙。今具於後,保產者珍之。

妊娠漏胎,此由衝任脈虛,不能約制手太陽、少陰之經血故也。衝任之脈為經絡之海,起於胞內。手太陽、少陰相為表裡,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。有娠之人經水所以斷者,壅之養胎也。衝任氣虛,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,故月水時下名胞漏,血盡則斃。又有勞役,喜怒不節,飲食生冷,觸冒風寒,子臟為風冷所乘,氣血失度,使胎不安,故也令下血也。

丹溪曰:胎漏多因於血熱,然亦有氣虛血少,服涼血藥而下血益甚,食少、體倦者,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,當以脈候參之。

妊婦壯實,六脈平和,飲食如故,余無所苦,但經時下者,是血氣旺而養胎之餘血也,不可強止,亦不可使之行,但為和血、涼血、健脾為主,佛手散加條芩、白朮、阿膠;或八珍湯加膠、艾。

白話文:

【胎漏出血】

有位孕婦月經不停但胎兒並未受損,詢問產科醫生熊宗古,他回答說:這位女士血液豐富但氣力較弱,身體較肥胖,懷孕後,月經依然定期來臨,但胎兒並沒有動搖。如果直接按照胎兒漏血來治療,胎兒可能會流掉。但如果不去做漏胎的處理,胎兒未必會流掉。根據古人的理論,這種情況確實存在。巢氏提到:女性懷孕後,月經血應該儲存起來養胎。有些女性懷孕後月經仍然會來,這未必是因為血液過多。

這是因為營脈中有風邪,導致月經血容易活動,這是因為風邪佔優勢的緣故。營脈被風邪侵襲,那麼流下的血液,並不是用來養胎的血液。如果按照漏胎來治療,服用保胎補血的藥物,胎兒本來就沒有受損,強迫用藥滋補,等於是幫助風邪和水邪的活動,胎兒真的可能就會流掉。如果明白營脈有風邪的道理,專門用藥來治療風邪,月經就可以停止。或者即使不吃藥,胎兒也沒有問題。然而,也有胎兒原本就不穩定,因為性生活不節制,先漏血然後胎兒流掉的情況,這種情況必須按照漏胎來治療。《千金方》中提到,治療懷孕期間出血不止,稱之為漏胎,血盡胎兒就會死亡,使用生地八兩,浸泡在酒中搗成汁液,隨時服用。

(張)祕傳的保胎神效丸,雖然藥效非常靈驗,但是其中含有紅花和沒藥,讓人不解其意,看到熊宗古的理論,才開始理解藥方的精妙之處。現在將其詳細介紹如下,希望對保胎的人有所幫助。

懷孕期間胎兒漏血,這是因為衝任脈虛弱,無法控制手太陽和少陰的經血。衝任脈是經絡之海,起源於子宮內部。手太陽和少陰互為表裡,上部產生乳汁,下部產生月經。懷孕的人之所以會停經,是因為血液積聚在子宮內養胎。如果衝任脈氣虛,子宮內部的血液就會洩露,無法控制經血,因此月經會時不時地流出,這叫做胞漏,血盡人亡。此外,還有勞累,情緒波動大,飲食過於生冷,遭受風寒,子宮受到風寒的影響,氣血調節失衡,導致胎兒不安,因此會出血。

丹溪說:胎兒漏血多是由於血熱,然而也有氣虛血少,服用涼血藥反而出血更嚴重,食慾減退,身體疲倦的情況,這是脾氣虛弱,無法控制血液,應該根據脈象來判斷。

對於身體健康,六脈平和,飲食正常,沒有其他不適,只是偶爾出血的孕婦,這是因為血液旺盛,多餘的血液養胎,不需要強制止血,也不需要刻意讓其流血,主要應以和血、涼血、健脾為主,可以服用佛手散加上黃芩、白朮、阿膠;或者八珍湯加上阿膠、艾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