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7)
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7)
1. 外障內障
外障者,有火者也。翳膜浮紅腫痛,非若冰翳陷翳之沉於內也。《經》云:目痛赤脈從上下者,太陽病從下上者,陽明病,從外走內者,少陽病,以其主表,必連眉稜骨痛,或腦項痛,或半邊頭腫,治法宜溫之散之,卯簡要夏枯草散,選奇湯之類。蓋夏枯草稟純陽之氣,可勝濁陰,能散諸郁,補肝血,緩肝火,故治厥陰目痛夜甚者如神耳。至於內障者,無火者也。
在睛里昏暗,與無患之人相似,惟瞳人里有隱隱青白者是也。然無隱隱青白者,亦有之,此真陽已竭於中,而精光方絕於外,惟峻補元陽,或可復明一二。若或遲滯,雖大補無及也。
盡黑睛連目系,屬足厥陰,足太陽手三陰三經,此三經血氣有虧,則邪乘虛入,經脈鬱結從目系而入黑睛,內起翳障,遮蔽瞳神,所謂腦脂不清,流下作翳也。治宜按脈隨經,以疏濁陰,不使上攻,調補真陰,以使內養。如脈緩氣弱者,主以參耆朮草。若妄用消障克削,是速其喪明也。
至於眼科,多用羚羊角,以其入厥陰經最捷,且清肺也。惟翳在黑珠,而有熱者最宜,倘非厥陰經而用之,則猶開門揖盜,陽虛之症,益冰其翳矣。
夫玄府者,乃大氣升降出入之門戶也。眼鼻口舌,皆有神識為用,夫清明者,其神全也。血氣者,人之神,神衰則清明減,而火獨炎上,火與元氣不兩立,火既熾則玄府閉塞,攻耳則瞶,攻目則朦,口鼻舌可類推矣。一人眼目久患,滋陰清涼,久服不效,診之兩手微弱,乃以八珍加麥冬五味子,一月而全愈。
要知飲食不運,腸胃枯澀,發落皮皺,噎膈淋閉,目昏耳聾,悉由氣液,血脈有虧,不能升降出入,於是濁火炎上,而亂其神明,百病皆然,豈止耳目。若徒用四物,脾胃轉傷化源之機一絕,血氣生髮無由。如樹木根本壯實,而後華葉蕃茂。血者,木之津液也。神光者,木之華葉也。
脾胃者,木之根本也。可不重歟。
丹溪曰:諸經脈絡,皆走於面,而行空竅,其清氣散於目而為精,走於耳而為聽。若心事煩冗,飲食失節,脾胃氣虧,心火太甚,百脈沸騰,邪害空竅,而失明矣。況脾為諸陰之首,目為血脈之宗,脾虛則五臟之精華皆為失所,不理脾胃,養神血,乃治標而不治本也。《薛氏醫案》載張給事目赤不明,服祛風散熱藥,反畏明重聽,脈大而虛,此因勞心過度,飲食失節,以補中益氣,加伏神、棗仁、山藥、山茱、五味頓愈。又勞役復甚,用十全大補,加前藥而痊。
一少年酒色過度,兩目腫痛,兩尺洪大,以六味丸料加麥冬五味,數劑頓明。此皆治本而不顧標,所以為效最捷。若兼以眼藥,則徒事虛文,既無專功,便無實效矣。
卒然目無精光者,此湯氣大虛也。丹溪曾治一人,目忽不見,他無所苦,急煎人參膏與之服,二日方見。一人予以磁石藥,服之即死。
白話文:
外障,指的是眼睛有火氣引起的疾病。症狀是眼翳像浮在表面的膜一樣,呈現紅色腫痛,不像冰翳或陷翳那樣沉在眼睛內部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眼睛痛,紅絲從上下蔓延,是太陽經的病;紅絲從下往上,是陽明經的病;紅絲從外向內蔓延,是少陽經的病。」因為這些經脈主表,通常會連帶引起眉稜骨痛、頭痛或半邊頭腫。治療方法應該用溫散的方式,例如卯簡要的夏枯草散或選奇湯之類的藥方。夏枯草有純陽之氣,可以克制濁陰之氣,能疏散各種鬱結,補肝血,緩和肝火,所以治療肝經引起的夜間眼痛特別有效。
內障,指的是眼睛沒有火氣引起的疾病。症狀是眼睛內部昏暗,像沒病的人一樣,只是瞳孔內部隱約有青白色。但也有沒有隱約青白的情況,這是因為體內陽氣已經耗竭,眼睛的精光也快要消失了,只能用峻補元陽的方法,或許可以恢復一點光明。如果治療太慢,即使大補也無濟於事。
黑睛(角膜)連著眼睛的脈絡,屬於足厥陰肝經,以及足太陽膀胱經和手三陰經。這三條經脈的血氣虛弱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,經脈鬱結,從眼睛的脈絡侵入黑睛,在內部產生翳障,遮蔽瞳孔,也就是所謂的「腦脂不清,流下形成翳障」。治療方法應該根據脈象,辨別所屬經絡,疏通濁陰,避免濁陰上攻,同時調補真陰,滋養眼睛。如果脈象緩慢,氣虛弱,就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等藥方。如果亂用消翳障的藥,反而會加速失明。
眼科常常使用羚羊角,因為它進入肝經最快,而且可以清肺熱。但羚羊角只適用於黑睛有熱的翳障,如果不是肝經的問題而使用,就好像開門請強盜進來一樣,反而會加重陽虛的症狀,讓眼翳更加嚴重。
玄府,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通道。眼睛、鼻子、嘴巴、舌頭等都有神識作用,清明的人,神識完整。血氣是人的精神,精神衰弱,清明度就會下降,火氣就會獨自向上燃燒。火氣和元氣不能同時並存,火氣過旺,玄府就會閉塞。火氣向上攻到耳朵,就會耳聾;攻到眼睛,就會視力模糊。口鼻舌等也是同樣道理。有個人眼睛患病很久,長期服用滋陰清涼的藥物都沒效果,診斷時發現他的兩手脈象微弱,改用八珍湯加麥冬和五味子,一個月就完全康復。
要知道,飲食消化不好,腸胃乾燥,頭髮脫落,皮膚皺紋,吞嚥困難,排尿困難,眼睛昏花,耳朵失聰等,都是因為體內的氣液和血脈虧虛,無法正常升降出入,導致濁火向上燃燒,擾亂神智。各種疾病都是這樣產生的,不只是耳目疾病。如果只用四物湯,反而會傷害脾胃,讓氣血生化之源斷絕,氣血無法產生。就像樹木一樣,只有根部壯實,才能枝繁葉茂。血就像樹木的津液,神光就像樹木的花葉,脾胃就像樹木的根本,所以必須重視脾胃。
朱丹溪說:「各種經脈都通往面部,而分佈在各個孔竅。清氣在眼睛中化為精,在耳朵中化為聽覺。」如果心事煩亂,飲食不節制,脾胃虛弱,心火太旺,導致全身氣血沸騰,邪氣就會侵犯孔竅,導致失明。何況脾是所有陰氣的根本,眼睛是血脈的總匯。脾虛就會導致五臟的精華無法正常運作。如果不調理脾胃,養護神血,只是治標不治本。《薛氏醫案》記載:張給事眼睛紅腫不明,服用祛風散熱藥物後,反而更怕光,聽力下降,脈象大而虛。這是因為勞心過度,飲食失節造成的,用補中益氣湯,加茯神、酸棗仁、山藥、山茱萸、五味子,很快就痊癒了。後來因為過度勞累,又用十全大補湯,加以前的藥方而康復。
有個年輕人因為飲酒過度,縱慾過度,導致雙眼腫痛,兩尺脈洪大,用六味地黃丸的藥方,加麥冬和五味子,幾劑就眼睛明亮了。這些都是治本而不治標,所以效果最快。如果同時用眼藥,只是做表面功夫,沒有專一的效果,當然就沒有實質的療效了。
突然之間眼睛失去光澤,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極度虛弱。朱丹溪曾經治療過一個人,突然眼睛看不見,其他沒有任何不適,立即煎人參膏給他服用,兩天後才恢復視力。另一個人聽說眼睛看不見,就吃了磁石藥,結果很快就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