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4)

1. 方脈目病合參

有視物不明,見黑花者,腎氣弱也。有暴失明者,眼居諸陽交會之所,而陰反閉之,陽亡已極,而陰邪內滿,當有不測之患焉。

目閉不開者,足太陽之脈,為目上綱,足陽明之脈,為目下綱,平則約束,熱則筋縱,故目不能為之開也。海藏曰:目瞑者,肝氣不治也。

眼赤腫痛,古方用藥,內外不同,在內湯散,則用苦寒辛涼之藥以瀉火,兼利小便以導肝經風熱;在外點洗,則用辛熱辛涼之藥,以散其邪,故點藥莫要於冰片,而冰片大辛熱,故藉以拔出火邪。古方用燒酒洗眼,或用乾薑末,生薑汁點眼者,皆此意也。蓋赤眼是邪火內炎,上攻於目,故內治用苦寒之藥,是治其本。

然火邪既客於目,從內出外。若外用寒涼,以阻逆之,則鬱火內攻,得不散矣。故點藥用辛熱,洗眼用熱湯,是火鬱則發之從治法也。世人不知冰片為劫藥,而誤認為寒,常用點眼,遂致積熱入目,而香竄走泄清光,則昏暗障翳,故云,眼不點不瞎者此也。又不知外治忌寒涼,而妄將冷水冷藥挹洗,嘗致昏瞎者有之。

眼疾所因,不過實虛二者而已。虛者,眼目昏花,腎經真水之微也。實者,眼目腫痛,肝經風熱之甚也。熱焉則散其風熱,虛焉則滋其真陰,虛熱相仍,則散風熱,滋真陰兼之,此內治之法也。至於久而失調熱壅血凝,而為攀睛瘀肉、翳膜赤爛之類,不假點洗,外法之法,則何由則愈?蓋病情有標本,治法有內外,又嘗論之。氣有餘便是火,故散火在於抑氣,古方多用枳殼、柴胡者是也。

血不足則陰虛,而補陰在於滋水,故古方必用歸芍地黃者是也。常使血能配氣,水能制火,則眼疾胡為則作也。

肝開竅於目,膽汁減則目暗,目者,肝之外候,膽之精華也。故諸膽皆治目疾,點服說云:病有內外,治各不同,內疾既發,非服不除;外疾既成,非點不退。內疾始盛,浚流不如塞源,伐枝不如去根,不服藥而除者,未之見也。外障既成,如物汙須濯,鏡垢須磨,不點而去,未之有也。

若內障不服,而外點反激其火,動其血氣,無益反損。若外障已成,雖服藥不發不長,而所結不除,必內外夾攻,方盡其妙。然目眥白珠屬陽,故晝痛,點苦寒藥則效。黑珠屬陰,故夜痛,點苦寒藥則反劇,則點藥外治之法,亦當以陰陽區別矣。

倒睫拳毛者,其毛入眼中央是也。由伏熱內攻,陰氣外行,而目急皮縮之故,當去其內熱火邪,使眼皮緩,則眼毛立出矣。故眼楞緊急縮小者,即倒睫拳毛之漸也。蓋陽主散,陽虛則眼楞緊急,而為倒睫拳毛。陰主斂,陰虛則瞳子散大,而為目昏眼花。故東垣治眼楞緊,用參耆補氣為君,佐以辛味疏散,而忌芍藥五味之酸收。

治瞳子散大。用地黃補血為君。佐以五味子酸味收斂,而忌茺蔚子、青箱子之辛散,一開一闔,大有徑庭矣。

白話文:

眼睛看不清楚,看到黑影,是腎氣虛弱的表現。突然失明,是因為眼睛是身體陽氣匯聚的地方,但陰氣反而閉塞了它,這是陽氣衰竭到極點,陰邪充滿體內的表現,要小心會有意想不到的災禍。

眼睛閉著睜不開,是因為足太陽經脈主導眼瞼上方,足陽明經脈主導眼瞼下方,經脈正常時能約束眼瞼,發熱時筋脈鬆弛,所以眼睛無法張開。海藏說:「眼睛閉著,是肝氣沒有調理好的緣故。」

眼睛紅腫疼痛,古代的治療方法,內服藥和外用藥不同。內服湯藥,會用苦寒、辛涼的藥物來瀉火,同時利小便來疏導肝經的風熱;外用點眼藥或清洗,則用辛熱或辛涼的藥物來散邪。所以點眼藥最重要的就是冰片,而冰片性味大辛大熱,所以能用來拔除火邪。古代用燒酒洗眼睛,或用乾薑末、生薑汁點眼睛,都是這個道理。因為眼睛發紅是邪火在體內燃燒,向上攻到眼睛,所以內服藥用苦寒的藥物,是治療病根。

然而火邪既然侵犯眼睛,就會從內向外發散。如果外用寒涼藥物來阻擋它,反而會使火氣鬱積,無法散開。所以點眼藥用辛熱的,洗眼用熱水,是利用火鬱則發的治療方法。世人不知道冰片是劫奪藥,而誤以為是寒性的,常常用來點眼睛,反而導致熱積在眼睛裡,使眼睛的神光散失,造成視力模糊、產生障礙,所以說「眼睛不點藥反而不會瞎」就是這個道理。又不知道外治忌用寒涼藥物,而胡亂用冷水、冷藥來洗眼睛,常常導致失明。

眼睛疾病的原因,不外乎實證和虛證兩種。虛證是眼睛昏花,是腎經真陰之水不足的表現。實證是眼睛腫痛,是肝經風熱過盛的表現。有熱證就散其風熱,有虛證就滋養真陰。虛證和熱證同時出現,就同時用散風熱、滋真陰的方法,這是內治的方法。至於疾病久而失調,導致熱壅血瘀,形成攀睛、瘀肉、翳膜、紅爛等症狀,不用點藥或清洗等外治方法,又怎麼會好呢?因為病情有表有本,治法有內有外,這是需要注意的。氣有餘就會化火,所以散火的關鍵在於抑制氣,古代常常用枳殼、柴胡就是這個道理。

血不足就是陰虛,補陰的關鍵在於滋養腎水,所以古代必定會用當歸、芍藥、地黃。常常使血能夠配氣,水能夠制火,那麼眼睛的疾病又怎麼會產生呢?

肝開竅於眼睛,膽汁減少則眼睛昏暗。眼睛是肝臟的外在表現,也是膽汁的精華所在。所以各種膽病都能治療眼疾。點眼藥或內服藥的理論是:疾病有內在和外在,治療方法各有不同。內在的疾病既然發作,不用內服藥物就無法根除;外在的疾病既然形成,不用外用點藥就無法消退。內在的疾病剛開始發作,疏通不如堵塞源頭,剪除枝葉不如去除根本,不用內服藥就能根除,是不可能的事。外在的障礙既然形成,就像物品髒了需要清洗,鏡子髒了需要擦拭,不點藥而能去除,是不可能的事。

如果內障不內服藥,而外用點藥反而會刺激火氣,擾動血氣,不僅無益反而有害。如果外障已經形成,即使內服藥物也不會發展或加重,但已有的病變無法消除,必須內外夾攻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另外,眼白的部位屬陽,所以白天疼痛,點苦寒的藥物就有效;眼黑的部位屬陰,所以夜晚疼痛,點苦寒的藥物反而會加重,所以點藥外治的方法,也應當根據陰陽來區分。

倒睫拳毛,是指眼睫毛向內長到眼睛中央。是由於伏藏的熱邪向內侵襲,陰氣向外散失,導致眼皮緊張收縮所致。應當去除體內的熱火邪氣,使眼皮鬆弛,眼睫毛就會恢復正常。所以眼瞼邊緣緊急收縮,就是倒睫拳毛的徵兆。陽主散,陽虛則眼瞼緊張收縮,形成倒睫拳毛。陰主收斂,陰虛則瞳孔放大,形成眼睛昏花。所以東垣治療眼瞼緊張,用人參、黃耆補氣為主,輔以辛味藥物疏散,而忌用芍藥、五味子的酸澀收斂之性。

治療瞳孔放大,用地黃補血為主,輔以五味子的酸澀收斂之性,而忌用茺蔚子、青箱子的辛散之性。一開一合,差別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