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5)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5)
1. 移精變氣論篇
《移精變氣論》曰:變化相移,以觀其妙,以知其要,故欲知其要,則色脈是矣。言所以知四時五行之氣,變化相移之要妙者何?以色脈故也。色以應日,脈以應月,常求其要,則其要也。(言脈應月,色應日者,故候之則准也。常求色脈之差忒,則是平人之診要也。)粗工凶凶以為可攻,故病未已,新病復起,(謂粗工,不料事宜,非病妄治,則其害反增矣。)治之要極,無失色脈,用之不惑,治之大則。
(惑,為惑亂,則為法則也。言色脈之應,昭然不欺,但順用而不亂紀綱,則治病審當之大法也。)得神則昌,失神則亡。(此詳言治法,以色脈為要之極,而其要之一,惟在於得審而已。神者,病者之神氣也。)
白話文:
【移精變氣論篇】
《移精變氣論》提到:事物的變化相互影響,我們通過觀察這些微妙的變化,就能理解其中的關鍵。若想掌握這核心要點,顏色與脈象就是關鍵所在。我們談的是如何瞭解四季與五行之氣,以及它們之間相互轉換的精妙,而這些都離不開顏色和脈象的觀察。顏色反映日的影響,脈象反映月的影響,如果經常尋找其中的關鍵,就能找到治療的重點。
然而,有些醫術不精的醫生,急躁地認為可以進行攻擊性治療,結果舊病未癒,新病又生。這是因為他們未能判斷情勢,對症下藥,反而使病情更糟。治療的核心原則,在於不能忽略顏色和脈象的觀察,只要能正確理解,就是治療的大原則。
若能把握病人的精神狀態,治療就有可能成功;反之,則可能失敗。這裡詳細說明瞭治療方法,以顏色和脈象作為核心,而其核心之一,就在於能否準確判斷。所謂的"神",指的是病人的精神氣息。
2. 湯液醪醴論篇
《湯液醪醴論》曰:精神不進,志意不治,故病不可愈。(動離於道,耗散天真故爾。)精壞神去,營衛不可復收,何者?嗜欲無窮,而憂患不止,精氣弛壞,營澀衛除,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。(精神者,生之源;營衛者,氣之主。氣主不輔,生源復消,神不內居,病何能愈。
)其有不從毫毛生,而五臟陽以竭也。津液充廓,其魄獨居,孤精於內,氣耗於外,形不可與衣相保,此四極急而動中,是氣拒於內,而形施於外,治之奈何?(不從毫毛,言行於內也。陰氣內盛,陽氣竭絕。不得入於腹中,故言五臟陽以竭也。津液者,水也。充,滿也,廓,皮也。
陰蓄於中,水氣脹滿,上攻於肺,肺氣孤危。魄者,肺神,腎為水害,子不救母,故云其魄獨居也。夫陰精損削於內,陽氣耗減於外,則三焦閉溢,水道不能通,水滿皮膚身體痞腫。故云:形不可與衣相保也。凡此之類,皆四肢脈數急而內鼓動於脈中也。肺動者,謂氣急而咳也。
言如是者,皆水氣格拒於腹膜之內,浮腫施張,於身形之外,欲窮標本,其可得乎?四極言四末,則四肢也。)
平治於權衡,去宛陳莝,是以微動四極,溫衣繆刺其處,以復其形。開鬼門,潔淨腑,精以時服,五陽已布,疏滌五臟,故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氣乃平。(平治權衡,察脈之輕重浮沉。宛,積也。陳莝,陳草也。邪氣之在人身,猶草莝之陳積,五臟五陽皆有陽氣。
巨氣,大氣也。正氣也。脈浮在表宜汗,沉在裡宜泄,如去宛積之陳草,又微動四肢,以導引之。溫暖其衣,以流通之。繆刺其處,以復其形體,蓋經脈滿則絡脈溢,繆刺之以調其經脈。開鬼門,以發其汗。潔淨腑,以利其水,使五臟之精漸以時復,五臟之陽漸以宣布,疏滌五臟,邪氣去,而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氣乃平。)
白話文:
【湯液醪醴論篇】
《湯液醪醴論》提到:如果一個人的精神無法振作,意志力無法集中治理疾病,那麼病痛是無法痊癒的。(這是因為生活違背了自然之道,導致元氣耗散所導致的。)當精氣破壞,神靈離開,營氣和衛氣就無法再恢復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由於慾望無止境,憂慮困擾不斷,使得精氣鬆弛破壞,營氣凝滯,衛氣消失,因此神靈離去,疾病也就無法痊癒。(精神是生命的源泉,營氣和衛氣是氣息的主宰。若氣息的主宰無法輔助,生命的源泉會再次消耗,神靈不在體內居住,疾病怎麼可能痊癒呢?)
有些病不是從皮毛開始發生,而是五臟的陽氣已經枯竭。津液充滿全身,但魄力卻獨自存在,體內的精氣孤立,外面的氣息消耗,身體的形態無法和衣服保持一致,這表示四肢緊急並且影響到內部,這是氣息在體內受到抵抗,形態在外顯現,這種情況該如何治療呢?(不是從皮毛開始,而是指內部問題。陰氣在內過剩,陽氣完全消耗。無法進入腹部,所以說五臟的陽氣已經枯竭。津液是指水分,充盈是指充滿,廓是指皮膚。)
陰氣在體內囤積,水氣過多,向上攻擊肺部,肺部處於危險狀態。魄是肺的神靈,腎臟作為水的災難,兒子無法拯救母親,所以說魄力獨自存在。在體內,陰精被削減,外面的陽氣被消耗,三焦關閉,水道無法暢通,水分充滿皮膚,身體出現腫脹。因此說:形態無法和衣服保持一致。所有這些情況,都是四肢的脈搏快速且緊急,在脈絡中鼓動。肺部的鼓動,指的是呼吸急促並咳嗽。
像這樣的情況,都是水氣在腹膜內阻塞,導致身體浮腫膨脹,想要找到根本原因,這有可能嗎?所謂的四極,指的是四肢。
為了平衡治療,必須去除體內的廢物,因此稍微活動四肢,穿著保暖衣物,並在適當的地方進行繆刺治療,以恢復形態。打開鬼門,清潔腑臟,定期服用精華,讓五臟的陽氣分佈全身,清洗五臟,因此精華自行產生,形態自行強壯,骨頭和肌肉相互保護,大氣才能平穩。(平衡治療,檢查脈搏的輕重浮沉。宛,意味著積累。陳莝,指的是舊草。邪氣在人體內,就像舊草的堆積,五臟都有陽氣。
大氣,指的是主要的氣息,也就是正常的氣息。脈搏浮在表面應出汗,沉在裡層應排泄,像清除積累的舊草一樣,再稍微活動四肢,以引導氣息。保持衣物溫暖,以促進氣息流動。在適當的地方進行繆刺,以恢復形態,因為當經脈充滿時,絡脈就會溢出,繆刺可以調整經脈。打開鬼門,以促進出汗。清潔腑臟,以利尿,讓五臟的精華逐漸恢復,五臟的陽氣逐漸分佈全身,清洗五臟,邪氣離開,精華自行產生,形態自行強壯,骨頭和肌肉相互保護,大氣才能平穩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