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7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7)

1. 至真要大論篇

《至真要大論》曰:陰之所在寸口何如?(陰之所在,脈沉不應。)視歲南北,可知之矣。北政之歲,少陰在泉,則寸口不應;(木火金水四運,面北受氣。凡氣之在泉者,脈息不見,惟其左右之氣脈可見之。在泉之氣,善則不見,惡者可見,病以氣疾客主淫勝名之。在天之氣其亦然也。

)厥陰在泉,則右不應;少陰在石故。)太陰在泉,則左不應。(太陰在左故。)南政之歲,少陰司天,則寸口不應。(土運之歲,面南行令,故少陰司天,則二手寸口不應也。)厥陰司天,則右不應;太陰司天,則左不應。(變左右義也。)諸不應者,反其診則見也。(不應皆謂脈沉,脈沉下者,抑手而沉,復其手則沉為浮,細為大也。

白話文:

《至真要大論》說道:陰氣所在,在寸口脈上如何呢?(陰氣所在,脈象沉而不應。)根據一年四季的南北方位,就可以知道了。

北政之歲(木火金水四運,面北受氣),少陰在泉(氣在泉中,脈息隱而不見,只有左右兩側的氣脈可見。泉中之氣,如果正常則不見,若有病則可見,病因是邪氣侵犯正氣,導致客氣勝過主氣),則寸口脈不應;厥陰在泉,則右手寸口脈不應;少陰在石(少陰經脈循行至石門穴),則寸口脈也不應。太陰在泉,則左手寸口脈不應(太陰經脈在左側)。

南政之歲(土運之歲,面南行令),少陰司天(少陰經脈主司天),則寸口脈不應(因為土運之年,少陰司天,所以兩手寸口脈都不應)。厥陰司天,則右手寸口脈不應;太陰司天,則左手寸口脈不應(左右互換)。

所有不應的脈象,反過來診察則可見(不應皆指脈象沉,脈象沉而向下者,需壓住手腕沉取脈,放開手則沉脈變為浮脈,細脈變為粗脈)。

)帝曰:尺候何如?伯曰:北政之歲,三陰在下,則寸不應;三陰在上,則尺不應。司天曰上,在泉曰下。)南政之歲,三陰在天,則寸口不應;三陰在泉,則尺不應。左右同。(尺不應寸,左右悉同。言南北二政之司天在泉,其尺寸之脈,各有所不應也。)天地之氣,內淫而病何如?歲厥陰在泉,風淫所勝,則地氣不明,平野昧,草乃秀。

民病洒洒振寒,善呻數欠,心痛支滿,兩脅裡急,飲食不下,膈咽不通,食則嘔,腹脹善噫,年後與氣,則快然如衰,身體皆重。(謂寅申歲也。洒洒振寡,善呻數欠,為胃病。合則嘔,腹脹善噫,得後與氣,則快然如衰,身體皆重,為脾病。飲食不下,膈咽不通,邪在胃脘也。

白話文:

皇帝問道:「尺脈如何?」伯回答:「北方政權的年份,三陰在下面,則寸脈不應;三陰在上面,則尺脈不應。司天在上面,在泉則在下面。」南方政權的年份,三陰在天,則寸口脈不應;三陰在泉,則尺脈不應。左右手的情況相同。尺脈不應寸脈,左右手都一樣。意思是說,南北兩個政權的司天在泉,其寸尺脈,各有其不應的脈象。

天地之氣,內淫而致病,情況如何?當年厥陰在泉,風氣所勝,則地氣不明,平原昏暗,草才開始生長。

百姓患病,四肢發冷、打寒戰,愛呻吟、打哈欠,心痛、胸悶,兩脅疼痛,飲食不進,咽喉阻塞,吃東西就嘔吐,腹部脹滿,經常打嗝,過了一會兒就覺得舒服,身體沉重。這指的是寅申年。四肢發冷、打寒戰,愛呻吟、打哈欠,是胃病。吃東西就嘔吐,腹部脹滿,經常打嗝,過了一會兒就覺得舒服,身體沉重,是脾病。飲食不進,咽喉阻塞,邪氣在胃脘。

蓋厥陰在泉之歲,木干而克脾胃,故病如是。)歲少陰在泉,熱淫所勝,則焰浮川澤,陰處反明。民病腹中常鳴,氣上衝胸,喘不能久立,寒熱皮膚痛,目瞑齒痛䪼腫,惡寒發熱如瘧,少腹中痛腹大,蜇蟲不藏。(謂卯酉歲也。齒痛䪼腫,為大腸病。腹中雷鳴,氣上衝胸,喘不能久立,邪在大腸也。

蓋少陰在泉之歲,火剋金,故大腸病也。)歲太陰在泉,草乃早榮,濕淫所盛,則埃昏岩石,黃反見黑,至陰之交。民病飲積,心痛,耳聾渾渾焞焞,咽腫喉痹,陰病血見,少腹痛腫,不得小便,病沖頭痛,目似脫,項似拔,腰似折,髀不可以回,膕似結,膕如別。(謂辰戌歲也。

白話文:

當厥陰在泉的年份,木氣過旺剋制脾胃,所以會出現這些病症。當少陰在泉的年份,熱氣過盛,導致水汽蒸發,陰氣反倒顯現,人們就會出現腹中鳴響,氣上衝胸,喘不過氣,站不穩,寒熱交替,皮膚疼痛,眼睛昏花,牙齒疼痛腫脹,怕冷發熱像瘧疾一樣,小腹疼痛,腹部腫脹,蟲子無法隱藏的症狀。當太陰在泉的年份,草木生長茂盛,濕氣過盛,導致山石昏暗,黃色反顯黑色,陰氣交合,人們就會出現水腫,心痛,耳聾,咽喉腫痛,陰虛血虧,小腹疼痛腫脹,無法排尿,頭部疼痛,眼睛像要脫落,脖子像要斷裂,腰部像要折斷,大腿無法彎曲,膝蓋像要斷裂,膝蓋像要分離的症狀。

太陰為土,色見應黃於中天,而反見於北方黑處也。水土同見,故曰至陰之交,合其氣色也。沖頭痛,謂腦後眉間痛也。膕,謂膝後曲腳之中也。腨,胕後軟肉處也。耳聾渾渾焞焞,咽腫喉痹,為三焦病。病沖頭痛,目似脫,項似撥,腰似折,髀不可以回,膕如結,腨如別,為膀胱足太陽病。

又少腹腫痛,不得小便,邪在三焦,蓋太陰在泉之歲,土旺克太陽,故病如是也。)歲少陽在泉,火淫所勝,則焰明效野,寒熱更至。民病注泄赤白,少腹痛溺赤,甚則血便。少陰同候。(謂乙亥歲也。處寒之時,熱更其氣,熱氣既往,寒氣後來,故云更至也。余候與少陰在泉同。

白話文:

太陰屬土,天空呈現黃色,而反之,在北方黑暗處也顯現黃色。水土同時出現,所以稱為至陰交匯,合其氣色。沖頭痛指的是腦後眉間疼痛。膕指的是膝蓋後方彎曲處。腨指的是胕後方的柔軟肉處。耳聾昏沉,咽喉腫痛,是三焦病。患沖頭痛,眼睛好像要掉出來,脖子好像被拉扯,腰好像要斷了,大腿無法轉動,膕處像是打結,腨處像是分離,這是膀胱足太陽病。

此外,少腹腫痛,無法小便,邪氣在三焦,因為太陰在泉的年份,土氣旺盛克制太陽,所以出現這種病症。少陽在泉的年份,火氣過盛,則炎熱蔓延,寒熱交替出現。百姓患有腹瀉,大便赤白,少腹痛,小便赤色,嚴重則會血便。少陰也會有相同的症狀。

)歲陽明在泉,燥淫所勝,則霿霧清瞑,民病喜嘔,嘔有苦,善太息,心脅痛,不能反側,甚則咽乾面塵,身無膏澤,足外反熱。(謂子午歲也。霿霧謂暗不明,似霧也。言霧起霿暗,不分形物而薄寒也。心脅痛、謂心之傍,脅中痛也。面塵,謂面上如有觸冒塵土之色也。嘔有苦,善太息,心脅痛,不能反側,甚則面塵,身無膏澤,足外反熱,為膽病。

咽乾面塵,為肝病。蓋陽明在泉之歲,金王剋木,故病如是。)歲太陽在泉,寒淫所勝,則凝肅慘慄,民病少腹控睪,引腰脊,上衝心痛,血見,咽乾頷腫。(謂丑未歲也。凝肅,謂寒氣靄空,凝而不動,萬物靜肅,其義形也。慘慄,寒甚也。控,引也。睪,陰丸也。頷,頰車前牙之下也。

白話文:

當歲陽明在泉,燥邪過盛,就會出現霧氣瀰漫、天氣昏暗的現象,百姓容易出現嘔吐、嘔吐物帶有苦味、經常嘆氣、心脅疼痛、翻身困難等症狀,嚴重者還會出現口乾舌燥、面容憔悴、身體乾燥無光澤、足部外側發熱。這指的是子午年。霧氣瀰漫、昏暗不明,就像霧一樣。意思是說,霧氣瀰漫,天色昏暗,看不清物體,氣候寒冷。心脅疼痛是指心臟附近肋骨部位疼痛。面塵是指臉上好像沾了灰塵一樣。嘔吐帶有苦味、經常嘆氣、心脅疼痛、翻身困難,嚴重者還會出現面容憔悴、身體乾燥無光澤、足部外側發熱,屬於膽病。

口乾舌燥、面容憔悴,屬於肝病。因為陽明在泉的年份,金氣旺盛克制木氣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病症。當歲太陽在泉,寒邪過盛,就會出現天氣寒冷凝結、萬物肅殺的現象,百姓容易出現少腹疼痛、睪丸牽引、腰脊疼痛、心痛、吐血、口乾舌燥、下巴腫脹等症狀。這指的是丑未年。凝肅是指寒氣瀰漫空中,凝固不動,萬物靜止肅殺,這是寒氣的表現。慘慄是指天氣非常寒冷。控是指牽引。睪是指睪丸。頷是指下巴,即兩頰下方的部位。

咽痛頷腫,為小腸病,又少腹控睪,引腰脊,上衝心肺,邪在小腸也。益太陽在泉之歲,水剋火,故病如是。)諸氣在泉,風淫於內,治以辛涼,佐以苦甘,以甘緩之,以辛散之。熱淫於內,治以鹹寒,佐以甘苦,以酸收之,以苦發之。濕淫於內,治以苦熱,佐經酸淡,以苦燥之,以淡泄之。

火淫於內,治以苦溫,佐以甘辛,以苦下之。寒淫於內,治以甘熱,佐以苦辛,以咸瀉之,以辛潤之,以苦堅之。(此言六氣之在泉,淫勝為病者,各有治之之法也。)天氣之變何如?厥陰司天,風淫所勝,則太虛埃昏,雲物以擾,寒生春氣,流水不冰。民病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脅,膈咽不通,飲食不下,舌本強,食則嘔,冷泄腹脹,溏泄瘕水閉,蟄蟲不出,病本於脾。(謂已亥歲也。

白話文:

喉嚨痛、下巴腫,是小腸有病,因為小腹控制睪丸,連接腰部脊椎,向上衝擊心肺,邪氣就在小腸。今年是益太陽在泉之歲,水剋火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病症。各種氣都在泉,風邪侵襲內部,要用辛涼藥物治療,佐以苦甘,甘味緩和,辛味散邪。熱邪侵襲內部,要用鹹寒藥物治療,佐以甘苦,酸味收斂,苦味發散。濕邪侵襲內部,要用苦熱藥物治療,佐以酸淡,苦味乾燥,淡味泄濕。

火邪侵襲內部,要用苦溫藥物治療,佐以甘辛,苦味下降。寒邪侵襲內部,要用甘熱藥物治療,佐以苦辛,鹹味瀉寒,辛味潤燥,苦味固澀。這是說六種氣在泉,邪氣過盛而致病,都有各自的治療方法。

天氣變化如何呢?厥陰司天,風邪盛行,就會天色昏暗,雲霧擾亂,寒氣生於春季,流水不結冰。百姓會患胃脘疼痛,痛在心口,向上蔓延至兩肋,喉嚨梗塞,飲食不下,舌根僵硬,吃東西就嘔吐,腹瀉腹脹,溏泄,瘕水閉,昆蟲不出,病根在脾。

是歲民病集於中也。風自天行,故太虛埃起風動飄蕩,故云物擾也。埃,青塵也。不分遠物是為埃,是為昏埃。土之為病,其善泄利,若病水則水便閉而不下,若大泄利,則經水亦多閉絕也。舌本強,食則嘔,腹脹溏泄瘕水團,為脾病。又胃病者,腹脾脹,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臉,膈咽不通,食飲不下。

蓋厥陰司天之歲,水勝土,故病如是。)

少陰司天,熱淫所勝,怫熱至,火行其政。民病胸中煩熱,咽乾,右胠滿,皮膚痛,寒熱咳喘,大雨且至,唾血血泄,鼽衄嚏嘔,溺色變,甚則瘡瘍胕腫,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,心痛肺䐜,腹大滿,膨膨而喘咳,病本於肺。(謂子午歲也。怫熱至,是火行其政乃爾。是歲民病集於右,益以小腸通心故也。

白話文:

今年百姓的病症集中在內部。風從天而來,所以天空中的塵埃飄揚,因此說萬物擾動。埃,就是青色的塵土。不分遠近的塵土,就稱為埃,也稱為昏埃。土的病症,容易泄瀉,如果患水病,就會導致水閉塞不通,無法排出;如果大泄瀉,經水也會閉塞不通。舌根僵硬,吃東西就嘔吐,腹部脹滿,溏瀉,腹中有水腫塊,這是脾臟的病症。此外,胃病患者,腹部和脾臟脹滿,胃脘部靠近心臟的位置疼痛,疼痛向上蔓延至兩頰,咽喉阻塞,飲食無法下嚥。

因為今年是厥陰主宰的年份,水克制土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病症。

少陰主宰的年份,熱邪盛行,怫熱達到極點,火氣旺盛,主導著疾病的發展。百姓患病,胸中煩悶發熱,咽喉乾燥,右側脅肋脹滿,皮膚疼痛,寒熱交替,咳嗽氣喘,而且將有大雨降臨,還會吐血、血瀉、流鼻血、打噴嚏、嘔吐,小便顏色改變。嚴重者,會出現瘡瘍、胕腫,肩背、手臂和肩胛骨之間的部位疼痛,心臟疼痛,肺部脹滿,腹部飽滿,腹部膨脹而咳嗽氣喘。病症的根源在於肺。這是因為子午年的時候,怫熱達到極點,火氣旺盛,主導著疾病的發展。今年百姓的病症集中在右側,這也是由於小腸與心臟相通的原因。

病自肺生,故曰病本於肺也。蓋病少陰司天之歲,火剋金,故病如是也。)尺澤絕,死不治。(尺澤在肘內臁大紋中,動脈應手,肺之氣也。火灼於金,承天之命,金氣內絕,故必危亡。)太陰司天,濕淫所勝,則沉陰且布,雨變枯槁,胕腫骨痛陰痹,陰痹者,按之不得,腰脊頭項痛,時弦,大便難,陰氣不用,飢不欲食,咳唾則有血,心如懸,病本於腎。(謂丑未歲也。

沉,久也。)腎氣受邪,水無能潤,下焦枯涸,故大便難也。飢不欲食,咳睡則有血,心懸如飢狀,為腎病。又邪在腎,則骨痛陰痹,陰痹者,按之不得,腹脹腰痛,大便難,肩背頸項強痛,時弦。蓋太陰司天之歲,土剋水,故病如是。)太谿絕,死不治。(太谿,在足內踝後跟骨上,動脈應手,腎之氣也。

白話文:

疾病源自肺,所以說病的根源在於肺。這是因為病在少陰主宰天命的年份,火克金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病症。尺澤脈消失,就無法治癒,必死無疑。尺澤位於肘內臁大紋中,動脈搏動,是肺部的氣息所在。火灼傷金,承襲天命的運作,金氣內在斷絕,因此必定危亡。

太陰主宰天命,濕氣過盛,就會使陰氣沉重而瀰漫,雨水改變導致枯燥,四肢腫脹、骨頭疼痛、陰氣痺阻,按之無感。腰部、脊柱、頭頸疼痛,時而抽搐,大便困難,陰氣無法運作,飢餓卻不想吃東西,咳嗽或吐痰時帶血,心臟像是懸在空中,疾病的根源在於腎。這是指丑未年。

腎氣受到邪氣侵襲,水氣無法滋潤,下焦乾涸,所以大便困難。飢餓卻不想吃東西,咳嗽或吐痰時帶血,心臟懸空像是飢餓的狀態,都是腎臟病的症狀。此外,邪氣在腎臟,就會導致骨頭疼痛、陰氣痺阻,按之無感,腹部脹痛、腰痛、大便困難,肩背頸項僵硬疼痛,時而抽搐。這是因為太陰主宰天命的年份,土克水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病症。太谿脈消失,就無法治癒,必死無疑。太谿位於足內踝後跟骨上,動脈搏動,是腎臟的氣息所在。

土邪勝水而腎氣內絕。)少陽司天,火淫所勝,則溫氣流行,金政不平,民病頭痛,發熱惡寒而瘧,熱上皮膚痛,色變黃赤,傳而為水,身面胕腫,腹滿仰息,泄注赤白,瘡瘍咳唾血,煩心胸中熱,甚則鼽衄,病本乎肺。(謂寅審歲也。火來用事,則金氣受邪,故曰金政不平也。

火炎於上,金肺受邪,客熱內燔,水無能救,蓋少陽司天之歲,火剋金,故病如是。)天府絕,死不治。(天府,在肘後內側上腋下,同身寸之二寸,動脈應手,肺之氣也。火勝而金肺絕,故死。)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則木乃晚榮,草乃晚生,筋骨內變,民病左胠脅痛,寒清於中,感而瘧,大涼革候,咳,腹中鳴,注瀉鶩溏,名木斂,生宛於下。

白話文:

土氣過盛剋制水氣,導致腎氣衰竭。少陽主事時,火氣過盛,就會導致溫熱之氣流行,金氣失衡,百姓會頭疼、發熱、畏寒、發瘧疾,皮膚發熱疼痛,面色發黃,進而發展為水腫,面部和身體浮腫,腹脹呼吸困難,大小便失調,出現瘡瘍、咳血、心煩胸悶、熱氣上涌,嚴重者甚至會鼻出血。病根在於肺部。這是因為寅年五行屬木,木生火,火氣旺盛,金氣受剋,所以說金氣失衡。

火氣炎上,金屬的肺臟受邪,熱氣內燔,水氣無法救治,這是因為少陽主事的年份,火剋金,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病症。天府穴氣絕,則無法救治。天府穴位於肘後內側上腋下,與身寸穴相距二寸,動脈應手,是肺氣所聚之處。火氣過盛導致金屬的肺氣絕,因此會死亡。

陽明主事時,燥氣過盛,就會導致樹木晚開花,草木晚發芽,筋骨發生病變,百姓會左脅肋疼痛,內寒外熱,感寒而發瘧疾,全身發涼,咳嗽,腹鳴,腹瀉,大便稀薄,稱為木斂病,病變主要在下半身。

草焦上首,心脅暴痛,不可反側,咽乾面塵腰痛,丈夫㿗疝,婦人少腹痛,目昧眥,瘍瘡痤癰,蟄蟲來見,病本於肝。(謂卯酉歲也。金勝,故草木晚榮也。配於人身,則筋骨內應而不用也。大涼之氣,變易時候,則人寒清發於中,內感寒氣,則為痎瘧也。大腸居右,肺氣通之,今肺氣內淫,肝居於左,故左胠脅痛如刺割也。

其歲民自注泄,則無淫勝之疾也。大涼,次寒也。大涼且甚,陽氣不行,故木容收斂,草容悉晚。生氣已升,陽不布令,故行積生氣而稸於下也。在人之應,則少腹之內,痛氣居之,瘡瘍痤癰,腰痛不可俯仰,丈夫㿗疝,婦人少腹痛,甚則咽乾面塵,胸滿洞泄,為肝病。又心脅痛不能反側,目銳眥痛,缺盆中腫痛,腋下腫馬刀,振寒瘧,為膽病。

白話文:

春天草木枯萎,人們容易出現心胸劇烈疼痛,難以翻身,咽喉乾燥,面容憔悴,腰部疼痛,男性易患疝氣,女性易患少腹疼痛,眼睛昏花,皮膚上出現瘡瘍、痤瘡、癰腫,還有蟄蟲出現,這些都是肝臟病變引起的。這與當年氣候寒冷有關,寒氣侵入體內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影響肝臟的正常運作。

如果能夠適當調養,避免過度勞累,就能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生。特別要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寒涼食物,多加運動,增強體質。

蓋陽明司天之歲,金剋木,故病如是也。)太衝絕,死不治。(太衝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,脈動應手,肝之氣也。金來代木,肝氣內絕,正不勝邪,其死宜也。)太陽司天,寒淫所勝,則寒氣反至,水且冰,血變於中,發為癰瘍,民病厥心痛,嘔血血泄鼽衄,善悲,時眩僕。

運大炎烈,雨暴乃雹,胸腹病,手熱肘攣掖腫,心澹澹大動,胸脅胃脘不安,面赤目黃,善噫嗌乾,甚則色炲,渴而欲飲,病本於心。(謂辰戌歲也。太陽司天,寒氣布化,故水且冰,而血凝皮膚之間,衛氣結聚,故為癰也。若乘火運而火炎烈,與水交戰,故暴雨半珠形雹也。

是歲民病積於心脅之中也。陽氣內郁,濕氣下蒸,故心厥痛而嘔血,血泄鼽衄,面赤目黃,善噫手熱,肘攣腋腫咽乾,甚則寒氣勝陽,水行凌火,火氣內郁,故渴而欲飲也。病始心生,為陰凌犯,故云病本於心也。蓋太陽司天之歲,水剋火,故病如是。)神門絕,死不治。(神門在手之掌後銳骨之端,動脈應手,真心氣也。

白話文:

陽明主事之年,金克木,所以出現這種病症。太衝脈絕,必死無疑。(太衝脈位於足大拇指本節後二寸,脈動應手,是肝氣所在。金氣代替木氣,肝氣內絕,正氣不敵邪氣,死亡是必然的。)太陽主事,寒邪入侵,寒氣反攻,水如同冰,血液在體內凝固,導致癰瘍,百姓患心厥痛、嘔血、血泄、鼻衄,易悲傷,時常頭昏眼花。

運氣炎熱,暴雨伴隨冰雹,胸腹疾病盛行,手熱肘攣腋腫,心臟跳動劇烈,胸脅胃脘不適,面赤目黃,易打嗝口乾,嚴重者面色發紅,口渴想喝水,病症源於心臟。(指的是辰戌年。太陽主事,寒氣瀰漫,所以水如同冰,血液凝固在皮膚之間,衛氣聚集,形成癰瘍。若遇火運,火氣炎烈,與水氣交戰,所以暴雨伴隨半球形的冰雹。

這一年的百姓積病於心脅之中。陽氣內郁,濕氣下蒸,所以心厥痛而嘔血,血泄、鼻衄、面赤、目黃,易打嗝手熱,肘攣腋腫咽乾,嚴重者寒氣勝過陽氣,水氣凌駕火氣,火氣內郁,所以口渴想喝水。病症從心臟開始,是陰邪入侵,所以說病症源於心臟。)神門脈絕,必死無疑。(神門脈位於手心後銳骨之端,動脈應手,是心氣所在。

水行勝火,而心氣內絕,神氣已亡,不死何待?)所謂動氣,知其臟也。(所以診視而知死者何?以皆是臟之經脈動氣,知神藏之存亡爾。)司天之氣,風淫所勝,平以辛涼,佐以苦甘,以甘緩之,以酸瀉之。熱淫所勝,平以鹹寒,佐以苦甘,以酸收之。濕淫所勝,平以苦熱,佐以酸辛,以苦燥之,以淡泄之。

濕上甚而熱,治以苦溫,佐以甘辛,以汗為故而止。火淫所勝,平以酸冷,佐以苦甘,以酸收之,以苦發之,以酸復之,熱淫同。燥淫所勝,平以苦溫,佐以酸辛,以苦下之。寒淫所勝,平以辛熱,佐以苦甘,以咸瀉之,(此言六氣之司天淫勝為病者,各有治之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水勝過火,如果心氣內部斷絕,神氣已經消失,那還有什麼必要繼續活著呢?所謂的動氣,是指感知到臟腑的活動。所以診斷死亡的原因,是因為所有臟腑的經脈都停止了動氣,從而得知神藏是否存活。

司天之氣,如果風邪過盛,就用辛涼平之,再佐以苦甘,用甘味緩和,用酸味瀉泄。如果熱邪過盛,就用鹹寒平之,再佐以苦甘,用酸味收斂。如果濕邪過盛,就用苦熱平之,再佐以酸辛,用苦味燥濕,用淡味泄濕。

如果濕邪向上發展,並且伴有熱邪,就用苦溫治療,再佐以甘辛,用汗法來消除濕熱。如果火邪過盛,就用酸冷平之,再佐以苦甘,用酸味收斂,用苦味發散,用酸味恢復,治療方法與熱邪過盛相同。如果燥邪過盛,就用苦溫平之,再佐以酸辛,用苦味瀉下。如果寒邪過盛,就用辛熱平之,再佐以苦甘,用鹹味瀉泄。這就是說,針對六氣中的司天之氣過盛所導致的疾病,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。

)治諸勝復,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,溫者清之,清者溫之,散者收之,抑者散之,燥者潤之,急者緩之,堅者軟之,脆者堅之,衰者補之,強者瀉之,各安其氣,必清必淨,則病氣衰去,歸其所宗,此治之大體也。(太陽氣寒,少陰少陽氣熱、厥陰氣溫,陽明氣清,太陰氣濕,有勝復則各倍其氣以調之,故可使平也。宗,屬也。

調不失理,則余之氣自歸其所屬,少陰之氣自安其所居。勝復衰已,則各補養而平定之,必清必淨,無妄擾之,則六氣循環,五神安泰,若運氣之寒熱,治之平之,亦各歸司天地氣也。此總結言治勝復之大體也。)

身半以上其氣三矣,天之分也,天氣主之。身半以下,其氣三也,地之分也,地氣主之。以名命氣,以氣命處,而言其病。半,所謂天樞也。(身之半,正謂臍中也。或以腰為身半,當伸臂指天,舒足指地,以繩量之,中正當臍也,故又曰半,所謂天樞也。司天者其氣三,司地者其氣三,故身半以上三氣,身半以下三氣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各種疾病,要根據疾病的特性對症下藥。寒症就用熱藥,熱症就用寒藥,溫症就用清藥,清症就用溫藥,散症就用收藥,抑症就用散藥,燥症就用潤藥,急症就用緩藥,堅症就用軟藥,脆症就用堅藥,衰症就用補藥,強症就用瀉藥,讓每個臟腑都保持正常的運作狀態。治療過程中要保持乾淨整潔,這樣病邪就會逐漸減弱消失,恢復到正常狀態。這就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。

人體上半身屬於天,由天氣主導,下半身屬於地,由地氣主導。上半身的三種氣分別是太陽氣、少陰氣和少陽氣,下半身的三種氣分別是厥陰氣、陽明氣和太陰氣。根據這些氣的特性,我們就能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病灶的位置。天樞指的是肚臍,是人體的中心點,也是天地之氣交匯的地方。

以名言其氣,以氣言其處,以氣處寒熱,而言其病之形證也。欲知病診,嘗隨氣所在以言之,當陰之分,冷病歸之,當陽之分,熱病歸之,故勝復之作,先言病生寒熱者,必依此物理也。《六微旨大論》曰:天樞之上,天氣主之,天樞之下,地氣主之,氣交之分,人氣從之。

夫氣之勝也。微者隨之,甚者制之。氣之復也,和者平之,暴者奪之,皆隨其勝氣,安其屈伏,無問其數,以平其期,此其道也。(隨,謂隨之,安之。制,謂止制。平,謂平調。奪,謂奪其勝氣也。治此者,不以數之多少,但以氣平和為準度耳。此言復之,所以反病而有治之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用名稱來描述氣的特性,用氣來描述病灶的位置,用氣來判斷寒熱,並以此來描述疾病的症狀。想要了解疾病的診斷,就要觀察氣的所在,在陰分就歸為冷病,在陽分就歸為熱病。因此,在治療疾病時,首先要判斷疾病是寒還是熱,一定要依照這個道理。《六微旨大論》說:天樞以上,是天氣主宰的範圍;天樞以下,是地氣主宰的範圍;氣交接的地方,就是人氣所依附的地方。

氣的盛衰變化,微弱的氣會隨之而動,強盛的氣會制止它。氣的恢復,和緩的氣會調和它,暴烈的氣會奪取它的力量,都是依據氣的盛衰來決定,讓它順從屈服,不論數量多少,都要以氣的平和為標準。治療疾病,不以數量多寡為依據,只以氣的平和為準則。這就是說,疾病的恢復,依靠反轉病理狀態的治療方法。

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,有餘者折之,不足者補之,佐以所利,或以所宜,必安其主客,適其寒溫,同者逆之,異者從之。(高者抑之,制其盛也。下者舉之,濟其落也。有餘者折之,屈其類也。不足者補之,全其氣也。雖制勝扶弱,而客主須安,一其失所、內淫外並,而危敗之由作矣。

同。謂寒熱溫清,氣相比和者,異,謂木火土金水,不比和者,氣相得者,則逆所勝之氣以治之。不相得者,則順所不勝氣以治之。此其治主客之大體也。)氣有高下,病有遠近,證有中外,治有輕重,適其至所為故也。(臟位有高下,腑氣有遠近,病症有表裡。藥用有輕重,調其多少,和其緊慢,令藥氣至病所為故,勿太過不及也。

白話文:

高處的要壓抑,低處的要抬舉,過多的要減少,不足的要補充,輔以有利的,或以適合的,務必使主客相安,適應寒熱,相同的則相反,不同的則順從。

氣有高低,病有遠近,證狀有內外,治療有輕重,都要適應其所致的緣故。

)大要曰:君一臣二,奇之制也;君二臣四,偶之制也;君二臣三,奇之制也;君三臣六,偶之制也。(奇,謂古之單方。偶,謂古之複方。單復一制,皆有大小,故奇方云:君一臣二,君二臣三。偶方云:君二臣四,君三臣六也。病有大小,氣有遠近,制有輕重所宜,故云制也。

)故曰:近者奇之,遠者偶之,汗者不以奇,下者不以偶,補上治上制以緩,補下治下制以急,急則氣味厚,鍰則氣味薄,適其所至,此之謂也。(汗藥不以偶方,氣不可以外發泄,下藥不以奇制,藥毒攻而致過。治上補上,方迅急則止不住而迫下。治下補下,方緩慢則濕道路而力又微。

白話文:

中醫用藥講究君臣佐使,君藥主治,臣藥輔佐,佐使藥配合君臣藥發揮作用。單味藥稱為奇方,複方藥稱為偶方,無論單方還是複方,藥量都有大小之分,因此奇方有君一臣二、君二臣三的用法,偶方有君二臣四、君三臣六的用法。疾病輕重不同,病氣遠近不同,用藥也有輕重緩急之分,因此才需要制定不同的用藥方案。

近處病用奇方,遠處病用偶方。出汗的病人不能用偶方,因為偶方容易導致氣散失外泄;瀉下的病人不能用奇方,因為奇方藥性猛烈,容易攻伐過度。治療上焦的病,用補上焦的藥,藥方要迅猛急促,以免藥力向下流失;治療下焦的病,用補下焦的藥,藥方要緩慢溫和,以免藥力停留不去,反而加重濕邪。

制急方而氣味薄,則力與緩等。制緩方而氣味厚,則勢與急同。如是謂為緩不能緩,急不能急,厚而不厚,薄而不薄,大小非制,輕重無度,則虛實寒熱,臟腑紛撓,無由致理,豈神靈而可望安哉!)近而奇偶,制小其服也。遠而奇偶,制大其服也。大則數少,小則數多,多則九之,少則二之。

(湯丸多少,凡如此也。近遠,謂腑臟之位也。心肺為近,肝腎為遠,脾胃居中。三陽胞䐈膽亦有遠近,身三分之上為近,下為遠也。若識見高遠,權以合宜,方奇而分兩偶,方偶而分兩奇,如是者近而偶制,多數服之,遠而奇制,少數服之,故曰小則數多,大則數少也。)奇之不去則偶之,是謂重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急症的藥方,若藥味輕薄,其效果就會像緩和的藥方一樣;治療緩症的藥方,若藥味厚重,其效果就會像急性的藥方一樣。這樣就會造成緩症治不好,急症也治不好,藥性厚重卻不厚重,藥性輕薄卻不輕薄,藥量也不合適,輕重也沒有準則,就會導致虛實寒熱、臟腑混亂,無從下手治療,又怎麼能期待痊癒呢?距離身體部位近的,用偶數劑量服用;距離身體部位遠的,用奇數劑量服用。劑量大的,服用次數少;劑量小的,服用次數多。劑量多則用九,劑量少則用二。

湯丸的劑量,都是依照這個原則。近遠,指的是臟腑的位置。心肺屬於近,肝腎屬於遠,脾胃居於中間。三陽胞䐈膽也有遠近之分,身體上三分之一屬於近,下三分之一屬於遠。如果醫術精湛,就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,藥方奇數就用偶數劑量,藥方偶數就用奇數劑量。這樣,近處就用偶數劑量,多服用幾次;遠處就用奇數劑量,少服用幾次。所以說,劑量小則服用次數多,劑量大則服用次數少。若奇數劑量沒有效果,就用偶數劑量,這就是所謂的重方。

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,所謂寒熱溫涼,反從其病也。(方與其重也寧輕,與其毒也寧善,與其大也寧小,是以奇方不去,偶方病在,則反其一佐,以同病之氣而取之也。夫熱與寒背,寒與熱違。微小之熱,為寒所折,微小之冷,為熱所消。甚大寒熱,則必能與違性者爭雄,能與異氣者相格,聲不同不相應,氣不同不相合,如是則且憚而不敢攻之,攻之則病氣與藥氣杭衡,而自為寒熱以開閉固守矣。

是以聖人反其以同其氣,令聲氣應合,復令寒熱參合,使其終異紿同,凌潤而敗堅,剛強必折,柔脆同消爾。此言約方之法,不越奇偶,而必當曲盡其制也。)

白話文:

如果奇方無效,就反過來用偶方來治療,這就是所謂的寒熱溫涼,根據疾病的性質來反向使用藥物。藥物在選擇上,寧願輕微也不要重,寧願良性也不要毒性,寧願小劑量也不要大劑量。因此,奇方如果無效,偶方如果有效,就反其道而行,以相同的病氣來治療。熱和寒背道而馳,寒和熱彼此相違。微小的熱會被寒所抑制,微小的冷會被熱所消除。非常強烈的寒熱,就能夠與其相反的性質抗衡,能夠與不同的氣相互抵制。就像聲音不同就無法相應,氣不同就無法相合,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謹慎,不敢輕易攻之,因為一旦攻之,病氣和藥氣就會互相抗衡,而病體自身也會用寒熱來開合固守。

因此聖人反其道而行,用相同的气来治疗,使声音和氣相合,使寒热相参,使最终的异变为同,使润泽之物来瓦解堅硬之物,使剛強之物必被折断,使柔脆之物共同消散。这段话总结了用药的规律,不外乎奇偶之法,并且必须掌握其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