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(10)

1. 兒科目病

更有以目疾,血瘀血熱,而投以破血涼血之劑者,或投以寒涼損脾之劑者,皆為不可。蓋脾為至陰,歸明於目,況目得血而能視,血少則熱火愈動,而目愈昏。夫血者,水之精脈也。精光者,木之華彩也。脾胃者,木之根本也。故莫若以上病治下之法,用引火藏源之方,服於食前,峻補其肝腎,則濁陰降而上熱自除,下陰足而目光自還,陷翳自浮,冰翳自化。

倘翳膜過厚者,另以養榮藥中,佐以消障疏風之味,服於食後,則標本俱得其功,上下咸受其益,(張)因幼年讀書過勞,而常目病,今看書寫字略多,便易於舉發,發時惟以八味丸加牛膝、五味子者,每日食前各進五六錢,一日共有一兩五六錢矣。外用以黃連錢余,入銅青分許,煎濃汁,洗淨,兩三次,俟紅障少淡,再入人參二三分於內,溫和洗之,則光還而能視物如故矣。

白話文:

還有人因為眼睛疾病,認為是血瘀血熱,就使用破血涼血的藥物,或者使用寒涼損傷脾胃的藥物,這些都是不對的。因為脾是至陰之臟,它的精氣會上輸到眼睛,況且眼睛得到血液的滋養才能看見,如果血少,虛熱就會更旺盛,眼睛就更加昏暗。血液是水之精華,眼睛的光芒是木之精華,脾胃是木的根本。所以,最好用「上病治下」的方法,採用引火歸源的藥方,在吃飯前服用,大力的補養肝腎,這樣就能使下濁之陰下降,而上部的虛熱自然消除;下陰充足,眼睛的光芒自然恢復,眼翳也會逐漸浮起、消散。

如果眼翳太厚,另外可以用補養氣血的藥物,搭配一些消除眼翳、疏散風邪的藥材,在飯後服用,這樣就能標本兼治,上下都能得到好處。(張某)因為小時候讀書過度勞累,經常眼睛不舒服,現在看書寫字稍微多一些,眼睛就容易發病,發病的時候,我只用八味丸加上牛膝、五味子,每天吃飯前服用五六錢,一天總共服用一兩五六錢。外用藥則是黃連一錢多,加上少許銅青,煎成濃汁,洗眼睛兩三次,等到眼翳的紅色稍微變淡,再加入二三分人參在裡面,用溫和的藥汁清洗,這樣就能使眼睛恢復光明,看東西如同從前一樣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