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3)

1. 刺志論篇

《刺志論》曰:氣實形實,氣虛形虛,此其常也。反此者,病。(形歸氣,故虛實同焉。形氣相反,故病生。氣,脈氣。形,身形。)谷盛氣盛,谷虛氣虛,此其常也,反此則病。(營氣之道,內谷為實,谷入於胃,氣傳於肺,精者,上行經遂,故穀氣虛實,古必同焉。候不相應則為病也。

)脈實血實,脈虛血虛,此其常也。反此則病,(脈者,血之府,故虛實同,反不相應,則為病也。)如何而反?氣虛身熱,此謂反也。(氣虛為陽氣不足當身寒,反身熱者,脈氣當盛,脈不盛而身熱,證不相符,故為反也。《甲乙經》云:氣盛身熱,氣虛身熱,此為反也。

)谷入多而氣少,此謂反也。(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,谷入多而氣少者,是胃氣不散,故反也。)谷不入而氣多,此謂反也。(胃氣外散,肺並之也。)臟盛血少,此謂反也。脈少血多,此謂反也。(經脈行氣絡脈受血,經氣入絡,絡受經氣,候不相合,故皆反常。)氣盛身寒,得之傷寒,氣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

(傷,謂觸冒也。寒傷形故氣盛身寒。熱傷氣,故氣虛身熱。)

白話文:

【刺志論篇】

《刺志論》指出:氣力充沛的人身體健壯,氣力虛弱的人身體虛弱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如果情況與此相反,則表示有病。(身體狀況會反映氣力狀態,所以虛弱或強壯通常是同步的。如果身體和氣力的狀況相反,那麼就會生病。這裡的氣指的是脈氣,形指的是身形。)

飲食充足則氣力充沛,飲食不足則氣力虛弱,這也是正常的。若情況與此相反,那便是病態。(營養供應的路徑,主要來自於食物。食物進入胃部後,氣力會傳遞到肺部,精華的部分會向上流經經絡。因此,食物的多寡和氣力的強弱,通常是同步的。如果兩者不相呼應,那就表示生病了。)

脈搏強勁表示血液充盈,脈搏微弱表示血液不足,這也是正常的。若情況與此相反,那便是病態。(脈搏是血液的運作室,所以脈搏和血液的狀況通常是同步的。如果兩者不相呼應,那便是病態。)

什麼情況下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呢?氣力虛弱但身體發熱,這就是相反的情況。(氣力虛弱通常表示陽氣不足,應該感到寒冷,但反而感到發熱,脈搏應該旺盛,但脈搏不旺盛而身體卻發熱,這些證狀不相符合,所以是相反的情況。)

食物攝取多但氣力不足,這也是相反的情況。(食物進入胃部後,脈絡才開始運作。如果食物攝取多但氣力不足,那就是胃部氣力無法正常分散,所以是相反的情況。)

食物攝取不足但氣力充沛,這也是相反的情況。(胃部的氣力會向外散發,由肺部來調節。)

臟腑功能強但血液不足,這也是相反的情況。脈搏微弱但血液過多,這也是相反的情況。(經脈運送氣力,絡脈接收血液,經脈的氣力進入絡脈,絡脈接收經脈的氣力,如果兩者不相呼應,那就是違反常態。)

氣力充沛但身體寒冷,這是因為受到寒氣的傷害;氣力虛弱但身體發熱,這是因為受到暑氣的傷害。

(傷害,是指觸碰到或冒犯到。寒氣會傷害身體,所以氣力充沛但身體寒冷;熱氣會傷害氣力,所以氣力虛弱但身體發熱。)

2. 皮部論篇

《皮部論》曰:百病之始生也。必先於皮毛,邪中之,則腠理開,開則入客於絡脈。留而不去,傳入於經,留而不去,傳入於腑,廩於腸於胃。(廩,積也,聚也。)邪之始,入於皮也,沂然起毫毛,開腠理,(沂然,惡寒也。起,謂毛起豎也。腠理,謂皮空及紋理也。)其入於絡也,則絡脈盛色變,(盛,謂滿盛。

變,謂易其常也。)其人客於經也。則感虛乃陷下;(經虛邪入,故曰感虛。脈虛氣少,故陷下也。)其留於筋骨之間,寒多則筋攣骨痛,熱多則筋弛骨消,肉灼䐃破,毛直而敗,(攣,急也。弛,緩也。消,爍也。寒則筋急,熱則筋緩。寒盛為痛,熱盛為腫。消䐃者,肉之標,故肉消則䐃破,毛直而敗也。

白話文:

【皮部論篇】

《皮部論》說:所有疾病的開始發生,必定是先從皮毛開始,當邪氣侵襲時,就會使腠理(皮膚細微孔隙)開放,一旦開放,邪氣便進入絡脈。如果邪氣在絡脈停留不去,會進一步傳入經脈,同樣地,若邪氣在經脈停留不去,會再傳入臟腑,特別是聚集在腸胃之中。(廩,在這裡的意思是聚集、聚積)

邪氣剛開始侵入皮膚時,會使人感覺到惡寒,毛髮豎立,腠理(即皮膚的孔隙和紋理)開放。(沂然,就是惡寒的表現。起,是指毛髮因寒冷而豎立。腠理,指的是皮膚的孔隙和紋理。)當邪氣進入絡脈時,就會導致絡脈血流過盛,顏色也會有所改變。(盛,指血流過盛。變,指的是顏色與正常不同。)

當邪氣侵入經脈,人體會因為感受到虛弱而有下陷的感覺;(經脈虛弱,邪氣趁虛而入,所以稱為感受虛弱。脈虛氣少,因而有下陷的感覺。)如果邪氣停留在筋骨之間,寒氣過多會造成筋肉緊縮,骨骼疼痛,熱氣過多則會導致筋肉鬆弛,骨骼消耗,肌肉灼熱,皮膚破損,毛髮直挺且枯槁。(攣,表示緊縮。弛,表示鬆弛。消,表示消耗。寒氣會使筋肉緊縮,熱氣會使筋肉鬆弛。寒氣過盛會引起疼痛,熱氣過盛會導致腫脹。肌肉的表層受損,所以肌肉消耗會導致皮膚破損,毛髮直挺且枯槁。)

3. 骨空論篇

《骨空論》曰:任脈者,起於中極之下,以上毛際,循腹裡,上關元,至咽喉,上頤,循面入目。(言任脈之氣起所止也。任脈,奇經八脈之一也。中極者,臍下四寸,起於中極之下,始於會陰穴也。

兩陰間任由會陰而行腹,督則會陰而行背,從會陰以上曲骨之毛際,橫骨上中極一寸陷中,動脈應手,復循腹裡之中極,上關元、氣海、下脘、中脘、上脘、巨缺、膻中,至廉前承漿,以上喉嚨中,其脈至上頤循頭面,以入於目也。)衝脈者,起於氣街,並少陰之經,夾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,言衝脈之所起所止也。

衝脈,亦奇經八脈之一也。任脈當臍中而上行,衝脈夾臍兩旁而上行,起於氣街,並足少陰腎經,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。氣街者,穴名也。在毛際兩旁,鼠鼷上同身寸一寸也。言衝脈起於氣街者,亦從少腹之內,與任脈並行,而至於是,乃循腹也。又曰衝脈、任脈者,皆起於胞中,上循脊裡,為經絡之海,其浮而外者,循腹各行,會於咽喉,別而絡唇口。由此言之,則任脈、衝脈,從少腹之內,上行並由中極之下,氣街之內明也。

)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。(言任脈之為病也。內者,腹也。腹之中氣,乃任脈所行之脈路則宜其為病,若是男子為七疝,婦子為瘕聚。七疝者,按《內經》各篇,有狐疝、風疝、肺疝、脾風疝、心風疝、心疝、肝風疝、腎風疝、有婦人㿗疝、有男子㿗疝、厥疝、㿉疝、疝氣,且嘗總計其數,乃五臟疝、及狐疝、㿗疝也。其大義俱見各篇。

後丹溪七疝,寒、水、筋、血、氣、狐、㿗。《袖珍方》七疝,厥、癥、寒、氣、盤、附、狼。似丹溪合於經旨,雖名色各異,豈出《內經》範圍耶!然世但知病在下部者為疝,豈知五臟皆有疝!又但知男子有疝,豈知婦人亦有!蓋皆不考《內經》故耳。瘕聚者,即積聚也。

《大奇論》曰:三陽急為瘕。後世有八瘕者,亦因七疝之名,而遂有八瘕名也。即蛇瘕、脂瘕、青瘕、黃瘕、燥瘕、血瘕、狐瘕、鱉瘕是也。《內經》無之也。)衝脈為病,逆氣裡急,(言衝脈之為病,衝脈起於氣街,並足少陰夾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,則里者,其所行之脈絡也。

病則氣逆而不能上,何以至胸中而散也!氣聚腹中而不能散,何以免任里之急也!)督脈為病,脊強反折。(督脈,亦奇經脈也。任脈、衝脈、督脈者,一源而三歧,故《經》或謂衝脈為督脈也。

何以明之?今《甲乙》及古《經脈流圖注經》,以任脈循背者,謂之督脈,自少腹直上者,謂之任脈,亦謂之督脈,是則以背腹陰陽別為名目,任脈自胞中過,帶脈過臍而上,故男子為病內結七疝,女子為病則帶下之聚,衝脈夾臍而上,並少陰之經上至胸中,故衝脈為病也。逆氣裡急也。

以督脈上循急里,故督脈為病,則脊強反折也。)督脈者,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,女子入系廷孔,(亦猶任脈、衝脈起於胞中也。其實乃起於腎下,至於少腹,則下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也。系廷孔者,謂窈漏,近所以前陰穴也,以其陰廷系屬於中,故名之也。)其孔,溺孔之端也。

(孔,則窈漏也。窈漏之中,其上有溺孔焉。端,謂陰廷,在此溺孔之上端也。而督脈自骨圍中央則至於下也。)其絡循陰器,合纂間,繞纂後,(督脈別絡,自尿孔之端,分而各行,下循陰器乃合纂間也。所謂間者,謂前陰、後陰之兩間也。自兩間之後,復分而行,繞纂後也。

)別繞臀,至少陰,與巨陽中絡者,合少陰上股內後廉,貫脊屬腎,(別,謂別絡,分而各行之也。足少陰之絡者,自股內後廉,貫脊屬腎,足太陽絡之外行者,循髀樞絡股陽而下其中行者,下貫臀,至膕中與外行絡合,故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,合少陰上股內後廉,貫脊屬腎也。

)與太陽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上,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循肩膊內,夾脊抵腰中,入循膂絡腎;(接繞臀上行也。)其男子循莖下至篡,與女子等,其少腹直上者,貫臍中央,上貫心,入喉上頤,環唇,上系兩目之下中央。(自與太陽起於目內眥,下至女子等,並督脈之別絡也。

其直行者,自尻上循脊裡,而至於人中也。自其少腹至上,至兩目之下中央,並任脈之行,而云是督脈所繫,由此言之,則任脈、衝脈、督脈名異而同一體也。)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心痛,不得前後為沖疝。(尋此生病,正是任脈。《經》云為沖疝者,正名督脈以別主而異目也。

)其女子不孕,癃痔遺尿,嗌乾。(亦以衝脈、任脈並自少腹上至於咽喉,又以督脈循陰器,合篡間,繞篡後,別繞臀,故不孕、癃痔、遺尿、嗌乾也。謂之任脈也,女子得之以任養也。故《經》云:此病其女子不孕也。謂之衝脈者。以其氣上衝也。故《經》云: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也。

謂之督脈者,以其督領經脈之海也。由此三陰,經或通乎?然任、沖、督三脈,一源而三起,督由會陰而行背,任由會陰而行腹,沖由氣衝而行足少陰,惟督脈出會陰而起,而會陰在少腹之下,橫骨之中央,女子入系廷孔,循陰器,合篡間,又自兩間之後,又別絡者,分而行之,繞其臀肉,內連貫脊,屬腎。

彼足太陽膀胱經之絡,從外行者,循髀樞絡股陽,而下其中行者,下貫臀,至咽中,與外行絡合。足少陰腎經,自股內後廉,貫脊,屬腎,又與足太陽起於目內眥,上額,交巔,上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循肩膊,夾脊,抵腰中,入循膂,絡腎,一如足太陽經脈之所行也。

然而督脈、任脈,名色雖異,而氣脈不殊,其督脈所行者,一如任脈之行,故自少腹之上者,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,上頤環唇,上系兩目之中央,其督脈為病者,又如任脈之病,從少腹上衝心,而痛不得前後為衝散,其女子所生之病,一如任沖之病,故其脈相交引病,亦互名耳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