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2)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 (2)
1. 奇病論篇
《奇病論》曰:人有重身,九月而喑,此為何也?(重身,謂身中有身,則懷妊者也。喑,謂不言語也,妊娠九月,足少陰脈養胎。)胞之絡脈絕也。(絕,謂脈斷絕不流通,而不能言,非天真之氣斷絕也。)胞絡者,繫於腎少陰之脈,貫腎,系舌本,故不能言。(少陰腎脈也。
氣不營養,故舌不能言。)無治也。當十月復。(十月胎去,胞絡復通,腎脈上營。故復舊而言也。)無損不足,益有餘,以成其疹。(疹,謂久病反法而治,則胎死不去,遂成久固之疹病。)人有病頭痛,以數歲不已,此安得之?名為何病?(頭痛之病,不當逾月數年不愈,故怪而問之。)當月所犯大寒,內至骨髓。
髓者,以腦為主,腦逆故令頭痛,齒亦痛,(腦為髓主,齒是骨余,腦逆犯寒。骨亦寒故,令頭痛齒亦痛。)病名曰厥逆。(人先生腦,有腦則有骨髓者,齒者,骨之本也。)有病口甘者,病名為何?何以得之?此五氣之溢也,名曰脾癉。(癉,熱也。脾熱則四臟同稟,故五臟上溢也。
甘因脾熱故曰脾癉。)夫五味入口,藏於胃,脾為之行,其精氣津液在脾,故令人口甘也。(脾熱內滲,津液在脾,胃谷化余,精氣隨溢,口通脾氣,故口甘。津液在脾,是脾之津濕。)此肥美之所發也。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。肥者,令人內熱,甘者,令人中滿,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。
(食肥則腠理密,陽氣不得外泄。故肥令人內熱。甘者,性氣和緩而發散逆,故令人中滿。然內熱則陽氣炎上,炎上則欲飲而嗌乾中滿,則陳氣有餘,有餘則脾氣上溢,故曰其氣上溢轉為消渴也。)治之以蘭,除陳氣也。(蘭,蘭草也。言蘭除陳久甘肥,不能化之氣者,以辛能發散也。
)有病口苦,取陽陵泉。口苦者,病名為何?何以得之?病名曰膽癉,(亦謂熱也。膽汁味苦故口苦。)夫肝者,中之將也。取決於膽,咽為之使,(肝者,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。膽者,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肝與膽合,氣性相通,故諸謀慮取決於膽。咽膽相應,故咽為膽使也。
)此人者,數謀慮不決,故膽虛氣上溢而為之苦,治之以膽募俞。(胃腹曰募,背脊曰俞,膽募在乳下二肋外,期門下,同身寸之五寸,俞在脊第十椎下,兩旁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。)有癃者,一日數十溲,此不足也。身熱如炭,頸膺如格,人迎躁盛,喘息氣逆,此有餘也。
(是陽氣太盛於外,陰氣不足故有餘也。)太陰脈細微如發者,此不足也。其病安在?名為何病?(癃,小便不得也。溲,小便也。頸膺如格,言頸與胸膺如相格拒,不順應也。人迎躁盛,謂結節喉兩旁脈動盛滿急數非常躁速也。胃脈也。太陰脈細縷如發者,謂手大指後同身寸之一寸,骨高脈動處,脈則肺脈也。
此正手太陰脈氣之所流,可以候五臟也。)病在太陰,其盛在胃,頗在肺,病名曰厥,死不治,(病隆數溲,身熱如炭,頸膺如格,息氣逆者,皆手太陰脈當洪大而數,今太陰脈反微細如髮者,是病與脈相反也。何以致之?肺氣逆陵於胃,上使人迎躁盛,故曰病在太陰,其盛在胃也。
以喘息氣逆,故云頗亦在肺也。病因氣逆,證不相應,故病名曰厥死不治也。)此所謂得五有餘,二不足也。所謂五有餘者,五病之氣有餘也。二不足者,亦病氣之不足也。今外得五有餘,內得二不足也。此其身不表不里,以正死明矣。(外五有用余者,一身熱如炭,二頸膺如格,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氣逆也。
內二不足者,一病癃,日數十溲,三太陰脈微細如髮,在表則內有二不足,在裡則外得五有餘,表裡既不可憑補瀉,固難為法。故曰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。)人生而有病癲疾者,病名曰何?安所得之?(百病皆生於風雨寒暑,陰陽喜怒,然始生未犯邪氣,已有癲疾,豈邪素傷。癲,謂上癲,則頭首也。
)病名為胎病,此得之在母腹時,其母有所大驚,氣上而不下,精氣並居,故令子發為癲疾也。(精氣,謂陽之精氣也,言人初生有頂癲之疾者,胎中之病也。在腹之時,母有大驚,氣上而不下,精氣並居於上,令子發為癲疾。)
2. 刺禁論篇
《刺禁論》曰:臟有要害,不可不察,肝生於左,(肝象木,旺於春,春陽發生故生於左。)肺藏於右,(肺象金,旺於秋,秋陰收殺,故藏於右。肝為少陽,陽長之始,故曰生肺,為少陰陰臟之初,故曰藏。)心部於表,(陽氣主外,心象火也。)腎治於裡,(陰氣主內,腎象水也。
心為五臟命主。故稱部,腎間動氣,內治五臟,故曰治。)脾謂之使,(營動不已,糟粕水穀故使者也。)胃為之市。(水穀所歸,五味皆入如市,故為市也。)膈肓之上,中有父母,(膈肓之上,氣海居中,氣者,生之源,生者,命之主,故氣海為人之父母也。)又云:心下膈上為肓。
心為陽,父也。肺為陰,母也。肺主於氣,心主於血,其榮衛於身,故為父母。)七節之旁,中有小心,(小心,為真心神靈之宮室,脊有三七二十一節,腎在下,七節之旁,腎神曰志,五臟之靈皆名為神,神之所以得名為志者,心之神也。)從之有福,逆之有咎。(人者,人之所以生,形之所以成,順之則福延,逆之則咎至。
此陳刺臟腑之有定次也。)無刺大醉,令人氣亂。無刺大怒,令人氣逆。無刺大勞人,(經氣越也。)無刺新飽人,(氣盛滿也。)無刺大飢人,(氣不足也。)無刺大渴人,(血脈干也。)無刺大驚人,(神蕩越也。此舉不輕刺之人,刺之大義也。)
白話文:
【刺禁論篇】
《刺禁論》指出:臟腑有其要害部位,不可不慎重觀察。肝臟位於身體左側,(肝臟像樹木,春天時旺盛,因春天陽氣生發,所以肝位於左側。)肺臟則藏於右側,(肺臟像金屬,在秋天旺盛,因秋天陰氣收斂,所以肺藏於右側。肝臟是少陽,是陽氣開始成長的地方,所以說肝臟生於左;肺臟是少陰,是陰臟的起始,所以說肺臟藏於右。)心臟分佈在外層,(陽氣主導外部,心臟像火一樣。)腎臟則治理內裡,(陰氣主導內部,腎臟像水一樣。)
心臟是五臟的主宰,因此被稱為"部",腎臟的動氣在內部調節五臟,因此被稱為"治"。脾臟被稱為"使",(營養不斷運行,處理食物殘渣和水分,所以脾臟是負責這些工作的"使者"。)胃臟被稱為"市",(食物歸集的地方,各種味道都進入這裡,就像市場一樣,所以胃臟被稱為"市"。)
橫隔膜與盲腸之間,中間有"父母"存在,(橫隔膜與盲腸之間,氣海居中,氣是生命的源頭,生命是命運的主宰,所以氣海可以比喻為人的"父母"。)又說:心臟下方,橫隔膜上方的區域為肓。
心臟代表陽性,可視為父親;肺臟代表陰性,可視為母親。肺臟主管氣,心臟主管血,兩者共同維持身體的營養和衛氣,所以被稱為"父母"。)脊椎七節旁邊,有個"小心"存在,(小心,是心臟神靈的住所,脊椎有三七共二十一節,腎臟在下方,七節旁邊,腎臟的神靈叫"志",五臟的靈魂都稱為"神",神之所以能被稱為"志",是因為它是心臟的神靈。)
遵循這些原則會帶來福祉,違背則會招致災難。(人之所以生存,形體之所以形成,順應這些原則則福澤延續,違背則災禍降臨。這是講述針刺臟腑有固定的順序。)
不要對大醉的人針刺,會令其氣亂。不要對大怒的人針刺,會令其氣逆。不要對過度勞累的人針刺,(經絡中的氣已經耗盡。)不要對剛吃完飯的人針刺,(氣已經過度飽滿。)不要對極度飢餓的人針刺,(氣已經不足。)不要對極度口渴的人針刺,(血脈已經乾涸。)不要對極度驚恐的人針刺,(神經已經散亂。這些都是不應該輕易針刺的情況,是針刺的基本原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