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2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23)

1. 小柴胡湯

治往來寒熱,口苦耳聾,胸脅痛,心煩喜嘔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(一錢),人參(七分),甘草(六分),半夏(一錢),薑棗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一種症狀,症狀表現為時冷時熱,口中苦澀,耳朵聽力下降,胸部和脅部疼痛,心情煩躁且容易噁心嘔吐。

處方內容如下:柴胡兩錢,黃芩一錢,人參七分,甘草六分,半夏一錢,這些藥材用薑和棗一同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2. 截瘧飲

虛人久瘧不止大效。

黃耆(酒炙,一錢),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砂仁,草果,橘紅(各一錢),五味子(八分),甘草(六分),烏梅(三枚),生薑(十八片),棗(二枚),水煎服。

治三日瘧陰分者,虛極者加人參。

制首烏(忌鐵,二兩),牛膝(一兩),當歸(五錢),生鱉甲(醋炙,一兩),廣橘紅(三錢),水煎,空心服,立愈。

白話文:

[截瘧飲]這帖藥方適用於體質虛弱、長期受瘧疾困擾而無法痊癒的情況,有顯著療效。

藥方成分包括:酒炙黃耆1錢,人參,炒白朮,茯苓各1錢5分,砂仁,草果,橘紅各1錢,五味子8分,甘草6分,烏梅3枚,生薑18片,棗2枚。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對於每三天發作一次,屬於陰分型的瘧疾,若病人虛弱至極,則需在藥方中增加人參的份量。

另一種治療方式,使用製首烏(注意不要接觸鐵器)2兩,牛膝1兩,當歸5錢,醋炙生鱉甲1兩,廣橘紅3錢,這些藥材用水煎煮,於空腹時服用,能立即見效,病情可望迅速康復。

3. 清脾飲

治壯盛人瘧疾,熱多寒少,小便澀,脈弦數。

青皮(去瓤炒),厚朴(薑汁炒),白朮(土炒),黃芩(炒),半夏(制),柴胡,茯苓,草果,甘草,姜水煎服。

吳氏曰:清脾,非清涼之謂,乃攻其邪,而脾部為之一清也。半夏除濕化痰開氣散表,佐以草果、厚朴則中州之垢肅清,然瘧脈自弦,肝風必鼓,柴胡、青皮,可以散厥陰之邪,木壯必乘脾,白朮、茯苓可以固太陰之土,黃芩清其火,甘草緩其急,而瘧邪可解矣。雖然此為壯實者設也,用之太過,反深沉痼,必致綿延難愈,甚而變成他症,卒難救藥有司命之責者,其可不惕然知戒耶!

白話文:

這份古方[清脾飲],適用於壯年體質強健的人患瘧疾,症狀表現為發熱多而寒顫少,小便不通暢,且脈象呈現弦數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為:青皮(去掉內膜後炒過)、厚朴(薑汁炒過)、白朮(土炒過)、黃芩(炒過)、半夏(炮製過)、柴胡、茯苓、草果、甘草,用薑和水煎煮後服用。

吳氏指出:清脾飲中的「清脾」並不是指使用清涼的藥物,而是通過藥物的作用,將體內的病邪清除,從而使脾臟功能恢復正常。半夏可以去除濕氣,化解痰液,開通氣機,散發表邪,加上草果和厚朴,可以徹底清理中焦的污垢;然而瘧疾的脈象本來就是弦,肝風勢必會興起,柴胡和青皮能有效驅散厥陰的邪氣;肝氣旺盛時容易侵擾脾臟,白朮和茯苓可以鞏固太陰的脾氣;黃芩清熱解毒,甘草緩和急躁,如此一來,瘧疾的邪氣就可以被解除。然而,這份處方是專門為體質壯實的人設計的,如果使用過度,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,變得纏綿難愈,甚至轉變為其他疾病,到時候就很難救治了。對於負責治療的醫生來說,一定要警醒,知道何時該停止或調整治療方案。

4. 錦囊新授治瘧神方

神治久發寒熱不已,用上好甜香肉桂,去盡粗皮錢禾,瘧將作時,囫圇預含口中,則寒退熱輕,神爽思食而愈,真神方也。

白話文:

[錦囊新授治瘧神方],針對長時間反覆發燒、畏寒的症狀,使用品質優良、帶有甜香味的肉桂,需去除全部粗糙的外皮。當瘧疾即將發作時,整塊含在嘴裡,這樣可以讓畏寒的感覺減退,發燒的情況也會緩和,精神會變得清爽,並且會產生食慾,從而病情得到改善,這真是一帖非常有效的祕方。

簡化來說,這就是在說:用好的甜香肉桂,在你覺得快發病的時候,把它整塊含在嘴裡,能幫助你退燒、止寒,恢復精神,甚至產生食慾,對治療瘧疾很有幫助。

5. 鬼哭丹

治瘧三二日一發者。

常山一斤,醋浸,春五、夏三、秋七冬十日,檳榔各四兩,半夏、貝母各二兩,為末,用雞子清,麵糊為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隔夜臨睡冷酒吞服。俟日早再進一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每三到二日發作一次的瘧疾。

使用一斤的常山,浸泡在醋中,春天泡五天、夏天三天、秋天七天、冬天則需十天,檳榔則準備四兩,半夏和貝母各二兩,全部磨成粉末。然後用雞蛋清與麵糊來做為黏合劑製成藥丸,大小約像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時,取三十顆藥丸,在睡前用冷酒送服。等待到第二天早上,再服用一次。

這就是[鬼哭丹]的製作及服用方式。

6. 三瘧神方(錦囊秘方)

神治年久不愈,服之即止。

人參(八分),白朮(炒黃,一錢),青皮(四分),陳皮(六分),豬苓(四分),澤瀉(四分),甘草(三分),柴胡(六分),黃芩(八分),茯苓(八分),半夏(八分),常山(酒炒,六分),草果(六分),姜皮(三片),棗(二枚),水煎七分,發日五更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用來治療長久未癒的瘧疾的古老祕方,服用後病情就能得到控制。

所需藥材及份量如下:人參0.8公克、炒至黃色的白朮3公克、青皮1.6公克、陳皮2.4公克、豬苓1.6公克、澤瀉1.6公克、甘草1.2公克、柴胡2.4公克、黃芩3.2公克、茯苓3.2公克、半夏3.2公克、用酒炒過的常山1.8公克、草果1.8公克、生薑皮三小片、大棗兩顆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,於預計發病的那天凌晨五更時分服用。

7. 常山飲

瘧初起不宜禁,禁則邪氣未盡,變生他症,瘧久不已者,用此截之。

常山(燒酒炒,二錢),草果(煨),檳榔,知母(各一錢),貝母(一錢五分),烏梅(一錢,一方有穿山甲),姜三片,棗一枚,半水半酒煎,露一宿,日未出時,面東空心溫服,渣酒煎,將發時服。

趙以德曰:知母性寒,入足陽明,治獨勝之熱,使退就太陰,草果溫燥,治足太陰獨勝之寒,使退就陽明,二經和,則無陰陽交爭之變,是為君藥;常山主寒熱瘧,吐胸中痰結,是為臣藥:甘草和諸藥,烏梅收斂,生津退熱,貝母去痰,除結散郁,檳榔除痰癖,破滯氣,是為佐藥;穿山甲穴山而居,遇水而入,乃能出入陰陽,貫穿經絡於榮分,以破暑結之邪,為使藥也。惟脾胃有郁痰者,用之收功效。

白話文:

【常山飲】

在瘧疾剛開始發作的時候,不應該禁止其自然發展,因為如果過早抑制,體內的邪氣無法完全排出,可能會導致其他病症的產生。但若是瘧疾持續很久仍未痊癒,可以使用這劑方子來控制病情。

藥方成分包括:經過燒酒炒製的常山兩錢、草果煨製後一份、檳榔一份、知母一份、貝母一錢五分以及烏梅一錢,部分地區的配方還會加入穿山甲。另需薑三片和棗一枚,用半水半酒的比例煎煮,煎好後放置一夜,待次日未出時,在面向東方的狀態下空腹溫服,藥渣再用酒煎煮,在病發前服用。

趙以德解釋:知母屬性寒涼,主要作用於足陽明胃經,可治療過度的熱症,使其退回到太陰肺經,草果則溫燥,專門針對足太陰脾經的寒症,使其回歸到陽明胃經,當這兩條經絡和諧,就不會出現陰陽失調的問題,所以它們被視為主要藥物;常山則主要治療寒熱交替的瘧疾,並清除胸中的痰結,因此被視作輔助藥物;甘草可以協調所有藥材的作用,烏梅具有收斂效果,可以生津退熱,貝母能清痰,消除結鬱,檳榔則能去除痰癖,破除滯氣,這些都屬於輔助藥物;穿山甲能在山中開鑿穴居,遇到水也能順利遊動,它能穿梭於陰陽之間,穿透經絡,深入營分,破除暑熱引起的邪氣,所以被看作引導藥物。只有當脾胃有鬱積痰濕的情況下,使用這劑方子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。

8. 鱉甲飲子

瘧久不愈,為痰瘧,多成癖。於左肋之下,名曰瘧母。瘧屬少陽膽經,膽與肝相表裡,久瘧屬在血分,血亦肝所主也,當以鱉甲為君,隨症虛實,而施佐使之藥。

鱉甲(醋炙),草果仁,黃耆,白朮,白芍,厚朴(薑製炒),檳榔,橘紅,川芎,甘草,姜(七片),棗(一枚),烏梅(少許)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鱉甲飲子】

如果瘧疾長期未能康復,可能是因為痰濕引起的瘧疾,這種情況下,病情往往會轉變為一種固定的病態,在左側肋骨下方形成一個結節,我們稱之為「瘧母」。瘧疾主要影響的是人體的少陽膽經,而膽臟和肝臟是相互關聯的。長期的瘧疾會影響到血液系統,要知道,血液系統也是肝臟主管的部分。因此,我們選擇鱉甲作為主要的治療成分,根據患者體質的虛實情況,配以其他輔助藥材來進行治療。

具體藥方如下:醋炙過的鱉甲、草果仁、黃耆、白朮、白芍、薑製炒過的厚朴、檳榔、橘紅、川芎、甘草,再加上七片薑、一顆大棗和少量的烏梅,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