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 (2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 (2)
1. 小柴胡湯
治往來寒熱,口苦耳聾,胸脅痛,心煩喜嘔。
柴胡(二錢),黃芩(一錢),人參(七分),甘草(六分),半夏(一錢),薑棗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針對反覆發燒、口苦耳聾、胸肋疼痛、心煩想吐的症狀,可以用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半夏,加薑棗水煎服。
2. 截瘧飲
虛人久瘧不止大效。
黃耆(酒炙,一錢),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砂仁,草果,橘紅(各一錢),五味子(八分),甘草(六分),烏梅(三枚),生薑(十八片),棗(二枚),水煎服。
治三日瘧陰分者,虛極者加人參。
白話文:
這方子適用於虛弱體質、久患瘧疾而不癒的患者,療效顯著。
藥物組成:
- 黃耆(酒炙,1錢)
- 人參(1錢5分)
- 白朮(炒,1錢5分)
- 茯苓(1錢5分)
- 砂仁(1錢)
- 草果(1錢)
- 橘紅(1錢)
- 五味子(8分)
- 甘草(6分)
- 烏梅(3枚)
- 生薑(18片)
- 棗(2枚)
用法: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
注意事項:
- 若患瘧疾三日,屬於陰分虛寒者,可加人參補益氣血。
- 若患者體質虛弱,可加人參補益元氣。
制首烏(忌鐵,二兩),牛膝(一兩),當歸(五錢),生鱉甲(醋炙,一兩),廣橘紅(三錢),水煎,空心服,立愈。
白話文:
製何首烏(避免使用鐵器,用量為二兩),牛膝(用量為一兩),當歸(用量為五錢),生鱉甲(經過醋炒製後使用,用量為一兩),廣橘紅(用量為三錢)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,立刻見效。
3. 清脾飲
治壯盛人瘧疾,熱多寒少,小便澀,脈弦數。
青皮(去瓤炒),厚朴(薑汁炒),白朮(土炒),黃芩(炒),半夏(制),柴胡,茯苓,草果,甘草,姜水煎服。
吳氏曰:清脾,非清涼之謂,乃攻其邪,而脾部為之一清也。半夏除濕化痰開氣散表,佐以草果、厚朴則中州之垢肅清,然瘧脈自弦,肝風必鼓,柴胡、青皮,可以散厥陰之邪,木壯必乘脾,白朮、茯苓可以固太陰之土,黃芩清其火,甘草緩其急,而瘧邪可解矣。雖然此為壯實者設也,用之太過,反深沉痼,必致綿延難愈,甚而變成他症,卒難救藥有司命之責者,其可不惕然知戒耶!
白話文:
治療身體強壯的人患上的瘧疾,症狀是熱多寒少,小便澀,脈搏弦數。用青皮(去瓤炒)、厚朴(薑汁炒)、白朮(土炒)、黃芩(炒)、半夏(制)、柴胡、茯苓、草果、甘草,以薑水煎服。
吳氏說:清脾,不是指清涼,而是攻打病邪,讓脾臟變得清爽。半夏除濕化痰、開氣散表,配合草果、厚朴,就能清除中焦的穢物。然而瘧疾脈象弦數,肝風必然鼓動,柴胡、青皮可以散去厥陰的邪氣。木氣旺盛必然侵犯脾臟,白朮、茯苓可以固護太陰的土氣,黃芩清熱,甘草緩解急症,這樣瘧疾就能夠治愈。不過,這方子是針對體質強壯的人設計的,用藥過量,反而會加重病情,導致病情纏綿難愈,甚至轉變成其他疾病,最終難以救治。有責任的人,必須謹慎小心,引以為戒!
4. 錦囊新授治瘧神方
神治久發寒熱不已,用上好甜香肉桂,去盡粗皮錢禾,瘧將作時,囫圇預含口中,則寒退熱輕,神爽思食而愈,真神方也。
白話文:
治療長期反覆發燒寒戰不止,使用品質優良的甜香肉桂,去掉外層粗糙的皮後,在發病前整段含在口中,就能使寒象減退,發熱症狀減輕,精神清爽並且增加食慾,從而康復,這真是個非常靈驗的方子。
5. 鬼哭丹
治瘧三二日一發者。
常山一斤,醋浸,春五、夏三、秋七冬十日,檳榔各四兩,半夏、貝母各二兩,為末,用雞子清,麵糊為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隔夜臨睡冷酒吞服。俟日早再進一服。
白話文:
治療瘧疾,每隔三十二天發作一次的患者。
取常山一斤,用醋浸泡,春季浸泡五天,夏季浸泡三天,秋季浸泡七天,冬季浸泡十天。再取檳榔、半夏、貝母各四兩、二兩,研磨成粉末。用雞蛋清和麵糊將粉末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隔夜臨睡前用冷酒吞服。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服用一劑。
6. 三瘧神方(錦囊秘方)
神治年久不愈,服之即止。
人參(八分),白朮(炒黃,一錢),青皮(四分),陳皮(六分),豬苓(四分),澤瀉(四分),甘草(三分),柴胡(六分),黃芩(八分),茯苓(八分),半夏(八分),常山(酒炒,六分),草果(六分),姜皮(三片),棗(二枚),水煎七分,發日五更服。
白話文:
久病不癒,可以服用人参八分、炒黄白朮一钱、青皮四分、陈皮六分、猪苓四分、泽泻四分、甘草三分、柴胡六分、黄芩八分、茯苓八分、半夏八分、酒炒常山六分、草果六分,再加姜皮三片、枣两枚,用水煎煮七分,每天清晨五更服用。
7. 常山飲
瘧初起不宜禁,禁則邪氣未盡,變生他症,瘧久不已者,用此截之。
常山(燒酒炒,二錢),草果(煨),檳榔,知母(各一錢),貝母(一錢五分),烏梅(一錢,一方有穿山甲),姜三片,棗一枚,半水半酒煎,露一宿,日未出時,面東空心溫服,渣酒煎,將發時服。
趙以德曰:知母性寒,入足陽明,治獨勝之熱,使退就太陰,草果溫燥,治足太陰獨勝之寒,使退就陽明,二經和,則無陰陽交爭之變,是為君藥;常山主寒熱瘧,吐胸中痰結,是為臣藥:甘草和諸藥,烏梅收斂,生津退熱,貝母去痰,除結散郁,檳榔除痰癖,破滯氣,是為佐藥;穿山甲穴山而居,遇水而入,乃能出入陰陽,貫穿經絡於榮分,以破暑結之邪,為使藥也。惟脾胃有郁痰者,用之收功效。
白話文:
瘧疾初期不宜禁食,禁食會導致邪氣未盡,轉而生出其他病症。瘧疾久治不愈者,可以用此方截斷病情。將常山(燒酒炒,二錢)、草果(煨)、檳榔、知母(各一錢)、貝母(一錢五分)、烏梅(一錢,有些方劑還加穿山甲)、薑三片、棗一枚,用半水半酒煎煮,放置一晚,日出之前面向東方空腹溫服,藥渣再用酒煎煮,將要發病時服用。
知母性寒,入足陽明經,治療單純的熱邪,使熱邪退去,轉入太陰經;草果溫燥,治療足太陰經單純的寒邪,使寒邪退去,轉入陽明經。兩經調和,則無陰陽交爭之變,是為君藥;常山主治寒熱瘧疾,吐出胸中痰結,是為臣藥;甘草調和諸藥,烏梅收斂,生津退熱,貝母化痰,除結散郁,檳榔除痰癖,破滯氣,是為佐藥;穿山甲穴居山地,遇水則入,能夠出入陰陽,貫穿經絡於榮分,以破除暑熱結成的邪氣,是為使藥。此方主要用於脾胃有鬱痰者,可收治癒之效。
8. 鱉甲飲子
瘧久不愈,為痰瘧,多成癖。於左肋之下,名曰瘧母。瘧屬少陽膽經,膽與肝相表裡,久瘧屬在血分,血亦肝所主也,當以鱉甲為君,隨症虛實,而施佐使之藥。
鱉甲(醋炙),草果仁,黃耆,白朮,白芍,厚朴(薑製炒),檳榔,橘紅,川芎,甘草,姜(七片),棗(一枚),烏梅(少許),水煎溫服。
白話文:
長期瘧疾未癒,屬於痰瘧,多半會變成習慣性疾病。在左肋下方,有個部位叫做瘧母。瘧疾屬於少陽膽經,膽和肝互為表裡,長期瘧疾則影響到血分,而血又是肝臟所主,因此應該以鱉甲為主藥,根據虛實情況,再配合其他藥物。
方劑:鱉甲(醋炙)、草果仁、黃耆、白朮、白芍、厚朴(薑製炒)、檳榔、橘紅、川芎、甘草、薑(七片)、棗(一枚)、烏梅(少許),水煎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