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 (15)

1. 方脈不寐合參

夫膽為清靜之府,與肝為運,以腎為源,當其陰陽和則開合得所,動靜合宜,晝得乾動之功,夜得坤靜之義。若有濁氣,如火如痰者擾之,則不眠,無清氣,若天若日者,舉之則多眠,更有肺金魄弱,肝魂無制,寐中而覺神魂飛揚者,更有肝受實邪,疏泄用事,不能斂納,而致魂歸於肝者,更有心陰虛而不能寐者,更有胃不和而臥不安者,更有腎神下竭,心火上炎,而煩躁不安者,以脈條分,焉有不中病情者乎。

《經》曰:胃者,六腑之海,其氣下行,陽明逆不得從其道,故不臥。又曰:胃不和,則臥不安,寐從陽而主上,寐從陰而主下,胃氣上逆則壅於肺,而息有音,不得從其陰降之道,故臥不安也。又曰:臥則喘者,水氣之客也。水病者其本在腎,其末在肺,故為不得臥,臥則喘者,標本俱病也。

此皆經言因病而致不得臥,未論及不得臥之自為病也。《經》又曰:衛氣不得入於陰,常留於陽,留於陽則陽氣滿,陽氣滿則陽蹺盛,不得入於陰,則陰氣虛,故目不瞑,行陽則寤,行陰則寐,此其常也失其常,則不得靜而藏魂,所以目不得瞑也。此經概言衛氣不得入於陰而不得臥,尚未能盡心腎神交,而入陰之至理也。

若心主血而藏神,若元陰不足,則不能生血,血少則神無所依矣。夫人之神,寤則棲心,寐則歸腎,故寐者,心神棲歸於腎舍也,心虛則神不能歸舍於腎,故不能成寐,然腎虛,則不能藏納心神於舍,故寐而不能沉,並不能久,是以壯年腎陰強盛,則睡沉熟而長,老年陰氣衰弱,則睡輕微而短。

且有形之陰水既虧,則無形之相火流爍,以致神魂散越,睡臥不寧,故不寐健忘兩症,雖似心病,實多由乎腎虛也。此張心求之理,並及以補所遺。

《靈樞》曰:陽氣盡,陰氣盛,則目瞑,陰氣盡,陽氣盛,則寤矣。所以夜半之時,萬民皆臥,命曰合陰,蓋斯時衛氣已盡,營氣方盛故耳,寐至夜半之後,則陰氣已盡,陽氣方盛,故多寤者,老人陰虛,尤多犯此,是以少陰之病,但欲寐嗜臥耳。

大抵衛獨行陽,則陽盛陰虛為不臥,衛久陷陰,則陰盛陽虛為多臥,此定論也。故人久坐夜宴,及勞神過度,反不得眠,是衛氣久留於陽,則陽氣滿而陽主動,其理可見矣。然有因勞心過度,或房勞所傷、乃使神思間無形之陰不足,以致虛火乘心,患經月晝夜不寐,雖寐而恍惚不寧者,須澄心息慮,內觀養神。如用補陰藥而反夢遺者,此神中之火已降,誠佳兆也。

不必疑於此而另更別藥,人有形體壯盛,而病飛走狂越,似乎痰火有餘之症,用梔、柏、芩、連、知母寒涼之劑,而火愈作者,此正是神思間之火動,而真水不足以配之,用藥者不求其屬,故無效也。當救腎水其火自降,即內經所言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。

白話文:

標題翻譯爲:[結合方劑、脈象談失眠]

內容翻譯如下:

膽囊是一個清淨的器官,它與肝臟一起運作,以腎臟爲能量來源。陰陽平衡時,開合適宜,動靜得當,白天能進行陽性的活動,夜晚則遵循陰性靜息的原則。但如果被濁氣,比如火氣或痰溼所擾,就會導致失眠;如果缺乏清氣,如同天空與陽光,就容易過度睡眠。此外,肺部功能虛弱,肝臟控制力下降,導致睡眠中精神飛揚,無法自制。或者肝臟受到實邪侵擾,疏泄機能過度,無法收斂,導致靈魂無法迴歸肝臟。再者,心臟陰虛也會造成失眠;胃部不適也會導致睡眠不安;腎精耗竭,心火旺盛,會讓人煩躁不安。

《經》提到:胃是六腑的海,它的氣應是下行的。如果陽明胃氣逆行,就不能按正常路徑運行,所以人會難以入睡。又說,胃部不適,睡眠就會不安穩。睡眠由陽轉陰,從上而下。胃氣上逆,會阻塞肺部,呼吸有聲,不能遵循陰性的下降規律,所以睡眠不安。還說,躺下就喘的人,是水氣入侵。水病的根本在腎,影響到肺,因此難以入睡,躺下就喘,是標本都病了。

這些都是《經》記載因疾病導致無法入睡的情況,還沒有討論到無法入睡本身就是一種病症。《經》又說:衛氣不能進入陰性狀態,總是留在陽性狀態,留在陽性狀態會讓陽蹺過盛,不能進入陰性狀態會使陰氣虛弱,所以眼睛無法閉合。正常的規律是,處在陽性狀態時清醒,處在陰性狀態時睡眠。失去這個規律,心神無法靜下來藏於內,所以眼睛無法閉合。這概括了衛氣不能進入陰性狀態而導致無法入睡,但還沒有完全闡述心腎之間的神交,以及進入陰性狀態的深層道理。

心臟主管血液並藏神,如果元陰不足,就無法生成足夠的血液,血量少了,神就沒有依託。人的神,清醒時棲息於心,睡眠時歸於腎,所以睡眠就是心神棲息於腎的過程。心虛,神就無法歸於腎,所以無法入睡。然而腎虛,就無法將心神藏納於內,所以即使睡着也無法深眠,而且時間不會很長。因此,壯年人腎陰強盛,睡眠深沉且長;老年人陰氣衰弱,睡眠輕淺且短。

如果體內的陰性物質(水)虧缺,無形的相火(火氣)就會燃燒,導致神魂散亂,睡眠不安。因此失眠和健忘這兩個症狀,看似是心病,實際上多由腎虛引起。這是張心求的理論,並補充了遺漏的部分。

《靈樞》說:陽氣盡,陰氣盛,眼睛就閉合;陰氣盡,陽氣盛,人就醒來。所以半夜時,所有人都在睡覺,稱爲“合陰”,因爲此時衛氣已經消散,營氣正旺盛。睡眠到了半夜之後,陰氣已經消散,陽氣開始旺盛,所以人多數時候會醒來。老人陰虛,這種情況尤其常見,所以少陰病的人,特別想睡覺。

總的來說,如果衛氣只在陽經運行,就會導致陽盛陰虛,無法入睡;如果衛氣長時間陷於陰經,就會陰盛陽虛,過度睡眠。這是確定的規律。所以,人長時間坐着,夜晚熬夜,或過度勞累,反而睡不着,這是因爲衛氣長時間留在陽經,陽氣過盛,陽主動,這個道理很明顯。然而,有些人因爲過度勞累或房事過度,使無形的陰性物質不足,導致虛火上升,連續數月日夜無法入睡,即使入睡也是恍惚不安,這時需要靜心,減少思慮,內觀養神。如果服用補陰藥後反而出現夢遺,這表明神中的火已經下降,是個好兆頭。

不必因爲這個跡象而更換其他藥物。有些人身體強壯,卻患有狂躁不安的疾病,看似痰火過旺的症狀,使用梔子、黃柏、黃芩、黃連、知母等寒涼藥物,火氣反而更旺,這是因爲神思中的火動,而真水(腎水)不足,用藥者沒有找到病因,所以無效。應當先補腎水,火氣自然會下降,這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“寒之不寒,無水也”。

2. 天王補心丹

終南宣律師課誦勞心,夢天王授以此方,故名,治思慮過度,心血不足,怔忡健忘。

人參(隔紙焙),山藥(炒黃),麥冬(去心、炒),當歸(酒洗,各一兩,焙),生地(酒洗、炒),天冬(去心,各二兩,三錢三分,炒),丹參(八錢,酒拌炒),百部(焙),茯神(焙),甘草(炙),柏子仁(去油,另研),菖蒲(去毛,蜜酒拌炒),北五味(蜜酒拌、炒),杜仲(各六錢六分,酒炒),遠志肉(三錢三分,甘草汁煮,曬乾,焙),茯苓(一兩五錢四分,焙)

為末,蜜丸桐子大,硃砂為衣臨臥含化,或燈芯湯化服。

一方無茯苓、山藥、百部、且分兩不同。

白話文:

這款藥方名為「天王補心丹」,源自終南山的宣律師因長時間唸誦佛經,耗損心力,夢中得天王賜予此方,因而命名。此藥主要用於治療因過度思考導致心血虧虛,出現心跳加速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。

藥方成分包含:人參(需隔紙烘烤)、山藥(炒至微黃)、麥冬(去心後炒)、當歸(酒洗後各一兩再烘烤)、生地(酒洗後炒)、天冬(去心,各二兩三錢三分,炒)、丹參(八錢,酒拌炒)、百部(烘烤)、茯神(烘烤)、甘草(炙)、柏子仁(去油,另研磨)、菖蒲(去毛,蜜酒拌炒)、北五味(蜜酒拌炒)、杜仲(各六錢六分,酒炒)、遠志肉(三錢三分,甘草汁煮,曬乾,烘烤)、茯苓(一兩五錢四分,烘烤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外層裹上硃砂,睡前含化服用,或者用燈芯湯溶解服用。

另外,有另一版本的藥方不包含茯苓、山藥、百部,且各成分的份量也有所不同。

3. 加味定志丸

治痰迷心膈,驚悸怔忡。

遠志(二兩),人參(一兩),菖蒲(二兩),白茯苓(三兩),玻珀,鬱金,為末,蜜丸,硃砂為衣,每服三十丸,米湯下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為痰濕阻塞心臟和橫膈膜區域所導致的驚恐、心悸與精神不安。

藥方成分如下:遠志兩份(二兩)、人參一份(一兩)、菖蒲兩份(二兩)、白茯苓三份(三兩)、玻珀和鬱金各適量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用蜂蜜製成丸狀,再以硃砂為外層包衣。每次服用時,取三十粒此藥丸,並用米湯送服。

4. 益營湯

治思慮耗傷,心血怔忡恍惚。

當歸(酒浸),黃耆,小草,酸棗仁(去殼炒),柏子仁(炒),麥冬(去心),茯神,白芍,紫石英(各一兩,炒),木香(不見火,五錢),人參(五錢),甘草(炙,五錢),每服四錢,薑棗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益營湯】

主治因過度思考導致心臟血氣損耗,出現心悸、精神恍惚等症狀。

藥方成分如下:

  • 當歸(需用酒浸泡後使用)
  • 黃耆
  • 甘草(需烘烤後使用)
  • 小草
  • 酸棗仁(需去殼並炒過)
  • 柏子仁(需炒過)
  • 麥冬(需去心部)
  • 茯神
  • 白芍
  • 紫石英(均需一兩,且需炒過)
  • 木香(不得接觸火,用量為五錢)
  • 人參(用量為五錢)

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的藥量,加入薑和棗一同用水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