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12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12)

1. 小兒疳症總要

二十以上其症為癆,二十以下其症為疳,總皆氣血虛損,同出而異名也。有因幼少乳食,腸胃未充,食物太早,耗傷真氣而成者;有因肥甘肆進,飲食過餐,積滯日久,面黃肌削而成者;有因乳母寒熱不調,或喜怒房勞之後,乳哺而成者;有因病後失調,元氣未復而成者;如身體雖肥潤,而內氣如火,善飢善渴,小便赤色,此為骨蒸。繼此朝涼夜熱而即成疳。

若平時小便變色,或黃赤惡臭,淋閉溺難,渾濁如米泔者,此為漫白。於此失治,則陰陽不分,為瀉為痢;渴熱不去,為瘧為淋,而變成疳。論臟則有五疳,成疳又有時候。如春日眼目多痛,吐痢頻頻,瘡蟲瀉痢,白膜遮睛,筋青腦熱,此乃風瘠之候。風疳者,肝臟受熱所致,甚至肉削骨露,眼成雀盲,左脅結硬,頻頻吐涎,眼角有黑氣者,死。如夏日身發壯熱,臉赤唇紅,舌瘡眼赤,五心昏熱,胸膈煩悶,盜汗頻渴。

小便赤澀,口中苦燥,此乃驚疳之候。驚疳者,心臟受熱所致,甚至熱消津液,飲水不已,食則驚啼,舌上黯黑,形容柘枯槁者,死。如面黃肢熱,瀉下酸臭減食餐泥,腹大腳細,吐逆中滿,水穀不化,睛黃眼腫,合面昏睡,此乃食疳之候。食疳者,脾經受傷所致,又名肥疳。

甚至吃土不已,瀉痢頻頻,水穀難消,飲食惡進,面黃肌削,唇白腹高,人中平滿者,死。如秋日發熱惡寒,鼻下兩傍濕瘡赤癢,咳嗽不已,咽喉啞痛,毛焦氣脹,喘急多飢,此乃氣疳之候。氣疳者,壅熱傷肺所致,甚至面加枯骨,咳逆氣促,瀉頻白沫,身上粟生斑黑者,死。

如內症,則腦熱肚痛,寒熱往來,滑泄頻頻,口臭乾溼,耳內瘡膿,外症則身體壯熱,足冷如冰,面黧爪黑,瘡疥肌削齒斷口瘡,俗名走馬,蓋齒屬腎,腎氣一虛,則虛火壅於上焦,故乃口臭,名曰臭息。繼此齒黑,名曰崩砂,更若齦爛,名曰潰槽。如熱血逆出,名曰宣露。

甚至牙為脫落,名曰腐根。其根既腐,病縱得痊,齒不可再,此乃急疳之候。急疳者,腎疳也。一名骨疳,乃腎臟久受傷損所致,甚至飲水好鹹,小便如乳,耳焦牙黑骨枯者,死。又有冷疳者,多渴溏瀉,好臥冷地,減食咳逆,目腫面黧,體軟唇堅,肚大筋青,眼膜羞明,身瘦肢冷是也。

又有肥熱疳者,身體肥熱,焦渴自汗,酷喜瓜果,肚脹腸鳴,尿白瀉酸睡多啼,善食灰土炭米等物是也。精液既耗,臟腑枯槁,則燥渴不已,名為疳渴。中氣不足健運失常,瀉痢久作,名為疳瀉、疳痢。五心煩躁,毛長皮枯,胸骨高起,時時咳嗽,名為疳嗽。又有煙疳,是因乳哺不調,食肉太早,停蓄腸胃而為蟲,其候皺眉多啼,腹痛吐沫,肚脹青筋,唇口紫黑,腸頭作癢,然症類似脾疳。

白話文:

小兒的病症,二十歲以上發病稱為癆病,二十歲以下發病則稱為疳病,其實都是氣血虛損的表現,只是名稱不同而已。有些是因為幼年時餵養不當,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,過早添加食物,耗損了身體的元氣而造成的;有些則是因為過食肥膩甘甜的食物,飲食過量,導致食物積滯在體內,時間久了,面色發黃、肌肉消瘦而形成的;有些是因為哺乳的母親身體寒熱失調,或是情緒波動過大、房事過勞後,再哺乳而導致的;有些則是因為生病後調養不當,元氣沒有恢復而造成的。

如果身體雖然看起來肥胖潤澤,但體內卻像有火一樣,容易感到飢餓口渴,小便呈現紅色,這就是骨蒸的表現。如果接著出現早晚體溫不正常的現象,就會變成疳病。

如果平時小便顏色異常,呈現黃色、紅色或有惡臭味,小便不暢、難以排出,或是尿液混濁如米漿,這就是漫白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就會導致陰陽失調,出現腹瀉或痢疾;口渴發熱的症狀如果不消除,就會變成瘧疾或淋病,進而發展成疳病。從臟腑來看,疳病有五種不同的類型,而且發病時間也不一樣。

例如,春天容易眼睛疼痛,頻繁嘔吐腹瀉,出現瘡、蟲、痢疾,眼睛被白膜遮蔽,筋脈發青,頭部發熱,這是風疳的徵兆。風疳是肝臟受熱引起的,嚴重時會肌肉消瘦、骨頭突出,眼睛變成夜盲症,左邊脅肋部位結硬,頻繁吐口水,眼角出現黑氣,這就代表病入膏肓了。

夏天容易發高燒,臉色赤紅,嘴唇紅腫,舌頭長瘡,眼睛發紅,手腳心發熱,胸悶煩躁,盜汗口渴,小便赤澀,口中乾燥苦澀,這是驚疳的徵兆。驚疳是心臟受熱引起的,嚴重時會消耗體內津液,不停飲水,吃東西時會驚嚇啼哭,舌頭發黑,面容枯槁,這也代表病入膏肓了。

如果面色發黃,四肢發熱,腹瀉排出酸臭的大便,食慾減退,甚至吃泥土,肚子腫大而腿腳細弱,嘔吐不止,腹脹不適,水穀難以消化,眼睛發黃紅腫,整天昏睡,這是食疳的徵兆。食疳是脾經受損引起的,也叫做肥疳。嚴重時會不停吃土,頻繁腹瀉,水穀難以消化,厭食,面色發黃,肌肉消瘦,嘴唇蒼白,肚子高聳,人中平坦,這也代表病入膏肓了。

秋天容易發熱怕冷,鼻孔下兩側出現濕疹,紅腫發癢,咳嗽不止,咽喉嘶啞疼痛,頭髮乾枯焦黃,身體脹氣,呼吸急促且容易感到飢餓,這是氣疳的徵兆。氣疳是因為肺部積熱引起的,嚴重時會面容乾枯像骷髏,咳嗽氣喘,頻繁腹瀉且排出白色泡沫,身上出現小米粒狀的斑點,這也代表病入膏肓了。

從內在症狀來看,會有頭部發熱、肚子疼痛、忽冷忽熱、腹瀉不止、口臭、耳朵內長瘡流膿。從外在症狀來看,會有身體發高燒,手腳冰涼,面色暗黑,指甲發黑,長瘡疥、肌肉消瘦、牙齒斷裂、口中生瘡,俗稱走馬瘡,這是因為牙齒屬於腎臟,腎氣虛弱,虛火就會上湧,導致口臭,這種情況叫做臭息。接著牙齒會變黑,叫做崩砂,如果牙齦潰爛,叫做潰槽。如果熱血從牙齦中逆流而出,叫做宣露。嚴重時牙齒會脫落,叫做腐根。牙根腐爛後,即使疾病痊癒,牙齒也無法再長出來,這是急疳的徵兆。急疳是腎疳,也叫做骨疳,是腎臟長期受損引起的,嚴重時會喜歡喝鹹水,小便如乳汁,耳朵焦黑,牙齒變黑,骨頭枯槁,這也代表病入膏肓了。

還有冷疳,多見於口渴,腹瀉不止,喜歡躺在冰冷的地方,食慾減退,咳嗽,眼睛浮腫,面色黯黑,身體柔軟,嘴唇僵硬,肚子腫大且青筋暴露,眼睛怕光,身體消瘦且四肢冰冷。

還有肥熱疳,身體肥胖發熱,容易感到口渴,經常自汗,非常喜歡吃瓜果,肚子脹氣且腸鳴,小便呈白色,腹瀉酸臭,嗜睡且容易哭鬧,喜歡吃灰土、木炭、米粒等奇怪的東西。

精液一旦耗盡,臟腑就會枯竭,導致持續口渴,這種情況叫做疳渴。如果中氣不足,脾胃運化失常,長期腹瀉,這種情況叫做疳瀉或疳痢。如果手心腳心發熱,煩躁不安,體毛生長旺盛,皮膚乾燥,胸骨高聳,時常咳嗽,這種情況叫做疳嗽。還有一種煙疳,是因為哺乳期餵養不當,過早吃肉,導致食物停留在腸胃,產生寄生蟲,表現為皺眉、哭鬧、腹痛吐口水、肚子脹氣且青筋暴露、嘴唇發紫、腸頭發癢,症狀類似脾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