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 (3)

1. 方脈咳嗽合參

夫咳嗽之所以累人者,以其難於立止也。然欲治肺而止嗽,則益害肺而嗽愈甚,蓋肺受病而為嗽者,必有因以迫之,治其因則嗽自愈。若不詳所自,而徒事於肺,則氣無所歸,或邪無所散,肺愈苦而嗽愈甚矣。凡傷風久而肺氣已虛,發熱咳嗽,服發散藥而嗽愈甚,或被髮散太過者,當用收斂之劑補之。然虛嗽有二日間嗽多,吐痰白沫,或噁心者,為氣虛,宜六君子湯加款冬、五味子。

如夜嗽多口渴,痰不易出發熱,為血虛,宜六味地黃料加麥冬、五味子。若刻而脈緊者,咳而羸瘦,脈形堅大者,咳而脫形。發熱脈小堅急者,咳而嘔,腹脹且泄,脈弦急者,皆死不治。

白話文:

咳嗽為何令人疲憊?

咳嗽之所以令人感到疲憊,是因為它很難停止。想要治療肺部以止咳,卻可能反而傷害肺部,導致咳嗽更加嚴重。這是因為肺部生病而咳嗽,必定有原因迫使它咳嗽,只要治療這個原因,咳嗽自然就會好轉。

如果不明瞭咳嗽的根源,只針對肺部治療,那麼氣機將無處可歸,邪氣也無處可散,肺部會更加辛苦,咳嗽也會更加嚴重。

凡是傷風久病,導致肺氣虛弱,出現發熱咳嗽,服用發散藥物卻使咳嗽加劇,或者被發散藥物過度使用,就應該用收斂的藥方來補充。

然而,虛咳也有不同類型:

  • 如果白天咳嗽頻繁,吐出白色泡沫痰,或者感到噁心,這是氣虛,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加入款冬、五味子。
  • 如果夜晚咳嗽頻繁,口渴,痰不容易咳出,並伴有發熱,這是血虛,應該服用六味地黃湯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

此外,還有一些情况预示着病势危重:

  • 如果脉搏紧而无力,咳嗽伴有消瘦,脉象坚实而大,咳嗽伴有形体消瘦,发热伴有脉象细小而紧急,咳嗽伴有呕吐,腹部胀满且腹泻,脉象弦紧,这些都属于不可治疗的危重情况。

肺屬金,主於皮毛,所主者氣;腎屬水,主於骨髓,所藏者精氣輕浮易上而難下,精沉重易下而難上,此物性之自然,有肺之盛者,即熱之作也,氣得而上蒸,則不能下生於腎,而腎受邪,故治腎病必先求之於肺,是清其源而滋其化也。《經》曰: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

蓋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。有自外得者,肺主皮毛,風寒暑濕之邪,自皮毛入內,傳臟腑而為嗽也。有自內發者,七情飢飽,內有所傷,則邪氣上逆。肺為氣出入之道,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也。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,蓋因所感者重,不留於皮毛,徑傷臟腑,而成傷寒溫熱諸病。

白話文:

肺屬於金,掌管皮膚和毛髮,主要作用是調節氣息;腎屬於水,掌管骨髓,儲藏精氣。精氣輕盈易向上,難向下;而精氣沉重易向下,難向上,這是物質本性的自然規律。肺氣旺盛就會產生熱,氣向上蒸騰,便不能向下滋養腎臟,而腎臟受到邪氣侵襲。因此治療腎病必須先從肺入手,這是清源滋化的道理。《經》書上說:「五臟六腑都能引起咳嗽,不只是肺。」

因為五臟在不同的時間會受到病邪的侵襲,而不是在非其時間互相傳染。有的病邪從體外侵入,肺掌管皮膚和毛髮,風寒暑濕之邪從皮膚毛髮侵入體內,傳入臟腑引起咳嗽。有的病邪從體內發作,七情失調、飢飽不節、內傷等,就會使邪氣上逆。肺是氣出入的通道,因此五臟的邪氣上蒸到肺就會引起咳嗽。然而風寒暑濕不一定會引起咳嗽,這是因為所感邪氣過重,沒有停留在皮膚毛髮,直接傷害臟腑,而形成傷寒溫熱等疾病。

七情亦有不為嗽者,蓋病尚淺,只在本臟,未傳入肺,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,而七情飢飽之嗽,必久而後發為重也。夫津液既凝為痰,則不復生血,以周潤三焦,故口燥咽乾,大便秘結,面如枯骨,毛髮焦槁,婦人則因此月水不通。若能化去敗痰,自然服餌有效。然不得過行燥削,使痰濕既消,津液亦槁,去濕留熱,又非其治矣。

務使化痰復為津液,猶化盜賊復為良民可也。丹溪曰:咳嗽有風寒、有火、有痰、有勞、有肺脹。風寒者,鼻塞聲重,惡寒而白,脈弦微是也,宜發散行痰。又有聲啞及喘嗽,遇冬則發,此寒包熱也。解表則熱自除,感冷則咳,膈上有痰也,宜解表豁痰。火者有聲,痰少而赤是也。

白話文:

七情致咳的解释

七情(喜怒忧思悲恐惊)虽然也能引起咳嗽,但并非所有七情都必然导致咳嗽。因为病症尚浅,只停留在内脏,尚未传至肺部,所以不会立即出现咳嗽。

相反,伤寒引起的咳嗽,如果伴随咳嗽则病情较轻,而七情、饥饱等因素引起的咳嗽,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发作,且病情较重。

痰液形成的原因和危害

因为津液凝聚成痰,就不能再转化为血液,滋润三焦(上焦、中焦、下焦),导致口干咽燥、大便便秘、面色枯槁、毛发干枯。女性还会因此月经不调。

治疗方案:化痰为津

如果能够化去痰液,自然服药就会有效。但是不能过度使用燥性药物,否则痰湿消除的同时,津液也会枯竭,导致去湿留热,反而不利于治疗。

因此,治疗的关键在于化痰为津,就像将盗贼转化为良民一样。

丹溪翁对咳嗽的分类和治疗

丹溪翁(指著名中医医家朱丹溪)认为,咳嗽可以分为风寒、火、痰、劳、肺胀五类。

  • **风寒咳嗽:**表现为鼻塞、声音沉重、怕冷、面色苍白、脉象弦细,宜采用发散行痰的方法治疗。
  • **寒包热咳嗽:**表现为声音嘶哑、喘咳,冬天容易发作,这是寒邪包住热邪的表现。宜采用解表的方法,热邪自除。
  • **痰热咳嗽:**表现为声音嘶哑、痰少而黄,宜解表豁痰治疗。

总体而言,治疗咳嗽需辨证施治,针对不同原因的咳嗽,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,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。

勞者,盜汗出兼痰多吐,繼作寒熱是也,宜補陰清金。痰者,嗽動便有痰出,痰出嗽止是也,主豁痰。肺脹者,肺為火傷,遂成郁遏,動則喘滿,氣急聲重,或左或右不得眠,此痰挾瘀血,礙氣而病,宜養血以流動乎氣,降火舒肝以清痰。若嗽而脅下痛者,宜疏肝氣,以青皮挾痰藥,二陳湯加南星、香附、青黛、青皮、白芥子、薑汁。若血凝氣作嗽者,桃仁(去皮、尖),大黃(酒炒),薑汁丸服。

白話文:

勞累的人,容易盜汗、痰多,且反覆出現寒熱症狀,應該補陰清金。痰多的人,咳嗽時就會咳出痰,咳完痰就停止咳嗽,要以豁痰為主。肺脹的人,是肺部受到熱傷,造成郁結不通,活動時就會喘不過氣,呼吸急促,聲音沉重,並且左右翻身都睡不着,這是痰和瘀血阻塞了氣道,導致的病症,應該養血讓氣血流通,降火舒肝,以清除痰液。如果咳嗽時伴隨脅肋疼痛,應該疏肝氣,使用青皮等化痰藥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南星、香附、青黛、青皮、白芥子、薑汁。如果血凝氣滯引起咳嗽,可以用桃仁(去皮尖)、大黃(酒炒)製成薑汁丸服用。

然治咳多用生薑,以其辛散也。初嗽多用發散者,因肺氣壅遏,得解散而寬也。若痰因火動,逆上作嗽者,先治火,次治痰,借其火下而痰亦下也。如久嗽脈澀,或雖洪大,按之不鼓,屬肺虛,宜五味、款冬、紫菀、兜鈴之類,斂而補之。如日數雖久,而脈滑數有力,尚屬有餘實火,還宜清肺,尋火尋痰而治之。

凡飲水一二口而暫止者,並飲酒後而嗽減者,冷嗽也。咳與嗽,本兩字義,《內經》作一證連言之,咳者,氣動也,陽也。嗽者,兼血也,陰也。故曰咳者,有聲無痰,本傷乎氣;嗽者,有痰無聲,本傷乎血;聲痰俱發,氣血俱傷,其本雖殊,其標則一。

白話文:

治療咳嗽,常常使用生薑,因為它具有辛散的功效。剛開始咳嗽的時候,多使用發散的藥物,因為肺氣阻塞,用散解藥物可以使它舒緩。如果痰是因為火氣上炎而逆流上來引起咳嗽,就要先治火,再治痰,藉由火氣下降,痰也會跟著下降。如果咳嗽很久了,脈象澀滯,或是脈象雖然洪大,但按壓起來不充實,屬於肺虛,就應該使用五味子、款冬、紫菀、兜鈴等藥物,收斂補益肺氣。如果咳嗽的時間很長,但脈象滑數有力,還屬於有餘的實火,就應該清熱降肺,尋找火源和痰源治療。

凡是喝水一兩口就暫停,或是喝完酒之後咳嗽減輕的,都是屬於寒咳。咳和嗽,原本是兩個字,在《內經》中將其作為一個症狀連起來說,咳指的是氣體的運動,屬於陽;嗽指的是兼帶血的,屬於陰。所以說,咳是指有聲音沒有痰,主要是氣虛;嗽是指有痰沒有聲音,主要是血虛;有聲音也有痰,就是氣血都受損傷。雖然其本質不同,但是表現出來的症狀是一樣的。

《經》曰:秋傷於濕,冬必咳嗽,是知脾無留濕,雖傷肺氣,不為痰也。假今濕在肝經,謂之風痰;濕在心經,謂之熱痰;濕在脾經,謂之濕痰;濕在肺經,謂之氣痰;濕在腎經,謂之寒痰,宜隨證治之。咳而無痰者,以辛甘潤其肺,咳而嗽者,治痰為先,故以南星、半夏勝其痰,而嗽自愈,枳殼、陳皮利其氣,而痰自下。若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,乃腎虛不能收氣歸元,切勿徒事於肺,當以破故紙、安腎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古書記載:「秋季受濕氣影響,冬季就容易咳嗽。由此可知,脾臟沒有留存濕氣,即使肺氣受損,也不會形成痰液。如果濕氣停留在肝經,叫做風痰;濕氣停留在心經,叫做熱痰;濕氣停留在脾經,叫做濕痰;濕氣停留在肺經,叫做氣痰;濕氣停留在腎經,叫做寒痰。治療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。咳嗽沒有痰的,可用辛甘之物潤肺;咳嗽有痰的,應先治痰,所以可用南星、半夏化痰,咳嗽自然會好轉;枳殼、陳皮利氣,使痰液自然排出。如果氣逆上衝至臍下,這是腎虛不能收攝氣息導致,不要單單治療肺部,應該用破故紙、安腎丸來治療。」

夫咳嗽生痰上氣,多因陰血不足,虛火虛氣上浮而為患也。欲消其痰,轉耗其血,欲行其氣,更泄其元,況從來痰藥入腹,其痰不過暫開復閉,有損無功,理宜以微陽之藥開其痰,繼以純陰之藥補其根,迨至痰之開者復閉,而所用生血之藥,早已從天而降,日續一日,久久而血生,血生而氣返血室,如浪子歸家,復能振作立業,所藉以驅膠結之痰,即此氣也。此際略加化痰之藥,則痰去氣存,自然痊可。

然飲食最宜致慎,不但肥甘生痰,厚味傷陰,即平旦至日中行陽二十五度,飲食易消,故不成痰,日中至合夜,行陰二十五度,飲食不消,故易成痰,是以釋教過午戒食,亦護身之一則也。

白話文:

咳嗽生痰的原理與治療

咳嗽伴隨痰液上涌,大多是因為陰血不足,虛火虛氣上浮而導致。想要消除痰液,卻會耗損血氣,想要疏通氣機,又會損傷元氣。況且,傳統的化痰藥物進入腹中,只能暫時打開痰結,卻無法根治,反而有害無益。

因此,應該先用溫和的藥物來化解痰液,之後再用滋補陰血的藥物來固本培元。等到痰液不再反覆出現,所使用的生血藥物已經漸漸滋養身體,日積月累,血氣漸漸恢復,就像浪子回歸故鄉,重新振作。此時,就能依靠恢復的氣血來驅散頑固的痰液。到了這個階段,只需要輕微的化痰藥物,就能使痰液消失,氣血充盈,自然痊癒。

飲食與痰液的關係

飲食方面需要格外注意,不只是肥甘厚味容易生痰傷陰,時間也是關鍵。早晨到中午陽氣旺盛,食物容易消化,不容易形成痰液;而中午到晚上陰氣漸盛,食物難以消化,容易形成痰液。所以佛教提倡過午不食,也是保護身體的方法之一。

丹溪云:乾咳嗽極難治,此係火鬱之甚,乃痰鬱火甚在肺上,以苦桔梗開之,下用補陰降火藥,不已即成勞,宜重補陰,蓋肺為華蓋,五臟六腑,火自內起,熏蒸焚灼,水涸金傷。若至久咳聲啞,是肺管破也,不治。在初起者,是寒包熱,辛以散之。

《衍義》云:有婦人患熱久嗽,身如炙,肌瘦將成肺勞,以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,如常制蜜丸,櫻桃大,食後夜臥,含化一丸,未終劑而愈。又有久嗽不已,飢則胸中大痛,須視上唇有白點如粞者,此蟲齧其肺也。用百部膏一味,加烏梅、檳榔與服,下其蟲則愈。肺蟲其形如蠶,令人咳嗽聲嘶也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,乾咳非常難治,這是火鬱結得太厲害,痰火鬱結在肺部,要用苦味桔梗來開通,下面用補陰降火藥,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變成勞損,要加重補陰。因為肺是五臟六腑的華蓋,火氣從內部升起,熏蒸焚灼,導致水液枯竭,肺金受損。如果長期咳嗽聲音嘶啞,就是肺管破裂了,無法治癒。在剛開始咳嗽時,是寒氣包着熱氣,要用辛辣的藥物來散寒。

《衍義》記載:有位婦女患熱咳很久,身體像被火烤一樣,肌肉消瘦,快要變成肺勞,用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皮各等份,大黃減半,製成蜜丸,櫻桃大小,飯後晚上睡覺時含化一丸,還沒吃完一劑就痊癒了。還有一種久咳不止,飢餓時胸口劇烈疼痛,觀察上嘴唇是否有像米粒一樣的白點,這是蟲子啃食肺部造成的。用百部膏單味藥,加入烏梅、檳榔一起服用,可以將蟲子驅除,就能治癒。肺蟲的形狀像蠶,會導致人咳嗽聲音嘶啞。

古方治火鬱乾咳嗽者,甚少,治風寒濕咳嗽者,甚多,蓋不分內外所因,新久之異也。夫形寒飲冷,則咳嗽有痰,固當以溫寒散濕為主,如人參、半夏之類。若夫氣動火炎久咳嗽無痰,又當以清熱潤燥為先,如天冬、麥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石膏、栝蔞之類。世人徒知肺主皮毛,外感風寒為寒,不知傳裡郁久變為熱也。

況五臟之尊,心雖為主,而肺居其上,肺為華蓋,下覆四藏,合天之德,通達風氣,性愛溫而惡寒惡熱,心火若炎,上蒸其肺,金被火傷則葉萎,倚著於肝,肝發癢則嗽。更有心肝虛弱,不能傳陽於下焦,遂至正陽俱暗,變成嗽矣。肺嗽因萎,倚著於肝,而成病者,猶木扣金鳴也。

白話文:

古時候治療因熱氣鬱結而導致的乾咳方子很少,而治療因風寒濕引起的咳嗽方子卻很多。這是因為人們沒有區分內外原因和病程新舊的差異。身體寒冷、喝了冷飲就會咳嗽有痰,這時就應該以溫暖寒氣、散除濕氣為主,比如用人參、半夏等藥材。如果咳嗽時間長,是因為氣血逆亂、熱氣上炎導致的無痰咳嗽,就應該以清熱潤燥為先,比如用天冬、麥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石膏、栝蔞等藥材。世人只知道肺主皮毛,外感風寒就會引起寒症,卻不知道內部鬱結久久會變成熱症。

更何況五臟之中,心臟雖然是主宰,但肺臟居於心臟之上,是華蓋,覆蓋著其他四臟,符合天道的規律,通達風氣,喜歡溫暖,害怕寒冷和炎熱。如果心火過旺,就會向上蒸灼肺臟,金被火灼傷就會枯萎,依附於肝臟,肝臟發癢就會咳嗽。還有心肝虛弱,無法將陽氣傳達到下焦,導致陽氣衰弱,也會變成咳嗽。肺臟因枯萎而依附於肝臟,形成疾病,就好比用木頭敲擊金屬發出的聲音一樣。

先養肺金,抑心肝虛熱而和其腎則愈。凡此者,皆他臟受邪,火自內起,熏蒸焚灼而作咳嗽者,亦良多矣。

咳雖肺病,五臟六腑皆能致之,然總其綱領,不過內傷、外感而已。風寒暑濕傷其外,則先中於皮毛,皮毛為肺之合,肺邪不解,他經亦病,此自肺而後傳於諸臟也。勞欲情志傷其內,則臟氣受傷,先由陰分而病及上焦,此皆諸臟而後傳於肺也。凡自表而入者,病在陽,宜辛濕以散邪,則肺清而欬愈,自內而生者,病在陰,宜甘以壯水,潤以養金則肺寧而欬愈。治表者,藥不宜靜,靜則留連不解,變生他病,故忌寒涼收斂,經所謂肺欲辛是也。

治內者,藥不宜動,動則虛火不寧,燥癢愈甚,故忌辛香燥熱,《經》所謂辛走氣,氣病無多食辛是也。然治表者,雖宜動以散邪。若形病俱虛者,又當補中氣而佐以和解,倘專於發散,恐肺氣益弱,腠理益疏,邪乘虛入,病反增劇也。治內者,雖宜靜以養陰。若命門火衰,不能歸元,則參耆桂附,在所必用,否則氣不化水,終無補於陰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咳嗽,首先要滋養肺金,抑制心肝虛熱,並調節腎氣,才能治癒。許多咳嗽都是由於其他臟器受到邪氣侵襲,內火自發,灼燒熏蒸而引起的。

咳嗽雖然是肺部疾病,但五臟六腑都能引起咳嗽,總的來說,咳嗽的原因不外乎內傷和外感。風寒暑濕侵入體表,首先會影響到皮毛,而皮毛與肺相連,肺部邪氣不解,其他經絡也會生病,這是從肺部傳播到其他臟器的。勞累、房事過度、情緒失調等因素會損傷臟氣,首先會影響到陰分,然後影響到上焦,這是從其他臟器傳播到肺部的。

凡是從體表侵入的疾病,屬於陽性,要用辛散之藥散邪,這樣肺氣清淨,咳嗽就會痊癒。凡是從內部產生的疾病,屬於陰性,要用甘甜之藥滋養腎水,用潤燥之藥滋養肺金,這樣肺氣就會安定,咳嗽就會痊癒。

治療外感的藥物,不宜靜止,靜止就會停滯不散,容易轉化為其他疾病,所以忌諱寒涼收斂,經書中說“肺欲辛”。

治療內傷的藥物,不宜過於燥動,燥動會使虛火不安,燥癢加重,所以忌諱辛香燥熱,經書中說“辛走氣,氣病無多食辛”。

然而,治療外感的藥物,雖然要動以散邪,但如果體虛病弱,還需要補中氣,並輔以和解之藥,如果只注重發散,恐怕肺氣會更加虛弱,腠理會更加疏鬆,邪氣乘虛而入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

治療內傷的藥物,雖然要靜以養陰,但如果命門火衰,不能回歸元氣,就必須使用人參、黃芪、桂枝、附子等藥物,否則氣不化水,終究無益於陰氣。

至夫因於火者,宜清;因於濕者,宜利;因痰者,消之;因氣者,理之,隨其所見之證而調治。在老人虛人皆以濕養脾肺為主,稍稍治標可也。若欲速愈而亟攻其邪,因而危困者,多矣。

肺受火傷則氣逆而為欬,脾有停濕,則生痰而作嗽,雖分六腑五臟之殊,而其要皆主於肺,蓋肺為清虛之府,一物不容,毫毛必咳,又為嬌臟,畏熱畏寒,火刑金故嗽,水冷金寒亦嗽,故咳嗽者,必責之肺,以肺為氣之主而出聲也。然治之之法,不在於肺,而在於脾,不專在脾而反歸重於腎,蓋脾者,肺之母,腎者,金之子,虛則補其母,虛則補其子,故《經》曰:咳嗽煩冤者,腎氣之逆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疾病時,若是因火熱引起的,就應該清熱;若是因濕氣引起的,就應該利濕;若是因痰引起的,就應該化痰;若是因氣機不順引起的,就應該理氣,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。老年人和虛弱的人,主要以滋養脾肺為原則,稍微治療一下表面的症狀即可。如果想要快速治癒,而急於攻克病邪,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,這樣的例子很多。

肺受到火熱的傷害,就會氣逆而引起咳嗽;脾臟有濕氣停滯,就會生痰而引起咳嗽。雖然咳嗽可能涉及六腑五臟的不同問題,但根本原因都在於肺,因為肺是清淨虛弱的器官,容不下任何異物,哪怕是一根毫毛也會引起咳嗽。肺也是嬌嫩的器官,怕熱也怕冷,火熱灼傷肺金會咳嗽,水寒濕冷也會導致咳嗽。因此,咳嗽的人一定要責怪肺,因為肺是氣的主人,負責發聲。但是治療咳嗽的方法,不在於肺,而在於脾,不僅要治療脾,還要重點關注腎,因為脾是肺的母親,腎是金的兒子,虛弱就補其母,虛弱就補其子。所以《經》書上說:「咳嗽煩悶,是腎氣逆亂。」

如外感風寒而咳嗽者,今人率以麻黃、枳殼、紫蘇之類,發散表邪,謂從表而入者,自表而出。如果形氣病氣俱實者,一汗而愈。若形氣病氣稍虛者,宜以補脾為主,而佐以解表之藥,蓋脾主中氣,肺主皮毛,惟其虛也,故腠理不密,風邪易以入之。若脾肺不虛,邪何從而入耶?,古人所以制參蘇飲中必有參,桂枝中有芍藥、甘草,解表中兼實脾也。脾實則肺金有養,皮毛有衛,則已入之邪易以出,而後來之邪無自而入矣。

若專以解表則肺氣益虛,腠理益疏,外邪乘間而來者,何時而已耶,須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以補脾,兼桂枝以驅邪,此不治肺而治脾,虛則補其母之義也。有火爍肺金而咳嗽者,宜清金降火,今之醫書中論清金降火者,以黃芩、天冬、麥冬、桑皮清肺金,黃連降心火,石膏降胃火,四物知柏降陰火,貝母、栝蔞,竹瀝、枇杷葉潤肺而化痰。以上治法,豈不平正通達耶,殊不知清金降火之理,似是而實非,補北方正所以瀉南方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外感風寒而咳嗽,現代人通常用麻黃、枳殼、紫蘇等藥物發散表邪,認為從體表進入的邪氣,也應該從體表排出。如果身體氣血和病邪都比較旺盛,出一身汗就能痊癒。但如果氣血和病邪稍微虛弱,就應該以補脾為主,同時輔以解表藥物。因為脾主中氣,肺主皮毛,如果脾虛,就會導致毛孔疏鬆,風邪容易入侵。如果脾肺不虛,邪氣從哪裡進入呢?古人所以制參蘇飲中一定有參,桂枝湯中有芍藥、甘草,就是解表同時補脾的道理。脾實則肺金得到滋養,皮毛有抵抗力,已經入侵的邪氣容易排出,而後來的邪氣也無法再入侵了。

如果只用解表藥物,肺氣會更加虛弱,毛孔更加疏鬆,外邪趁虛而入,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?所以需要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補脾,同時用桂枝驅邪,這是不治肺而治脾,虛則補其母的道理。如果因為火氣灼傷肺金而咳嗽,應該清金降火。現在醫書中論述清金降火,用黃芩、天冬、麥冬、桑皮清肺金,黃連降心火,石膏降胃火,四物知柏降陰火,貝母、栝蔞、竹瀝、枇杷葉潤肺化痰。以上治療方法,看似平正通達,但殊不知清金降火的道理,表面上是這樣,實際上不是,補北方其實是為了瀉南方。

滋其陰自所以降火也。獨不觀啟玄子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乎?前已詳言黃柏、知母之不宜用,與大寒涼諸藥之害矣,然王節齋云:凡酒色過度,損傷肺腎真陰者,不可服參耆,服之過多則死。蓋恐陽旺而陰消矣。自此說行而世之治陰虛咳嗽者,視參耆如砒毒,以黃柏、知母為靈丹,使患此症而服此藥者,百無一生,良可悲也。

蓋病本起於房勞太過,虧損真陰,陰虛而火上,火上而刑金,故欬,欬則金不能不傷矣,宜先以壯水,如六味地黃之類,補其真陰,使水升而火降,隨即以參耆救肺之品,以補腎之母,使金水相生而病易愈矣。世之用寒涼者,膚淺庸工,固不必齒,間有知用參耆者,不知先壯水以鎮火,而遽投參耆以補陽,反使陽火愈旺,而金益受傷,此所謂不識先後者也。有脾胃先虛,土虛不能制水,水泛為痰,子來克母而嗽者矣。

白話文:

滋養陰氣是降火的方法。難道沒有見過啟玄子以水克制陽光嗎?之前已經詳細說明黃柏、知母等寒涼藥物的弊端,然而王節齋卻說:凡是因酒色過度而損傷肺腎真陰的人,不能服用人參和黃芪,服用過多會導致死亡。這是因為擔心陽氣旺盛而陰氣消散。自從這個說法流行之後,世人治療陰虛咳嗽,都視人參和黃芪如同毒藥,而以黃柏、知母等寒涼藥為靈丹妙藥,因此很多患有陰虛咳嗽的人服用這些藥物後,無一生還,實在令人痛心。

其實病根在於房勞過度,損耗真陰,陰虛導致火氣上炎,火氣上炎則灼傷肺金,所以咳嗽,咳嗽就必然損傷肺金。應該先以滋陰補腎的藥物,比如六味地黃丸,來補益真陰,使水氣上升而火氣下降,然後再用人參和黃芪等補肺益腎的藥物,使金水相生,這樣病就好治了。那些使用寒涼藥物的醫生,都是淺薄庸醫,根本不值得一提。至於有些醫生懂得用人參和黃芪,卻不懂得先滋陰降火,就急於用人參和黃芪來補陽,反而導致陽火更旺,肺金更加受傷,這就是不懂得先後順序。還有些人是脾胃先虛,脾虛不能制水,水氣泛濫成痰,痰濕克制肺金而咳嗽。

又有初雖起於心火刑金,因誤服寒涼,以致脾土受傷,肺益虛而嗽者,乃火位之下,水氣承之,子來救母,腎水復火之仇,寒水挾本勢去侵於肺胃,水冷金寒,故嗽。前病未除,新病愈甚,粗工不達此義,尚謂痰火難除,寒涼倍進,豈不殆哉!斯時也,須用六君子湯加泡姜以補脾肺,八味丸以補土母,而引水歸源。

有嗽而聲啞者,蓋金實不鳴,痰火鬱於中也。金破亦不嗚,肺氣傷於內也。實則清之,破則補之,皆治肺之道也。又須知少陰之絡入肺中,循喉繫於舌本,肺為之標,本虛則標弱,故聲亂咽嘶舌萎,聲不能前,以救本為主。亦有喉燥失音者,古方用豬脂二斤,熬油去渣,入白蜜一斤,再煉成膏,一匙一匙,挑服潤之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些人,雖然咳嗽最初是心火灼傷肺金引起的,但因為誤服寒涼藥物,導致脾土受損,肺氣虛弱而咳嗽。這是因為火位在下,水氣承載著它,兒子來救母親,腎水報復火之仇,寒水順勢侵犯肺胃,水冷金寒,所以咳嗽。以前的病還沒治好,新的病卻更嚴重了,粗淺的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,還認為是痰火難除,就加倍服用寒涼藥物,這樣豈不危險嗎?此時,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加泡薑來補脾肺,八味丸來補脾土,並引導水氣歸回原位。

還有一些人咳嗽而且聲音嘶啞,這是因為肺金實而不能發聲,痰火鬱積在裡面。也有肺金破損而不能發聲的,這是肺氣受傷。如果是肺金實,就要清熱,如果是肺金破損,就要補益,這都是治療肺的方法。還要知道少陰經的經絡進入肺中,循著喉嚨連接到舌根,肺是少陰經的表,本虛則標弱,所以聲音混亂,咽喉嘶啞,舌頭萎縮,聲音不能發出,因此要以補益根本為主。還有一些人喉嚨乾燥失音,古方用豬脂兩斤,熬油去渣,加入白蜜一斤,再煉成膏,每次服用一匙,潤喉。

有大聲喊叫,喉破失音者,不可作火治,而用涼藥,須大補,八珍加甘桔,倍參耆作傷損治。然足少陰脈挾舌本,而足太陰脈絡舌旁,手少陰脈系舌本。若三脈虛則痰涎乘虛,閉塞其脈道,而舌不能轉運言語也。

三經血少,不能營舌,亦令人暗,故久病失血後,及誤汗下後,心家氣血衰,不能鼓舌者,並用獨參湯八物加減有痰加竹瀝,《衍義》云:有暴嗽服諸藥不效,或教之進佐料鹿茸丸,大菟絲子丸方愈,故有本有標,卻不可以其暴嗽而疑,驟補之,非所以易愈者,亦覺之早故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有人大聲喊叫後,喉嚨破損失聲,不能用熱藥治療,要用涼藥,而且要大力補氣血,可以用八珍湯加上甘桔,並將人參和黃耆的用量加倍,當作傷損的治療方法。因為足少陰經脈連接舌根,足太陰經脈連接舌側,手少陰經脈連接舌根,如果這三條經脈虛弱,就會讓痰涎趁虛而入,阻塞經脈通道,導致舌頭無法轉動說話。

三條經脈血氣不足,無法滋養舌頭,也會讓人說話不清楚,所以久病失血或誤用汗藥導致氣血衰弱後,心臟的氣血不足,無法推動舌頭,就需要服用獨參湯加八味藥,如果有痰就加竹瀝。根據《衍義》記載,有些人突然咳嗽服用很多藥物都沒效,可以讓他們服用鹿茸丸或大菟絲子丸,就可以痊癒。所以,要找到病因和病症,不能因為突然咳嗽就懷疑是氣虛,貿然補氣,這樣並不能快速痊癒,要根據病情早點治療才是關鍵。

吐血多起於咳嗽,咳嗽血者,肺病也方家多以止嗽藥治肺,兼治血而不效,何也?蓋諸書雖分咳血嗽血出於肺,咯血唾血出於腎,然實咳嗽咯唾皆出腎,蓋腎脈入肺循喉嚨,挾舌本,其支者,從肺出絡心,注胸中,故二臟相連,病則俱病,而其根在腎,腎中有火有水,水乾火燃,陰火刑金,故咳,水挾相火而上,化為痰入於肺,肺為清虛之府,一物不容,故嗽中有痰唾,帶血而出者,腎水從相火炎上之血也。

豈可以咳嗽獨歸之肺耶?《褚氏遺書·津潤論》云:天地定位,水位乎中,人肖天地,亦有水焉在上為痰,在下為水,伏皮為血,從毛竅中為汗,可見,痰也、水也、血也,一物也。血之帶痰而出者,乃腎水挾相火炎上也。又云:服寒涼百不一生,飲溲溺百不一死,童便一味,可為治血之要。

白話文:

吐血大多源於咳嗽,咳嗽帶血是肺病的表現。許多醫生都用止咳藥治療肺,並同時治療出血,但效果不佳,這是為什麼呢? 因為雖然古籍將咳血和嗽血歸於肺,咯血和唾血歸於腎,但實際上咳嗽、咯血、唾血都源於腎臟。腎經脈進入肺部,沿著喉嚨,包圍著舌根,分支從肺部出來,連接到心臟,流入胸腔,所以肺和腎臟相連,生病時就會一起生病,而根本原因在腎臟。腎臟裡有火有水,水乾火燃,陰火傷害肺金,就會導致咳嗽。水帶著相火向上,變成痰進入肺部,肺是清虛的器官,容不下雜物,因此咳嗽時會帶痰唾,伴隨著血,這是腎水隨著相火炎上而帶出的血。

怎麼能只把咳嗽歸咎於肺呢?《褚氏遺書·津潤論》中說:「天地定位,水位乎中,人肖天地,亦有水焉,在上為痰,在下為水,伏皮為血,從毛竅中為汗。」可見痰、水、血本質上是一種東西。血中帶痰而出,是因為腎水夾帶著相火炎上。書中還提到:「服寒涼百不一生,飲溲溺百不一死,童便一味,可為治血之要。」

然暴發之際,用之以為降火消瘀之急劑則可,若多服亦能損胃。褚氏特甚言寒涼之不可用耳。若是則黃柏、知母,從所禁用,童便又不宜多服,治之當如何?曰:惟六味地黃,獨補腎水,性不寒涼,不損脾胃,久服則水升火降而愈,又須用人參救肺,補胃藥收功,使金能生水,蓋滋其上源也。

又有一等腎水泛上,上浸於肺,水冷金寒故嗽,肺氣受傷,血無所附,方亦吐血,醫見嗽血者,火也,以寒折之,病者危,而危者斃矣。須用八味丸補命門火,以引水歸原,次用理中湯補脾,清以補肺之母,則腎水歸而血復其位矣。

白話文:

雖然在病情暴發之際,使用寒涼藥物可以緊急降火消瘀,但若服用過多會傷胃。褚氏尤其強調寒涼藥物不可多用。既然如此,黃柏、知母等藥物自然不適合使用,童便也不宜多服,那該如何治療呢?

答案是服用六味地黃丸,它單獨滋補腎水,性不寒涼,不會傷脾胃,長期服用可以使水上升火下降而痊癒。同時,還需要加入人參來救肺,補胃藥收功,使金能生水,從根本上滋養腎水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腎水泛上,浸到肺部,水冷金寒所以咳嗽,肺氣受損,血液無處依附,甚至會吐血。有些醫生看到患者咳嗽吐血,就認為是火熱,用寒涼藥物來抑制,結果病人反而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應該服用八味丸補命門火,引導腎水回歸,然後服用理中湯補脾,清補肺母,這樣腎水才能回到原位,血液也能恢復正常。

治久嗽用訶子,味酸苦,有收斂降火之功,五味子收肺氣,乃火熱必用之劑,否仁收肺中風熱,然肺寒有火,因於寒者,為宜。桑皮瀉肺氣,然性不純良,用之多者,當戒,或用兜鈴以其去肺火補肺也,多用生薑,以其辛能發散也。栝蔞子自能潤肺,寒能降火,以肺受火逼,失降下之令,今得甘緩潤下之助,則痰自降,宜其為治嗽之要藥,此皆見病治病之方,發於暫者,藉斯獲效。

若頻愈頻發,此根於中而深者矣,豈標藥所能治乎?宜早服六味丸以滋腎,午服六君子以補脾,則標本俱顧,不治嗽而嗽自愈也。咳而膺乳痛,即看痰色如何?若濃濁則膿,或黃,或赤,即從肺痿肺癰治。以脈數而虛者,為肺痿,脈數而實者,為肺癰。

白話文:

治療久咳,可以使用訶子,它味酸苦,具有收斂降火的效果。五味子能收斂肺氣,是治療火熱咳嗽的必用藥物。否仁能收斂肺部的風熱,但如果是肺寒有火,因為寒氣而導致的咳嗽,就不適合使用。桑皮可以瀉肺氣,但它的藥性不純良,使用過多要謹慎,可以用兜鈴代替,因為它可以去肺火補肺。多用生薑,因為它辛辣可以發散。

栝蔞子可以潤肺,寒性可以降火,因為肺部受到火氣逼迫,失去下降的機能,現在有了甘緩潤下的幫助,痰液就能自然下降,所以它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。這些都是根據病症治療的方法,對於暫時的咳嗽,藉此就能見效。

如果咳嗽頻繁反复發作,這是病根深在體內,單純用標藥是無法治癒的。應該早起服用六味丸滋補腎臟,午飯後服用六君子湯補脾胃,這樣標本兼顧,不用刻意治療咳嗽,咳嗽就會自然痊癒。咳嗽時胸口和乳房疼痛,要觀察痰液的顏色,如果濃濁就是膿痰,可能是黃色或紅色,就要根據肺痿或肺癰進行治療。脈搏數而虛弱的是肺痿,脈搏數而有力的是肺癰。

久嗽必用熏法,用款花以雞子清和蜜拌潤款花,入有嘴壺中燒,以有口壺嘴,吸菸咽之。若中塞須舉起頭,以指捻住煙,少頃再吸。五日一次,至六日飽食羊肉餛飩,妙。肺與大腸為表裡。若火鬱於腑,肺氣不得下降,因而咳多,大便閉澀,而脈沉實滑數者,大柴胡湯下之,或用竹瀝薑湯下,王隱君滾痰丸。

令醋嗆喉,哮嗽不止,諸藥不效者,甘膽丸妙。用甘草(去皮)二兩,作三段劈開,用豬膽五個浸三日取出,火上炙乾,為末,蜜丸,每服四五十丸,臨臥茶清送下。

白話文:

長期咳嗽一定要用熏的方法,用款冬花和雞蛋清以及蜂蜜混合,將款冬花弄濕潤,放入有嘴的壺中燒,用壺嘴吸煙,然後咽下去。如果鼻子堵塞,要抬頭,用手指捏住煙,過一會兒再吸。五天做一次,到第六天吃飽羊肉餛飩,效果很好。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。如果內火鬱結在腑臟,肺氣不能下降,就會導致咳嗽不止,大便乾燥,而且脈象沉而實,滑而數,就要用大柴胡湯來治療,可以用竹瀝薑湯送服,也可以服用王隱君滾痰丸。

如果喉嚨被醋嗆到,出現哮喘咳嗽不止,其他藥物都不管用,甘膽丸效果很好。用甘草(去皮)二兩,切成三段,用五個豬膽浸泡三天後取出,放在火上烤乾,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丸劑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臨睡前用茶水送服。

肺主皮毛,平人榮衛周流,內氣自皮膚腠理宣達於外,衛護一身,一為風寒外束,內氣不暢,變從中起,所以氣升痰上而為咳嗽,必從辛散,內郁自寬,邪退正安,而嗽自止,且肺為華蓋,性最清肅,倘飢飽勞役,七情內傷,則濁陰上升,或酒肉膏粱,炙爆厚味,則濕熱上蒸,肺不得寧靜,皆令為咳。

夫肺主氣,運行血液,周潤一身,今肺受邪迫,氣從火化,液變為痰,有升無降,氣血日衰,成為癆瘵,治者尋源,用藥對症無瘥,方可望其功成勿毀也,若以古載五臟六腑之咳,分門求治,則反有歧路亡羊之嘆!

咳嗽之脈,浮風緊寒,數熱細濕,房勞澀難,右關濡者,飲食傷脾,左關弦短,疲極肝傷,浮短傷肺,法當咳嗽,洪滑多痰,弦澀少血,脈出上魚,逆氣喘急,浮直而濡者,易治。上氣喘急而浮腫,身抬胸扇,脈浮大者,死。久嗽脈弱者,可治,實大數者,死。咳而脫形,身熱脈小,堅急而疾,是逆也,不過十日死,咳嗽羸瘦,脈形堅大者,死。

白話文:

肺臟主宰著皮膚和毛髮,正常人體的氣血運行順暢,內在的氣息從皮膚的毛孔宣洩出來,保護著全身。一旦受到風寒外邪的侵襲,內氣流通不暢,就會從內部產生變化,導致氣往上走,形成痰液而咳嗽。因此,治療咳嗽必須採用辛溫散寒的方法,使內郁的氣得以舒展,邪氣退去,正氣恢復,咳嗽自然就會停止。

肺臟如同屋頂,性情清肅,如果飲食不節、勞累过度、七情内伤,就會導致濁氣上升;或者嗜酒貪食、過食肥膩厚味,則會使濕熱蒸上,肺臟得不到安寧,也會引發咳嗽。

肺臟主宰著氣息,運行血液,滋養全身。當肺臟受到邪氣侵犯,氣息就會受到火氣的影響,體液轉化為痰液,向上升而不下降,氣血日漸衰敗,就會發展成癆瘵。治療時要尋找病因,用藥對症,才能達到治愈的效果。如果只是根據古籍記載的五臟六腑咳嗽的分類,盲目求治,只會走入歧途。

咳嗽的脈象表現為:浮脈表示風邪,緊脈表示寒邪,數脈表示熱邪,細脈表示濕邪,弦脈表示勞損,澀脈表示難以治愈。右關脈濡弱表示飲食傷脾,左關脈弦短表示勞累傷肝,浮短脈表示傷肺,這些脈象都說明會發生咳嗽。

脈象洪大滑利表示痰多,弦澀少血表示氣血不足,脈出上魚際表示逆氣喘急,浮直濡弱表示容易治愈。上氣喘急、浮腫、身體抬高、胸部扇動、脈象浮大,則會死亡。久咳脈象虛弱,可以治癒;脈象實大而數,則會死亡。咳嗽導致形體消瘦,身體發熱,脈象細小、堅硬而急促,屬於逆氣,十天內就會死亡。咳嗽導致形體消瘦,脈象堅硬而大,則會死亡。

咳嗽脈沉緊者,死。浮軟者,生。沉小伏匿者死,咳而嘔,腹滿泄,弦急欲絕者,死。《經》曰:榮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,久嗽損氣,則血亦不足,液化為痰,真陰日虧,所以久嗽必成癆。

白話文:

咳嗽如果脉象沉紧,病情危重。脉象浮软,病情较轻。脉象沉细隐伏的,病情危重。咳嗽并伴有呕吐,腹部胀满腹泻,脉象弦紧几乎要断的,病情危重。《经》上说:营气的运行通常与卫气相伴,长期咳嗽会损伤气,那么血液也会不足,体液转化为痰,真阴日渐亏损,因此长期咳嗽必定会变成痨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