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6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6)

1. 任督二脈導引秘旨

夫人身之有任督,猶天地之有子午也。人身之任督,以腹背言,天地之子午,以南北言,可以分,可以合,分之以見陰陽不離,合之以見渾淪無間,此修真者之周行也。惜夫舉世昏昏,自趨歧徑,煉日月,採精華,運氣機,行火候,朝呼三魂,暮攝七魄,種種旁門,豈離任督?獨舍正路而不由,惜哉!知之者,四門外閉,兩目內觀,心如止水,身似空壺,締觀黍米之珠,權作黃庭之主,含光嘿嘿,調攝綿綿,握固內守,注意玄關,頃刻而真元內還,未幾而一陽來復,兩督如湯煎,膀胱似火熱,任督猶車輪,四肢若山石,鼓巽運坤,天機自動,微以意定,則水火自然升降,不知身之為我,我之為身,神之為氣,氣之為神。不規中而自規中,不胎息而自胎息,此是最上一乘,慎勿身中摸索。

重於修者,其知所務哉!

精欲漏時,提氣守泥丸,或微呵一二次,勿使心氣下從,雖有走漏,可無大傷,切忌子後行房,陽方生而頓滅之,一度傷於百度。

孫真人曰:大怒交合,成癰疽。疲倦入房,虛損少子。寡欲固佳,清心尤要。若勞心耗散心血,縱寡欲精氣難生,益精生於血也。故內養神氣,則根本固矣。但身體常使小勞,則百達和暢,氣血長養,精神內生,經絡運動,外邪難襲,譬如水流不汙,戶樞不朽,皆因運動故也。常當內視五臟,了了分明。

鼻引清氣,口吐濁氣,欲出氣少,人氣多。頭勿向北臥,頭邊勿放火爐。居處凡有小隙進風,受病最大,切宜避之。食畢嗽口數遍,令人齒固。勿食一切腦子損人。凡遇大風暴雨,震雷昏霧,皆是諸煞惡神經過,宜入室閉戶,燒香靜坐避之,否則損人。

學道之人,須要真切真行,澄心定意,抱元守一,固氣存神,此真功也。修仁蘊義,濟貧拔苦,先人後已,與物無私,此真行也。雲房真人曰:有功無行,如無足,有行無功,步不前,功行兩全,足自備,誰云無分作神仙?

脊骨二十四節,從下起第一節,是尾閭,此骨如金鼎,上有九竅,名下關。從此數起上至第十八節,名中關。又上至玉枕、天柱三節,直至頂門為上關,名泥丸宮,是為上丹田。泥丸、尾閭二穴,乃一氣升降,成陰成陽之都會也。

鼻有兩竅,口有一竅,其三竅,此是神氣往來之門。人身火有內外,外火有質,藉穀氣而生,內火無形,隨神意而起。內火有三種,精為民火,氣為臣火,神為君火。君火者,心火也,性火也。性火發動,如木出火,身焚乃止。《仙訣》曰:性火不動則神定,神定則氣定,氣定則精定。三火既定,並會於下丹,是謂三華聚臟。

運氣之法,先閉目端坐,鼻吸精氣,降至丹田,轉過尾閭,隨即提起,如忍大便狀。自夾脊雙關,透上直至泥丸宮,轉下鵲橋,汩然嚥下,仍歸氣海。初行功時,焚香一柱為度,漸增三炷,功行七日為止。

初時行三日,發大汗,以攻陰邪,進熱粥以發汗渴,則漱玉泉以嚥下之,飢則炊熱粥以食之,如患在上身,收氣當存想其處,放氣則散於下身,患在下身,收氣亦存想其處,放氣則歸於丹田,患在遍身,當分經絡,屬上屬下,運法亦如之。

白話文:

人體中的任督二脈,就像天地中的子午線一樣重要。我們可以用腹揹來描述任督,同樣地,用南北來描述天地的子午線。這兩者都可以獨立存在,也可以結合一起,分開看能理解陰陽的互依,合在一起則顯示出渾然一體,這是修行者應該瞭解的循環過程。可惜的是,整個世界的人們大多糊裏糊塗,走上了旁門左道,他們鍛煉日月精華,運行氣機,掌握火候,早晨喚醒三魂,晚上攝取七魄,種種方法都是偏離正軌的,然而這些方法真的能離開任督二脈嗎?他們偏偏捨棄正確的道路不去走,真是可惜啊!對於明白道理的人來說,他們會閉上四面八方的門窗,內視自己,心如止水,身似空壺,專注於體內的細微變化,把自己當做主宰,保持沉默,調養身軀,握緊拳頭內守,注意自己的關鍵部位,片刻之間,真正的元氣就會回歸,不久之後,陽氣開始恢復,督脈像被沸騰的湯煎熬著,膀胱像被烈火燒灼著,任督二脈像車輪一樣運轉,四肢像山石一樣堅固,調動巽卦的力量,運行坤卦的能量,天機自動運轉,只要稍微用心定住,水火自然會上下調和,到了這種境界,你會忘記身體的存在,忘記自我,精神和氣息融為一體。不用刻意追求中心,中心自然就在那裡,不用特意進行胎息,胎息自然發生,這就是最高等級的修行,千萬不要在身體上摸索。

對於真正修行的人來說,他們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麼!

當精氣快要洩露時,應該提起氣,守護泥丸,或者輕輕地嘆息一兩次,不要讓心氣下落,即使有洩露的情況,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,但是絕對不能在子時後同房,這樣會在陽氣剛剛生長時就立刻消滅它,一次傷害等於一百次。

孫真人說:在極度憤怒時進行性行為,會導致瘍疽。疲倦時進入房事,會虛弱減損,難以生育。減少慾望當然好,但是清淨心靈更重要。如果心力勞累,消耗心血,即使減少慾望,精氣也很難產生,因為精氣是由血液產生的。因此,內在養護精神和氣息,才能鞏固根本。但是身體需要經常保持適度的勞動,這樣全身的經絡才能和暢,氣血才能得到滋養,精神才會在體內生長,經絡才會運動,外來的邪氣才難以侵入,就像水流不會被污染,門軸不會腐朽,都是因為運動的緣故。應該經常內視五臟,清楚明瞭。

鼻子吸入清新的空氣,嘴巴吐出污濁的空氣,想要呼吸時,吸入的氣要少,呼出的氣要多。頭部不要向北睡覺,頭邊不要放火爐。住所如果有小縫隙讓風進入,容易生病,一定要避免。飯後漱口幾次,可以保護牙齒。不要吃任何對身體有害的食物。遇到大風暴雨,雷電霧霾,這些都是凶煞惡神經過,應該進入房間關門,焚香靜坐避開,否則會損傷身體。

學習道術的人,必須要真實地去實踐,清淨心靈,抱持元氣,守護一念,鞏固氣息,存養精神,這是真正的功夫。修行仁義,充滿正義,幫助窮困,解除痛苦,先考慮他人再考慮自己,對待萬物沒有私心,這是真正的行為。雲房真人說:只有功夫沒有行為,就像沒有腳一樣,只有行為沒有功夫,無法前進,功夫和行為兼備,腳自然就具備了,誰說沒有機會成為神仙呢?

脊骨共有二十四節,從下往上第一節是尾閭,這塊骨頭像金鼎,上面有九個孔,名叫下關。從這節開始數到第十八節,叫做中關。再往上到玉枕、天柱三節,直到頭頂,叫做上關,又叫泥丸宮,這是上丹田的位置。泥丸和尾閭兩個穴位,是氣息升降,形成陰陽的地方。

鼻子有兩個孔,嘴巴有一個孔,這三個孔是神氣往來的通道。人體中的火有內外之分,外火有形質,依靠食物的氣息產生,內火無形,隨著精神和意識而起。內火有三種,精氣是民火,氣息是臣火,精神是君火。君火就是心火,也就是性火。性火一旦發動,就像木頭燃燒產生火焰,直到身體焚燒才停止。《仙訣》說:性火不動,精神就會安定,精神安定,氣息就會安定,氣息安定,精氣就會安定。三種火都安定下來,就會聚集在下丹田,這就是所謂的三華聚髒。

運行氣息的方法是:先閉上眼睛端坐,用鼻子吸入精氣,降入丹田,轉過尾閭,然後提起,像忍住大便一樣。從夾脊雙關穿透上升,一直到泥丸宮,再向下轉到鵲橋,汩汩地吞下,回到氣海。剛開始練功的時候,焚香一根作為計時,逐漸增加到三根,練習七天為一個週期。

剛開始練習的前三天,會大量出汗,這是為了排除體內的陰邪,可以喝熱粥來發汗解渴,然後漱口吞下玉泉,餓的時候煮熱粥吃。如果疾病在上半身,收氣時要存想病痛的地方,放氣時要把氣散到下半身;如果疾病在下半身,收氣也要存想病痛的地方,放氣時要把氣歸到丹田;如果疾病遍佈全身,應該分別對應不同的經絡,屬於上半身還是下半身,運氣的方法也一樣。

2. 十二段錦

一叩齒齒為骨余,常宜叩聲,使筋骨活動,身神清爽。每叩三十六數,小解閉口咬緊,解畢方開,永無齒疾。

二咽律,將舌抵上齶,久則津生滿口,便當嚥下,嚥下汩然有聲,以多咽為妙,使靈液灌溉五臟,則火自降矣。

三浴面部,將兩手自相摩熱,覆而擦之,自頸及髮際,如浴面之狀。

四鳴天鼓,雙手於耳,以指頭彈腦後兩骨,二十四次,其聲狀大為焦。

五運膏肓穴,此穴在肩上背心兩旁,藥石針灸不到之處,常將兩肩扯轉七次,能散一身諸證。

六托天,將兩手握緊,以鼻收氣,運至泥丸,即向天擎起,隨放左右膝上。如前法,每行三次。

七左右開弓,要閉氣將兩手伸直,右手作攀弓狀,兩眼梢隨右手左右各行三次,瀉三焦之火。

八擦丹田,將左手托腎囊,右手擦丹田三十六次,後將左手換轉,如前法行。

九摩內腎穴,要閉氣,將兩手搓熱,向背後擦腎經、命門,各三十六次。

十擦湧泉穴,用左手抱住左腳,右手擦左腳心三十六次,換轉右腳,如前行。

十一摩夾脊穴,此穴在背脊之下,大便之上,統一身之血脈,運之大有益。

十二灑腿,足不運則氣血不和,行動不能爽健,須將左足立定,右足提起,灑七次後,換右足立定,如前行。

白話文:

一、叩齒:牙齒是骨的一部分,應該經常叩擊使之發出聲音,這樣可以使筋骨活絡,身體精神清朗。每次叩齒36次,小便時緊閉嘴巴,直到小便結束再張開,這樣可以永遠避免牙齒疾病。

二、咽津:將舌頭頂住上顎,時間長了唾液會充滿口腔,這時候應該吞下,吞下的時候要有聲音,多多吞下為好,讓唾液滋潤五臟,這樣火氣自然就會下降。

三、搓臉:將雙手相互摩擦使其熱,然後覆蓋在臉上擦拭,從頸部到髮際,就像洗澡時洗臉一樣。

四、鳴天鼓:雙手放在耳朵邊,用手指敲打腦後的兩塊骨頭24次,那聲音就像敲打鍋爐一樣大。

五、運轉膏肓穴:這個穴位位於肩膀上方背部兩側,是藥物、石針或針灸無法達到的地方,經常將雙肩轉動7次,可以消散全身的各種症狀。

六、託天:雙手緊握,用鼻子吸氣,運氣到腦部,然後向天空舉起,接著放回左右膝蓋上,按照前述方法,每次做三次。

七、左右開弓:閉氣,雙手伸直,右手做拉弓狀,雙眼隨著右手動作向左右各看三次,這樣可以清除三焦的火氣。

八、擦丹田:左手托住腎囊,右手擦丹田36次,然後換左手,按照前述方法進行。

九、按摩內腎穴:閉氣,雙手搓熱,然後在背部擦腎經、命門,各36次。

十、擦湧泉穴:左手抱住左腳,右手擦左腳心36次,然後換右腳,按照前述方法進行。

十一、按摩夾脊穴:這個穴位位於背脊下方,大腸上方,統管全身的血液脈絡,按摩這個穴位非常有益。

十二、踢腿:如果不運動腳部,則氣血不調和,行走不能輕快有力,應該將左腳站立,右腳抬起,踢七次,然後換右腳站立,按照前述方法進行。

3. 清心說

運氣功夫,加以十二段錦,則血氣流通,宿疾自去。但此心不清,或為錢財女色,或為意氣,或預料將來,追悔既往,種種妄想,欲火煎熬,則真陰消爍,前功盡棄矣。當回想之時,譬不復生。凡錢財女色,一切身外余物,盡情放下,此即卻病之方,長生之訣也。故曰:酒色財氣傷人物,多少英雄被他惑。

若能打退四凶魔,便是九霄云月客。至於採藥,用女人之精,燒銀煉爐火之術,此外道邪魔,天上無貪財好色之神仙也。

白話文:

[清心之道],內容如下:

如果能夠練習氣功,再加上十二段錦的鍛煉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使舊疾逐漸康復。然而,如果內心不清淨,無論是為金錢、美色所困,或是因為情緒問題,或是過度擔心未來,懊悔過去,這些種種的雜念和妄想,會如烈火一般煎熬著你,導致體內的陰氣消耗殆盡,先前的努力便全都白費了。在這一刻,你應當反思,所有金錢、美色,這些身外之物,都應盡量放下,這就是防病的良方,也是長生的祕訣。因此,常言道:酒色財氣傷人害命,許多英雄都被這些所迷惑。

如果你能擊退這四種惡魔(酒、色、財、氣),你就能成為超脫塵世,如雲中皓月般的仙人。至於那些利用女性精華或燒銀煉丹的法門,這些都是旁門左道,真正的天界仙人不會有貪戀財富和美色的情況。

這就是清心養性的道理。

4. 玄牝

《吾真篇》云:要得俗人常不死,須憑元牝立根基,真精既返黃金室,一顆明珠永不離。夫身中一竅,名曰元牝,受氣以生,實為府神,三元所聚,精神魂魄會於此穴,乃金丹還返之根,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,古人謂之太極之蒂,造化之源,混飩之根,歸根竅,覆命開靈臺絛宮,皆一處也。

然在身中束之,非心,非腎,非肝,非肺,非脾,非胃,非臍輪,非尾閭,非膀胱,非穀道,非兩腎中間一穴,非臍下一寸三分,非明堂泥丸,非關元、氣海。然則果何處也?曰我得妙決,名曰規中,一意不散,結成胎仙。《參同契》云:真人潛深淵,浮游守規中,此其所也。

《老子》曰: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正,在乾之下,坤之上,震之西,兌之東,坎離交媾之鄉,一身之正中,不依形而立,惟體道而生,似有似無,若亡若存,在允執厥中而已。純陽曰:窮取生身,受氣初。半叔曰:勸君窮取生身處,元氣之所由生,真息之所由起。自王蟾又謂:修丹之士,真息不住,則神化無基矣。

此竅先天而生,後天相接,先後二氣,總為混飩。天得之以清,地得之以寧,人得之以靈。譚真人曰:開灝氣之門,所以收其根,知元神之囊,所以鞘其光。若蚌內守,若石內藏,所以為珠玉之房,皆直指也。然此一竅,亦無邊旁,更無內外,若以形體色相求之,則又錯謬,故曰:不可執於無為,不可形於有作,不可泥於存想,不可著於持守。

《丹經》或謂之圓高中起,狀如蓬壺,或謂之狀如雞子,或謂之其白如棉,其運如環,此固明示玄關之要,顯露造化之機,學者苟不探其玄,便守之以為蓬壺,存之以為雞子,想之以為連環,執著為有,存無入妄,豈不大可笑耶?要知玄關一竅,玄牝之門,乃神仙聊指造化之機耳,如以乾坤法天地,坎離比日月是也。玄牝之旨,備於斯矣。

杳林曰:一空玄關竅,三關要路頭,忽然輕運動,神水自周流。在臍下之上,約以三指彷彿,其內謂之玄關,不可以有心守,不可以無心求。有心守之,終莫之有,無心求之,愈見其無。

若何可也?蓋用志不分,乃可凝神,澄心絕慮,調息令勻,寂然常照,勿使昏散,候氣安和,凝神入定,於此定中,觀照內景,才若意到,其兆即萌,便覺一息,從規中起,不閉不數,任其自然,靜坐而噓,如春留魚,動極而返,如百蟲蟄,氤氳開合,其妙無窮。如此少時,便須忘氣,合神一歸混飩,心不動念,無去無來,不出不入,湛然常住,是謂真人之息,神氣交感,是其候也。

前所謂元氣之所由生,真息之所由起,此意到處,便見造化,此息起處,便見玄關,非高非下,非左非右,不前不後,不偏不倚,將取在此,交媾在此,烹煉在此,沐浴在此,溫養在此,結胎在此,脫體在此,黃帝三月內視,即此道也。

大抵玄牝為陰陽之源,神氣之宅,神氣為性命之藥,胎息之根,胎息為呼吸之主,深根周蒂之道。胎者,為藏神之府,息者,化胎之源,胎因息生,息因胎住,胎不得息,胎不成,息不得胎神無主。

原夫人之未生,漠然太虛,當父母媾精,其兆始見,混沌三月,玄牝立焉,玄牝即立,系如瓜蒂,嬰兒在胎,暗注母氣,母呼亦呼,母吸亦吸,凡百動盪,內外相感,何識何知?但有一息焉。及期而育,天翻地覆,人驚胞破,如行大巔,失足之狀,頭懸足撐而出之,大叫一聲,其息即忘,故隨性隨情,不可拘也。

況乳以沃其心,乃以玩其目,愛以牽其情,欲以化其性,渾然天真散之於物,胎之一息,無復再守也。一仙教人修煉,必欲返其本,而復其初,重生五臟,再立形體,無質生質,結成聖胎,靜心守一,外想不入,內想不出,終日混飩,如在母腹,神定以會乎氣,氣和以合乎神,神即氣而凝,氣煉神而住,於寂然大休歇之場,恍惚無何有之鄉,灰心冥冥,注意一竅,如雞抱卵,似魚在淵,呼至於根,吸至於蒂,綿綿若存,再守胎中之一息也。

守無所守,其息自住,得此息住,泯然若無,離心於心,無所存注,杳冥之內,但覺虛空之中,靈為造化之主宰,時節若至,妙理自彰,藥貴生矣,火斯出焉。故採藥之時,謂之坎離合,火出之際,謂之乾坤交,其坎離之合也,則萬象內攢于丹鼎,在乎立基百日之間見之。

其乾坤之父也,則一點下降於黃庭,在乎立基百日之後見之,當此之時,身心混融與虛空等,不知神之為氣,氣之為神,亦不知天地何如,亦不知我為恁物,如太虛之未分,三才之未露,渾淪凝結之未鑿,動靜陰陽之未形,忽然一點靈光,朗如虛空,生日之狀似此奇妙,非之想非,作為自然而然,亦不知其所以然而然,還返之理,於斯盡矣。若舍玄牝自然之胎息,而外求藥物惑矣。

神者,一身之主也。究竟反因乎精氣,何也?蓋神本無體,以氣為體,精無定形,以氣而形,體物有三,根本則一,主雖惟神,養其精氣,神必附物,精能凝神,三百互用,不可相離。

古曰:聖人傳藥不傳火,從來火候少人知。夫所謂不傳者,非秘而不傳也。蓋採時為之藥,藥之中有火焉。煉時為之火,火之中有藥焉。能知藥而取火,則定里見丹成,自有不待傳而知者矣。故曰:藥物陽內陰,火候陰內陽,會得陰陽理,火藥一處詳,此其義也。火,本南方離卦,離屬心,心者,神也,神即火也,氣即藥也。

神不亂,氣歸神,以火煉藥而成丹者,即以神馭氣而成道也。然火候屍訣之要,尤當於真息中求之,蓋息從心起,心靜息調,息息歸根,金丹之母,必以神馭氣,以氣定息,橐龠之開合,陰陽之升降,呼吸出入,任其自然。專氣致柔,含光默默,行住坐臥,綿綿若存,如婦人之懷孕。

如小龍之養珠,漸採漸煉,漸凝漸結,工夫純粹,打成一片,動靜之間,更宜消息,念不可起,念起則火炎,意不可散,意散則火冷,但使操捨得中,神氣相抱,一意沖和,包裹混沌,斯謂之人,種種相續,丹鼎常溫,無一息之間斷,無毫髮之差,如是煉之一刻,有一刻之周天也。

如是煉之百日,謂之立基;如是煉之十月,謂之胎仙,以至元海陽生,水中火起,天地循環,造化反復,皆不離乎一息也。所謂淋浴溫養,進退抽添,其中皆密合天機,潛符造化,初不容我力焉。平叔云:慢守藥爐看火候,但安神息任天然,噫聖人傳藥不傳火之旨,盡於斯矣。

張莊簡公云:夏至節嗜欲,冬至禁嗜欲,四時皆損人,但二至為陰陽消長之際,尤損人耳。

人從欲中生死,誰能無欲?但始則濃厚,漸則淡泊,漸則念頭初起,過而不留,又漸則雖有念,如嚼蠟無味,又漸則並無念,斯為真工夫耳。古箴云: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

四月屬已,五月屬午,火太旺則金衰:六月屬未,土太旺則水衰,古人於夏獨宿淡味,保養金水二臟,正嫌火土旺耳。《內經》曰:冬不藏精者,春必病瘟。十月屬亥,十一月屬子,火氣潛伏,當養其真而為來春發生之本,此時,若恣欲戕賊、至春陽氣輕浮,必有瘟疫。此五個月為一年之虛,若上弦前,下弦後,月廓月空,為一月之虛,風霧大雷虹電,暴寒暴熱,日月薄蝕,愁怒驚悲,醉飽勞倦,謀慮勤勤,為一日之虛。若病患初退,瘡痍正作,尤不止一日之虛,值此四者,可不養天和,遠房室哉!

昔有行道人,陌上見三叟,年各百餘歲,相與鋤禾莠,往拜問三叟,何以得此壽?上叟前致詞,室內姬粗醜;二叟前致詞,量腹接所受;下叟前致詞,暮臥不覆首。要哉!三叟言所以壽長久。洞陽真人曰:飲食有節,脾土不泄,調息寡言,肺金自全,動靜以敬,心火自定,寵辱不驚,肝木以寧,恬澹無欲,腎水自足。

伊川先生曰:吾受氣甚薄,三十而浸盛,四十五而後完,今生七十二年矣。較其筋骨,於盛年無損也。若待老而保生,猶貧而後蓄,雖勤亦無及矣。

《雜誌》曰:流水之聲,可以養耳;青禾綠草,可以養目;觀書繹理,可以養心;彈琴學字,可以養指;逍遙杖履,可以養足;靜坐調息,可以養筋骸。

《要記》曰:一日之忌,暮無飽食;一月之忌,暮無大醉。大飽傷肺,大飢傷氣,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;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,久塵傷肉。暴喜傷陽,暴怒傷肝,窮思傷脾,極憂傷心,過悲傷肺,多恐傷腎,善驚傷膽,多食傷胃。醉飽入房傷精,竭力勞作傷中,夜寢語言大傷元氣。

早起不在雞鳴前,晏起不在日出後。冬則朝勿飢,夏則夜勿飽,此皆卻病之要訣,而長生者之一助也。

《長生秘典》曰,內勞神明,外勞形質,俱足夭折,惟房勞較甚,為其形與神交,用精與氣均傷也。至於大飢大飽勞役病後,大寒大暑、節令氣交、雷電風雨、四離四絕、朔望日期及女人經行未淨、產後未滿百日,均忌入房,犯之輕則致病,重則夭枉,故交合多,則瀝枯殺人;產乳眾,則血枯殺人。然寡欲固佳,清心尤要,或童男室女,積念鬱滯,則心脾受傷,氣血日虧,變成癆瘵。

勞心過度,心火上炎,不能下交於腎,則丹田陽氣漸衰,且心血耗損,由是肝無以藏,脾無以統,五內枯涸,久亦成勞。尊生者,可不慎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