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2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(12)

1. 扶桑丸

除風濕,起尪嬴,駐容顏,烏髭發,卻病延年。

嫩桑葉去蒂洗淨曝乾一斤為末,巨勝子,即黑芝麻,淘洗四兩,白蜜一斤,將芝麻擂碎,熬濃汁和蜜,煉至滴水成珠,入桑葉末為丸。一方,桑葉為末,用芝麻蒸搗,等分蜜丸,早鹽湯、晚酒下。

此足少陰手足明陽藥也,桑乃箕星之精,其木利關節,養津液,故凡熬藥俱用桑柴,其葉甘寒,入手足陽明,涼血燥濕除風巨勝,甘平色黑,益腎補肝,潤腑臟,填精髓,八谷之中惟此為良。夫風濕去,則筋骨強,精髓充,則容顏澤,卻病烏髭宜也。

白話文:

這款藥方可以去除風濕,讓體虛的人恢復健康,保持容顏光澤,烏黑頭髮,預防疾病,延年益壽。

將嫩桑葉去除蒂頭,洗淨後曬乾,研磨成粉末,重量為一斤。黑芝麻洗淨,重量為四兩。用白蜜一斤,將芝麻研磨成碎末,熬煮成濃汁,加入蜜,不斷熬煮至滴下的汁液成珠狀,再加入桑葉粉末,製成丸藥。另一種方法是將桑葉研磨成粉末,用芝麻蒸煮後搗碎,等量加入蜜,製成丸藥,早上用鹽湯服用,晚上用酒服用。

這款藥方屬於足少陰、手足明陽經的藥物。桑樹是箕星的精華,其木材可以舒筋活絡,滋養津液,因此熬藥時大多使用桑柴。桑葉性甘寒,進入手足陽明經,具有涼血燥濕、祛風的功效。黑芝麻性甘平,顏色黑,可以滋補腎臟、肝臟,潤滑腸胃,填補精髓,是八種穀物中最好的藥材。風濕去除後,筋骨就會強健,精髓充盈後,容顏就會光澤,預防疾病,烏黑頭髮都是理所當然的。

歌曰:扶桑扶桑高入云,海東日出氣氤氳,滄海變田幾億載,此樹遺根今尚存,結子如丹忽如漆,綠葉英英翠可捫,真人採竊天地氣,留與紅霞其吐吞,濯磨入鼎即靈藥,芝術區區未可群,饗松已有人仙去,我今朝夕從此君,葉兮葉兮願玉汝,綠陰裡面有桃律。

白話文:

歌曰:

扶桑扶桑高聳入雲霄,海東日出,霧氣瀰漫,氤氳繚繞。滄海桑田,幾億年歲月流逝,這棵扶桑樹的遺根至今仍然存在。它結出的果實,如丹砂般鮮紅,又如漆黑般光亮,綠葉茂盛,翠綠欲滴,伸手可觸。

仙人採擷天地之氣,留給扶桑樹,讓它吐納日月精華。將扶桑樹的根莖磨成粉末,放入鼎中,便成了靈丹妙藥。那些區區的靈芝草藥,根本無法與之相比。

昔日有仙人,食用松樹而得道成仙,如今我朝夕相伴,追隨這棵扶桑樹。願你枝葉茂盛,如同美玉一般,綠蔭濃密,如同桃樹枝頭上的律呂。

2. 救陰理癆湯

治陰虛火動,皮寒骨熱,食少痰多,咳嗽短氣,倦怠焦煩。

生地(二錢,薑汁酒炒透),當歸身(一錢,酒洗),麥冬(去心,二錢),白芍(一錢,酒炒),北五味(三分),人參(六分),炙甘草(四分),蓮子三錢(去心,不去衣),苡仁(三錢),橘紅(八分),丹皮(一錢),加棗一枚,煎一鍾,作二爿次,徐徐呷之。

白話文:

適合治療陰虛火旺、皮膚冰冷但骨頭發熱、食慾不振、痰多、咳嗽氣短、疲倦煩躁等症狀。藥方包含生地(用薑汁酒炒至透)、當歸(酒洗)、麥冬(去心)、白芍(酒炒)、北五味、人參、炙甘草、蓮子(去心,不去衣)、苡仁、橘紅、丹皮,以及一枚紅棗,煎成一碗,分兩次服用,慢慢飲用。

3. 救陽理癆湯

治勞傷氣耗,倦怠懶言,動作喘乏,表熱自汗,心煩遍身作痛。

嫩黃耆(三錢,酒炒),人參(二錢),當歸身(一錢五分,酒炒),白朮(二錢,土炒),炙甘草(五分),陳皮(去白,八分),北五味(四分,打碎),上肉桂(去盡皮,七分),煨姜(三片),大棗(二枚),水煎服。

(張)按:正氣強旺,則外無感冒之虞,脾胃健行,則內無停食之患,七情無過,則神無傷損之失,如是,疾病何由而作也?故百病之作,必由正氣之虛,治者求其所因以調之,則百病不攻而自退,蓋人軀殼,猶屋之牆垣也。人之腸胃,猶屋之內房也。人之氣血,猶屋中之家人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勞損導致氣力耗損、疲倦懶言、活動喘乏、發熱自汗、心煩全身疼痛的症狀,可以使用黃耆、人參、當歸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北五味、肉桂、煨姜、大棗等藥材煎水服用。

這段文字強調,人體的正氣強盛,就能抵抗外邪入侵,脾胃功能正常,就能消化吸收,情緒穩定,就能避免心神受損,如此一來,疾病就不容易發生。所以,百病的根源都在於正氣虛弱,治療疾病要找出病因,對症調理,才能根治。就像房屋一樣,人體就像房屋的牆壁,腸胃就像房屋的內室,氣血就像房屋裡的住戶,只有屋子牢固、內室整潔、住戶健康,才能避免房屋倒塌。

倘牆垣不固,盜賊乘虛而入,自宜遵守房戶,廣集家人,則盜賊焉能為患?自當潛蹤遠循矣。若不知所重,妄行祛逐,故用大汗藥以耗其表者,如自破其牆垣者也。用迅下藥以竭其里者,如自毀其房戶者也。用消克藥以傷其氣血者,如自殺屋中之家人也。非關外邪,實由自敗,致邪失正,絕人長命,可深嘆也。

況有勞倦內傷中氣,而不能安納下焦陰火以發熱者,誤用發散之藥汗之,則益耗其陽,而愈竭其陰,如中氣不能健運,而不思飲食者。誤用克伐之藥消之,則愈傷中氣,益增痞悶,耗其陰而發熱不已者,再加發散寒涼,中氣虛而痞悶不食者,再加消導克削,則已傷已弱之元氣,何當無據無義之妄攻?正微不能主宰,勢必隨藥力而變生,別症名治病而實做病,似救生而實傷生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的防禦系統薄弱,就像牆壁破損一樣,病邪就會趁虛而入。應該要像守衛房門一樣,加強身體的抵抗力,聚集自身的正氣,這樣病邪就無法入侵。如果不知道輕重緩急,胡亂驅逐病邪,就像自己拆毀牆壁,用發汗藥來耗損陽氣,就像自己破壞房門,用瀉下藥來消耗陰氣,就像自己殺害家人一樣。這些並非外邪作祟,而是自己導致病邪入侵,正氣衰敗,最終損害身體,縮短壽命,實在令人嘆息。

更何況有些人因為勞累過度,導致中氣不足,無法抑制下焦的陰火而發熱。如果錯誤地使用發散藥物發汗,就會更加損耗陽氣,加劇陰虛,就像中氣不足,無法正常進食一樣。錯誤地使用消伐藥物來抑制陰火,就會更加損傷中氣,加重痞悶,消耗陰氣,導致發熱不止。如果再使用發散寒涼的藥物,中氣虛弱,痞悶不食的人,再使用消導克削的藥物,就會傷及原本已經虛弱的元氣。如此沒有根據、沒有道理的亂治,無異於自取滅亡。正氣虛弱,無法主導身體,就會隨著藥力而產生新的病症,表面上是針對病症治療,實際上卻是在製造疾病,看似救治生命,實際上卻是在傷害生命。

(張)以養榮歸脾之意,合成一方,名為養榮歸脾湯,滋陰即所以發汗,導火即所以除熱,固正即所以卻邪,補心即所以養胃,益火即所以補土,清肺即所以納氣,降濁即所以升清,五臟既調,百骸俱健,自能神清思食而愈矣。

白話文:

張某以滋養血氣,歸補脾胃的理念,將多味藥材組合成一方,命名為「養榮歸脾湯」。此方滋陰以發汗,導火以除熱,固護正氣以拒絕邪氣入侵,補益心氣以養護脾胃,益火以補脾土,清肺以納入清氣,降濁以升清氣,五臟調和,全身百骸強健,自然神志清醒,食慾恢復,疾病得以痊癒。

4. 錦囊新定養榮歸脾湯

治一切勞傷發熱,咳嗽吐血,似瘧非瘧,懶食倦怠,寸洪尺弱諸症。

熟地(八錢),酸棗仁(二錢,炒、研),雞腿白朮(三錢,炒黃),白芍(一錢二分,酒炒),白茯苓(一錢五分),牛膝(二錢),麥冬(二錢,炒燥),五味子(六分),上肉桂(去皮,八分),加燈心、蓮子,水煎,食前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各種勞損導致的發熱、咳嗽吐血、類似瘧疾但又不是瘧疾的症狀、食慾不振、倦怠乏力,以及寸脈洪大、尺脈虛弱等病症。

藥方如下:

  • 熟地黃八錢
  • 酸棗仁二錢,炒研
  • 雞腿白朮三錢,炒黃
  • 白芍藥一錢二分,酒炒
  • 白茯苓一錢五分
  • 牛膝二錢
  • 麥冬二錢,炒燥
  • 五味子六分
  • 肉桂去皮八分

以上藥材加入燈心草和蓮子,用水煎煮,飯前溫服。

5. 錦囊加減地黃丸十方

天地而無水火,何以展造化之功?人身而無水火,何以濟化生之道?六味地黃補陰陽之小劑,八味地黃救陰陽之大藥,水中尋火,其明不熄,火中求水,其精不竭,補中有瀉,久服而無偏勝之害,瀉少補多,邪去而補愈見其效,相和相濟,五臟俱宜,根本既榮,枝葉自茂,神功異匝莫能外焉,欲出範圍,反似畫蛇添足矣。

今人多擇補藥,任意加入,客倍於主,責任不專,本方之功,反退處於虛位,或嫌地黃之滯,而減之,則君王弱,或嫌澤瀉之瀉,則減之則使力微,或以首烏並用為君,則一藥二君,安所適從?或有配入人參、黃耆,則補腎之藥達陰經,補氣之藥走陽分,而兩持勿得其所,反擾浮動之虛陽,無所引而歸經矣。

白話文:

天地間若無水火,如何展現造化的神奇?人體若無水火,又如何維持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?六味地黃丸是滋養陰陽的小藥方,八味地黃丸則是救護陰陽的大藥方。在水中尋找火,其光芒不會熄滅;在火中尋求水,其精華永不枯竭。藥方中既有補益,也有瀉泄,長期服用也不會有偏勝的弊病。瀉少補多,邪氣去除後,補益的效果更加顯著。各味藥材互相協調、互相幫助,適合五臟的調理,根本滋養了,枝葉自然茂盛,神奇功效無所不及。想要超出藥方範圍,反而像畫蛇添足,徒勞無功。

現在很多人喜歡選擇補藥,隨意添加,客藥超過主藥,責任不清,藥方原本的功效反而變得無效。有些人嫌地黃過於滋膩,就減少用量,導致君藥虛弱;有些人嫌澤瀉過於瀉泄,就減少用量,導致藥效不足;有些人用首烏與地黃並為君藥,卻是一藥二君,不知所措。也有些人加入人參、黃耆,補腎藥到達陰經,補氣藥卻跑到陽分,兩種藥物各行其道,反而擾動虛浮的陽氣,無處歸經。

更有入棗仁、當歸、白朮以兼心脾三用,殊不知熟地之補精血,尤賴山茱之酸澀以固之,至於當歸,味辛而走,乃血分而非精分藥也。酸收辛散大有不同,血與陰精尚有區別,且六味、八味各具陰陽,使水火熏蒸釀成精血,茯苓、澤瀉世人尚嫌滲燥,何況白朮以燥為功,單走脾胃。

入之則反耗蒸釀之勢,真陰何自而生?至於棗仁,乃心脾上焦氣分之藥,全非腎家精血之宜,況一上一下,勢勿可以並周,食遠食前服法自當有異,設遇證候不同,難以地黃原方純用者,或將分兩輕重變通,或佐助可以入隊之藥一二,則本方之力量既存,而輔翊發生之功愈見,倘專以心脾氣血為事者,則本門各有專方,何必藉此混加雜亂,徒負虛名,而損實效?(張)據管見,謹附合宜,加減十方於後,幸高明鑑諸。

白話文:

有些人喜欢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枣仁、当归、白术,认为可以同时滋养心脾。但他们却不知道熟地补精血,需要山茱萸的酸涩来固护。当归性味辛温,走的是血分,并非补精的药。酸味收敛,辛味散开,功效截然不同。血和阴精也有区别,六味、八味丸的药物都有阴阳属性,通过水火交融来滋生精血。茯苓和泽泻都有人担心会渗燥,何况白术本身以燥为功,单走脾胃,加入六味地黄丸反而会消耗精血的生成,真阴从何而来?枣仁是心脾上焦气分之药,根本不适合滋补肾精。而且上焦和下焦,药性不一,服用时间也应有所区别。遇到症状特殊,不能直接使用地黄丸原方时,可以调整药物比例,或加入其他合适的药物,这样既能保留原方功效,又能增强药效。如果只是针对心脾气血的问题,本门还有专门的方剂,何必用六味地黄丸来混加,徒有虚名,却损害疗效?我根据自己的见解,整理了十个可以加减的方子,希望各位高明指点。

二妙地黃丸

治濕熱內鬱而為便濁。取二妙散以配六味,故名之。

熟地(八兩,微火焙燥),山茱萸(去核四兩,酒拌炒),牡丹皮(四兩,焙),白茯苓(三兩,焙),懷山藥(四兩,炒黃),漢澤瀉(三兩,淡鹽水拌,曬乾,炒),用黃柏(七錢),熟附子(五錢),二味鹽酒同浸一宿,各揀開,黃柏炒褐色,附子(焙燥),茅山蒼朮(二兩,切大塊,米泔水浸透,切片,黑芝麻拌炒黃),如濕多熱少,附子七錢,黃柏五錢;如濕少熱多,附子五錢,黃柏七錢,同浸,各制度共為細末,用金石斛四兩,煎濃汁,入白蜜二十兩,同煉為丸,每早晚食前,白湯各服三錢,忌食酒、面、雞、魚、濕熱炙爆之物。

白話文:

二妙地黃丸用於治療濕熱內鬱導致的便濁。此方將二妙散與六味地黃丸相配,故名之。方中用熟地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白茯苓、山藥、澤瀉滋陰清熱;黃柏、熟附子溫腎燥濕;蒼朮健脾燥濕。濕多熱少,增加附子用量,濕少熱多,增加黃柏用量。最後將所有藥材研末,以石斛煎汁煉蜜為丸,早晚飯前服食。忌食酒、面、雞、魚等濕熱食物。

育脾固腎地黃丸

治腎虛晨瀉。

熟地黃(八兩,姜酒煨,搗爛入藥),山茱萸(去核,五兩,酒拌蒸,曬乾,炒),白茯苓(四兩,焙),懷山藥(六兩,炒黃),澤瀉(三兩,淡鹽、酒拌,曬乾,炒),五味子(二兩),補骨脂(四兩,鹽酒浸一宿,炒香),菟絲子(酒洗,曬乾炒,另磨淨末,六兩,即入藥丸,勿使出氣),為末,用熟地搗爛入藥。如干加飴糖漿為丸,每早米飲湯送下四錢,臨晚食前白湯送下三錢,戒酒、面,以杜濕熱。

白話文:

此方名為育脾固腎地黃丸,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清晨腹瀉。方劑由熟地黃、山茱萸、白茯苓、懷山藥、澤瀉、五味子、補骨脂、菟絲子等藥材組成,經過炮製後製成丸劑服用。每日早晚分服,忌酒面,以防止濕熱。

雙補地黃丸

取熟地、山茱以補腎精,蓮肉、菟絲以固腎氣,故名雙補。

熟地黃(八兩,微火焙燥),牡丹皮(三兩,酒拌炒),山茱萸(去核酒拌,四兩,蒸曬乾炒),白茯苓(三兩,焙),懷山藥(四兩,炒黃),澤瀉(三兩,淡鹽酒拌,曬乾,炒),建蓮肉(去心,六兩,炒),菟絲子(酒淨曬乾,炒,另磨細末,四兩,入藥勿使出氣),為末,煉蜜丸,每早空心白湯送下四五錢。

清心滋腎地黃丸

熟地黃(八兩,清水煮搗爛入藥),牡丹皮(三兩,焙),山茱肉(去核,四兩,酒拌蒸曬乾,炒),懷山藥(四兩,炒黃),茯苓(三兩,人乳拌,曬乾,焙),澤瀉(二兩,淡鹽水拌,曬乾,炒),遠志肉(二兩,甘草濃汁煮透,曬乾焙),五味子(一兩,每個銅刀切作二爿,蜜酒拌,蒸,曬乾,焙),麥門冬(去心,三兩,焙),為末,用熟地搗爛入藥,加蜜杵好為丸,每早空心,蓮子去心衣,煎湯送下四錢。

白話文:

雙補地黃丸

此方以熟地、山茱萸補腎精,蓮肉、菟絲子固腎氣,故名雙補。

藥材:

  • 熟地黃(八兩,微火焙乾)
  • 牡丹皮(三兩,酒拌炒)
  • 山茱萸(去核,酒拌,四兩,蒸曬乾炒)
  • 白茯苓(三兩,焙)
  • 懷山藥(四兩,炒黃)
  • 澤瀉(三兩,淡鹽酒拌,曬乾,炒)
  • 建蓮肉(去心,六兩,炒)
  • 菟絲子(酒淨曬乾,炒,另磨細末,四兩,入藥勿使出氣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。

用法:

每日早起空腹,用白湯送服四至五錢。

清心滋腎地黃丸

此方以熟地黃補腎陰,牡丹皮清熱涼血,山茱萸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滋陰補腎,遠志、五味子、麥門冬寧心安神,共奏滋陰補腎、清心安神之效。

藥材:

  • 熟地黃(八兩,清水煮搗爛入藥)
  • 牡丹皮(三兩,焙)
  • 山茱肉(去核,四兩,酒拌蒸曬乾,炒)
  • 懷山藥(四兩,炒黃)
  • 茯苓(三兩,人乳拌,曬乾,焙)
  • 澤瀉(二兩,淡鹽水拌,曬乾,炒)
  • 遠志肉(二兩,甘草濃汁煮透,曬乾焙)
  • 五味子(一兩,每個銅刀切作二爿,蜜酒拌,蒸,曬乾,焙)
  • 麥門冬(去心,三兩,焙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熟地黃搗爛後加入蜜,充分攪拌製成丸劑。

用法:

每日早起空腹,用蓮子去心衣煎湯送服四錢。

注:

  • 方劑的具體配伍、煎煮方法和劑量可能因個人體質和病情而有所不同。
  • 本文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

阿膠地黃丸

治金水兩臟受傷,咳嗽吐紅。

熟地膏(用熟地一斤,將八兩煮汁,去渣,入八兩汁內,煮爛成膏),牡丹皮(三兩,焙),山茱萸(四兩,去核,酒拌,蒸,曬乾,炒),白茯苓(三兩,人乳拌透,曬乾,焙),懷山藥(四兩,炒黃),澤瀉(二兩,淡鹽水拌炒),麥門冬(去心,四兩,炒),真阿膠(三兩,切塊,蛤粉拌炒成珠),為末,用熟地膏入藥,加煉蜜為丸,每早空心,白湯或淡鹽湯送下四錢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肺腎兩髒受傷,咳嗽並且咳血。

熟地膏(使用熟地一斤,先用八兩來煮汁,去掉渣滓,然後把汁液加入到剩下的八兩熟地中煮至濃稠成膏),牡丹皮(三兩,烘培過的),山茱萸(四兩,去籽後,與酒混合蒸熟再曬乾炒製),白茯苓(三兩,用人乳拌勻後曬乾再烘焙),懷山藥(四兩,炒至微黃),澤瀉(二兩,與淡鹽水拌勻後炒製),麥門冬(去心,四兩,炒製),真阿膠(三兩,切成小塊,與蛤粉拌炒至成珠狀),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,使用熟地膏與藥粉混合,再加上煉蜜製成藥丸,每天早晨空腹時,用白開水或淡鹽水吞服四錢。

滋金壯水地黃丸

養陰配陽,滋金壯水。

熟地黃用(三斤,煮汁,去渣,煉成膏十二兩),山茱萸(六兩,去核,酒拌,蒸,曬乾,炒),牡丹皮(四兩,焙),茯苓(四兩,人乳拌透,曬乾,焙),懷山藥(六兩,炒黃),澤瀉(三兩,淡鹽水拌,曬乾,炒),牛膝(四兩,淡鹽水拌炒),麥門冬(去心,五兩,炒),為末,用熟地膏入藥,加煉蜜杵好為丸,每早空心白湯送服四錢。

加味七味丸

清肺金補腎水,納氣藏源,引火歸源。

熟地黃(八兩,清水煮,搗爛入藥),山茱萸(去核,四兩,酒蒸,曬乾,炒),牡丹皮(三兩,炒),茯苓(三兩,人乳拌透,曬乾,焙),懷山藥(四兩,炒黃),澤瀉(二兩,淡鹽酒拌,曬乾,炒),五味子(一兩,每個銅刀切作二爿,蜜酒拌,蒸,曬乾,焙),麥冬(去心,三兩,炒),肉桂(臨磨刮去粗皮,一兩,不見火),為末,用熟地搗爛入藥,加煉蜜杵好為丸,每早空心淡鹽湯,送下四錢,或生脈飲送下。

白話文:

滋金壯水地黃丸

此藥丸用於養陰與配陽,滋補肺腎。

使用熟地黃製成濃膏,加上山茱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懷山藥、澤瀉、牛膝以及麥門冬等多種藥材製成粉末,加入熟地膏與煉蜜製成藥丸,每日清晨空腹時用白開水吞服四錢。

加味七味丸

此藥丸用於清肺補腎,使氣息平穩,固本培元,使虛火下降。

使用熟地黃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懷山藥、澤瀉、五味子及麥冬等藥材製成粉末,再加入肉桂,使用熟地黃泥與煉蜜製成藥丸,每日清晨空腹時用淡鹽水吞服四錢,或用生脈飲送服。

和肝滋腎地黃丸

女科尤宜此方。

熟地黃(八兩,酒煮搗爛入藥),山茱萸(去核,四兩,酒拌,蒸,曬乾,炒),牡丹皮(二兩,酒焙),茯苓(三兩,人乳拌透,曬乾,焙),山藥(四兩,炒黃),澤瀉(二兩,淡鹽酒拌,曬乾,炒),當歸身(三兩,酒拌炒),白芍(三兩,蜜水拌曬乾,炒),肉桂(臨磨刮去粗皮,一兩,不見火),為末,用熟地搗爛入藥,加煉蜜杵好為丸,每早空心白湯送下四錢,冬天酒服。

滋陰八味丸

白話文:

這方藥很適合女性使用,用熟地黃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山藥、澤瀉、當歸、白芍和肉桂製成,每天早上空腹用白湯或冬天用酒送服四錢。

熟地黃(八兩,清水煮搗爛入藥),山茱萸(四兩,去核,酒拌,蒸曬乾,炒),牡丹皮(三兩,焙),懷山藥(四兩,炒黃),茯苓(三兩,人乳拌透,曬乾,焙),澤瀉(二兩,淡鹽水拌炒),麥門冬(三兩,炒),五味子(一兩,每個銅刀切作二爿,蜜酒拌蒸,曬乾,焙),肉桂(臨磨刮去粗皮,一兩,不見火),製附子(一兩(切片焙),如腎家偏於氣分不足者,去麥冬、五味,加牛膝三兩、杜仲三兩,(俱用鹽酒拌炒),為末,用熟地搗爛入藥,加煉蜜杵好為丸,每早空心送下四錢。如肺氣不足者,生脈飲送服。

白話文:

將八兩熟地黃以清水煮爛後搗碎備用,四兩山茱萸去核,用酒拌勻,蒸曬至乾,再炒製。三兩牡丹皮焙乾,四兩懷山藥炒至黃色,三兩茯苓與人乳拌勻,曬乾後焙乾,二兩澤瀉用淡鹽水拌炒,三兩麥門冬炒製,一兩五味子每個用銅刀切成兩半,以蜜酒拌勻後蒸熟,曬乾並焙乾。肉桂去粗皮,取一兩,不經火直接磨成粉末。一兩製附子切片焙乾。若患者腎虛偏於氣虛,則去麥冬、五味子,加入三兩牛膝、三兩杜仲,以鹽酒拌炒後磨成粉末,與熟地黃搗碎混合,加煉蜜充分搗勻製成丸劑,每天早上空腹服用四錢。若患者肺氣不足,則用生脈飲送服。

有浮火未歸源者,淡鹽湯送服。如偏於陽虛者,獨參湯送服,或白湯送服。

壯陽固本地黃丸

治元陽衰憊已極。

熟地黃(二斤,酒煮,去渣,熬濃膏十二兩),山茱萸(去核,六兩,酒拌,蒸,曬乾,炒),山藥(六兩,炒黃),白茯苓(四兩,人乳拌透,曬乾,焙),澤瀉(三兩,淡鹽酒拌炒),鹿茸(去毛、骨,酥,酒炙黃,三兩),補骨脂(四兩,鹽酒浸一循,炒香),五味子(二兩,蜜酒拌蒸,炒),枸杞(八兩,另熬膏,四兩),紫河車(一具,用銀針挑破血筋,用長流水淨,再酒淨,酒煨,搗爛),鹿角膠(四兩,用酒溶化),肉桂(臨磨刮去粗皮,一兩五錢,不見火),製附子(一兩五錢,切片、焙),為末,用熟地,河車、枸杞、鹿角四膏入藥,杵好為丸,每早空心,參湯送服四五錢,臨晚食前,溫酒送服三四錢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浮火未歸源的症狀,可以用淡鹽湯送服藥物。若是偏向陽虛體質,則可以用獨參湯送服,或用白湯送服。

壯陽固本地黃丸是用來治療元陽衰竭極度虛弱的藥方。

將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白茯苓、澤瀉、鹿茸、補骨脂、五味子、枸杞、紫河車、鹿角膠、肉桂和製附子等藥材磨成粉末,再加入熟地黃、紫河車、枸杞和鹿角四味藥膏,混合製成丸劑。每天早上空腹用參湯送服四五錢,晚上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四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