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1)

1. 腹中論篇

《腹中論》曰: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?伯曰:身有病而無邪脈也。(言懷子之將生者,身雖經閉,而脈則無病也。身有病者,經閉也。無邪脈者,尺中之脈和勻也。凡婦人懷妊三月,則陰陽之精尚未變化,三月則精氣正變,其氣熏蒸,沖胃而為惡阻。三四月則惡阻少止,脈甚滑疾,蓋男女正成形質,其氣末定也。

五六月以後則形質已定,男女既分,及八九十月,其脈平和,如無妊然。非醫工非明脈理,病家肯明言者,雖以診而知也。《脈訣》云:滑疾不散,胎三月;但疾而散五月至六月;已後則疾速亦無矣。然亦有始終,洪數不變者,其氣甚盛,不可以一例拘也。)

白話文:

根據《腹中論》所述,如何知道懷孕的女性即將生產呢?伯回答說:身體有異狀,但是並無異常的脈象。(這意思是說,當女性即將生產時,雖然月經停止,但脈象是正常的。身體有病指的是月經停止。而無邪脈指的是手腕內側的脈搏是平穩和緩的。通常,女性懷孕三個月時,胎兒的陰陽精氣還未完全形成,到了三個月,精氣開始變化,其氣息會影響到胃部,導致孕吐等現象。到了四個月,孕吐現象會稍微減輕,脈象變得非常流暢快速,這是因為胎兒的性別和形體正在形成,但尚未完全確定。

到了五六個月後,胎兒的形體已經固定,性別也已經確定,等到八九個月乃至十個月,脈象會變得平和,就像沒有懷孕一樣。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醫生,或對脈理不熟悉,病人也不主動說明,單從脈象也能判斷出懷孕。《脈訣》提到:如果脈象流暢快速,且不散亂,那可能是懷孕三個月;如果脈象快速但開始有些許散亂,那可能是懷孕五到六個月;之後,脈象的快速度也會逐漸減弱。然而,也有從頭到尾,脈象都呈現洪大快速的,這是因為胎兒的氣息非常旺盛,不能一概而論。)

2. 痹論篇

《痹論篇》曰:痹,其時有死者,或疼脈久者,或易已者,其故何也?伯曰:其入臟者,死。其流連筋骨間者,疼久。其流皮膚間者,易已。(入臟者,死。以神去也。筋骨疼久,以其定也。皮膚易已,以浮越也。由斯深淺,故有不同。)營者,水穀之精氣也,和調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,乃能入於脈也。

(《正理論》曰: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,水入於經,其血乃成。)故循脈上下,貫五臟絡六腑也。(營行脈內,故無所不至。)衛者,水穀之捍氣也。其氣慓疾滑利,不能入於脈也。(捍氣,謂浮盛之氣也。以其浮盛之氣,故慓疾滑利,不能入於脈中也。)故循皮膚之中,分肉之間,熏於盲膜,散於胸腹,(皮膚之中,分肉之間,謂脈外也。

盲膜,謂五臟之間,膈中膜也。以其浮盛,故能布散於胸腹之中,空虛之處,熏其盲膜,令氣宣通也。)逆其氣則病,從其氣則愈,不與風寒濕氣和,故不為痹。(夫營衛之所行者,如此必逆,營衛之氣則病,而順營衛之氣則愈。則此營工者,乃氣也。非筋、骨、肌,皮、脈與五臟六腑之有形者也。

不與風寒濕三氣相合者也,故營衛在人不為痹也。)痹或痛,或不痛,或不仁,或寒,或熱,或燥,或濕,其故何也?痛者,寒氣多也,有寒故痛也。其不痛不仁者,病久入深,營衛之行澀,經絡時疏,故不痛。皮膚不營,故為不仁。(不仁者,皮頑不知有無也。)其寒者,陽氣少,陰氣多,與病相益故寒也。

(病本生於風寒濕氣,故陰氣益之也。)其熱者,陽氣多,陰氣少,病氣盛,陽遭陰,故為痹熱。(陰氣不勝故為熱。)其多汗而濡者,此其逢濕甚也。陽氣少陰氣盛,兩氣相感,故汗出而濡也。言痹之所以痛者,以其寒氣多也,有寒故痛也。故曰:其寒氣勝者,為痛痹也。

痹之所以不痛者,以病久則邪氣日深,營衛之行澀,經絡之脈有時而疏,故亦不為痛也。痹之所以不仁者,以其皮膚之中少氣血以為之,營運故皮頑不動,而為不仁也。痹之所以體寒者,以衛氣少、營氣多,惟營氣多則與病氣相益,故寒冷也。痹之所以體熱者,以衛氣多營氣少,故邪氣盛,則風氣為陽,陽與營氣相遭,而陰氣不能勝之,故為痹熱也。痹之所以為濕者,以其與濕甚也。

衛氣少,營氣多,兩因相感,故汗出而濕也。痹之所以燥者,雖未之言而即濕者,以反觀之,則衛氣多,營氣少,遇熱太甚,兩陽相感,則可以知其為燥也。)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?痹在於骨則重,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,在於筋則屈不伸,在於肉則不仁,在皮則寒,故具此五者,則不痛也。凡痹之類,逢寒則蟲,逢熱則縱,(蟲,謂皮中如蟲行。

縱,謂縱緩不相就。)

白話文:

在《痹論篇》中提到:爲什麼有些痹症患者會突然死亡,有的則疼痛纏綿不休,有的卻容易痊癒?岐伯解釋說:如果病邪深入內臟,患者就會死亡;如果病邪流連於筋骨之間,疼痛就會持續很久;如果病邪停留在皮膚表面,就容易痊癒。(如果病邪進入臟腑,會導致死亡,因爲精神離開身體。病邪滯留在筋骨導致長期疼痛,因爲它穩定在那裏。病邪停留在皮膚表面,容易治癒,因爲它處於表層。這三種情況深淺不同,所以症狀和結果也不同。)

營氣是水谷精微中的精華部分,它調和於五髒,散佈於六腑,然後才能進入脈絡中。(根據《正理論》,食物進入胃部後,脈道開始運行,水分進入經脈,血液得以生成。)營氣循着脈絡上下流動,貫穿五臟,聯絡六腑。(營氣在脈絡內部運行,所以能夠到達全身各個部位。)

衛氣是水谷精微中的悍氣。這種氣性急促,滑潤,不能進入脈絡中。(悍氣是指浮盛的氣。因爲它浮盛,所以性急促滑潤,無法進入脈絡中。)衛氣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循環,燻蒸盲膜,散播到胸腹。(皮膚和肌肉之間的區域指的是脈絡外部。盲膜是指五臟間的膈膜。由於衛氣的浮盛特性,它能擴散到胸腹的空隙處,燻蒸盲膜,使氣機暢通。)

如果逆流了衛氣或營氣,人就會生病;順從它們,則可以恢復健康。如果營氣和衛氣沒有與風、寒、溼氣相結合,就不會形成痹症。(營氣和衛氣在人體內運行,如果遇到逆流,就會生病;順從它們,則可以恢復健康。營氣不是指具體的筋、骨、肌肉、皮膚、脈絡和五臟六腑等有形物質,而是氣的一種形態。營氣和衛氣沒有與風、寒、溼三氣結合,因此不會導致痹症。)

痹症有時疼痛,有時不疼,有時感覺麻木,有時冷,有時熱,有時乾燥,有時溼潤,這是爲什麼呢?疼痛是因爲體內寒氣較多,有寒氣所以感到疼痛。那些既不疼也不麻木的,是因爲疾病持續時間長,深入體內,營衛運行受阻,經絡時而閉塞,所以不會感到疼痛。皮膚得不到營養,所以感覺麻木。(麻木意味着皮膚失去感覺。)那些感到寒冷的人,是因爲陽氣較少,陰氣較多,陰氣的增加加重了病情,所以感到寒冷。

(疾病本來就是由風、寒、溼氣引起的,陰氣的增加會加重病情。)那些感到發熱的人,是因爲陽氣較多,陰氣較少,疾病氣盛,陽氣遇到陰氣,所以感到發熱。(陰氣無法勝過陽氣,所以感到發熱。)那些出汗很多且溼潤的人,是因爲他們體內的溼氣很重。陽氣較少,陰氣較多,兩種氣互相感應,所以出汗並溼潤。痹症之所以疼痛,是因爲體內寒氣較多,有寒氣所以感到疼痛。所以說:如果寒氣佔優勢,就會出現疼痛性痹症。

痹症之所以不疼,是因爲疾病持續時間長,病邪深入體內,營衛運行受阻,經絡脈絡時而閉塞,所以不會感到疼痛。痹症之所以麻木,是因爲皮膚缺乏氣血供應,導致皮膚僵硬不動,從而感覺麻木。痹症之所以體感寒冷,是因爲衛氣較少,營氣較多,只有營氣多才會加重病情,所以感到寒冷。痹症之所以體感發熱,是因爲衛氣較多,營氣較少,所以病邪氣盛,風氣爲陽,陽氣與營氣相遇,陰氣無法勝過它,所以感到發熱。痹症之所以感覺溼潤,是因爲體內溼氣很重。

衛氣較少,營氣較多,兩種氣互相感應,所以出汗並溼潤。痹症之所以感覺乾燥,雖然沒有明確提到,但通過對比溼潤的情況,可以推斷衛氣較多,營氣較少,遇到過多的熱氣,兩種陽氣互相感應,就可以知道它是乾燥的。

痹症不痛是什麼原因?如果痹症影響到骨骼,會感到沉重;如果影響到血脈,血液會凝固不流通;如果影響到筋腱,關節會彎曲不伸展;如果影響到肌肉,會失去知覺;如果影響到皮膚,會感到寒冷。所以具備這五種情況的,就不會感到疼痛。所有痹症的類型,遇到寒冷就會收縮,遇到熱就會鬆弛。(收縮,指的是皮膚下有如蟲爬行的感覺;鬆弛,指的是肌肉鬆弛無力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