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11)

1. 腹中論篇

《腹中論》曰: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?伯曰:身有病而無邪脈也。(言懷子之將生者,身雖經閉,而脈則無病也。身有病者,經閉也。無邪脈者,尺中之脈和勻也。凡婦人懷妊三月,則陰陽之精尚未變化,三月則精氣正變,其氣熏蒸,沖胃而為惡阻。三四月則惡阻少止,脈甚滑疾,蓋男女正成形質,其氣末定也。

五六月以後則形質已定,男女既分,及八九十月,其脈平和,如無妊然。非醫工非明脈理,病家肯明言者,雖以診而知也。《脈訣》云:滑疾不散,胎三月;但疾而散五月至六月;已後則疾速亦無矣。然亦有始終,洪數不變者,其氣甚盛,不可以一例拘也。)

白話文:

《腹中論》說:怎麼知道懷孕的人快要生了呢?伯說:身體有病卻沒有邪脈。(意思是懷孕將生的人,雖然月經停止,但脈象卻沒有病態。身體有病者,指的是月經停止。沒有邪脈,是指寸口脈平和勻稱。凡是婦女懷孕三月,陰陽之精氣尚未變化,三月後精氣開始變化,氣息上熏,沖擊胃部,導致孕婦噁心嘔吐。三四月時噁心嘔吐減少,脈象非常滑疾,這是因為男女的形體正在形成,氣息尚未穩定。

五六月之後,形體已經定型,男女之別也已明顯,到了八九十月,脈象平和,就像沒有懷孕一樣。即使不是醫生,也不懂脈理,只要病人肯坦誠說出狀況,也能夠透過診脈知道懷孕情況。《脈訣》說:脈象滑疾且不散,胎兒三個月;如果脈象只是疾,卻能散去,則懷孕五到六月;之後,脈象就算疾速,也無異於平時。不過,也有從懷孕初期到後期,脈象洪數始終不變的,這表示其氣息非常旺盛,不能用一種模式去判斷。)

2. 痹論篇

《痹論篇》曰:痹,其時有死者,或疼脈久者,或易已者,其故何也?伯曰:其入臟者,死。其流連筋骨間者,疼久。其流皮膚間者,易已。(入臟者,死。以神去也。筋骨疼久,以其定也。皮膚易已,以浮越也。由斯深淺,故有不同。)營者,水穀之精氣也,和調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,乃能入於脈也。

(《正理論》曰: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,水入於經,其血乃成。)故循脈上下,貫五臟絡六腑也。(營行脈內,故無所不至。)衛者,水穀之捍氣也。其氣慓疾滑利,不能入於脈也。(捍氣,謂浮盛之氣也。以其浮盛之氣,故慓疾滑利,不能入於脈中也。)故循皮膚之中,分肉之間,熏於盲膜,散於胸腹,(皮膚之中,分肉之間,謂脈外也。

白話文:

《痹論篇》說:患上痺症,有些人會因此死亡,有些人疼痛很久,有些人則很快就好了,這是為什麼呢?伯說:痺症侵入臟腑的,就會死亡;痺症停留在筋骨之間的,就會疼痛很久;痺症停留在皮膚之間的,就會很快好轉。這是因為,侵入臟腑的,就會失去生機;停留在筋骨的,就會固定在那裡;停留在皮膚的,就會漂浮不定。因此,痺症的深淺程度不同,就會有不同的結果。營氣是水谷的精華之氣,它調節五臟,滋潤六腑,才能進入脈絡。

(《正理論》說:谷物進入胃,脈道才能運行;水進入經脈,血液才能形成。)所以營氣循著脈絡上下,貫通五臟,連接六腑。(營氣在脈絡中運行,所以無所不在。)衛氣是水穀的抵抗之氣。它的氣性剛猛迅疾,滑利無阻,不能進入脈絡。(抵抗之氣,指的是浮盛之氣。因為它的氣性浮盛,所以剛猛迅疾,滑利無阻,不能進入脈絡。)所以衛氣循著皮膚的內部,分佈在肉之間,熏蒸著盲膜,散佈在胸腹。(皮膚的內部,肉之間,指的是脈絡之外。)

盲膜,謂五臟之間,膈中膜也。以其浮盛,故能布散於胸腹之中,空虛之處,熏其盲膜,令氣宣通也。)逆其氣則病,從其氣則愈,不與風寒濕氣和,故不為痹。(夫營衛之所行者,如此必逆,營衛之氣則病,而順營衛之氣則愈。則此營工者,乃氣也。非筋、骨、肌,皮、脈與五臟六腑之有形者也。

不與風寒濕三氣相合者也,故營衛在人不為痹也。)痹或痛,或不痛,或不仁,或寒,或熱,或燥,或濕,其故何也?痛者,寒氣多也,有寒故痛也。其不痛不仁者,病久入深,營衛之行澀,經絡時疏,故不痛。皮膚不營,故為不仁。(不仁者,皮頑不知有無也。)其寒者,陽氣少,陰氣多,與病相益故寒也。

白話文:

盲膜、營衛與痹症

盲膜,指的是五臟之間、橫膈膜上的薄膜。由於它浮在五臟之間,所以能夠散布到胸腹各處。當身體空虛時,可以用一些藥物熏蒸盲膜,使氣血流通。

如果逆著盲膜的氣機運行,就會生病;順著它的氣機運行,就會康復。盲膜不與風寒濕氣相合,所以不會導致痹症。

營衛是人體氣血運行的方式,它也遵循順逆之理。如果逆著營衛的氣機運行,就會生病;順著營衛的氣機運行,就會康復。營衛是一種氣,不是筋骨、肌肉、皮膚、血管或五臟六腑等有形物質,也不與風寒濕三氣相合,所以營衛在人體中不會導致痹症。

痹症的表現形式有很多,例如疼痛、麻木、不仁、寒、熱、燥、濕等等,這是為什麼呢?

  • 疼痛是因為寒氣過多,寒氣導致疼痛。
  • 麻木不仁是因為病邪深入,營衛運行不暢,經絡阻塞,所以不痛,而且皮膚失去感覺。
  • 是因為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與病邪互相助長而導致寒症。

(病本生於風寒濕氣,故陰氣益之也。)其熱者,陽氣多,陰氣少,病氣盛,陽遭陰,故為痹熱。(陰氣不勝故為熱。)其多汗而濡者,此其逢濕甚也。陽氣少陰氣盛,兩氣相感,故汗出而濡也。言痹之所以痛者,以其寒氣多也,有寒故痛也。故曰:其寒氣勝者,為痛痹也。

痹之所以不痛者,以病久則邪氣日深,營衛之行澀,經絡之脈有時而疏,故亦不為痛也。痹之所以不仁者,以其皮膚之中少氣血以為之,營運故皮頑不動,而為不仁也。痹之所以體寒者,以衛氣少、營氣多,惟營氣多則與病氣相益,故寒冷也。痹之所以體熱者,以衛氣多營氣少,故邪氣盛,則風氣為陽,陽與營氣相遭,而陰氣不能勝之,故為痹熱也。痹之所以為濕者,以其與濕甚也。

白話文:

疾病的根本原因來自於風寒濕氣,所以陰氣會加重病情。當身體發熱時,是因為陽氣過多,陰氣不足,病氣旺盛,陽氣受到陰氣的影響,所以導致痹熱。因為陰氣不足以抵擋陽氣,所以才會發熱。當病人大量出汗,且汗水濕潤時,是因為他們遭遇了過多的濕氣。陽氣不足,陰氣旺盛,兩種氣相互作用,導致汗水大量分泌且濕潤。

痹症之所以疼痛,是因為寒氣過多。有寒氣就會疼痛。所以說,寒氣旺盛就會導致痛痹。痹症之所以不疼痛,是因為病程久了,邪氣越來越深,營衛運行不暢,經絡的脈絡有時疏通有時阻塞,所以也不感到疼痛。痹症之所以麻木,是因為皮膚內部缺乏氣血供給,營氣運行不暢,導致皮膚僵硬不動,所以出現麻木。痹症之所以體寒,是因為衛氣不足,營氣過多。只有營氣過多,才會助長病氣,所以身體感到寒冷。痹症之所以體熱,是因為衛氣旺盛,營氣不足,所以邪氣旺盛。風氣屬於陽氣,陽氣與營氣相遇,陰氣無法抵擋,所以導致痹熱。痹症之所以濕潤,是因為患者接觸了過多的濕氣。

衛氣少,營氣多,兩因相感,故汗出而濕也。痹之所以燥者,雖未之言而即濕者,以反觀之,則衛氣多,營氣少,遇熱太甚,兩陽相感,則可以知其為燥也。)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?痹在於骨則重,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,在於筋則屈不伸,在於肉則不仁,在皮則寒,故具此五者,則不痛也。凡痹之類,逢寒則蟲,逢熱則縱,(蟲,謂皮中如蟲行。

縱,謂縱緩不相就。)

白話文:

體內的衛氣不足,營氣卻很充足,兩種氣互相影響,所以會出汗並且感到潮濕。痹症雖然表現為乾燥,但實際上它是由濕氣引起的。反過來看,如果衛氣充足,營氣不足,遇到過熱的環境,兩種陽氣互相影響,就會造成乾燥的現象。

為什麼痹症患者不感到疼痛呢?痹症病變在骨頭上會導致沉重,在血管上會造成血液凝結不通暢,在筋腱上會導致彎曲不能伸直,在肌肉上會導致麻木,在皮膚上會感到寒冷。所以,只要出現這五種症狀,就可能不會感到疼痛。

所有的痹症,遇到寒冷就會像蟲子一樣蜷縮起來,遇到溫暖就會舒展開來。所謂的「蟲」,指的是皮膚裡好像有蟲子在爬的感覺;「縱」指的是筋脈舒展,不再緊縮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