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5)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5)
1. 慢脾風
故尤宜滋水,是以最忌風藥者,辛能助熱,風能燥血也。忌辛藥者,走散真陰也。忌驚藥者,寒傷胃氣也。忌瀉肺者,子氣虛而母愈虛也。忌伐肝者,肝未平而脾先困也。用藥太溫,則消無陽;用藥太冷,則傷真氣。截驚截搐者,未得病原之至,輕攻輕下者,何如固本之方?有餘者,病氣也。
不足者,元氣也。邪氣盛則實,正氣奪則虛,故宜認患預防,斯少失矣。若至口中出血,或瀉黑血,惡叫兩三聲者,是心絕也。目睛反轉,爪甲青黑者,是肝絕也。瀉無止息者,是脾絕也。吐止又吐者,是胃絕也。兩目不開不合,忽作鴉聲者,是肺絕也。口吐白沫者,是腎絕也。
並四肢俱軟,神昏氣促,通關不嚏者,並皆不治。
慢驚者,屬木火土虛也。未虛則搐而力小,似搐而不甚搐,《經》曰:木不及。曰委和其症,搖動注恐。謂手足搐動,腹注泄,心恐恐也。火虛則身口氣冷,土虛則吐瀉露貼,故其治合宜溫補。至於慢脾,陰氣極盛,胃氣極虛,病傳已極,總歸虛處,推脾所受,故曰脾風,即慢驚傳變而為極虛之候,初非別有一名也。
凡急驚手足發搐,切不可按伏,待其自定,蓋風力遍行經絡,自然息止不傷。夫筋乃肝之合,若一用力按束,則經絡為風邪痰氣所閉,氣血偏勝,致成固疾,至老難治矣。
驚疳吐瀉,症候雖四,其原則一。驚者,火乘肝之風木也。疳者,熱乘脾之濕土也。吐者,火乘胃膈而上行也。瀉者,火乘脾與大腸而下注也。夫乳者,血從金化而大寒,小兒食之,肌肉充實,然其體為水,故傷乳過多,反從濕化,湯熱相兼,吐利作矣。醫者,過用燥熱峻攻,則去濕留熱,熱病生焉。
或謂小兒純陽之體,多以清涼施治,其說亦誤。蓋女子二七,男子二八,而天癸至。天癸者,陰氣也。陰氣未至,故曰:純陽,原非謂陽氣有餘之論,特稚陽耳。稚陽之陽,其陽幾何?使陽本非實,而誤用寒涼,則陰既不足,又伐其陽,多致陰陽兩敗脾腎俱傷,又將何所依賴,而望其生長耶?!故貴宜審其稟賦,陰陽偏盛,而濟之以平,斯無弊矣。
急驚多在初病,尚為實症。或因驚觸,或因風熱,或因痰熱,或因食鬱,隨所因而施治,佐以驚門類藥,從標清理。至於慢驚、慢脾,用投治未當,由客病而累及本病,客邪之去期難定,依希之元氣無幾,苟不顧本卻邪,猶徒宅而忘身矣。此時絕不可用驚門類藥。脾虛者,力補脾元;陰虛者,力滋真水;虛火旺者,甘溫退之;虛寒甚者,溫補保之。
正氣得力,微邪自解。治客病者,以其元氣未甚虛,不必便為瞻顧,去病以保命也。扶正氣者,以其元氣既甚虛,不容再有遷延,以致命也。治病而不顧人元氣,徒存治病之名,而無保命之實,噫嘻。
白話文:
所以特別需要滋養體內的水分,因此最忌諱使用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,因為辛味的藥物會助長熱氣,風邪會使血液乾燥。忌用辛味的藥物,是因為它們會耗散身體的真陰。忌用驚嚇類的藥物,是因為寒性會傷害胃的氣。忌用瀉肺的藥物,是因為孩子的肺氣虛弱,反而會使母親(脾胃)更加虛弱。忌用攻伐肝臟的藥物,是因為肝氣還沒平穩,脾氣就先困乏了。用藥太過溫熱,會導致陽氣消散;用藥太過寒冷,會傷害身體的真氣。用藥強行截斷驚厥抽搐,是沒有找到病因的根本所在,輕微的攻邪或瀉下,怎麼比得上鞏固根本的治療方法呢?身體有餘的,是病邪之氣;不足的,是身體的元氣。邪氣旺盛就是實證,正氣虛弱就是虛證,所以應該認清病情並做好預防,這樣就能減少失誤。如果到了口中出血,或拉出黑血,並發出兩三聲慘叫的狀況,這是心氣衰竭的表現。眼睛翻轉,指甲發青發黑,這是肝氣衰竭的表現。腹瀉不止,這是脾氣衰竭的表現。嘔吐停止後又再次嘔吐,這是胃氣衰竭的表現。兩眼睜不開也閉不上,並且突然發出像烏鴉般的聲音,這是肺氣衰竭的表現。口吐白沫,這是腎氣衰竭的表現。
如果四肢都軟弱無力,神智不清,呼吸急促,而且不能打噴嚏,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徵兆。
慢驚風,屬於木火土三者虛弱的表現。在還沒有虛弱的時候,會出現抽搐,但力氣很小,像是抽搐但又不太明顯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這是「木氣不及」的表現。它的症狀是身體搖動不安,並感到恐懼,也就是手足抽動,腹瀉,心中感到恐懼不安。火虛時,身體和口氣會感到寒冷;土虛時,會出現吐瀉和四肢無力。所以治療慢驚風應該採取溫補的方法。至於慢脾風,是陰氣極度旺盛,胃氣極度虛弱,病情已經發展到極點,最終都歸於虛弱的表現。推究病因是脾所承受的病邪,所以稱為脾風,也就是慢驚風發展到極度虛弱的階段,並不是另外一個名稱。
凡是急驚風導致手足抽搐,千萬不能按壓制伏,要等它自己停止。因為風邪會運行在全身經絡,自然會停止,不會造成傷害。肌肉筋脈是肝臟所主導的,如果用力按壓束縛,會導致經絡被風邪痰氣所阻塞,造成氣血偏盛,形成頑固的疾病,到了老年就很難治療了。
驚風、疳積、嘔吐、腹瀉,雖然症狀有四種,但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。驚風,是火邪侵犯肝臟的風木造成的。疳積,是熱邪侵犯脾臟的濕土造成的。嘔吐,是火邪侵犯胃膈,導致胃氣上逆造成的。腹瀉,是火邪侵犯脾和大腸,導致下注造成的。母乳是血液經由肺金轉化而來的,本質是寒冷的。嬰兒食用母乳,肌肉會變得充實。但是嬰兒的體質是屬水的,所以如果過量食用母乳,反而會導致濕氣過重。如果熱性的食物和寒冷的母乳混合,就會造成嘔吐和腹瀉。醫生如果過度使用燥熱的藥物進行峻烈的攻伐,就會去除濕氣,留下熱邪,熱病就會產生。
有些人說小兒是純陽之體,所以多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,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。因為女子在十四歲,男子在十六歲時,天癸才會出現。天癸,就是陰氣。在陰氣未出現之前,所以才說是純陽,並不是說陽氣有餘,而是說只是稚嫩的陽氣。稚嫩的陽氣,又有多強呢?如果陽氣本來就不強盛,而又誤用寒涼的藥物,那就會導致陰氣不足,又會削弱陽氣,很容易造成陰陽兩敗,脾腎俱傷。到那時候又該依靠什麼來讓身體成長呢?所以要仔細觀察身體的禀賦,如果陰陽有偏盛,就要用平和的方法來調節,這樣才不會有弊端。
急驚風多發生在剛發病時,多屬於實證。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,或因為風熱,或因為痰熱,或因為食積所導致。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治療,可以輔助使用一些治療驚風類的藥物,從病症的表面來清理病邪。至於慢驚風、慢脾風,如果用藥不當,就會由外邪的疾病累及到身體的根本,客邪的去除日期難以確定,身體的元氣已經所剩無幾。如果不顧根本而去追逐客邪,就像只顧房屋而忘記自身一樣。這時絕對不能使用治療驚風類的藥物。如果脾虛,要大力補養脾的元氣;如果陰虛,要大力滋養體內的真水;如果虛火旺盛,要用甘溫的藥物來退火;如果虛寒嚴重,要用溫補的方法來保養。
正氣得到增強,輕微的邪氣自然會消解。治療客邪,是因為身體的元氣還沒有過度虛弱,所以不必過於顧忌,先去除疾病保住性命。扶持正氣,是因為身體的元氣已經非常虛弱,不能再拖延,不然就會有生命危險。治療疾病而不顧人的元氣,只徒有治療疾病的名義,卻沒有保住性命的實質,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