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4)

1. 百日內發搐

搐證已具悉於前矣。更有百日內發搐。凡真者不過三兩次必死,假者發頻不為重;真者內生風癇,假者外傷風冷。蓋血氣未實,不能勝任,乃發搐也。欲知假者,口中氣熱脈洪而不沉細,面紅而不青黯者是也,治之可用發散。

白話文:

關於在百日內出現抽搐的情況,我已經在前面詳細說明瞭。此外,還有一種在百日內開始抽搐的情況。如果是真的病情,通常只會發生兩到三次,之後就會導致死亡;但如果是假性的,即使頻繁發作也不算嚴重。真的病情是由於體內產生了風癇,而假性的是因為外部受風寒所傷。這都是因為血液和氣力尚未充足,無法承受外界影響,才會引發抽搐。

想要判斷是否為假性病情,可以看患者口中的氣息是否熱,脈搏是否強大而不顯得沈細,臉色是否紅潤而不是青黑。如果符合這些特徵,就可以判定為假性病情,治療時可以使用能促進汗出、驅散寒氣的藥物。

2. 慢脾風

慢脾風者,急驚傳慢驚,慢驚而後成脾風,故脾風者,純陰之症也。蓋由慢驚,亦有虛熱而便閉,痰塞氣壅,便誤為實熱,妄用巴、黃,以下痰行便;或投腦、麝,以通竅涼臟,致使陰氣愈盛,陽氣愈虛,幸不死而成此候。

又有一名虛風,因吐瀉日久,風邪入於腸胃,乃大便不禁,面色虛黃,脾氣已脫,真元已虧,繼此發熱,即是慢脾,故不必皆由急驚傳至,男子以瀉得之為重,女以吐得之為重,其候面青舌短,頭低眼合,吐舌咬牙,聲音沉小,睡中搖頭,四肢微搐,冷而不收,身則有冷有熱,痰涎凝滯,神志昏迷,手空摸人,沉沉喜睡,逐風則無風可逐,療驚則無驚可療,乃至重之候,十難救一二也。其脈沉微遲緩,其紋紅紫絲於風關者輕。

若青絲紫絲黑絲,隱隱相雜於風關者重,於氣關者為更重。治法大要,生胃養脾,回陽益志,鎮心定魄,化痰順氣而已。若眼半開半合,手足不冷,二便皆難,此尚有陽症,須溫和化痰理氣,不可即用回陽。然亦不可因有陽症而用清涼之劑,此僅虛火往來,會成如陽症耳。

若至身額汗多,頻嘔腥臭,瀉遺黑色,氣急殊常,是脾胃絕,及命關有青黑紫絲,隱隱相雜,或至射甲,純黑色者,並皆不治。

凡診三歲以上,須看男左女右,虎口三關。左手之紋應在心肝,右手之紋應在脾肺。青者,主驚。紫者,風邪在表。淡紅者,寒熱在表。深紅者,傷寒痘疹,青而紅者,驚熱。紋亂則病久。紋細則腹前多啼,乳食不消。紋粗直射甲,驚風惡候。紋黑者,不救。見於風關為輕氣關為重,過於命關,為難治。

然介賓曰:三關乃手陽明之浮絡,不足以候臟腑之氣,且有病無病,紋色常見,難有濃淡之殊,何足辨其雷驚水驚,或風或食之確?近者習以為常,全不究脈,及考《內經》,並無三關名目,惟《脈經》云:有察手魚之色,是概言診法,非獨小兒也。故診小兒者,必察氣口之脈,面部之色,呼吸之聲,或兼察手魚可也。

但小兒三歲以下,純陽之體,脈來周行駛而應指疾,七至為率,太過為數,不及為遲。且小兒易虛易實,動靜之間,脈有變遷,故脈之七八,亦難為準,必於色候手魚兼察可也。(寸口者,脈之大會,但小兒氣血未定,其脈常大常小,常數常滑,寸口難憑。故取三關占之,亦謂此處為手太陰肺經散見之餘耳。

小兒睡中驚動者,因臟腑嬌嫩,血氣未固,神氣浮越,且多由心腎不足所致。蓋天之神氣在於日月,人之神氣在於兩目,寤則棲於心,寐則歸於胃。心腎既虛,則神無所依,氣無所歸,不能寧攝,故睡中驚動也。若平居聞響跳掣,睡中驚哭者,由肝肺有虧,魂魄受傷,精神失守故也。

宜補肝肺,不可用驚風藥治之。即驚風多是熱症,蓋心有熱而肝有風,二臟乃陽中之陽,二陽相鼓,風火相搏,肝魂心神浮越而成矣。惟宜導去心經邪熱,其驚自散。且每臟俱有陰陽,如肝氣為陽為火,肝血為陰為水,肝氣旺則肝之血愈衰火妄動,則水被煎熬益甚,火旺陰消,勢所必至。況小兒多稟腎陰不足,虛火內動,熱極生風,風從火出,非外症也。

白話文:

慢脾風這種病,是從急性驚厥轉變成慢性驚厥,慢性驚厥之後才變成慢脾風,所以慢脾風是一種純陰性的疾病。這種病通常是由於慢性驚厥,可能會有虛熱、便秘,痰液阻塞、呼吸不暢,容易被誤認為是實熱,而被錯誤地使用巴豆、大黃等瀉藥,來排出痰液和通便;或者使用冰片、麝香等藥物來通竅、清涼臟腑,這樣反而會導致陰氣更加旺盛,陽氣更加虛弱,幸運沒死,才變成慢脾風。

還有一種病叫做虛風,是因為長期嘔吐腹瀉,導致風邪侵入腸胃,造成大便失禁、面色虛黃,脾氣已經衰弱,元氣虧損,接著開始發熱,這就是慢脾風,所以不一定都是從急性驚厥轉變而來的。男性因為腹瀉得病的情況比較嚴重,女性因為嘔吐得病的情況比較嚴重。患病時的症狀包括:面色青、舌頭短、頭低垂、眼睛閉合、吐舌頭、咬牙、聲音低沉微弱、睡覺時搖頭、四肢輕微抽搐、身體冰冷且難以回暖、身上忽冷忽熱、痰液黏稠、神志不清、手在空中亂摸、昏昏沉沉只想睡覺。這種情況,想用藥驅風卻無風可驅,想治療驚厥也無驚可治,是病情很嚴重的表現,十個病人中難以救活一兩個。病人的脈象是沉微遲緩,手上的紋路如果在風關呈現紅紫色細絲,情況還算輕微。

如果青色、紫色、黑色的細絲交雜隱約出現在風關,病情就比較嚴重;如果出現在氣關,病情就更加嚴重。治療的大方向是:滋養脾胃,恢復陽氣,增強意志,鎮定心神,化解痰液,調理氣機。如果病人眼睛半開半合、手腳不冰冷、大小便困難,這還屬於陽症,需要用溫和的藥物化痰理氣,不能馬上使用回陽的藥物。但是也不能因為有陽症就使用清涼的藥物,這只是虛火來回竄動,看起來像陽症而已。

如果發展到全身、額頭大量出汗,頻繁嘔吐腥臭的東西,拉出黑色的糞便,呼吸急促異常,這表示脾胃已經衰竭。如果命關出現青色、黑色、紫色的細絲交雜隱約,甚至穿過指甲,呈現純黑色,都是無法醫治的。

診斷三歲以上的孩子時,要看男左女右,虎口的三關紋路。左手的紋路對應心臟和肝臟,右手的紋路對應脾臟和肺臟。青色表示有驚嚇,紫色表示有風邪在表,淡紅色表示有寒熱在表,深紅色表示有傷寒或痘疹,青色又帶紅色表示有驚嚇發熱。紋路雜亂表示病程較長,紋路細表示腹部經常啼哭,消化不良。紋路粗且直穿指甲,表示是驚風重症。紋路黑色,表示無法救治。紋路出現在風關表示病情較輕,出現在氣關表示病情嚴重,超過命關則難以治療。

然而,有醫家認為:三關只是手陽明經的浮絡,不足以判斷臟腑的氣,而且無論有無疾病,這些紋路都很常見,難以分辨濃淡,怎麼能準確判斷是雷驚、水驚還是風或食積引起的呢?現在的醫生都習慣看三關,卻不研究脈象,也不考證《內經》,《內經》並沒有三關的說法,只有《脈經》提到觀察手魚的顏色,這是廣泛的診斷方法,不只是用於小兒。所以診斷小兒的病情,一定要觀察氣口的脈象、面部的顏色、呼吸的聲音,也可以輔助觀察手魚的顏色。

但是三歲以下的小孩,屬於純陽之體,脈搏跳動快且有力,一般來說是七次左右,太快為數脈,太慢為遲脈。而且小兒容易虛弱,也容易有實證,在活動和靜止之間,脈象會有變化,所以脈象七次或八次,很難作為判斷的依據,必須結合顏色和手魚的顏色來觀察。 (寸口是脈搏會聚的地方,但小兒的氣血還不穩定,脈象時大時小,時快時慢,寸口脈象難以作為判斷依據。所以取三關來診斷,也是認為這裡是手太陰肺經散布的末端。)

小兒睡覺時容易驚醒,是因為臟腑嬌嫩,氣血還不穩固,神氣浮動。而且多數是由於心腎不足導致。天地間的神氣在於日月,人體的神氣在於雙眼,清醒時神氣寄託在心,睡眠時神氣歸於胃。心腎如果虛弱,神氣就沒有依附,氣也無法歸宿,無法安定,所以睡覺時容易驚醒。如果平時聽到響聲就跳動或抽搐,睡覺時容易驚哭,是由於肝肺有虧損,魂魄受到傷害,精神無法保持安穩。

應該補益肝肺,不能用治療驚風的藥物。驚風多是熱症,因為心臟有熱,肝臟有風,這兩個臟器都是陽中之陽,兩陽相搏,風火交織,導致肝魂和心神浮越而發病。應該疏導心經的邪熱,驚風自然會散去。而且每個臟器都有陰陽之分,例如肝氣屬陽屬火,肝血屬陰屬水,肝氣旺盛則肝血衰弱,火妄動則水被煎熬更加嚴重,火旺陰虛是必然的趨勢。何況小兒多數稟賦腎陰不足,虛火在體內妄動,熱到極點就會生風,風從火出,不是外來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