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(3)

1. 慢驚風(附暑風)

若至傳經,則無方以耐之矣。且傷寒門中,剛痙無汗,柔痓有汗,小兒剛痓少,柔痓多,世醫見其汗出不止,神昏不醒,便以慢驚為名,妄用參耆朮附,閉塞腠理,熱邪不得外越,亦為大害,但此金石略差減耳。所以凡治小兒之熱,切須審其本元虛實,察其外邪重輕,或陰或陽,或表或里,但當徹其外邪出表,不當固其入里也。仲景原有桂枝法,若舍而不用,從事東垣內傷為治,毫里千里,最宜詳細。

白話文:

如果慢驚風發展到傳遍全身經絡的程度,那就沒有辦法可以應對了。而且在傷寒的分類中,剛痙通常是沒有汗的,柔痙則會流汗,小孩比較少出現剛痙,大多是柔痙。現在的醫生看到小孩汗流不止、神志不清,就把它稱為慢驚風,隨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附子等藥物,反而會堵塞皮膚毛孔,讓熱邪無法向外排出,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,這種情況只比用金石類藥物稍微好一點而已。所以,凡是治療小孩發熱,一定要仔細辨別他原本體質的虛實,觀察外來的邪氣是輕微還是嚴重,是屬於陰證還是陽證,是病在表還是病在裡。只要徹底將外來的邪氣從體表排出就好,不應該把它封鎖在體內。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原本就有桂枝湯的治療方法,如果捨棄不用,反而採用李東垣治療內傷的方法,那就會差之千里,這是最需要詳細分辨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