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2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20)

1. 葛根湯

治太陽病,項背几几(音殊),無汗惡風。(鳥之短羽者,動則引頸,几几然,狀病人項背難舒之貌也)。

葛根(四兩),麻黃,生薑(各三兩),桂枝,芍藥(各二兩),甘草(炙,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

水煎服。按:此出太陽例,陽明藥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太陽病,患者感到頸項和背部僵硬不適,沒有汗出,怕風。這就像鳥兒短小的羽毛,一旦活動就會伸長脖子,脖子僵硬的樣子,形容病人頸項和背部難以舒展的狀態。

處方:葛根四兩,麻黃一兩,生薑三兩,桂枝二兩,芍藥二兩,甘草(炙)二兩,大棗十二枚。

用法:用水煎服。

說明:這個方子是針對太陽病的典型症狀而設的,屬於陽明經的藥物。

2. 柴胡桂枝湯

治傷寒發熱潮熱,脈弦自汗,或渴,或利。

桂枝(二錢),黃芩,人參,白芍(各四錢五分),甘草(炙),半夏,柴胡(四錢),大棗(二枚),生薑(泡一錢),水煎服。按:此出太陽例少陽經藥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發熱,體溫忽高忽低,脈搏弦數,容易出汗,可能口渴,也可能腹瀉。用桂枝、黃芩、人參、白芍各四錢五分,甘草炙後,半夏、柴胡各四錢,大棗兩枚,生薑泡過一錢,加水煎服。這是針對太陽經和少陽經的藥方。

3. 麻黃附子細辛湯

治感寒脈沉,或微細,反發熱,或但欲寐者。

麻黃,細辛(二兩),附子(泡,去皮,一枚),先煮麻黃,去沫,納諸藥煎。

按:此少陰經藥也。蓋欲寐,脈微細,少陰症也。太陽膀胱與少陰腎相為表裡,腎虛,故太陽之邪直入而脈沉,但餘邪未盡入里,故表熱也。此症謂之表裡傳,非兩感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寒氣入侵而導致脈象沉或微細、反覆發熱、或昏昏欲睡的患者,可以用麻黃、細辛各二兩,附子(泡製去皮,一枚),先煮麻黃,去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煎服。

4. 當歸四逆湯

治感寒手足厥冷,脈細欲絕者。

當歸,桂枝,白芍,細辛(各三錢),大棗(三枚),甘草(炙),通草(各二錢),上,水煎服。按:此厥陰經藥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寒氣入侵導致手腳冰冷,脈搏細微幾乎消失的患者,可以使用當歸、桂枝、白芍、細辛各三錢,大棗三枚,甘草(炙)和通草各二錢,加水煎服。這是針對厥陰經的藥方。

5. 桂枝麻黃各半湯

治傷寒見風脈,發熱,自汗,或無汗。

桂枝(二錢),白芍,生薑,甘草(炙),麻黃(各一錢五分),杏仁(十一個,去皮尖),大棗(二枚),上,水煎服。按:此足太陽、手足太陰、手少陽經藥。出太陽例,治風寒之劑也。夫仲景論已上六經藥,然其中有發表解肌溫經不同,蓋風寒有淺深,榮衛有虛實故也。學者審此,則用藥湯液之源,可得而悉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,若患者脈象浮而空,發燒,自汗或無汗,可用桂枝、白芍、生薑、甘草、麻黃、杏仁、大棗水煎服用。此方針對足太陽、手足太陰、手少陽經的病症,屬於針對風寒表證的發汗解表藥方。傷寒六經病症各有不同,其藥方也各有差異,主要因為風寒的程度、營衛的虛實情況不一而致。學習者需細心觀察,才能掌握用藥的精髓。

6. 逍遙湯

治有汗傷寒,瘥後血氣未平,勞動助熱復還於經絡,有因與人交接而復發。如不易而有病者,謂之勞復。若因交接,而無病之人反得病者,謂之陰陽易,曾見舌出數寸而死者,多矣。此證最難治,必宜此湯。

人參,知母,竹青,黃連(卵縮腹痛倍加),甘草,滑石,生地,韭根,柴胡,犀角,薑棗水煎,臨服人燒裩襠末一錢半,調服,有黏汗出為效。不黏汗出再服,以小水利,陰頭腫,則愈。

白話文:

治療有汗出的傷寒病,在病情好轉後體內的血氣尚未平復,如果這時過度勞累導致體熱再次沿著經絡發作,或者因為與他人發生性行為而使病情復發。如果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病狀,稱之為勞復。若是因為性行為,使得原本無病的人反而生病,這叫做陰陽易。曾見到有人舌頭伸出數寸長而死亡的情況很多。這種症狀非常難以治療,必須使用這種湯劑。

人參、知母、竹葉青、黃連(如果出現睾丸收縮和腹部疼痛的情況要加倍使用)、甘草、滑石、生地、韭根、柴胡、犀角,用薑和大棗煎煮,服用前加入一錢半的燒燼的衣褲灰末,調勻服用,若有黏性的汗液排出即見效。若汗液不黏,則需再次服用,直到小便通利,陰部腫脹消退,即為痊癒。

7. 再造飲

治有患頭疼發熱,項脊強,惡寒無汗,用發汗藥二三劑,汗不出者。如不識此,遂以麻黃重藥及火劫取汗,誤人多矣。此因陽虛不能作汗,名曰無陽證。

黃耆,人參,桂枝,甘草,細辛,附子(制),羌活,防風,川芎,生薑(煨),水二鍾,棗二枚,煎一鍾加炒芍藥一撮,煎三沸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頭疼發熱、脖子僵硬、畏寒無汗的病人,如果用了發汗藥兩三劑,還是不出汗,就不要再用麻黃等重藥強行逼汗,否則容易誤事。這是因為患者陽氣虛弱,無法發汗,屬於無陽證。應該用黃耆、人參、桂枝、甘草、細辛、制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煨生薑,加水煎煮,再加入炒芍藥,溫服即可。

8. 益元湯

治有患身熱頭疼全無,但作躁悶面赤,飲水不得入口,是元氣虛弱,無根虛火泛上,名曰戴陽症。

附子(制),甘草,乾薑,人參,五味,麥冬,黃連,知母,蔥,艾,薑棗水煎,臨服入童便三匙,頓冷服。

白話文:

病人身體發熱頭疼,但精神煩躁、胸悶、臉紅,喝水也喝不下去,這是元氣虛弱,沒有根基的虛火上浮,叫做戴陽症。用附子(制)、甘草、乾薑、人參、五味子、麥冬、黃連、知母、蔥、艾、薑棗水煎,快喝的時候加三匙童尿,趁熱喝下。

9. 不換金正氣散

治脾虛受邪,痰停胸膈,寒熱為瘧。

厚朴(薑製),藿香,半夏,蒼朮(泔浸,糠炒),陳皮(各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薑棗水煎熱服。

正氣者,中氣也。中氣不和水濕不行,則痰生為患,蒼、樸、陳、甘,所以鋤胃土之墩阜,而使之平也。佐以藿香一身之滯氣皆宣,助以半夏,滿腹之痰涎盡化,俾正氣得以轉輸,邪氣無由乘襲可貴孰甚焉。故名不換金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虛弱受邪,導致痰濕停滯胸膈,出現寒熱交替的瘧疾,可以用厚朴(薑製)、藿香、半夏、蒼朮(泔浸,糠炒)、陳皮(各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用薑棗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

脾胃是人體的正氣所在,如果脾胃功能失調,水濕運化就會受阻,容易產生痰濕,而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可以健脾化濕,疏通脾胃,使之恢復正常運化功能。藿香可以行氣解郁,散除全身的滯氣;半夏可以化痰止咳,消解滿腹的痰涎。這樣就能使正氣運行暢通,邪氣無從入侵,達到治療效果。此方藥效顯著,故名“不換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