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12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12)

1. 傷寒六絕脈歌括

雀啄連來三五啄,屋漏半日一點落。彈石硬來尋即散,搭指散亂真解索。魚翔似有,亦似無,蝦游靜中跳一躍。寄語醫家仔細看,六脈一見休下藥。

白話文:

「就像麻雀啄食般,脈搏連續跳動三五次,稱之為雀啄脈。又像屋頂漏水,半天才滴下一滴,這種脈象叫做屋漏脈。彈石脈則是脈搏堅硬,但觸摸後很快散開。搭指脈是脈象散亂,彷彿繩索鬆散。魚翔脈則是脈象若有若無,猶如水中游魚。而蝦遊脈是在平靜中突然跳動一下,就像蝦子在水中游動。我在此提醒醫生們,當看到以上六種特殊脈象時,務必細心判斷,因為這些脈象一旦出現,切勿輕易下藥。」

2. 傷寒用藥大法

標本逆從既明,和劑之藥須識。表汗用麻黃,無蔥白不發;吐痰用瓜蒂,無豉不湧;去實熱用大黃,無枳實不通;溫經用附子,無干姜不熱;竹瀝無薑汁,不能行經絡;蜜導無皂角,不能通秘結;非半夏、薑汁不能止嘔吐;非人參、竹葉不能止虛煩:非柴胡不能和解表裡;非五苓散不能通利小便;非天花粉、乾葛,不能消渴解肌;非人參、麥冬、五味,不能生脈補元;非犀角、地黃,不能止上焦之吐衄;非桃仁承氣,不能破下焦之瘀血;非黃耆、桂枝,不能實表間虛汗;非茯苓、白朮,不能去濕助脾;非茵陳不能去疸;非承氣不能制狂;非枳桔不能除痞滿;非陷胸不能開結胸;非羌活不能治感冒;非人參敗毒,不能治春溫;非四逆不能治陰厥;非人參白虎不能化斑;非理中烏梅不能治蛔厥;非桂枝麻黃不能除冬月之惡寒;非姜附湯不能止陰寒之泄利;非大柴胡不能去實熱之妄言;太陰脾土,性惡寒濕,非乾薑、白朮不能以燥濕也;少陰腎水,性惡寒燥,非附子不能以溫潤也;厥陰肝木,藏血榮筋,非芍藥、甘草不能以滋養也。此皆經常用藥之大法,然機變應之無窮。

白話文:

在明白治療標本與順逆的基本原則後,我們也必須認識如何使用調和的藥物。如果要讓病人發汗,通常會用麻黃,但若沒有蔥白的輔助,發汗的效果可能就不那麼顯著;若要病人吐出痰液,瓜蒂是常用的藥材,但沒有豆豉的配合,可能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;若要清除體內的實熱,大黃是首選,但若沒有枳實,通便的效果可能會打折;溫暖經絡時,我們常使用附子,但若沒有乾薑,溫熱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;竹瀝要能行走於經絡,必須有薑汁的幫助;而若要解決便祕問題,單單蜜導可能不足,還需加上皁角;除非使用半夏和薑汁,否則可能無法有效止住嘔吐;除非使用人參和竹葉,否則可能無法解決虛煩的問題;除非使用柴胡,否則可能無法和解表裡;除非使用五苓散,否則可能無法通利小便;除非使用天花粉和乾葛,否則可能無法解決口渴和肌肉僵硬;除非使用人參、麥冬和五味子,否則可能無法補充元氣和滋養心臟;除非使用犀角和地黃,否則可能無法止住上焦的出血;除非使用桃仁和承氣湯,否則可能無法去除下焦的瘀血;除非使用黃耆和桂枝,否則可能無法止住因表虛導致的出汗;除非使用茯苓和白朮,否則可能無法去除濕氣並增強脾胃功能;除非使用茵陳,否則可能無法去除黃疸;除非使用承氣湯,否則可能無法控制狂躁症狀;除非使用枳實和橘皮,否則可能無法消除脹滿感;除非使用陷胸湯,否則可能無法打開結胸;除非使用羌活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風寒感冒;除非使用人參和敗毒散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春季的溫病;除非使用四逆湯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陰厥;除非使用人參和白虎湯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斑疹;除非使用理中湯和烏梅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蛔蟲引起的厥症;除非使用桂枝和麻黃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冬季的嚴重怕冷;除非使用薑附湯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因陰寒導致的腹瀉;除非使用大柴胡湯,否則可能無法治療因實熱導致的胡言亂語;脾臟屬土,其性質惡寒濕,除非使用乾薑和白朮,否則可能無法去除濕氣;腎臟屬水,其性質惡寒燥,除非使用附子,否則可能無法溫潤;肝臟屬木,藏血養筋,除非使用芍藥和甘草,否則可能無法滋養。這些都是常用的藥物治療原則,然而實際運用時,變化無窮。

3. 傷寒用桂枝辨

書曰:無汗宜桂枝湯者,是用桂枝以發汗也。復曰:無汗不得服桂枝。又曰:發汗過多者,卻用桂枝甘草湯,是用桂枝以閉汗也。其一藥二用者何說?蓋桂為百藥長,善通血脈,故用以止煩出汗者,非桂能開腠理而發出汗也,以其調榮血,則衛氣自和,邪無容地遂自汗出而解矣。

汗多用桂枝者,亦非桂枝能閉腠理而止汗也,以其調和榮衛,則邪從汗出,邪去而汗自止矣。昧者不解其止汗發汗之意。凡見病者,便用桂枝,殊不知,如遇太陽傷風自汗者,及中風自汗者,固獲奇效,倘系太陽傷寒無汗,而骨髓無寒者,而亦用之,為害豈淺淺乎?故仲景曰:無汗不得服桂枝;又曰:桂枝下咽,陽盛則斃者此耳。

白話文:

書上寫著:對於沒有出汗的情況,適合使用桂枝湯,這是利用桂枝來促進出汗。然而,又提到:在沒有出汗的情況下,不可以隨便服用桂枝。再進一步指出:若出汗過多,反而應使用桂枝甘草湯,這是在利用桂枝來減少汗水分泌。為什麼同一種藥物可以有兩種相對的作用呢?因為桂枝具有調和百藥的功能,能夠疏通血脈,所以我們用它來緩解煩躁並促進出汗,並不是因為桂枝可以直接打開毛孔讓汗液排出,而是因為它可以調節血液,使保護身體的衛氣達到平衡,這樣病邪就無法存在,自然會隨著汗液排出,疾病也就得到緩解了。

同樣的,當汗出太多時使用桂枝,也不是因為桂枝可以直接關閉毛孔來止汗,而是因為它可以調和血液和衛氣,這樣病邪就會隨著汗液排出,一旦病邪離開,汗液自然也會停止分泌。但有些人不明白桂枝這種既能止汗又能促汗的原理,只要看到病人,就使用桂枝,他們可能不知道,如果遇到太陽經受到風邪侵擾而出汗的情況,或者中風導致自汗的情況,使用桂枝確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。但如果屬於太陽經受寒邪侵襲而不出汗,且身體內部並無寒氣的情況下,也盲目使用桂枝,那危害可就不小了。因此,張仲景說:對於無汗的情況,不能隨意服用桂枝;他又說:若桂枝被吞下,而人體的陽氣過於旺盛,可能會導致死亡,就是這個道理。

4. 傷寒用藥相配合宜論

麻黃得桂枝,則能發汗,芍藥得桂枝,則能止汗,黃耆得白朮則止虛汗,防風得羌活則治諸風,蒼朮得羌活則止身痛。柴胡得黃芩治熱,附子得乾薑治寒,羌活得川芎則止頭疼,川穹得天麻則止頭眩,乾葛得天花粉則止消渴,石膏得知母則止渴,香薷得扁豆則消暑,黃芩得連翹則消毒,桑皮得蘇子則止喘,杏仁得五昧則止嗽,丁香得柿蒂、乾薑則止呃,乾薑得半夏則止嘔,半夏得薑汁則回痰,貝母得栝蔞則開結痰,桔梗得升麻開提血氣,枳實得黃連則消心下痞,枳殼得桔梗能使胸中寬,知母、黃柏得山梔則降火,豆豉得山梔則治懊憹,辰砂得酸棗則安神,白朮得黃芩則安胎,陳皮得白朮則補脾,人參得五昧、麥冬則生腎水,蒼朮得香附開鬱結,厚朴得腹皮開膨脹,草果得山楂消肉積,神麯得麥芽能消食,烏梅得乾葛則消酒,砂仁得枳殼則寬中,木香得薑汁則散氣,烏藥得香附則順氣,芍藥得甘草治腹痛因虛,吳茱萸得良薑止腹痛因寒,乳香得沒藥大止諸痛,芥子得青皮治脅痛,黃耆得大附子則補陽,知母、黃柏得當歸則補陰,當歸得生地則生血,藕汁磨京墨則止血,紅花得當歸則活血,歸尾得桃仁則破血,大黃得芒硝則潤下,皂莢得麝香則通竅,訶子得肉果則止瀉,木香得檳榔治後重,澤瀉得豬芩則能利水,澤瀉得白朮則能收濕,此用藥相得之大端也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傷寒時,藥物間的相互配合非常重要。例如,麻黃加上桂枝能促進出汗,而芍藥和桂枝的組合則能抑制汗水。黃耆與白朮一起使用,能有效止住虛弱引起的汗水。防風與羌活的配搭可以治療多種風濕病,蒼朮與羌活則能緩解身體疼痛。

柴胡與黃芩結合可以清熱,而附子和乾薑則能對抗寒冷。羌活和川芎的配伍能緩解頭痛,川芎搭配天麻則可止頭暈。乾葛與天花粉一起使用能消除口渴,而石膏和知母的組合同樣有止渴效果。香薷和扁豆的配搭能消暑,黃芩和連翹的組合則有消毒作用。桑皮與蘇子能止喘,杏仁加五味子則能止咳。丁香、柿蒂和乾薑的組合能止呃逆,乾薑和半夏的配搭則能止嘔吐。半夏加薑汁能化痰,貝母與栝蔞的組合則能化解頑固的痰結。桔梗與升麻的配伍能提升血氣,而枳實和黃連的組合能消除心下痞滿。枳殼和桔梗能使胸部舒暢,知母和黃柏加山梔則能降火。豆豉與山梔的配搭能治療煩悶,辰砂和酸棗的組合則有助於安神。白朮和黃芩能安胎,陳皮和白朮則能補脾。人參、五味子和麥冬的組合則能滋養腎水。蒼朮和香附的配搭能打開鬱結,厚朴和腹皮則能緩解腹部脹氣。草果和山楂的組合能消除肉食過剩,神麯和麥芽則能幫助消化食物。烏梅和乾葛能消酒,砂仁和枳殼的組合則能寬胸。木香和薑汁能散氣,烏藥和香附則能順氣。芍藥和甘草的配搭能治療因虛弱導致的腹痛,吳茱萸和良薑則能緩解因寒冷引發的腹痛。乳香和沒藥的組合能大幅減輕各種疼痛,芥子和青皮則能治療脅痛。黃耆和大附子的配伍能補陽,知母、黃柏和當歸的組合則能補陰。當歸和生地的配搭能生血,藕汁和京墨則能止血。紅花和當歸的組合能活血,歸尾和桃仁則能破血。大黃和芒硝的配搭能潤腸通便,皁莢和麝香則能通鼻竅。訶子和肉果的組合能止瀉,木香和檳榔的配搭則能治療後重感。豬苓和澤瀉的配伍能利水,而澤瀉和白朮的組合則能收濕。這些就是藥物間相輔相成的基本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