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7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7)

1. 傷寒陰陽二厥

凡足有三陽三陰,陽脈在五指,陰脈聚足心,集於膝下膝上,故《經》曰:陽氣衰於下,則為寒厥,陰氣衰於下,則為熱厥,蓋陽氣衰則陰氣勝,故自足心上至膝而俱冷,是謂陰厥。然過膝者,不治。

陰氣衰則陽氣勝,故必熱,自五指而至足心,是謂陽厥,然熱極反兼寒化,即所謂熱深厥亦深,故陽厥必熱極而發厥,兼以煩渴脈數,身復時溫,便秘尿赤,譫語昏憒者是也,宜承氣湯下之。陰厥必身不熱,而便不秘,脈遲微細而口不渴,引衣自蓋,下利者是也,宜四逆湯治之。

然陽厥極深,至於身冷脈微欲絕,為熱極而將死矣,急以大承氣下之,則厥愈者,所謂寒藥反能生脈,而令身暖也。若誤以熱藥,助其陽,則陰氣暴絕,陽亦絕而死矣。若陰已先絕,而陽亦將絕,於此時而復下之,則陰陽俱竭,而亦死矣,可不細辨歟!

白話文:

總的來說,人體有六條主要的脈絡,包括三條屬陽的脈絡和三條屬陰的脈絡。陽性脈絡主要分佈在手指,而陰性脈絡則集中於腳心,並在膝蓋上下匯聚。根據古醫書記載,當下肢的陽氣衰弱,就會產生寒厥;而當下肢的陰氣衰弱,就會產生熱厥。這就是說,當陽氣衰弱,陰氣就會佔優勢,從腳心開始,一直到膝蓋,都會感到寒冷,這種現象稱為陰厥。如果這種情況擴散到膝蓋以上,病情就比較嚴重,治療難度也會增加。

當陰氣衰弱,陽氣就會佔優勢,身體會產生熱感,這種熱感會從手指延伸到腳心,這就是所謂的陽厥。但要注意,極度的熱會轉換成寒,這就是「熱深厥亦深」的道理,所以陽厥的患者會出現極度的熱,伴隨煩渴、心跳加速、偶爾身體溫暖、便祕、小便顏色深紅、胡言亂語及精神混亂等症狀,治療上應該使用承氣湯來進行通腸排便。

陰厥的患者則通常不會有發熱的症狀,且不會有便祕的問題,脈搏會變得緩慢而細微,也不會感到口渴,他們可能會蜷縮在被子裡,並且可能有下痢的問題,這時應使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
然而,對於陽厥非常嚴重的患者,身體冰冷,脈搏微弱幾乎無法察覺,這是因為熱度達到極點,生命垂危的徵兆,此時必須立即使用大承氣湯來通腸排便,這樣可以讓厥逆的情況得到改善,這就是所謂的寒性藥物反而能活化脈搏,使身體恢復溫暖的道理。但如果錯誤地使用熱性藥物,去增強體內的陽氣,那麼陰氣會迅速耗盡,連同陽氣一起消失,最終導致死亡。同樣地,如果陰氣已經耗盡,而陽氣也瀕臨枯竭,在這種情況下再進行通腸排便,那麼陰氣和陽氣都會被耗盡,結果也是死亡。因此,對於這些情況,我們必須要仔細分辨,不能有一絲馬虎。

2. 傷寒陰症似陽

凡面赤目赤引飲,脈來七八至,按之則散者,此無根之脈也。並夾陰中寒,面色青而脈沉厥冷,囊縮舌卷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者,並身痛脈沉厥冷,脈微欲絕者,並用四逆湯加喊主之,皆不可視為陽症。

凡身熱面赤眼紅,六脈無力,或豁大而空者,此下元虛憊,陽浮於上,謂戴陽之症也。陽已戴於頭面,若再加表散或寒涼,則孤陽浮越,危境立至矣。故陶節庵以人參、附子等藥,收歸陽氣於下源,而加蔥白透表,以散外邪,此顧本逐客之妙用也。

白話文:

【對於類似陽證的陰證傷寒】

只要臉色紅潤、眼睛也紅且大量喝水,脈搏跳動快速,但輕壓就散開,這種脈象是無根脈。加上若伴隨陰中寒,臉色蒼白、脈搏沉弱,肢體冰冷,睪丸收縮、舌頭蜷縮,拉肚子拉出未消化的食物,體內寒冷體表卻發熱的,以及全身疼痛、脈搏沉弱冰冷,脈象極微快要消失的,這些情況都適用四逆湯加上乾薑來治療,切記不能當作陽證來看。

只要是身體發熱、臉紅眼紅,脈象無力,或是非常大而空洞的,這代表下焦虛弱,陽氣浮在上面,稱為戴陽症。陽氣已經浮在頭部和臉部,如果再用解表或寒涼的藥物,就會導致孤獨的陽氣飄散,危險的情況即刻到來。因此,陶節庵使用人參、附子等藥物,將陽氣回收到下焦,再加蔥白透汗,驅散外邪,這是顧及根本同時驅逐外敵的巧妙方法。

3. 傷寒下痢

夫痢之為症,有因熱毒流入臟腑而成者,有因寒邪入胃而成者,有因藥品迅攻而成者,亦有結胸而下漏水者,更為凶症也。凡下痢,如表症已罷,即須下之,此通因通用之法。至若腹中急痛而甚,時時乾嘔,火氣上逆,唇鮮口渴,下如屋漏水,或如爛肉汁者,並痢後而便血者,並皆不治。

白話文:

關於下痢這病症,有的是因為熱毒進入臟腑造成的,有的是因為寒邪侵入胃部導致的,有的則是因為藥物過猛攻擊身體所引起的,還有種情況是結胸病況下滲漏出水分,這種更是非常嚴重的病症。一般來說,當下痢的情況發生,如果外表的病徵已經消失,就應該進行瀉下治療,這是根據相同的病因使用相同療法的原則。然而,如果腹部劇烈疼痛,頻繁地乾嘔,火氣上升,嘴脣鮮紅且口渴,排泄物像屋頂漏水般,或者像腐爛的肉汁,以及下痢後轉而排出血便的,這些情況都是無法治癒的。

4. 傷寒失音

失音之源不一,有因痰壅氣閉,有因失血驚恐,有因邪熱攻心,心氣耗損,有因火爍金傷,不能宣布,然咽喉音聲如故,而舌不能轉運者,為舌喑。如舌能轉運言語,而咽喉音聲則無者,為喉喑,舌喑多因於心腎,喉喑多因於肺胃。

白話文:

失聲的原因很多種,有的是因為痰太多阻塞了氣道,有的是因為大量出血或極度驚嚇,有的是因為邪惡的熱氣侵襲心臟,導致心臟的功能受損,有的是因為火氣太旺傷害到肺部,使聲音無法正常發出。然而,雖然發聲有問題,但咽喉本身發聲的功能還在,只是舌頭無法正常活動,這種情況我們稱為舌喑。另一種情況是,舌頭可以正常活動,但是從咽喉發出的聲音卻消失了,這種情況我們稱為喉喑。通常舌喑多與心臟和腎臟的問題有關,而喉喑則多與肺部和胃部的問題有關。

5. 傷寒奔豚

奔豚者,因過汗過下,而濁氣上犯也。汗者,心之液,過汗則心虛,過下則脾損,腎無所制水,不畏火,上逆凌心,必臍下悸動,發自少腹,止至心下,名曰奔豚。奔豚者,腎積也,治宜補脾瀉腎而已。

白話文:

【關於傷寒引起的奔豚症】

奔豚症的產生,通常是因為治療過程中過度出汗或過度使用下瀉藥物,導致身體內的濁氣向上衝擊所致。汗液是心臟產生的液體,如果過度出汗會使心臟虛弱;過度下瀉會損害脾胃功能,進而使腎臟無法正常控制水分代謝,不再受制於火氣(體內熱能),因而向上反撲,幹擾心臟運作。患者通常會感覺到肚臍下方有跳動感,這種感覺起源自下腹部,一直延伸到心臟下方,這就是所謂的奔豚症。奔豚症,實際上是腎臟功能失調的表現,治療方式應該著重在補充脾胃功能,同時調節腎臟功能。

6. 傷寒腹痛

腹痛有寒熱二候,則煩滿氣粗,口渴噎氣,倍食停滯,或宿血結聚者,是屬熱也。若腸鳴瀉痢,時時少痛,不甚不己,口吐苦涎,重按則愈,此屬寒也。如身發大熱,而腹痛酷喜重裘按肚者,此表熱內寒也。

白話文:

腹部疼痛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由熱引起的。如果是熱性腹痛,會表現為煩躁、腹部脹滿、呼吸粗重、口渴、吞嚥困難、飲食過量後食物在胃中停留不消化,或者體內有舊血凝結聚集,這都屬於熱性腹痛。

另一種情況是由寒引起的腹痛。如果出現腸鳴、腹瀉、痢疾,並且伴有陣陣輕微的腹痛,這種痛感不是非常強烈但持續存在,同時口腔有苦澀的唾液,當你用力按壓腹部時疼痛反而減輕,這就屬於寒性腹痛。

另外,如果身體發高燒,但腹部卻非常喜歡被厚重的衣物覆蓋或按壓以緩解疼痛,這種情況則顯示外表雖熱,但內部卻是寒性的狀態。

7. 傷寒蓄血症

蓄血俗名內傷,或積勞,或多怒,或飽後行房,或負重努力,或登高墜下,或奔逐過急,皆致蓄血,其症多發熱而類外感,但不頭痛不作渴,天明少間,至午復劇,汗多至頸而還,自汗無氣以息,目光短不得臥,不思飲食,二便自利,小便或赤,大便或瀉,小腹急,大便黑,小便自利,如狂喜忘者是也,治宜辛溫行血,佐以鹹寒,如桃仁、紅花、延胡、鬱金、歸尾、蘇木、降香、赤芍、五靈脂、蒲黃、紅曲、牛膝、韭汁、花蕊石、大黃之類。瘀血行後,宜補脾和肝,調和氣血為主。

海藏曰:大凡血症,皆不飲水,惟氣症則飲水,蓄血發躁,而內不渴,雖漱水而不欲咽也。

白話文:

[傷寒蓄血癥]

蓄血在民間常被稱為內傷,可能因長期過度勞累、情緒過度激動、飯後立即進行性行為、扛抬重物、從高處跌落、奔跑過於急速等情況所導致。這些行為容易使血液在體內淤積,形成蓄血。蓄血的症狀大多會發燒,看起來像是一般的感冒,但是不會有頭痛或口渴的情況。病情通常在清晨時稍緩解,到中午又會加重,出汗多集中在頸部以上,且自汗無力,呼吸困難。患者目光呆滯,無法正常躺臥,沒有食慾,大小便正常,但小便顏色可能偏紅,大便可能偏稀,腹部下方緊繃,大便呈黑色,小便頻數,出現類似精神失常、健忘的症狀。治療應使用辛溫的藥物來活血,輔以鹹寒的藥物,例如桃仁、紅花、延胡、鬱金、歸尾、蘇木、降香、赤芍、五靈脂、蒲黃、紅麴、牛膝、韭汁、花蕊石、大黃等。

當體內的瘀血排出後,應著重補脾和肝,調理氣血,以達到身體平衡。

海藏說:通常患有血癥的人,都不會想喝水,只有氣症的人才會有口渴的現象。蓄血的病人即使感到煩躁,但內心並無口渴感,即便含漱水,也不願吞下。

8. 傷寒囊縮

囊縮者,有陽有陰。陽症囊縮者,因熱極筋枯而燥縮也,急用大承氣湯下之。陰症囊縮者,因寒極筋軟而收縮也,急用四逆湯加吳茱萸湯溫之。婦人無囊,觀其乳頭縮者是也。凡治此症,先灸關元、氣海、丹田及蒸熨臍法甚效,至於陰縮者,肝筋寒也。陰挺者,肝筋熱也。

白話文:

「傷寒囊縮」是指在傷寒病中出現的睾丸收縮現象,這種情況可能與體內的陽氣或陰氣有關。如果屬於陽性症狀的囊縮,通常是因為體內熱度過高導致肌肉乾燥收縮,這時應立即服用大承氣湯來通便降火。

如果是陰性症狀的囊縮,則是因為體內寒冷過度導致肌肉軟弱收縮,這時應立即服用四逆湯加上吳茱萸湯來溫暖身體。對於女性來說,她們沒有睾丸,但可以觀察到類似的現象,例如乳頭收縮。

在治療這種症狀時,首先可採用灸療的方法,灸治關元、氣海、丹田等穴位,以及使用蒸熨臍法,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。至於陰縮的情況,通常是肝臟部位的肌肉受到寒冷影響;而陰挺的情況,則是肝臟部位的肌肉受到熱度影響。

9. 傷寒循衣摸床

凡循衣摸床,直視譫語,脈弦者,生脈澀者,死。小便利者,可治,以其肺氣猶降,膀胱猶能化氣而腎水未枯也。不利者,不可治,謂津液枯竭也,此乃肝熱乘肺,元氣虛衰,不能主持,陰陽二氣俱絕,名撮空症也。極虛之候,不論傷寒何病,俱以大劑參耆,或八珍、或獨參湯峻補之,多有活者。若大便秘結,撮空譫語燥渴者,此為實熱,宜承氣湯下之。

白話文:

凡是病人會無意識地抓著衣服,摸索牀沿,目光呆滯且胡言亂語,如果脈搏呈弦狀的,表示還有生存的機會;但若脈搏呈現澀狀,則預示病情危急,可能會死亡。如果病人小便順暢,表示肺部功能還在正常運作,膀胱仍能轉化氣血,腎臟功能也尚未衰竭,這類病人是可被治療的。然而,如果小便不順暢,表示體內津液已經枯竭,這是由於肝臟過熱影響到肺部,導致元氣虛弱,無法自我調節,身體的陰陽兩種能量都已耗盡,這種病症被稱為「撮空症」。

當病人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,無論是因為什麼疾病,都應該使用大量的高濃度人參和其他補藥,如八珍湯或者單純的人參湯,進行強烈的滋補,這樣做往往可以救回許多病人的生命。但如果病人同時伴有大便乾結,焦躁口渴和胡言亂語的現象,這表示是因為體內有實熱,應該使用承氣湯來清熱排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