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7)
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(7)
1. 傷寒陰陽二厥
凡足有三陽三陰,陽脈在五指,陰脈聚足心,集於膝下膝上,故《經》曰:陽氣衰於下,則為寒厥,陰氣衰於下,則為熱厥,蓋陽氣衰則陰氣勝,故自足心上至膝而俱冷,是謂陰厥。然過膝者,不治。
陰氣衰則陽氣勝,故必熱,自五指而至足心,是謂陽厥,然熱極反兼寒化,即所謂熱深厥亦深,故陽厥必熱極而發厥,兼以煩渴脈數,身復時溫,便秘尿赤,譫語昏憒者是也,宜承氣湯下之。陰厥必身不熱,而便不秘,脈遲微細而口不渴,引衣自蓋,下利者是也,宜四逆湯治之。
然陽厥極深,至於身冷脈微欲絕,為熱極而將死矣,急以大承氣下之,則厥愈者,所謂寒藥反能生脈,而令身暖也。若誤以熱藥,助其陽,則陰氣暴絕,陽亦絕而死矣。若陰已先絕,而陽亦將絕,於此時而復下之,則陰陽俱竭,而亦死矣,可不細辨歟!
白話文:
人體的腳部有三個陽經和三個陰經。陽經的經脈流經五根手指,陰經的經脈則集中在腳心,並向上匯聚到膝蓋下方和膝蓋上方。《經書》中說:陽氣衰弱到腳部,就會導致寒厥,陰氣衰弱到腳部,就會導致熱厥。這是因為陽氣衰弱,陰氣就會相對旺盛,因此從腳心到膝蓋都會感到寒冷,這就是陰厥。然而,如果寒冷超過膝蓋,就無法治療了。
陰氣衰弱,陽氣就會相對旺盛,所以必然會感到熱,從五根手指到腳心都會感到熱,這就是陽厥。然而,熱到極點就會反過來轉化為寒,也就是所謂的「熱深厥亦深」,因此陽厥必然是熱到極點才發病,伴隨着口渴、脈搏快速、身體時而溫熱、便秘、小便赤色、神志不清、昏迷等症狀,應該服用承氣湯來瀉下。陰厥則表現為身體不發熱,大便不秘,脈搏遲緩微弱,口不渴,喜歡拉被子蓋住自己,並且腹瀉,應該服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然而,陽厥如果非常嚴重,甚至出現身體冰冷、脈搏微弱、幾乎要斷氣的狀況,這是因為熱到極點而將要死亡了,應立即服用大承氣湯瀉下,這樣厥症就會減輕,這就是所謂的「寒藥反能生脈,而令身暖」。如果誤用熱藥,助長陽氣,就會導致陰氣突然消失,陽氣也會隨之消失而死亡。如果陰氣已經先消失,而陽氣也將要消失,此時再瀉下,就會導致陰陽兩氣都耗竭而死亡,難道不應該仔細辨別嗎?
2. 傷寒陰症似陽
凡面赤目赤引飲,脈來七八至,按之則散者,此無根之脈也。並夾陰中寒,面色青而脈沉厥冷,囊縮舌卷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者,並身痛脈沉厥冷,脈微欲絕者,並用四逆湯加喊主之,皆不可視為陽症。
凡身熱面赤眼紅,六脈無力,或豁大而空者,此下元虛憊,陽浮於上,謂戴陽之症也。陽已戴於頭面,若再加表散或寒涼,則孤陽浮越,危境立至矣。故陶節庵以人參、附子等藥,收歸陽氣於下源,而加蔥白透表,以散外邪,此顧本逐客之妙用也。
白話文:
凡是臉色發紅、眼睛紅、口渴想喝水,脈搏跳動每分鐘七、八次,按下去就散開的,這是沒有根的脈象。以及夾雜著陰寒,面色青白,脈搏沉而厥冷,陰囊收縮、舌頭卷曲、腹瀉清谷、裡寒外熱的,還有全身疼痛、脈搏沉而厥冷、脈搏微弱快要消失的,都應該用四逆湯加乾薑,這些都不可視為陽症。
凡是身體發熱、臉色發紅、眼睛發紅,六脈無力,或者脈搏搏動大而空虛的,這是下元虛弱、陽氣浮於上,稱為戴陽之症。陽氣已經浮到頭面,如果再加表散藥或寒涼藥,就會導致孤陽浮越,危急情況馬上就會出現。所以陶節庵用人參、附子等藥,收攏陽氣回到下源,並加蔥白透表,散發外邪,這是顧本逐客的妙用。
3. 傷寒下痢
夫痢之為症,有因熱毒流入臟腑而成者,有因寒邪入胃而成者,有因藥品迅攻而成者,亦有結胸而下漏水者,更為凶症也。凡下痢,如表症已罷,即須下之,此通因通用之法。至若腹中急痛而甚,時時乾嘔,火氣上逆,唇鮮口渴,下如屋漏水,或如爛肉汁者,並痢後而便血者,並皆不治。
白話文:
腹瀉的病因很多,有因熱毒侵犯臟腑造成的,有因寒邪入侵胃部造成的,有因服用藥物過於猛烈造成的,還有一種是胸中積聚熱毒,導致腸道漏水,這種情況最為凶險。一般來說,如果腹瀉的表症已經消失,就要用藥物瀉下去,這是通用的方法。但如果腹中劇烈疼痛,經常乾嘔,上火,嘴唇乾燥口渴,排泄物像漏水的屋頂一樣,或者像爛肉汁一樣,以及腹瀉後伴隨便血的,這些都是不治之症。
4. 傷寒失音
失音之源不一,有因痰壅氣閉,有因失血驚恐,有因邪熱攻心,心氣耗損,有因火爍金傷,不能宣布,然咽喉音聲如故,而舌不能轉運者,為舌喑。如舌能轉運言語,而咽喉音聲則無者,為喉喑,舌喑多因於心腎,喉喑多因於肺胃。
白話文:
失音的原因不只一種,有的是因為痰濕阻礙氣機不通,有的是因為失血或驚恐所致,有的是因為邪熱入侵心臟,心氣受損,也有的是因為內火過盛灼傷津液,無法發聲。
但如果咽喉部位的聲音仍然存在,只是舌頭無法靈活轉動,導致無法說話,這就是「舌喑」。反之,如果舌頭可以轉動,能發出聲音,但咽喉部位卻沒有聲音,這就是「喉喑」。
「舌喑」多半與心臟和腎臟有關,「喉喑」則多半與肺臟和胃臟有關。
5. 傷寒奔豚
奔豚者,因過汗過下,而濁氣上犯也。汗者,心之液,過汗則心虛,過下則脾損,腎無所制水,不畏火,上逆凌心,必臍下悸動,發自少腹,止至心下,名曰奔豚。奔豚者,腎積也,治宜補脾瀉腎而已。
白話文:
患有奔豚症的人,是因爲過度出汗或過度使用下法,導致體內的濁氣上升反叛。過度出汗會使得心臟虛弱,過度使用下法則會損傷脾臟,腎臟失去制約水液的功能,不再畏懼火氣,因而向上逆衝,侵擾心臟,病人會出現臍下悸動的症狀,這種症狀從下腹部開始,一直影響到心下區域,這被稱爲奔豚症。奔豚症是由於腎臟積聚問題所致,治療時應該補脾同時瀉腎。
6. 傷寒腹痛
腹痛有寒熱二候,則煩滿氣粗,口渴噎氣,倍食停滯,或宿血結聚者,是屬熱也。若腸鳴瀉痢,時時少痛,不甚不己,口吐苦涎,重按則愈,此屬寒也。如身發大熱,而腹痛酷喜重裘按肚者,此表熱內寒也。
白話文:
腹痛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因為體內有熱,會表現為腹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口渴、吞嚥困難、吃得太多消化不良,或者是體內有舊血凝結,這些都是屬於熱性腹痛。另一種情況是腸子咕咕作響,拉肚子,時不時有些許疼痛,但不是很嚴重且持續不斷,口中會吐出苦水,輕壓腹部會感覺舒服一些,這是屬於寒性腹痛。如果身體發高燒,但是腹部非常怕冷喜歡用厚衣服捂著,這種就是外表發熱但內部是寒性的腹痛。
7. 傷寒蓄血症
蓄血俗名內傷,或積勞,或多怒,或飽後行房,或負重努力,或登高墜下,或奔逐過急,皆致蓄血,其症多發熱而類外感,但不頭痛不作渴,天明少間,至午復劇,汗多至頸而還,自汗無氣以息,目光短不得臥,不思飲食,二便自利,小便或赤,大便或瀉,小腹急,大便黑,小便自利,如狂喜忘者是也,治宜辛溫行血,佐以鹹寒,如桃仁、紅花、延胡、鬱金、歸尾、蘇木、降香、赤芍、五靈脂、蒲黃、紅曲、牛膝、韭汁、花蕊石、大黃之類。瘀血行後,宜補脾和肝,調和氣血為主。
海藏曰:大凡血症,皆不飲水,惟氣症則飲水,蓄血發躁,而內不渴,雖漱水而不欲咽也。
白話文:
蓄血俗稱內傷,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、經常生氣、飽食後性交、負重過度、從高處墜落、奔跑過快等原因導致。這種病症通常表現為發熱,類似於外感,但不會頭痛、口渴。早晨症狀較輕,到中午加重,出汗多到脖子,還會自汗無力,目光短暫,不能平躺,沒有食慾,大小便正常,小便可能偏紅,大便可能腹瀉,小腹疼痛,大便顏色偏黑,小便自如,神志恍惚,就像狂喜忘事一樣。治療應該用辛溫行血的藥物,輔以鹹寒的藥物,例如桃仁、紅花、延胡索、鬱金、歸尾、蘇木、降香、赤芍、五靈脂、蒲黃、紅曲、牛膝、韭汁、花蕊石、大黃等等。瘀血排出後,應該注重補脾和肝,調和氣血。
海藏說:一般來說,血症患者不喜歡喝水,而氣症患者則喜歡喝水。蓄血導致煩躁,但內心不渴,即使漱口也不想吞咽。
8. 傷寒囊縮
囊縮者,有陽有陰。陽症囊縮者,因熱極筋枯而燥縮也,急用大承氣湯下之。陰症囊縮者,因寒極筋軟而收縮也,急用四逆湯加吳茱萸湯溫之。婦人無囊,觀其乳頭縮者是也。凡治此症,先灸關元、氣海、丹田及蒸熨臍法甚效,至於陰縮者,肝筋寒也。陰挺者,肝筋熱也。
白話文:
陰囊收縮的情況,有屬於陽性的也有屬於陰性的。屬於陽性的陰囊收縮,是因爲熱極導致筋脈乾枯而收縮,應該緊急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。屬於陰性的陰囊收縮,則是因爲寒冷過度導致筋脈軟弱而收縮,應該緊急使用四逆湯加上吳茱萸湯來溫熱。女性沒有陰囊,但是觀察其乳頭收縮的話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凡是治療這種症狀,首先應該灸治關元、氣海、丹田,並且使用蒸熨肚臍的方法非常有效。至於陰部內縮的情況,是因爲肝經受寒。陰部脫垂的情況,則是因爲肝經熱盛。
9. 傷寒循衣摸床
凡循衣摸床,直視譫語,脈弦者,生脈澀者,死。小便利者,可治,以其肺氣猶降,膀胱猶能化氣而腎水未枯也。不利者,不可治,謂津液枯竭也,此乃肝熱乘肺,元氣虛衰,不能主持,陰陽二氣俱絕,名撮空症也。極虛之候,不論傷寒何病,俱以大劑參耆,或八珍、或獨參湯峻補之,多有活者。若大便秘結,撮空譫語燥渴者,此為實熱,宜承氣湯下之。
白話文:
凡是病人衣物上摸得到濕氣,床上也沾染了汗水,直直地看著人說話胡言亂語,脈搏弦細有力,但氣息微弱的,就會死亡。如果小便稍微通暢,還有救治的可能,因為肺氣還向下運行,膀胱還能化解氣液,腎水尚未枯竭。如果小便不通暢,就不可救治了,這是因為津液已經枯竭。這種情況是因為肝火熾盛,上犯肺部,元氣虛衰,無法主持運作,陰陽二氣都已經斷絕,叫做「撮空症」。
病人極度虛弱的時候,不論是傷寒還是其他疾病,都要用大量的人參、黃芪,或者八珍湯、獨參湯等峻補藥劑來治療,許多病人因此而得以活命。如果病人大便秘結,出現「撮空」的症狀,並伴有胡言亂語、口乾舌燥,這是因為實熱積聚,應該使用承氣湯瀉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