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九 (9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九 (9)

1. 四順清涼飲

治一切積熱丹毒,並喉嚨熱痛。

當歸,甘草(炙),赤芍藥,大黃(各等分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各種因內熱過盛導致的紅斑、中毒性紅皮症,以及咽喉炎熱疼痛的處方。

所需藥材與劑量如下:當歸、炙甘草、赤芍藥、大黃,以上藥材各取相同份量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2. 方脈火門合參

夫火之為病,其害甚大,其變甚速,其勢甚彰,其死甚暴,蓋以火性疾速,燔灼焚焰,飛走狂越,消鑠於物,莫能御之。遊行乎三焦,虛實有兩途,曰君火者,猶人火也,曰相火者,猶龍火也。凡火性不妄動,不違於道,則稟位聽命運行,造化生存之機得矣。奈何人在氣交之中,多動少靜,欲不妄動,其可得乎?故凡動者,皆屬火化。

火一妄行,元氣受傷,勢不兩立,偏勝則病,移害他經,事非細,故動之極也,病則死矣。《經》所謂:一水不勝二火之火,然出於天造,君相之外,又有厥陽臟腑之火,根於五志之內,無因六慾七情激之,其火隨起者,如大怒則火起於肝,醉飽則火起於胃,房勞則火起於腎,悲哀動中,則火起於肺,心為君主,自焚則死矣。故丹溪曰:火出五臟。

《經》所謂:一水不勝五火之火,蓋五臟各有火,五志激之,其火隨起,諸寒為病,必身犯寒氣,口食寒物而得,非若諸火為病,皆自內作者也。凡脈虛則浮大,實則洪數,藥之所主,各因其屬,如君火者,心火也,可以濕伏,可以水滅,可以直折,黃連之屬,可以制之。相火者,龍火也,不可以水濕折之,從其性而伏之,惟黃柏之屬,可以降之。

雖然瀉火之法,豈止如此,虛實多端,不可不察。以臟氣司之,黃連瀉心火,黃芩瀉肺火,芍藥瀉脾火,柴胡瀉肝火,知母瀉腎火,此皆苦寒之味,能瀉有餘之火耳。若飲食勞倦,內傷元氣,火不兩立,為陽虛之病者,宜以甘溫之劑除之,如黃耆、人參、甘草之屬。若陰微陽強,相火熾盛,以乘陰位,日漸煎熬,為血虛之病者,宜以甘寒之劑降之,如當歸、地黃之屬。或心火亢極,鬱熱內實,為陽強之病者,宜以鹹冷之劑折之,如大黃、朴硝之屬。

若腎水受傷,真陰失守,無根之火,為陰虛之病者,宜以壯水之劑制之,如生地黃、玄參之屬,若右腎命門之衰,為陽脫之病者,宜以溫熱之劑濟之,如附子、乾薑之屬。若胃虛過食冷物,逼退陽氣於脾土、而為火鬱之病者,宜以升散之劑發之,如升麻、葛根之屬。倘不明此,而治之。

難免實實虛虛之禍矣。

夫火與元氣,勢不兩立,故火之盛者,即氣之衰也。是以元氣者,水火之根,氣血之母,雖為有生之本,實為無形之虛。凡有所傷皆患不足,故有餘之疾病,皆正氣之衰微,蓋人身五臟六腑、十二經絡、三焦包絡,皆一氣之流行,安有所謂火哉?火者即氣之不得其平,而為之也,故曰捍衛沖和不息之謂氣,擾亂變動之謂火。五行各一,惟火有二,曰君火、人火也;相火、天火也。

凡動皆屬火,而其所以易於動者,皆相火之助也。相火寄於腎肝,見於天者,猶之龍雷,東垣謂為元氣之賊,以其暴悍酷烈,有甚於君火也。使善處而制之以靜,則元陽蓄焉。五火寂然不作,惟有補脾,造化生生不息之用,有何賊之患哉!所以六氣之序,君火在前,相火在後,前者肇物之生,後者成物之實,此乃君相二火之用也。若夫所謂火與元氣,勢不兩立,一勝一負,此論壯火而非少火也。

然陽火利於正治,陰火利於從治,凡自勞役辛苦及感冒而致者,皆為傷其陽火也,補中湯。自勞心思慮及房欲而得者,皆為傷其陰火也,地黃湯。有謂陽盛則陰衰,火盛則水衰,故用大苦大寒之藥,抑陽而扶陰,瀉其亢甚之火者,而救其欲絕之水也。然非實熱不可輕投,蓋有根之火,有病病以當之,無根之火,元氣受傷而立敗,故曰,誤服寒涼者立死。此治陰陽二火之大略,實至當不易之經綸也。

火鬱當發,兼宜審看何經?如輕者可降,重者則從其性而治之,丹溪云:實火可瀉,如黃連解毒湯之類。虛火可補,如四物湯之類。氣有餘便是火,不足者是氣虛。人壯氣實火盛顛狂者,可用正治,人虛火盛狂者,若投正治即死,宜補陰火即自降。凡火盛者不可驟用涼藥,必兼溫散。

有可發者,如風寒外束者可發。鬱火可發,氣從左邊起者乃肝火也,氣從臍下起者乃陰火也。氣從腳下起入腹如火者,乃虛之極也。蓋火起於九泉之下,其症多死,倘能清心絕欲,養陰滋腎,使真陰得復,亦可挽回。若徒事服藥,而不能禁忌,多致不救,外用附子末津調敷湧泉穴,乃引火下行之義也。

陰虛火動者難治。凡小便降火最速。龜板補陰,乃陰中之至陰也。生甘草緩火邪,木通下行,瀉小腸火。人中白瀉肝火,須風露中二三年者佳,人中黃大涼,治疾病須多年者佳。山梔子仁大能降鬱火,從小便泄去,其性能屈曲下降,亦能治痞塊中火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