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九 (1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九 (10)

1. 清心湯

即涼膈散,加黃連。

連翹,山梔子,大黃,薄荷葉,黃芩,甘草,朴硝,黃連,加蜜少許,竹葉十片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用涼膈散,再加上黃連、連翹、山梔子、大黃、薄荷葉、黃芩、甘草、朴硝,再加少許蜂蜜,還有十片竹葉,一起用水煎煮,溫溫地喝下去。

2. 大金花丸

治諸熱寢汗咬牙,尿血淋閉,衄血喘嗽。

黃連,黃柏,黃芩,大黃(各等分),如自利去大黃加梔子,名梔子金花丸,又名既濟解毒丸,為末,水丸,如小豆大,每服二三十丸,新汲水下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中藥方劑,用來治療以下症狀:

  • 諸熱寢汗咬牙: 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熱,睡覺時出汗,並且咬牙。
  • 尿血淋閉: 小便帶血,小便不暢或閉塞。
  • 衄血喘嗽: 鼻出血,咳嗽。

方劑的組成如下:

  • 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大黃 (各等分)

如果患者有腹瀉的症狀,則應去除大黃,並加入 梔子,此方劑稱為 梔子金花丸,又名 既濟解毒丸

使用方法:

  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水丸,大小如小豆。
  • 每次服用 20-30 丸,用新鮮的水送服。

3. 防風當歸飲子

治脾腎真陰虛損,肝心風熱鬱甚,或表熱而身熱惡寒,或裡熱而躁熱煩渴、或邪熱半表半裡,進退出入不已,而為寒熱往來,蓄熱極深,裡熱極甚,陽極似陰而寒戰,腹滿煩渴躁熱者,一切風熱壅滯等症,用此宜通氣血並效。

防風,當歸,白芍,柴胡,黃芩,人參,甘草,大黃(各一兩),滑石(六兩),每服三錢,至五錢,姜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腎真陰虧損,肝心風熱鬱結嚴重,或表面發熱、怕冷,或內熱躁熱口渴,或邪熱半表半裡,時進時出,導致寒熱往來,熱邪深積,內熱極盛,陽氣極盛似陰而發寒戰,腹部脹滿、口渴煩躁、發熱,以及各種風熱壅塞等症,可用此方,可以通氣血,效果显著。

方劑:防風、當歸、白芍、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大黃(各一兩)、滑石(六兩)。每次服用三錢至五錢,用薑水煎服。

按前方大黃瀉陽明之濕熱,從大便出;滑石降三焦之妄火,從小便出;黃芩以涼膈;柴胡以解肌;防風以清頭目;人參、甘草以補氣;當歸、芍藥以補血,瀉心肝之陽,補脾腎之陰,而無半味辛香燥熱之藥,真治風熱燥熱濕熱挾虛之良劑。但因虛致火者,非其所宜。

白話文:

大黃能瀉掉陽明經的濕熱,從大便排出;滑石能降下三焦的妄火,從小便排出;黃芩清熱解毒,柴胡疏散風邪,防風清頭明目;人參和甘草補益元氣,當歸和芍藥補血,瀉去心肝的陽熱,補益脾腎的陰氣,藥方中沒有任何辛香燥熱的藥物,是治療風熱、燥熱、濕熱並兼虛證的良藥。但虛火旺盛者不宜服用。

4. 滋腎丸

治不渴小便閉,邪熱在血分也。

知母(二兩,酒浸、陰乾),肉桂(二錢五分),黃柏(二兩,細銼,酒拌陰乾,炒)。

上知母、黃柏氣味俱陰,以其同腎氣,故能補而瀉下焦火也。桂與火邪同體,故曰:寒因熱用。凡諸病在下焦,皆不渴也。熟水為丸,百沸湯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不渴卻小便閉塞的症狀,是因為邪熱停留在血分。用知母(二兩,用酒浸泡後陰乾)、肉桂(二錢五分)、黃柏(二兩,切成細末,用酒拌勻後陰乾,再用炒法處理)三味藥。知母和黃柏的藥性都偏寒涼,能與腎氣相合,因此可以補腎並瀉去下焦的熱邪。肉桂則與火邪屬性相同,所以用它來治療寒症,是運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症。凡是下焦有病症的,通常不會感到口渴。將以上藥材用熟水製成丸劑,用百沸湯送服。

5. 火門要藥

清散外入之火,如薄荷、黃芩、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升麻、葛根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犀角、羚羊角、柴胡、赤芍藥之類,隨候採用。

白話文:

要清除外邪入侵導致的熱症,可以選用薄荷、黃芩、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升麻、葛根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犀角、羚羊角、柴胡、赤芍等藥物,根據實際情況選用。

清理中郁之火,如山梔梗、制香附、青黛、青蒿、龍膽草,黃連、黃芩、射干、蘆根、石膏、竹茹、竹葉、蘭葉、葛根、連翹之類,隨候採用。

滋降下起之虛火,如龜甲、鱉魚、地黃、丹皮、玄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地骨皮、牛膝、黃柏、秋石、童便、人中白之類,隨候採用。

白話文:

要清除心中鬱結的熱氣,可以使用山梔梗、制香附、青黛、青蒿、龍膽草、黃連、黃芩、射干、蘆根、石膏、竹茹、竹葉、蘭葉、葛根、連翹等藥材,根據情況選用。

要滋陰降火,可以選用龜甲、鱉魚、地黃、丹皮、玄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地骨皮、牛膝、黃柏、秋石、童便、人中白等藥材,根據情況選用。

溫熄肝腎龍雷之火,如黑薑、附子、肉桂、熟地、山茱、丹皮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麥冬、牛膝、五味子之類,隨候採用。

溫養脾胃爐中之火,加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炮薑、附子、補骨脂、炙甘草、五味子之類,隨候採用。

白話文:

要熄滅肝腎的熱氣,可以用黑薑、附子、肉桂、熟地、山茱、丹皮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麥冬、牛膝、五味子等藥材,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使用。要溫暖脾胃的陽氣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炮薑、附子、補骨脂、炙甘草、五味子等藥材,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