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22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22)
1. 疰病(兒科)
疰病者,或因胎中所受,或因既生估恃不節所致,卒發為厥,類似中風中惡驚風諸症。痰潮項反,臉色如藍,口沫語妄,漸至面臉枯澀,如大人傳屍之患。若見面色藍黑而手搐,額青齒禁,唇眼俱顫,滿頭赤腫者,不治。
白話文:
關於「疰病」(兒科學),這種病症可能源自母體懷孕期間的影響,或者孩子出生後因爲過度溺愛、生活無規律導致。突然發作時的症狀,很像中風、中毒、驚風等各種疾病。病人會有痰多,頸部僵硬,臉色發青,口吐白沫,胡言亂語的情況,漸漸地,面部和皮膚會變得乾澀,如同成人中的屍傳病狀。如果發現孩子的臉色變爲藍黑色,並且手部抽搐,額頭顏色變青,牙齒緊咬,嘴脣和眼睛都在顫抖,全頭紅腫的話,這病就無法治癒了。
2. 中惡(兒科)
中惡者,卒急手足厥冷,頭面青黑,錯言妄語,多恐見鬼,口噤牙緊,心腹刺痛,悶亂欲死是也。其脈緊細而微者可治。緊大而浮者必危。更有卒死者,亦中惡類也。凡人志弱神怯,則精神失守,乘年之衰,逢月之空,失時之和,謂之三虛,忤逆邪惡賊風等邪乘虛而入,致令陰氣偏竭於內,陽氣阻隔於外,二氣壅悶不得升降,心腹暴痛,陽氣散亂,而不知人,氣若遠則復生,氣不遠則卒死。
白話文:
[兒科中的中惡症狀]
中惡這種情況,會突然發生手腳冰冷,臉色發青變黑,說話胡言亂語,常有恐懼感,認為看到鬼魂,嘴巴緊閉,牙齒咬緊,心臟及腹部有如被針刺般的疼痛,感到極度的混亂,好像要死去一樣。如果脈搏緊繃、細小且微弱,這是可以治療的。但若是脈搏緊繃、大且浮動,那就非常危險了。另外,也有突然死亡的情況,這也是中惡的一種。
一般人如果意志薄弱,精神膽怯,那麼他的精神就容易失去平衡,再加上年老體衰,遇上月圓或月缺,或是季節更替時的身體調適不佳,稱為「三虛」。在這種狀態下,如果遇到惡劣環境或邪氣,就會趁虛而入,導致體內的陰氣過度消耗,體外的陽氣無法流通,二氣在體內受阻,無法正常運作,因此造成心臟及腹部的劇烈疼痛,陽氣散亂,失去意識。如果體內的氣能恢復流動,就能再次活過來;但如果氣不能恢復流動,就會突然死亡。
3. 至寶丹
治卒中惡,客忤諸癇急驚。
安息香一兩五錢(為末,用無灰酒,飛過濾去沙石,約取一兩,慢火熬成膏,入藥),琥珀(研),雄黃(研、水飛),生玳瑁屑,硃砂(各一兩),銀箔(五十片,研),龍腦,蜃香(二錢五分),生烏犀角(一兩),牛黃(五錢,研),金箔(五十片,一半為衣一半為藥)
用生犀玳瑁為極細末,勻入余藥,將安息香膏,重湯溶化,搜和為劑,如干加蜜為丸,芡實大、參湯化下。
白話文:
[至寶丹]的製作用於治療突然的中邪、外來的侵害、各種癲癇、緊急驚嚇。
所需藥材包括:安息香一兩五錢(磨成粉末後,使用無灰酒進行清洗過濾去除沙石,取其一兩份量,再用慢火熬煮成膏狀,最後加入藥材中)、琥珀(研磨)、雄黃(研磨、用水飛法處理)、生玳瑁碎片、硃砂(各一兩)、銀箔(五十片,研磨)、龍腦、蜃香(各二錢五分)、生烏犀角(一兩)、牛黃(五錢,研磨)、金箔(五十片,其中一半用作丸藥表面的包裝,另一半則加入藥材中)。
首先將生烏犀角與生玳瑁磨成極細粉末,均勻混合到其他藥材中,再將已熬煮成膏狀的安息香在熱湯中融化,攪拌融合成藥劑。若藥材太乾燥可酌量添加蜂蜜製成丸藥,丸藥大小約芡實般,服用時以參湯溶解吞服。
4. 解顱鶴膝(兒科)
解顱者,頭縫開解而顱不合也。書曰:母虛羸瘦,父虛解顱。是由稟氣不足,先天腎元大虧,腎主腦髓,腎虧則腦氣不足,故顱解開。然人無腦髓,猶樹無根,不過千日,則成廢人。有以父精不足則解顱,眼白睛多為論者,有以屬母之血虛熱多而論者,其候多愁少喜,目白睛多,而㿠白色。若成於病後者,尤凶,宜久服地黃丸,外用封囟法可也。
亦有因懷胎五月,忽被大風大雨雷電驚胎,以致顱骨開解者。然是症,若至年長不合,必至骨中蒸熱,肉乾皮黑,肢體柴瘦,骨節皆露,如鶴之腳,名為鶴膝,又名鶴節。大宜調補天元,以圖萬一。
小兒鶴膝,因稟受腎虛血氣不充,以致肌肉瘦削,形如鶴膝,外色不變,膝內作痛,屈伸艱難。若焮腫色赤而作膿者,為外因可治。若腫硬色白不作膿者,是屬本性難療。屬外因者,以荊防為主,佐以益氣養榮。屬本性者,以六味加鹿茸補其精血,仍須調補脾胃,以助化生之源。
白話文:
【鶴膝病理解(兒童疾病)】
鶴膝病指的是兒童頭部的縫隙未能正常閉合的情況。古書記載:母親體質虛弱、營養不良,父親體質虛弱會導致兒童出現這種頭部縫隙未閉合的情況。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在出生時,先天的腎臟功能就嚴重不足,腎臟負責腦部的健康,腎臟功能不足,導致腦部氣血供應不足,進而造成頭部縫隙無法閉合。人如果沒有腦髓,就像樹木失去根系,通常在一千天內,就會成為廢人。有人認為,父親精氣不足會導致此病,且病童眼睛的白眼球較多;也有人認為,這是因為母親懷孕時血液虛弱、熱氣過盛所致。病童常顯得憂鬱,眼睛白眼球較多,且皮膚呈現一種蒼白無血色的狀態。如果是在其他疾病後形成的,病情會更為嚴重,應該長期服用地黃丸,並配合外敷封囟法治療。
另有一種情況,懷孕五個月的婦女突遇暴風雨、雷電等極端天氣,導致胎兒受到驚嚇,可能也會導致新生兒出現頭骨縫隙未閉合的情況。此病如果到了一定年齡還未癒合,必然會導致骨骼蒸熱、肌肉乾燥、皮膚發黑、身體瘦弱、骨頭節點突出,像鶴的腳一樣,因此被稱為鶴膝,又名鶴節。對於這種情況,必須大力調理補充體內能量,以期能有一線希望。
兒童鶴膝病是因為孩子先天腎臟虛弱、血氣供應不足,導致肌肉消瘦,形狀類似鶴膝,外表皮膚顏色不會改變,但膝蓋內部會感到疼痛,彎曲和伸直都有困難。如果膝蓋紅腫、有膿包,屬於外部因素引發,可以治療。如果膝蓋腫脹、堅硬,皮膚呈白色,無膿包,這屬於本質性的問題,治療較為困難。對於由外部因素引發的,主要使用荊防治療,輔以增強氣血、滋養身體的藥物。對於本質性問題的,則要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鹿茸來補充精血,同時也要調理脾胃,以幫助身體生成新的能量。
5. 囟腫(兒科)
囟填者,囟門腫起也。脾主肌肉。若乳哺不常,飢飽無度,或寒或熱,乘於脾家,致使臟腑不調,其氣上衝,為之填脹,囟突而高,如物堆垛,毛髮短黃,骨蒸自汗矣。更有風熱傷肝,木鬱思達,所以令腫者。更有肺熱生風,肺主皮毛,亦令囟腫毛焦者。更有胎中受熱所致者,然寒氣上衝而腫者,牢靳堅硬,熱氣上衝而腫者,柔軟紅色。
更有外因覆護過暖,陽氣不得外出,亦令赤腫。寒者溫之,熱者涼之,外用封囟散可也。
白話文:
【囟腫(兒科)】
囟腫的情況,指的是嬰兒的囟門出現腫脹。在中醫理論中,脾臟主管肌肉。如果孩子飲食不定時,餓了或飽了都沒有一定的節制,或是受到冷熱的影響,這些因素會影響到脾臟的功能,導致臟腑運作失調,體內氣血上衝,進而導致囟門浮腫膨脹,外觀看起來像是被東西堆疊,且頭髮變得短而黃,甚至會有骨蒸自汗的情況。另外,如果有風熱傷害到肝臟,導致肝氣鬱結,也會造成囟門腫脹。再者,肺熱產生風邪,肺臟又主理皮毛,也可能使囟門腫脹,頭髮乾枯。更有些情況是因為母體在懷孕期間受到熱氣影響所致。然而,如果是因為寒氣上衝而導致的腫脹,通常會呈現堅硬的狀態;若是因為熱氣上衝所導致的腫脹,則會顯得較為柔軟且帶有紅色。
還有一種情況,是因為外部保暖過度,導致體內的陽氣無法正常發散,也會導致囟門紅腫。對於這種情況,如果是因為寒氣導致的,應採用溫熱的方法治療;若是熱氣導致的,則應使用清涼的方法治療。此外,可以使用封囟散來進行外部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