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6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6)
1. 天麻丸
治胎風。
天麻,半夏(薑製),防風,羌活,膽星,殭蠶,全蠍(等分),為末,面調丸,芡實大,硃砂為衣,鉤藤煎湯下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小兒出生時因產道壓迫或驚嚇所導致的神經系統問題,俗稱「胎風」。
所需藥材有天麻、薑製半夏、防風、羌活、膽星、殭蠶和全蠍,這些藥材需等量使用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後,用麵粉調成丸狀,大小約如芡實,再以硃砂裹在丸藥外層作為保護。服用時,則以鉤藤煎煮的湯水來吞服這些丸藥。
2. 胎寒
胎寒者,在胎母受寒邪,或過食生冷所致。必腹痛腸鳴,便青下利,寒慄時發,握拳曲足,失治則成盤腸溏瀉,口噤慢驚。若胎寒氣痛不已,木香磨水,調乳香、沒藥服
白話文:
「胎寒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寒冷侵襲,或是食用過多生冷食物所導致。患者必定會有腹痛、腸鳴的症狀,大便呈現青色且易腹瀉,會不定時地感到寒冷而顫抖,手腳蜷縮。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,可能會發展成為慢性腹瀉,口脣緊閉並且出現慢性的驚嚇狀態。若胎寒引起的疼痛持續不止,可以使用木香研磨成水,再調和乳香和沒藥來服用。」
3. 白芍藥湯
治胎寒腹痛。
白芍藥(一錢),甘草(四分),澤瀉(八分),薄桂(三分),姜水煎服。如誤汗誤下後,加人參、木香;發驚加鉤藤。
白話文:
這是在治療因為胎兒引起的腹部疼痛。
使用白芍藥(約等於現在的3克),甘草(約1.6克),澤瀉(約3.2克),肉桂(約1.2克)。用薑和水一起煎煮服用。如果在不適當的情況下進行了出汗療法或下法治療後,應加入人參和木香;如果出現驚嚇症狀,應加入鉤藤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