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(11)

1. 護持調治諸法(兒科)

嬰孩周歲以前,須驗顱囟與症兼看,則補瀉自得,吉凶易彰。訣曰:顱囟青筋,脈虛不榮:顱囟常陷,滑泄便便;顱囟腫起,風痰不止;顱囟久冷,吐痢青春;顱囟虛軟,癲癇不免:顱囟扁闊,暴泄易脫:顱囟歪長,風作即亡;顱囟連額,驚風易傷;顱囟未充,怕熱怯寒;顱囟緩收,胎氣不周;顱囟動數,神氣昏弱:顱囟寬大,受疾恐害;顱囟未合,筋骨柔弱。

小兒面紅色蒼者,乃為童顏,外實也。大便色黃稠膩者,為內實也。並不須服藥。

兒生三日,未乳之前,用牛黃一小豆大,蜜調成膏,乳汁化服,以下胎毒最妙。蓋牛黃益肝膽,除熱定精神,止驚悸,除百病。若胎熱者尤宜。形色不實者少服。更有用淡豆豉濃煎下胎毒者,其毒即下,又能助養脾氣,消化乳食。有月內以豬乳哺兒,可解痘毒驚癇,且無撮口、臍風之患。

凡毒妊娠,必須飲食有節,寒熱得調,起居有度,則胎受長養,氣和神適。生子必偉,兼須忌食熱毒諸物,生兒免有臍突瘡癰之患,及生之後,又須養血和氣,使乳汁安乎,則兒自受其益。

兒生六十日後,則瞳子成而能笑認人,切忌生人懷抱,及見非常。百日則任脈成,能自反復。一百八十日,則尻骨成,母當令兒學坐。二百四十日則掌骨成,母當扶教匍匐。三百日則髕骨成,母當扶教兒立。三百六十日則膝骨成,母當扶教兒行,此皆育兒一定之法。若日捧懷抱,重襲棉裘,不令出見風日,不令著其地氣,以致筋骨緩弱,數歲不行,一少失護,疾病乃生,此皆保育太過之罪也。更凡戲謔之語,不可恣藥,刀劍凶具,勿使摸捉。

莫近猿猴,近則傷意;莫抱鴉雀,抱恐傷眼。兒方學語,勿令揮霍,會坐勿久令腰似折。行莫令早,筋骨柔弱,雷鳴擊鼓,莫令掩耳,睡臥得節,須令早起,飲食休過,衣勿重襲,常食羹蔬,休哺美味,甘肥酸冷,姜蒜瓜果,油膩生茄,切勿過食。夜莫停燈,晝莫說鬼,睡莫當風,坐莫近水。

笑極與和,哭極與喜,笑哭之後,莫即與乳。心之有病,忌食鹽滷;肺之有病,忌食焦苦;肝之有病,忌食辛疏:脾之有病,忌食酸味;腎之有病,忌食甘甜。助其他氣,胎害於我。芡實、蓮子,能通心氣。石榴與柑大澀湯胃。乾柿煮蔗,尤能益肺。蒸藕炊豆,於肝有利。五味淮棗,脾家可意,肥膩鵝鴨,魚蝦油醋,腥膻並鹽,肺病切忌。

生冷甘甜,炰煎氣之味,籠炊等物,若犯脾病,亦所宜忌。心血髓腎,雞羊熏炙,並凡煎炒,心病亦忌。至如濕面,肺頭油膩,肝家有病,忌之亦急。食甜成疳,食飽傷氣,食酸損志,食冷成積,食苦耗神,食鹹閉氣,食辣肺傷,食肥痰益,總食以淡薄滋味,則脾胃克消,百脈得潤,臟腑氣清,病從何生?故凡小兒切忌食肉太早者耳,否則脾胃乃傷。若再甘甜麵食不禁,則令瘠蟲痢積。

白話文:

嬰兒在一歲以前,必須檢查頭頂的囟門狀況,同時觀察其他身體症狀,這樣才能正確判斷需要補養還是瀉火,進而了解吉凶徵兆。 總結來說:囟門出現青筋,代表氣血虛弱,無法滋養;囟門經常凹陷,代表容易腹瀉;囟門腫脹凸起,代表有風痰問題;囟門長期冰冷,代表容易嘔吐腹瀉;囟門虛軟無力,代表可能會有癲癇;囟門扁平寬闊,代表容易突然腹瀉脫水;囟門歪斜不正,代表容易因風邪而夭折;囟門連到額頭,代表容易受驚嚇導致抽搐;囟門發育不夠飽滿,代表怕熱又怕冷;囟門閉合太慢,代表胎氣不足;囟門跳動頻繁,代表精神虛弱;囟門過於寬大,代表容易生病受損;囟門尚未閉合,代表筋骨還很柔弱。

小孩臉色紅潤或帶點蒼白,是正常的健康膚色,表示身體外表狀況良好。 大便呈現黃色且濃稠,是正常的體內狀況,這兩種情況都不需要服用藥物。

嬰兒出生三天,在還沒餵奶之前,用一點點牛黃,大約像一顆小豆子的大小,用蜂蜜調成膏狀,再用少許母乳化開餵服,這是清除胎毒的最佳方法。 因為牛黃可以保護肝膽、清除體內熱毒、安定精神、止驚,並能消除多種疾病。 如果嬰兒體內有胎熱,就更應該使用。 如果嬰兒體質虛弱,用量就應該減少。 也有人會用淡豆豉煮濃汁來清除胎毒,可以幫助胎毒排出,還能幫助養護脾胃、消化乳汁。 有些人會在嬰兒滿月內用豬奶餵養,可以解痘毒和驚癇,而且不會有口噤、臍風等問題。

如果懷孕期間受到毒害,孕婦必須注意飲食均衡,寒熱適中,作息規律,這樣胎兒才能健康成長,氣血調和、精神安定。 生下的孩子一定會很健康強壯,同時要注意避免食用有熱毒的食物,以免孩子出生後有臍疝、瘡瘍等問題。 孩子出生後,也要注意補養氣血,讓乳汁充足,這樣孩子才能從中受益。

嬰兒出生六十天後,瞳孔發育成熟可以笑著認人,要避免讓陌生人抱,或是看到不尋常的事物。 一百天時,任脈發育成熟,可以自己翻身。 一百八十天時,尾椎骨發育成熟,母親應該開始教孩子學習坐立。 二百四十天時,掌骨發育成熟,母親應該扶著教孩子爬行。 三百天時,膝蓋骨發育成熟,母親應該扶著教孩子站立。 三百六十天時,腿骨發育成熟,母親應該扶著教孩子走路。 這些都是照護嬰兒的固定方式。 如果整天抱著孩子,穿著厚重的棉衣,不讓孩子接觸陽光和風,也不讓孩子接觸地面,會導致筋骨虛弱,到了好幾歲都還不能走路。 只要稍微疏忽照顧,疾病就會產生。 這都是過度保護所造成的錯誤。 還有,平常開玩笑的言語,不要亂說,刀劍等危險物品,不要讓孩子觸摸。

不要靠近猴子,靠近會傷害情緒;不要抱著烏鴉和麻雀,抱著可能會傷害眼睛。 嬰兒剛開始學習說話,不要讓他們大聲叫喊;會坐的時候,不要讓他們坐太久,以免腰部受傷;學走路時不要太早,以免筋骨虛弱。 打雷或敲鼓時,不要讓他們摀住耳朵。 睡覺要規律,必須早睡早起,飲食要適量,不要穿太厚的衣服,平常要多吃蔬菜,不要餵食太過美味的食物。 避免吃太多甘甜肥膩、酸冷、薑蒜瓜果、油膩茄子等食物。 晚上不要熄燈,白天不要說鬼故事,睡覺不要吹風,坐著不要靠近水邊。

高興時要適度,哭泣時要安撫,笑或哭之後,不要馬上餵奶。 如果心臟有問題,要避免吃鹽或滷味;如果肺部有問題,要避免吃燒焦或苦味的食物;如果肝臟有問題,要避免吃辛辣或蔬菜;如果脾臟有問題,要避免吃酸味的食物;如果腎臟有問題,要避免吃甜味的食物。 避免過度食用這些食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 芡實和蓮子可以幫助疏通心氣;石榴和柑橘會使胃澀,要適量;乾柿子煮甘蔗可以滋養肺;蒸藕和煮豆對肝臟有益;五味子和淮山紅棗對脾臟有益。 肥膩的鵝鴨、魚蝦、油醋、腥味、鹽等食物,肺病患者要避免食用。

生冷甘甜、煎炸燒烤等食物,以及籠蒸的食物,如果脾胃有問題,也應該避免。 心血、骨髓和腎臟方面有問題,雞肉、羊肉、煙燻燒烤的食物,以及煎炒的食物,心臟有問題的人也要避免。 另外,濕麵、肺頭、油膩等食物,肝臟有問題的人也應該避免。 吃太多甜食會導致疳積;吃太飽會傷氣;吃太多酸的會損害意志;吃太冷的會形成積滯;吃太多苦的會耗損精神;吃太多鹹的會閉塞氣機;吃太多辣的會傷肺;吃太多肥膩的會生痰。 總之,飲食以清淡為主,這樣脾胃才能消化,全身經脈才能得到滋潤,臟腑才能清淨,疾病又從何而來? 所以,小孩子絕對不能太早吃肉,否則會傷害脾胃。 如果再過度食用甘甜的麵食,就會導致營養不良、生蟲、痢疾等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