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(8)

1. 傷風(兒科)

凡少感微風,頓然頭疼鼻塞,咳嗽噴嚏,呵欠喘急,身熱脈浮,停寒悽清,此謂傷風。因肺主皮毛,傳入肺經,故多咳嗽,其虎口三關指紋紅紫而長,其脈左寸人迎脈大,為外感症也。(或云肝以候風,當左關。)復有傷風而自利,腹脹而手足冷者,此脾怯也,當與和脾而兼發散。

有潮熱多睡,氣粗嘔吐,乳食不消,大便黃白而咳嗽者,此乃脾肺受寒,不能入倉而故吐也。如潮熱而日依期發者,或壯熱不已者,此必欲成癇候也。若傷風而多淚,脅痛目腫咳嗽者,此傷風兼肝也。舌苦顏赤汗流咳嗽者,此兼心也。面黃唇腫,減食噁心者,此兼脾也。頤白眶腫,上氣喘急,肌慄毛焦者,此兼肺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稍微感受到風寒,就突然頭疼鼻子不通,咳嗽打噴嚏,打呵欠呼吸急促,身體發熱脈搏浮動,感覺寒冷淒涼,這就是傷風。因為肺主皮毛,風寒傳入肺經,所以大多咳嗽,虎口三關指紋呈紅紫色且較長,脈象左寸人迎脈跳動有力,屬於外感症。也有的人傷風還會腹瀉,肚子脹痛手腳冰冷,這是脾氣虛弱,需要同時調理脾胃和驅散風寒。

如果出現潮熱多睡,呼吸粗重嘔吐,乳食不消化,大便呈黃白色並且咳嗽,這是脾肺受寒,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而導致嘔吐。如果潮熱而且每天固定時間發作,或是發高燒持續不退,這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癲癇。如果傷風伴隨流眼淚,脅肋疼痛眼睛腫脹咳嗽,這是傷風兼犯肝臟。舌頭發苦臉色發紅流汗咳嗽,這是傷風兼犯心臟。臉色發黃嘴唇腫脹,食慾減退噁心,這是傷風兼犯脾臟。下巴發白眼眶腫脹,呼吸急促喘不過氣來,肌肉顫抖毛髮乾燥,這是傷風兼犯肺臟。

腰疼而嗽者,此兼腎也。

《靈樞》曰:小骨弱肉者,善病寒熱,何以候骨之大小,肉之堅脆?顴骨者,骨之本也,顴大則骨大,顴小則骨小。皮膚薄而其肉無䐃,(無䐃者,肉無分理也。)其臂懦懦然,(欲知髓之虛滿,又驗臂之厚薄,故臂薄者,其骨必小,其髓不滿,腦為髓腑,風池、風府內通於腦,腦髓不充,則邪易入以為病也。)

白話文:

腰部疼痛還伴隨咳嗽,這是腎臟也受影響了。

《靈樞》說:骨骼瘦弱肌肉鬆軟的人,容易生病,發冷發熱,怎麼判斷骨骼的大小和肌肉的堅實程度呢?顴骨是骨骼的根本,顴骨大則骨骼大,顴骨小則骨骼小。皮膚薄,肉沒有紋理,手臂軟弱無力,這些都是骨骼瘦弱的徵兆。想要知道骨髓是否充盈,還要觀察手臂的厚薄,手臂薄的人,骨骼必定小,骨髓不充盈,腦是髓的臟腑,風池、風府穴位內通向大腦,腦髓不足,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而生病。

2. 升麻葛根湯

治脾臟發咳,右脅痛,痛引肩背及陽明發痰等症。

升麻,白芍藥,甘草(各二錢),葛根(三錢),水煎服。

右脅者脾胃之鄉,肩者手陽明之脈,斑由胃熱,胃主肌肉,升麻、葛根直入陽明而逐其邪熱,佐以芍藥,使以甘草,和其營,俾無伏匿之邪也。其治發斑,止宜於將出者,若已出而用之,重虛其表,反增斑爛矣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臟引起的咳嗽、右脅疼痛(疼痛蔓延至肩背和陽明經絡)、以及痰多等症,可以用升麻、白芍、甘草(各兩錢)、葛根(三錢)水煎服用。右脅是脾胃所在的部位,肩部是手陽明經脈的循行路線,斑點是由於胃熱引起的,而胃主肌肉。升麻、葛根直達陽明經絡,驅散邪熱,再配以芍藥緩解疼痛,用甘草調和營氣,防止邪氣潛伏。這種方法治療發斑,只適合用於將要出現斑點的情況,如果斑點已經出現再使用,反而會加重表虛,導致斑點加重。

3. 二陳湯

半夏,白茯苓,甘草,橘紅,用姜水煎。

此方半夏豁痰燥濕,橘紅消痰利氣,茯苓降氣滲濕,甘草補脾和中。補脾則不生濕,燥濕滲濕則不生痰,利氣降氣則痰消解,治痰之聖藥也。有嫌半夏性燥,代以他藥,失其旨矣。如熱痰加芩連;寒痰加薑桂;濕痰加蒼白二術;食積痰加麴櫱、山楂;風痰加南星;燥痰加栝蔞、青黛;郁瘀加枳殼、香附;老痰加海石、朴硝,合宜之妙盡矣。

白話文:

將半夏、白茯苓、甘草、橘紅,用薑水煎煮。此方半夏能化痰燥濕,橘紅消痰利氣,茯苓降氣滲濕,甘草補脾和中。補脾可以防止濕氣產生,燥濕滲濕可以防止痰液產生,利氣降氣可以使痰液消解,因此是治療痰症的良藥。有些人嫌半夏性燥,用其他藥物代替,就失去了這個方子的精髓。例如,熱痰可加黃芩、黃連;寒痰可加生薑、桂枝;濕痰可加蒼朮、白朮;食積痰可加麥芽、神曲、山楂;風痰可加天南星;燥痰可加瓜蔞、青黛;郁瘀可加枳殼、香附;老痰可加海石、朴硝,這樣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,配伍得當,發揮最佳療效。

4. 解肌湯

治發熱有驚。

防風,山楂,桔梗,紫蘇,天花粉,薄荷,陳皮,枳殼(各五分),茯苓(三分),甘草(二分),水煎服。

小柴胡湯

見傷寒門。

麻黃湯

見傷寒門。

白話文:

治療發燒伴隨驚悸,可以用防風、山楂、桔梗、紫蘇、天花粉、薄荷、陳皮、枳殼各五分,茯苓三分,甘草二分,加水煎服,這就是小柴胡湯。這個方子在傷寒門裡有記載。另外,麻黃湯也可以用於治療發燒,它也在傷寒門裡有記載。

5. 風熱(兒利)

風熱者,其症有二,有素因痰火鬱熱在內,熱極生風,或為風寒所束、不得發越,此熱為本寒為標,治宜辛涼輕劑清熱散風。若熱甚生風者,但治其熱而風自消,風未生熱者,但治其風而熱自愈也。

白話文:

風熱者的症狀與治療

風熱症患者,其症狀主要有兩種:

第一種: 患者體質原本就有痰火鬱熱,這些熱氣積聚在體內,熱度過高就會導致生風,或者因為風寒阻礙著熱氣無法發散,導致熱氣被束縛。這類患者的本質是熱,而風寒只是表面的症狀,治療上應該使用辛涼輕劑,例如清熱散,來清熱散風。

第二種: 熱氣過盛直接導致生風。這種情況下,只需要治療熱症,風症自然會消退。而如果風寒入侵,但還沒有生熱,只需要治療風寒,熱症自然會痊癒。

6. 解肌湯

疏導風熱。

桔梗,木通,山楂,枳殼,前胡,陳皮,川芎,甘草,姜水煎,如氣相仿發瘡疹者加蟬蛻;如內熱加黃芩;如咳嗽加桑皮、杏仁。

白話文:

用桔梗、木通、山楂、枳殼、前胡、陳皮、川芎、甘草,加薑水煎煮。如果像是要發瘡疹的,就再加蟬蛻;如果內熱就加黃芩;如果咳嗽就加桑皮、杏仁。

7. 方脈傷風合參

傷風雖病之小者也。然諺云不醒即成癆,蓋由乎金水二臟不足,陽氣不能衛之於外也。《經》曰:傷於風者,頭先受之,故必頭痛。《經》曰:陽浮者,熱自發,陰弱者,汗自出,故必發熱自汗。若肉腠閉拒,雖有大風苛毒,弗之能害。《經》曰:肉不堅腠理疏,則善病風。

又曰:虛邪賊風,陽先受之,蓋風者天之陽,風傷於衛,衛者人之陽,以類相從也。治法不可發散太過,不可補益太早,更當審的內因外因為治。外因者為有餘,秋冬與辛溫,春夏與辛涼,解肌表而從汗散。內因者為不足,固其衛氣,兼解風邪。若再發表,則重虛其虛。要知邪之所湊,其正必虛,倘徒事疏解,則已受之邪,從此而去,未來之邪,何時而已耶?若既從發表之後而仍惡風自汗如故者,此營衛傷而氣血不充也。若調榮養衛為主。

白話文:

感冒雖然是常見的小病,但俗話說「不醒即成癆」,這是因為脾肺兩臟虛弱,陽氣不足以抵禦外邪。經書上說:風邪入侵,首先會侵犯頭部,所以會引起頭痛。經書上還說:陽氣浮越,則容易發熱,陰氣虛弱,則容易出汗,所以感冒會出現發熱、出汗的症狀。如果肌膚腠理緊閉,即使強勁的風邪,也無法侵入。經書上說:肌肉不堅固,腠理疏鬆,就容易患風寒病。

另外,經書上也說:虛弱的邪氣和風邪,首先會侵犯陽氣,這是因為風是天地之間的陽氣,風邪侵犯人體的衛氣,衛氣是人體的陽氣,同類相吸。治療感冒時,不能過度發散,也不能過早補益,應該根據內外因進行治療。外因是過盛,秋冬用辛溫藥物,春夏用辛涼藥物,疏通肌表,使汗液排出。內因是虛弱,要固護衛氣,同時解散風邪。如果再用發散的方法,就會加重虛弱。要明白邪氣入侵的地方,一定是正氣虛弱,如果只顧著疏散解表,那麼已經入侵的邪氣雖然暫時消失,但未來還會再次入侵,何時才能結束呢?如果用發散方法治療之後,仍然怕風、出汗,這是營衛受損,氣血不足。治療應該以調補營衛、滋養氣血為主。

若調邪猶未盡,再加疏表,虛虛之禍,不可勝言。如素有痰熱壅遏太陰陽明二經,內有窠囊,則風邪易於外束。若為之招引者,然所謂風乘火勢,火逞風威,互相鼓煽者,必外加辛涼,以解其束,內加清熱化痰以去其窠,則絕表裡相牽為患之害矣。勿謂秋毫之小病,若屢發漸變大疴,常多輕視忽略不守禁忌,攻補誤設,以致由淺入深,侵淫臟腑,氣血日衰,金枯水涸,百病皆牢,變成癆瘵,不可療矣。

傷風者,書所謂新咳嗽而鼻塞聲重者是也。凡有汗惡風,脈浮數為傷風,外有六經之形證,如頭項痛腰脊強,宜以桂枝湯或九味羌活湯治之。然輕重不一,由乎人之裡氣虛實,而感冒隨有深淺矣。初起則寒,故藥宜辛溫發散;郁久則熱,故藥宜辛涼和解,切不可初用寒涼以致外邪不得疏散,鬱火不得發越,則肺氣益傷,猶引賊破家矣。至有脾肺兩虛,湊里不密,而數傷風者,愈發則愈虛,愈虛則愈感,惟補中益氣湯最宜。

白話文:

如果邪氣還沒完全消除,就又去疏通表證,會造成虛弱的後果,後患無窮。就像本來就存在痰熱阻塞太陰陽明兩條經脈,體內有空洞,就容易被外邪束縛。如果再用藥物招引外邪,就會導致風乘火勢,火助風威,互相助長。必須外用辛涼藥物來解開束縛,內服清熱化痰藥物來去除空洞,才能避免表裡相牽的危害。不要小看風寒感冒這種小病,如果反覆發作,就會逐漸變成大病。很多人往往輕視疏忽,不注意禁忌,亂用攻補藥物,導致病情加重,侵犯臟腑,氣血衰竭,最終變成癆瘵,無法治療。

傷風就是書中所說的,新出現的咳嗽伴隨鼻塞,聲音沉重。凡是有出汗怕風,脈搏浮數的,都是傷風,外在表現符合六經病證,例如頭項疼痛、腰脊僵硬,可以用桂枝湯或九味羌活湯治療。但輕重程度不同,取決於體內元氣的虛實,感冒的深淺也不一樣。初期是寒症,所以藥物宜用辛溫發散;如果久郁成熱,就應該用辛涼和解的藥物,絕對不能一開始就用寒涼藥物,否則外邪無法疏散,鬱熱無法發散,反而會損傷肺氣,猶如引賊入室。有些人脾肺兩虛,腠理不密,經常感冒,越是感冒就越虛弱,越是虛弱就越容易感冒,這種情況最適合用補中益氣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