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4)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4)
1. 生氣通天論篇
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陽氣者,若天與日,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,(人之有陽,若天之有日,天失其所則日不明,人失其所則陽不固,人壽夭折。)故天運當以日光明,是故陽因而上,衛外者也。(此以明陽氣運行之部分,輔衛人身之正用也。)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
(此又明陽氣之運養也。然陽氣者,內化精微,養於神氣,外為柔軟,以固其筋。)故陽氣者,一日而主外,(晝則陽氣在外,周身行二十五度。)平旦人氣生,日中陽氣隆,日西而陽氣已虛,氣門乃閉。(隆,高也,盛也。夫氣之有者,皆自少而之壯,積暖以成炎,炎極又涼,物之理也。
故陽氣平曉生,日中盛,日西而已減虛也。氣門,謂玄府也。發泄經脈營衛之氣,故謂氣門。)是故暮而收據,無擾筋骨,無見霧露,反此三時,形乃困薄。(皆所以順陽氣也。陽出則出,陽藏則藏。暮,陽氣衰,內行陰分,故宜收斂以拒虛邪,擾筋骨則逆陽精耗,見霧露則寒濕俱便,故順此三時,乃天真久遠也。)陰者,藏精而起亟也,陽者,衛外而為固也。
(言在人之用也。)陰不勝其陽,則脈流薄急,並乃狂。(薄急,謂極虛而急數也。並,謂盛實也。狂,謂狂走也。陽並於四肢則狂。四肢,諸陽之本也。陽盛則四肢實,實則登高而歌,熱盛於身,故棄衣而走也。如是者,皆謂陰不勝其陽也。)陽不勝其陰,則五臟氣爭,九竅不通,(九竅者,內屬於臟,外設為官,五臟氣爭,則九竅不通。是以聖人陳陰陽,筋脈和同,骨髓堅固,氣血皆從。
如是則內外調和,邪不能害,耳目聰明,氣立如故。(邪氣不克,故真氣獨立而如常。)陽強不能密,陰氣乃絕,(陽自強而不能閉密,則陰泄瀉,而精氣竭絕也。)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,(陰氣和平,陽氣閉密,則精神日益治也。)陰陽離決,精氣乃絕。(陰不和平,陽不閉密,強為施瀉,損耗天真,則精氣不化,乃絕流通也。
)因於露風,乃生寒熱。(因於露體,觸冒風邪,風氣外侵,陽氣內拒,風陽相薄,故寒熱生。)是以春傷於風,邪氣留連,乃為洞泄。(風氣通肝,春肝木王,木勝脾土,故洞泄生也。)夏傷於暑,秋為痎瘧。(夏熱已甚,秋陽復收,陽熱相攻,則為痎瘧。痎,老也,亦曰瘦也。
)秋傷於濕,上逆而咳,(秋濕既勝,冬水復旺,水來乘肺,故咳逆病生。)發為痿厥。(濕氣內攻,則咳逆,外散筋脈則痿弱。)冬傷於寒,春必溫病。(冬寒且凝,春陽氣發,寒不為釋,陽怫於中,寒怫相持,故為溫病。)四時之氣,更傷五臟。(寒暑溫涼,遞相勝負,四時之氣,更傷五臟之和。
)
白話文:
【生氣通天論篇】
《生氣通天論》說:陽氣就像天空與太陽,如果失去它的正常位置,就會導致壽命縮短,健康狀況不明顯。人有陽氣,就如同天有太陽;天若失去它的位置,則太陽無法明亮,人若失去它的位置,則陽氣無法穩固,人將因此而早逝。
因此,天地運行應以日光爲明,所以陽氣向上運行,保護人體外部。陽氣精微可以滋養精神,柔韌可以養護筋骨。
陽氣在一天中主要保護體表,白天時陽氣在體表運行,從清晨開始,人體陽氣逐漸旺盛,至中午達到高峯,到傍晚時陽氣開始減弱,毛孔也隨之閉合。
因此,在夜晚應該收斂精力,不要擾動筋骨,避免霧露,違背這三個時間規律,身體會變得虛弱。陰精收藏於體內,而陽氣則在體表形成堅固的保護。
陰不能超過陽,否則脈搏會變得薄弱而急促,可能導致精神錯亂。陽不能超過陰,否則五臟之氣會爭鬥,九竅(即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口等)將不通暢。
當陽氣過強而不能保持密閉時,陰氣就會流失,精氣也會枯竭。陰陽平衡且互密,精神才能正常運作。若陰陽分離,精氣就會中斷。
受到露風的影響,可能會產生寒熱症狀。例如,春天若受風邪侵襲,邪氣會滯留,導致腹瀉;夏天受暑氣影響,秋天可能引發瘧疾;秋天溼氣傷害,冬天可能引起咳嗽或肺部疾病;冬天受寒氣侵襲,春天可能出現溫病。
四季之氣交替影響,容易傷害五臟的和諧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