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6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 (6)

1. 平人氣象論篇

《平人氣象論》曰:人一呼再動,一吸脈亦再動,呼吸定息脈五動,閏以太息,命曰平人。平人者,不病也。(經脈一周於身,凡長十六丈二尺,呼吸脈各再動,定息脈又一動,則五動也。計二百七十定息,氣行環周,然盡五十營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,則氣都行八百一十丈,如是則應天常度。脈氣無不及太過,氣象平調,故曰平人。

)常以不病調病人,醫不病,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。(此言一息五至之脈,為無病也。鼻中出氣曰呼,入氣曰吸,呼吸定息,總為一息,言病人一呼而彼脈遂再動,一吸而彼脈遂再動,呼吸定息脈遂五動,猶歲之有閏,是閏以太息之脈,乃所謂一息五至也。如此者,名曰平人。

平人者,不病也。蓋醫人一息,則無病之人亦一息,所以知其脈之五動為不病也。當以不病之人調彼有病之人。緣醫者,自己不病故因彼病人,乃平自己之息,以調候之耳。此所以為診法也。

人身之脈總計一十六丈二尺,一呼脈行三寸,一吸脈行三寸,一百三十五息,脈行八丈一尺,二百七十息,行十六丈二尺,為一周,一晝一夜,計一萬三千五百息,脈行八百一十丈為五十周,既一十六丈二尺之脈,而積之也。)人一呼脈一動,一吸脈一動,曰少氣。(呼吸脈各一動,候減平人之半,計二百七十定息,氣行八丈一隻,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,都行四百五丈。少氣之理從此可知。

此言一息二至之脈為少氣,自平脈之不及也言之。)人一呼脈三動,一吸脈三動而躁,尺熱曰病溫,尺不熱,脈滑曰病風,脈澀曰痹。(呼吸脈各三動,准過平人之半,計二百七十息,氣行凡三十四丈三尺,病生之兆,由斯著矣。夫尺者,陰分位也,寸者。陽分位也。然陰陽俱熱,是則為陰陽獨躁,盛則風中陽也。

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中惡風者,陽氣受也滑為陽盛,故病為風,澀為無血,故為病痹也。此言一息六至之脈,而為諸病,平脈太過者言之也。)平人之常氣稟於胃,胃者,平人之常氣也。(常平之氣,胃海致之,故曰: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。)人無胃氣曰逆,逆則死。(脈以胃氣為本,無胃氣曰逆,逆則死。

)春胃微弦曰平,(言微似弦,不謂微而弦也。鉤及軟弱毛石義並同。)夏胃微鉤曰平,長夏胃微軟弱曰平,秋胃微毛曰平,冬胃微石曰平。(此承上文而言,五臟皆以胃氣為本。)脈從陰陽,病易已,脈逆陰陽,病難己。(脈病相應謂之從。脈病相反謂之逆,此言脈當與病而相順也。

)脈得四時之順,曰病無他,脈反四時及不間臟曰難已。(春得秋脈,夏得冬脈,秋得夏脈,冬得四季脈,皆謂反四時之氣不相應。間臟者,如肝病乘土,當傳之於脾,及不傳之於脾而傳之於心,則間其所勝之臟而傳之於所生之臟矣。《難經》所謂間臟者,生是也,及無間臟之脈,皆謂之難已耳。

此言脈當於時而相順也。)人以水穀為本,故人絕水穀則死,無胃氣亦死。所謂無胃氣者,但得真臟脈,不得胃氣也。所謂脈不得胃氣者,肝不弦,腎不石也。(不弦不石皆謂不微似也。)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(手少陰脈,謂掌後陷中,當小指動而應手者也。岐伯曰:其外經病而臟不病,故獨取其經,於掌後銳骨之端,此之謂也。

動,謂動脈也。動脈者,大如豆,厥厥動搖也。《正理論》曰:脈陰陽相搏,名曰動也。)

白話文:

《平人氣象論》說:一個正常人在一次呼吸中,脈搏會跳動兩次,在一次完整的呼吸和靜息之後,脈搏會跳動五次,若在這之間出現了深呼吸,這就是正常的生理現象。這種狀態的人被稱為「平人」,即沒有生病的人。

人體的經脈總長度為16丈2尺,每次呼吸,脈搏各跳動兩次,靜息時脈搏再次跳動,這樣就形成了五次跳動。大約270次靜息,氣血就能流遍全身。50次循環後,也就是13500次靜息,氣血能流經810丈的距離,這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。脈氣沒有不及或過度的情況,氣象平穩調和,所以被稱為平人。

通常用健康人的狀態來對比病人的狀況,醫生自身是健康的,因此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呼吸來判斷病人的病情,這就是診斷方法。

一個人如果在一次呼吸中脈搏只跳動一次,這被稱為「少氣」。如果脈搏在一次呼吸中跳動三次,並且伴有焦躁,手腕內側發熱,這表示患上了溫病;如果手腕內側不熱,脈搏滑利,這表示患上了風病;如果脈搏滯澀,這表示患上了痹症。

健康人的氣血源自胃部,胃是健康人氣血的來源。如果一個人的脈象中沒有胃氣,這表示身體處於逆境,逆境就會導致死亡。

春天,如果脈象微微呈現弦狀,這表示身體健康;夏天,如果脈象微微呈現鉤狀,這表示身體健康;長夏,如果脈象微微呈現軟弱狀,這表示身體健康;秋天,如果脈象微微呈現毛狀,這表示身體健康;冬天,如果脈象微微呈現石狀,這表示身體健康。

如果脈象與四季的陰陽相符合,疾病容易康復;如果脈象與四季的陰陽相違背,疾病難以康復。

如果脈象與四季的氣候相符合,表示疾病沒有其他問題;如果脈象與四季的氣候相違背,或者在病變期間沒有傳遞到相剋的臟器,這表示疾病難以康復。

人以水和食物為生存基礎,如果人停止攝取水和食物,就會死亡;如果脈象中沒有胃氣,也會導致死亡。所謂沒有胃氣,指的是隻能感受到真臟脈,而感受不到胃氣。

所謂脈象中沒有胃氣,指的是肝臟的脈象不是微微弦狀,腎臟的脈象不是微微石狀。

如果女性手少陰脈跳動得很強烈,這表示懷孕了。手少陰脈指的是手掌後方的小指脈動。如果脈象呈現動脈狀態,表示脈象在陰陽兩方面相互搏擊,這就是動脈的特徵。

2. 玉機真臟論篇

《玉機真臟論》曰:見真臟曰死,何也?岐伯曰:五臟者,皆稟氣於胃,胃者五臟之本也。(胃為水穀之海,故五臟稟焉。)臟氣者,不能自至於手太陰,必因於胃氣,乃至於手太陰也。(人稟氣於胃,臟氣者,平人之常氣,故臟氣因胃乃能至於手太陰也。)故五臟各以其時,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。

(自為其狀,至於手太陰也。)故邪氣盛者,精氣衰也。故病甚者,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,故真臟之氣獨見,獨見者,病勝臟也,故曰死。(是所謂脈無胃氣也。)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,(氣盛形盛,氣虛形虛,上相得也。)色澤以浮,謂相易已,(氣色浮潤,血氣相營,故易已。

)脈從四時,謂之可治,(脈春弦夏鉤秋浮冬石,謂順四時,從,順也。)脈弱以滑是有胃氣,命曰易治,取之以時,(候可取之時而取之,則萬舉萬全,當以四時血氣所在,而為療耳。)形氣相失,謂之難已:(形盛氣虛,氣盛形虛,皆相頭也。)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;(夭,謂不明而晦。

不澤,謂枯燥也。)脈實以堅,謂之益勝;勝實以堅,是邪氣盛,故益甚也。)脈逆四時,謂不可治。(以氣逆故不治。)五實死,五虛死,(五實,謂五臟實。五虛,謂五臟虛脈盛,皮熱,腹脹,前後不通,悶瞀,此謂五實。(實,謂邪氣盛實。脈盛,心也。皮熱,肺也。

腹脹,脾也。前後不通,腎也。悶瞀,肝也。)脈細,皮寒,氣少,泄利前後,飲食不入,此謂五虛。(虛,謂真氣不足也。脈細,心也。皮寒,肺也。氣少,肝也。飲食不入,脾也。)其時有生者,何也?漿粥入胃,泄注止,則虛者話;身汗得後利,則實者活,此其候也。

(飲粥得入於胃,胃氣和調其利漸止,胃氣得實,虛者得活,言實者得汗外通,後得便利自然調平。)

白話文:

【玉機真髒論篇】

《玉機真髒論》說:看到真髒的情況就說病人會死亡,這是爲什麼呢?岐伯解釋道:五臟都從胃部獲取元氣,胃可以說是五臟的根本。(因爲胃是消化食物和水分的地方,所以五臟都從中獲取能量。)臟腑的元氣無法自行到達手太陰經,必須要藉助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。(人體的元氣來源於胃,臟腑的元氣是健康人的常態,因此臟腑的元氣要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。)因此,五臟在各自特定的時間,都會將自身的狀況反映到手太陰經上。

當邪氣旺盛時,就是精氣衰弱的表現。所以病情嚴重時,胃氣無法與邪氣一同到達手太陰經,此時只能看到真髒的狀況,這表示疾病已經勝過臟腑,所以判定爲死亡。(這就是所謂的脈象無胃氣。)如果形態與氣息相互匹配,就稱爲可以治療,(如果氣息與形態都旺盛,或者氣息與形態都虛弱,這就是形態與氣息相匹配。)面色紅潤且浮亮,表示疾病已經好轉,(如果氣色紅潤且光澤,血液與氣息正常運行,因此疾病容易恢復。)

脈象符合四季規律,稱爲可以治療,(春天的脈象應爲弦狀,夏天的脈象應爲鉤狀,秋天的脈象應爲浮狀,冬天的脈象應爲沉狀,這表示順應四季的規律。)脈象微弱但光滑,表示有胃氣,稱爲易於治療,應該在適當的時間進行治療,(等待合適的治療時機,就能確保萬無一失,應當根據四季血液與氣息的位置,來進行治療。)如果形態與氣息不匹配,稱爲難以治癒:(如果形態旺盛但氣息虛弱,或者氣息旺盛但形態虛弱,都是不匹配的情況。)面色暗淡無光,稱爲難以治癒;(暗淡,是指沒有光澤且昏暗。無光,是指乾燥無澤。)脈象堅實,表示疾病更加嚴重;堅實且實際,表示邪氣旺盛,因此疾病會更加嚴重。)脈象違背四季規律,稱爲不可治療。(因爲氣息違背規律,所以無法治療。)

五實則死,五虛則死,(五實,指的是五臟實滿。五虛,指的是五臟虛弱。)五實的症狀包括:脈象旺盛、皮膚髮熱、腹部脹大、前後不通暢、感到悶熱和昏眩,這被稱爲五實。(實,指的是邪氣旺盛。脈象旺盛,代表心臟問題。皮膚髮熱,代表肺部問題。腹部脹大,代表脾臟問題。前後不通暢,代表腎臟問題。感到悶熱和昏眩,代表肝臟問題。)五虛的症狀包括:脈象細弱、皮膚寒冷、氣息微弱、腹瀉或便祕、飲食困難,這被稱爲五虛。(虛,指的是正氣不足。脈象細弱,代表心臟問題。皮膚寒冷,代表肺部問題。氣息微弱,代表肝臟問題。飲食困難,代表脾臟問題。)

然而,有些時候病人仍然可能存活,這是爲什麼呢?如果病人能夠進食粥類,腹瀉停止,那麼虛弱的人就可以恢復健康;如果病人出汗後排便順暢,那麼實證的人也可以恢復健康,這就是判斷病情好轉的跡象。

(如果病人能夠進食粥類,並且胃部得到調理,腹瀉逐漸停止,胃氣得到充實,虛弱的人就可以恢復健康。實證的人通過出汗達到外部通透,之後排便順暢,身體自然會調和平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