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雜症大小合參卷八

2. 風門(兒科)

《內經》謂:新沐中風為首風,飲酒中風為漏風,入房汗出中風為內風,入中為腸風,在外為泄風,及心肝脾肺腎胃風之形狀不同。又曰:風者百病之長也。清淨則肉腠閉拒,雖有大風苛毒,勿之能害。否則天有八風,乘虛感襲。《靈樞》曰:風從南來,名曰太弱風。其傷人也,內舍於心,外在於脈,其氣主熱。

風從西南方來,名曰謀風。其傷人也,內舍於脾,外在於肌,其氣主弱。風從四方來,名曰剛風。其傷人也,內舍於肺,外在於皮膚,其氣主燥。風從西北方來,名曰折風。內舍於小腸,外在於手太陽脈,脈閉則結而不通,故善暴死。風從北方來,名曰大剛風。其傷人也,內舍於腎,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,其氣主寒。

風從東北方來,名曰凶風。其傷人也,內舍於大腸,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膠節。風從東來,名曰嬰兒風。其傷人也,內舍於肝,外在於筋紐,其氣主身濕。風從東南方來,名曰弱風。其傷人也,內舍於胃,外在於肌肉,其氣主體重。此謂八風,聖人避茲如矢石焉。《經》曰: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。

賊風者,如月建在卯寅,卯寅屬木,風從西來,則對衝之金剋木。月建在已午,已午屬火,風從北來,則對衝之水剋火。月建在申酉,申酉屬金,風從南來,則對衝之火剋金。月建在辰戍丑未,四者皆為屬土,風從東來則對衝之木剋土。月建在子,風從南來,對衝之火反勝也。

月建在酉,風從東來,對衝之木反勝也。皆為賊風,並宜避之,如肝中風,則踞坐而舉頭不得,左脅疼痛,諸筋攣急,頭目瞤動,上視多怒。心中風,則但能仰臥,傾側不能,發熱失音,其舌焦赤。脾中風,則腹滿身黃,唇黃踞坐,四肢不收,皮肉瞤動。肺中風,則偃臥胸滿,喘息咳嗽,燥悶汗出,目能視人,口不能言。

腎中風,則踞坐面浮,腰脊痛引少腹,風入頜頰之間,則口喎而牙緊,風客咽喉,而出聲之竅塞而失音。風與氣搏則氣被痰隔,而出鋸聲,搏於筋脈,因寒則拘急攣通而脈浮緊,因熱則弛緩不隨,而脈浮洪,浮者在表宜汗,實者在裡宜泄,促者在上宜吐。然治風當先理氣,不可專服風藥,攻之愈急,則風勢愈甚,務調榮衛通暢,則風可不治自愈矣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提到,洗完澡後立即吹風會得首風,喝酒後吹風會得漏風,性行為後出汗吹風會得內風,若風進入身體內部會成為腸風,在外部則是泄風,以及影響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和胃的風,這些風造成的症狀各不相同。又說,風是各種疾病的根源。如果身體乾淨,肌膚毛孔緊閉,即使有強大的風邪和毒素,也無法傷害到身體。否則,自然界有八種風,會趁虛而入,侵襲身體。

《靈樞》記載,從南方來的風叫做太弱風,它傷害人體時,內部影響心臟,外部影響脈絡,其特徵是引起熱症。

從西南方來的風叫做謀風,它傷害人體時,內部影響脾臟,外部影響肌肉,其特徵是造成虛弱。

從四方來的風叫做剛風,它傷害人體時,內部影響肺部,外部影響皮膚,其特徵是導致乾燥。

從西北方來的風叫做折風,內部影響小腸,外部影響手太陽脈,脈絡閉塞就會導致突然死亡。

從北方來的風叫做大剛風,它傷害人體時,內部影響腎臟,外部影響骨骼和肩背的肌肉,其特徵是引起寒冷。

從東北方來的風叫做兇風,它傷害人體時,內部影響大腸,外部影響兩脅腋骨下及關節。

從東方來的風叫做嬰兒風,它傷害人體時,內部影響肝臟,外部影響筋骨,其特徵是身體濕潤。

從東南方來的風叫做弱風,它傷害人體時,內部影響胃,外部影響肌肉,其特徵是身體沉重。

這些就是所謂的八風,賢明的人會像躲避箭石一樣遠離它們。經典上說,虛弱的邪風,應該適時地避免。

所謂的邪風,例如月建在卯寅時,卯寅屬木,風從西方來,對應的金會剋制木。月建在巳午時,巳午屬火,風從北方來,對應的水會剋制火。月建在申酉時,申酉屬金,風從南方來,對應的火會剋制金。月建在辰戍醜未時,這四個都屬土,風從東方來,對應的木會剋制土。月建在子時,風從南方來,對應的火反而會勝過它。

月建在酉時,風從東方來,對應的木反而會勝過它。這些都是邪風,都應該避免。例如,肝臟受風影響,人會蹲坐,抬不起頭,左側肋骨疼痛,所有筋絡緊繃,眼睛眨動,向上看時容易生氣。心臟受風影響,人只能仰臥,側臥不能,發燒,聲音嘶啞,舌頭焦紅。脾臟受風影響,腹部膨脹,全身黃疸,嘴脣黃色,蹲坐,四肢不能活動,皮膚和肌肉抽動。肺部受風影響,趴臥,胸部滿悶,呼吸困難,咳嗽,乾燥,出汗,眼睛能看人,嘴巴卻不能說話。

腎臟受風影響,人會蹲坐,臉部浮腫,腰部和脊椎疼痛,牽引到下腹部,風進入顎頰間,會使嘴角歪斜,牙齒緊咬,風進入咽喉,聲音出口的通道堵塞,失去聲音。風與氣搏鬥,氣被痰阻隔,發出鋸齒聲,風搏鬥筋脈,遇冷則筋脈緊縮,脈象浮緊,遇熱則鬆弛,脈象浮洪,浮象在表面,適合出汗治療,實象在內部,適合瀉下治療,促象在上方,適合催吐治療。然而,治療風病應先調整氣血,不能單一使用風藥,攻擊越急,風勢反而越強烈,必須調節營養和防禦系統,使之暢通,風病才能自然痊癒。

3. 通關散

治卒暴中風,牙關緊急,藥不得下。

細辛,簿荷,豬牙皂角,雄黃(各二錢),為末,每用少許,吹入鼻中,俟噴嚏後,然後進藥,如不嚏者不治,牙關緊甚,前藥中加麝香少許,或用烏梅或白梅,去核,同藥擦牙。酸先入筋,使牙關痠軟利開,亦木剋土之義,蓋牙齦屬陽明胃土也。或有單用烏梅擦牙齦,涎出即開。

夫陽明之脈,循頰車入齒縫,風寒中之,輕則戰慄鼓頷,重則口噤不開。若中風而口開不噤者,又是脫症,而行先絕也,不治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[通關散]的使用方法和作用,用於突然中風,牙關緊閉,無法吞服藥物的情況。

主要成分包括細辛、薄荷、豬牙皁角、雄黃各二錢,磨成粉末。使用時,取少量藥粉吹入鼻中,等待噴嚏後,再服用其他藥物。如果沒有噴嚏反應,表示病情較嚴重,可能難以治療。對於牙關特別緊閉的情況,可在藥方中加入少量麝香,或使用烏梅或白梅去核,與藥粉一起摩擦牙齒。由於酸味能先進入筋絡,使牙關變得酸軟而容易張開,這也是根據五行中木剋土的原理,因為牙齦屬於陽明胃土。有時單純使用烏梅摩擦牙齦,讓口水流出也能達到同樣效果。

陽明經脈沿頰部進入牙縫,當風寒侵襲,輕微時會出現顫抖和下巴顫動,嚴重時則會口齒緊閉無法開啟。若是中風後口齒大開且無緊閉現象,這可能是脫症,預示著生命徵象開始衰竭,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療。

4. 稀涎散

主中風暴僕,痰涎壅盛,此藥取吐。

牙皂四條(去皮、弦,炙),白礬(二兩,枯),共為末。每進三字,水下。

夫清陽在上,濁陰在下,天冠地履,無暴僕也。若濁邪逆湧,清陽失位,故暴僕而多痰,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。白礬酸苦,《經》曰:「酸苦湧泄」,故此為君;皂角辛鹹,《經》曰:辛以散之,鹼以軟之,故以為佐,咽喉疏通,能進湯液便止。若攻盡其痰,則無液以養筋,令人攣急偏枯,此大戒也。

白話文:

【稀涎散】

主要用於治療突然中風倒地,口吐大量痰涎的情況,這款藥物目的是引發嘔吐以清除體內痰涎。

使用四條豬牙皁(需去除外皮和纖維,再進行烘烤)與二兩白礬(需焙乾),一同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量約為「三字」大小,用水送服。

正常狀況下,身體的清氣應該在上方,濁氣在下方,如天地各司其職,不會有突然倒地的現象。然而,一旦濁氣逆流上升,清氣失位,就會造成突然倒地且伴隨大量痰涎的症狀。治療時,應先處理表面的症狀,再深入根治病因。白礬具有酸苦的味道,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酸苦的物質能促進分泌」,因此作為主要成分;豬牙皁味道辛鹹,《黃帝內經》又說:「辛味能散開物質,鹼性可軟化固體」,所以被當作輔助成分。此藥能疏通咽喉,一旦患者可以進食湯水,即可停止服用。但如果過度清除體內的痰涎,體內會缺乏必要的液體來滋養肌肉,可能導致肌肉緊繃或半身不遂,這是必須嚴格遵守的禁忌。

5. 加減烏藥順氣飲

能治中風,痰涎壅盛。

烏藥,防風,枳殼,陳皮,殭蠶,白芷,麻黃(去節),羌活,半夏,白姜(泡),甘草,南星,薑棗同煎。

白話文:

這款「加減烏藥順氣飲」能夠治療中風,尤其適用於痰液過多的情況。

所需藥材如下:烏藥、防風、枳殼、陳皮、殭蠶、白芷、去了莖節的麻黃、羌活、半夏、經過浸泡的白薑、甘草、南星。這些藥材應與薑和棗一同煎煮。

6. 獨活湯

治中風濕日久,腰背手足疼痛,痿痹不仁。

獨活,當歸(酒炒),白朮(麩拌炒),黃耆(蜜炙),薄桂(去皮),牛膝(酒浸,各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,生薑蔥白同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長期受風濕困擾,導致腰背和手足感到疼痛,甚至有麻木無力感的處方,稱為「獨活湯」。

在這個處方中,使用了獨活、當歸(經過酒炒)、白朮(用麩皮拌炒過)、黃耆(經蜜炙)、薄桂(去皮)、牛膝(經過酒浸泡,以上藥材各二錢)、以及甘草(經過炙烤,一錢)。所有藥材加在一起,與生薑和蔥白一同煎煮後服用。

7. 排風湯

治中風昏憒,狂語失音。

白鮮皮,白朮,芍藥,桂心,川芎,當歸,杏仁,防風,甘草,獨活,麻黃,茯苓

薑棗同煎。

白話文:

這份古方「排風湯」用於治療中風後出現的意識不清、胡言亂語及聲音嘶啞的情況。

使用的藥材包括:白鮮皮、白朮、芍藥、桂心、川芎、當歸、杏仁、防風、甘草、獨活、麻黃和茯苓。

在煎煮時,需加入薑和棗一同熬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