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14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14)

1. 五獸三匱丹

治因氣血耗損,肝腎不足,兩腳痿弱。

鹿茸(酥炙),麒麟竭,虎脛骨(解片,酥炙),牛膝(酒浸),狗脊(燎去毛,各等分),上修事為末,即五獸丹料也。辰砂一兩為末,附子大者一個,去皮、臍,剜旋去心,空入辰砂於內;宣木瓜一個,剜心,仍剝去皮,入上附子於內,以旋附子末,蓋附子口正坐於銀石罐中,重湯蒸十分爛附子斷白為度,即三匱丹也。上為三匱丹研膏,調五獸末勻為丸。

如雞豆大,木瓜酒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氣血耗損、肝腎不足而導致雙腿無力的病症,將鹿茸(酥炙)、麒麟竭、虎脛骨(解片,酥炙)、牛膝(酒浸)、狗脊(燎去毛,各等分)研磨成粉末,這就是五獸丹的藥材。再將辰砂一兩研磨成粉末,取一個較大的附子,去皮、臍,剜旋去心,將辰砂粉末填入附子中。然後取一個木瓜,剜心,剝去皮,將填有辰砂粉末的附子放入木瓜中,再用附子粉末蓋住附子開口,並將木瓜置於銀石罐中,用重湯蒸煮,直到附子煮爛斷白為止,這就是三匱丹。將三匱丹研磨成膏狀,再與五獸丹粉末混合均勻,製成如雞豆大小的丸藥,用木瓜酒送服。

2. 五加皮酒

治筋痿拘攣,疼痛不便屈伸。

五加皮(半斤),蒼耳子(六兩),枸杞子,薏苡仁(各四兩),生地黃(二兩),木香(五錢),以好酒一大埕,將藥用囊盛懸埕中,浸七日取出,焙乾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空心酒吞八九十丸,其酒聽飲,但常使酒氣相接為妙。

白話文:

治療筋骨萎縮、僵硬攣縮,疼痛難以屈伸,可以用五加皮半斤、蒼耳子六兩、枸杞子、薏苡仁各四兩、生地黃二兩、木香五錢,用一大埕好酒浸泡藥材七天,取出後焙乾研磨成粉,再用蜂蜜煉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空腹用酒吞服八九十丸,酒可以隨意喝,但要保持酒氣持續流通才好。

3. 十全散

治氣血諸虛,四肢不用,男婦諸虛不足,五勞七傷,拘急疼痛而色痿黃,腳膝無力。脾腎氣弱等症。

人參,黃耆,白朮,茯苓,甘草,肉桂,當歸,川芎,熟地,白芍(各等分)為粗末,每服四五錢,薑棗水煎服。

(桂芍藥甘草,小建中湯也,加黃耆即黃耆建中湯也。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四君子湯也。當歸、川芎、地黃、芍藥、四物湯也,以其氣血俱虛,,陰陽並弱,法天地之成數,故名曰十全散也。)

白話文:

治療氣血虛弱,四肢無力,男女虛弱不足,過度勞累導致的各種傷害,肢體拘急疼痛且面色萎黃,腳膝無力,脾腎氣虛等症狀,可以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肉桂、當歸、川芎、熟地、白芍各等份,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五錢,用生薑、紅棗水煎服。

4. 滋腎舒筋健步丸

見前足病門。痿門諸方,當於前足病門參看。

白話文:

請參閱前面關於腳部疾病的部分。有關痿症的各種方劑,應在前面腳部疾病的部分參考查看。

5. 方脈厥症合參(附麻木)

凡陰陽不相順接便為厥也。《經》曰:手之三陰,從腹走手,手之三陽,從手走頭。足之三陽,從頭走足,足之三陰,從足走腹,是三陰三陽,俱相接於手足者也。陽氣內陷,不與陰氣相順接,故手足逆冷也。然有陰厥,有陽厥,陰衰於下則熱,陽衰於下則寒,故陽厥者。

是熱深則厥,蓋陽極則發厥也,不可作陰症而用熱藥治之,否則精魄絕而死矣,急宜大小承氣湯,隨其輕重治之。陰厥者,始得之身冷脈沉,四肢逆,足蜷臥,唇口青或自利不渴,小便色白,此其候也,治之以四逆理中之類。屍厥者,飛屍卒厥也。

此即中惡之候,因犯不正之氣,忽然手足逆冷,肌膚粟起,頭而青黑,精神不守,或錯言妄語,牙緊口噤,或昏不知人,頭旋暈倒,此是卒厥客忤,飛屍鬼擊,凡吊死問喪,入廟登塚,多有此病,以蘇合香丸灌之。候稍蘇,隨症調治。痰厥者,乃寒痰迷悶,四肢逆冷,宜姜附湯,以生附代熟附。

白話文:

當陰陽之間無法順利接合時,就會產生厥症。《經》上說:手的三陰經脈從腹部經由手臂走向手掌,手的三陽經脈從手掌經由手臂走向頭部;足的三陽經脈從頭部經由腿部走向腳掌,足的三陰經脈從腳掌經由腿部走向腹部。由此可知,三陰三陽經脈都互相連接於手足。當陽氣內陷,無法與陰氣順利接合時,就會出現手足冰冷的現象。

厥症可分為陰厥和陽厥,陰氣衰弱則體內偏熱,陽氣衰弱則體內偏寒,所以陽厥症狀表現為熱。當熱邪深入體內時,就會出現厥症,因為陽氣極盛也會導致厥症。切不可誤認為陰證而用溫熱藥物治療,否則精氣神會耗竭而死亡。應該立即使用大承氣湯,根據病情輕重進行治療。

陰厥症狀表現為初期身體冰冷、脈象沉細、四肢冰冷、腳掌蜷縮、嘴唇發青或腹瀉不渴、小便清白。這些都是陰厥的徵兆,可以用四逆理中湯等藥物治療。

屍厥症,是指突然發作的厥症,如同死人一般。這屬於中惡的症狀,是因接觸了不正之氣所致,會突然出現手足冰冷、皮膚起雞皮疙瘩、頭部發黑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、牙齒緊閉、昏迷不醒、頭昏眼花、昏倒等症狀。這些都是突然發作的厥症,像是飛屍鬼擊一樣,常發生於吊唁死者、進入廟宇、登上墳墓時。可以服用蘇合香丸治療,待病患稍稍恢復後,再根據症狀進行調治。

痰厥症,是由於寒痰阻礙氣機,導致四肢冰冷、神志昏迷。可以用姜附湯治療,用生附子代替熟附子。

蛔厥者,乃胃寒所主。《經》曰:蛔者,長蟲也。胃中冷即吐蛔,宜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,檳榔五分,吞烏梅丸效。蛔見椒則伏也。氣厥者,與中風相似,何以別之?風中身溫,氣中身冷,以八味丸順氣散或調氣散之類。食厥者,醉飽後感風寒,著惱怒而致,治宜吐之。手足麻者屬氣虛,手足十指麻木,丹溪謂胃中濕痰死血,然中氣不足,不能達四肢者居多。

白話文:

蛔厥是由胃寒引起,古籍記載蛔蟲是長蟲,胃寒就會吐出蛔蟲。可以用理中湯加入炒川椒五粒和檳榔五分,再吞服烏梅丸治療,因為蛔蟲怕椒,看到椒就會伏下。氣厥則與中風相似,但中風時身體溫暖,氣厥時身體冰冷,可以用八味丸、順氣散或調氣散等藥物治療。食厥是因醉飽後受風寒,或因惱怒而導致,宜用吐法治療。手足麻木屬於氣虛,手足十指麻木,丹溪認為是胃中濕痰死血,但多數是因為中氣不足,氣血不能到達四肢。

6. 蘇合香丸

專能順氣化痰,並治傳屍骨蒸勞瘵,卒暴心痛,中惡,諸厥鬼魅瘴瘧。

沉香,麝香(研),訶子(煨、去核),丁香,青木香,香附(炒,去毛),蓽茇,白朮,白檀香,薰陸香(另研),烏犀角,硃砂(研飛,各二錢),安息香(另為末,用無灰酒一升,熬膏),龍腦研末,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錢,為末,研勻,用安息膏,並煉蜜和丸,如櫻桃大,空心溫水或酒化下。

白話文:

這方藥專門能順暢氣血、化解痰濕,並治療傳染性疾病、骨蒸勞瘵、猝發的心痛、中惡、諸厥、鬼魅瘴瘧等病症。

方劑組成:

  • 沉香
  • 麝香(研磨成粉末)
  • 訶子(煨熟,去核)
  • 丁香
  • 青木香
  • 香附(炒熟,去毛)
  • 蓽茇
  • 白朮
  • 白檀香
  • 薰陸香(研磨成粉末)
  • 烏犀角
  • 硃砂(研磨成極細粉末,每味各二錢)
  • 安息香(研磨成粉末,用無灰酒一升熬成膏)
  • 龍腦研磨成粉末
  • 蘇合香油(加入安息香膏中,每味各一錢)

用法用量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安息香膏和煉蜜混合,製成如櫻桃大小的丸劑。空腹時用溫水或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