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12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12)
1. 活人苡仁酒
治腳痹。
苡仁,牛膝(各一兩),海桐皮,五加皮,獨活,防風,杜仲(各一兩),熟地(一兩五錢),白朮(五錢),為粗末,人絹袋內,用歸酒五升浸,春秋冬二七日,夏月七日,分作數服,遂貼,浸酒空心每服一盞或半盞,日三四服。常令酒氣醺醺不絕,久服覺皮膚下如數百條蟲行,即是風濕氣散。
白話文:
用苡仁、牛膝、海桐皮、五加皮、獨活、防風、杜仲、熟地、白朮各適量,混合研磨成粗粉,裝入布袋,用米酒浸泡七天(夏季七天,春秋冬二七天),每天分次服用,直到酒氣散尽,持續服用一段時間後,會感覺皮膚下有像數百條蟲子蠕動的感覺,這就是風濕之氣散去的表現。
2. 羌活導滯湯
腳氣初發,一身盡痛,或肢節腫痛,便溺阻膈,先以此導之,後用當歸湯。
大黃(酒煨,一兩),羌活,獨活(各五錢),川歸,防己(各三錢),枳實(麩炒,二錢),每服七錢,水煎服,取微利則已。
白話文:
腳氣剛開始發作,全身疼痛,或者四肢關節腫痛,排泄不暢,先用這個方子治療,之後再用當歸湯。
大黃(用酒煨過,一兩),羌活,獨活(各五錢),川歸,防己(各三錢),枳實(用麩炒過,二錢),每次用七錢,水煎服,只要稍微通便即可。
3. 濟世方
治一切腳氣神效。用穿山甲前兩足者,燒存性研細,入麝少許,多少隨人斟酌,要服此藥。須去他事,晚間忌進飲食,至夜深腹空時調服,坐臥隨意,及雞鳴再一服,痛立止,過一二日便能步履如常,神效。
白話文:
治癒各種腳氣症,效果奇佳。取穿山甲的前兩隻腳,燒至完全乾燥,研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麝香,用量依個人情況調整。服用此藥時,需放下所有事,晚上避免進食,等到深夜腹中空虛時服用,坐著躺著皆可,等到雞鳴時再服用一次。疼痛立刻就會止住,一兩天後就能正常行走,效果神奇。
4. 千金方松葉酒
治腳氣十二風痹,不能行。用松葉六十斤,挫細,以水四石煮,取四斗九升,以釀米五斗如常造酒法,另煮松葉汁,以漬米並饙飯,其釀封七日後,澄飲之取醉,得此酒力者,甚眾。
熏洗用香紫蘇(半斤),忍冬花(四兩),木饅頭(七兩),蘇木(二兩),為粗末,以水煎數沸,桶盛分三度添用,只一次洗完,永除病根。
白話文:
治療腳氣和十二風痺導致的行動不便,可以用六十斤松葉研磨成細末,以四石水煮沸,取四斗九升湯汁,加入五斗米按照釀酒方法釀造,另外用松葉煮汁浸泡米飯,並用松葉汁拌飯。封存七日後,澄清飲用,直到微醉。使用這種方法治癒的人很多。
可以用半斤香紫蘇、四兩忍冬花、七兩木饅頭、二兩蘇木,研磨成粗粉,用水煎煮數沸,分三次添加到桶中,一次洗完,就能徹底根除病根。
5. 三將軍丸
治腳氣入腹衝心,大便不通。
吳茱萸,木瓜,大黃(各等分),米糊丸,綠豆大,每五十丸,粳米枳殼湯下,未應再加服,以通為度。
白話文:
治療腳氣病引起的腹痛和心部不適,導致大便不通的情況。
所需藥材有:吳茱萸、木瓜、大黃(各取等量),研磨成米糊狀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搭配粳米和枳殼煎的湯一同服下,不要再額外增服,以通便為標準。
6. 杉木節湯
治腳氣衝心,或心脅有塊,毒勝痰逆,痞滿喘急,汗流搐搦,昏悶上視咬齒,甚至垂絕不知人。
杉木節(一大升),橘葉(一升,無葉用皮亦可),大腹皮(七個,連皮銼碎),以童便三升,煎一升半,分二服。若一服得快利,停後服。
白話文:
如果腳氣病症蔓延至心臟,或心胸兩側有硬塊,毒性過盛導致痰逆上涌,胸悶氣喘,汗流不止,手腳抽搐,昏迷不清,眼睛向上看,咬紧牙关,甚至奄奄一息、失去意识。可以用杉木節一大升、橘葉一升(如果沒有葉子,可以用皮代替),大腹皮七個(连皮切碎),加上童便三升,煎煮至一升半,分成两服服用。如果服用第一服后很快见效,可以停服第二服。
7. 麻黃左經湯
治風寒暑濕流注足太陽經,腰足攣痹,關節重痛,增寒發熱,無汗惡寒。
麻黃(去節),乾葛,細辛,白朮(米泔浸),茯苓,防己,羌活,桂心(不見火),甘草,防風各等分。一方加葳靈仙,薑棗水煎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治療風寒暑濕侵入足太陽經,導致腰腿攣縮麻痺、關節疼痛加重、畏寒發熱、無汗惡寒的症狀,可用麻黃(去節)、乾葛、細辛、白朮(米泔浸)、茯苓、防己、羌活、桂心(不見火)、甘草、防風等藥物等量,另可加葳靈仙,用薑棗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8. 六物附子湯
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,骨節煩疼,四肢拘急,自汗短氣,小便不利,手足或時浮腫。
附子(炮,去皮、臍),桂心,防己(各四錢),炙甘草(二兩),白朮,茯苓(各三兩)姜水煎,食前溫服。
白話文:
治療因四氣流注足太陰經而引起的骨節痠痛、四肢拘緊、自汗短氣、小便不利、手足偶爾浮腫,可用附子(炮製去皮、臍)、桂心、防己(各四錢)、炙甘草(二兩)、白朮、茯苓(各三兩)以薑水煎服,飯前溫服。
9. 虎潛丸
治腎陰不足,筋骨痿軟,不能步履。
黃柏(鹽、酒炒),知母(鹽、酒炒),熟地黃(杵膏,各三兩),虎脛骨(二兩,酥炙),鎖陽,當歸(各一兩五錢),陳皮,白芍(酒炒),牛膝(各二兩),龜板(四兩,酥炙)
為末,煮羯羊肉搗為丸,桐子大淡鹽湯下。
人之一身,陰氣在下,陰不足則腎虛,腎主骨,故艱於步履,龜屬北方,得天地之陰氣最厚,故以為君。虎屬四方,得天地之陰氣最強,故以為臣。獨取脛骨從類之義也。草木之藥性偏,難效氣血之屬異類有情也,黃柏、知母去骨中之熱,地黃、歸芍滋下部之陰,陰虛,則陽氣泄越而上,用鎖陽以禁其上行,加陳皮以導其下降,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,故用羊肉為丸。命曰虎潛者,虎,陰也。
潛,藏也。欲其封閉氣血而退藏於密也。
白話文:
腎陰不足導致筋骨軟弱无力,无法行走。可以用黄柏、知母、熟地黄、虎脛骨、锁阳、当归、陈皮、白芍、牛膝、龟板等药材,研磨成粉末,加入羊肉捣成丸状,用淡盐水服用。龟板主君,虎脛骨为臣,黄柏、知母清热,地黄、当归、白芍滋养阴血,锁阳禁阳气上行,陈皮引气下行,羊肉补益精气。此方名为虎潛丸,意在封閉气血,使之退藏于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