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1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10)

1. 腹中水鳴(附腹中畏寒、腹中窄狹)

腹中水鳴而痛,亦有因於火,因於郁者。丹溪曰:腹中水鳴,乃火擊動其水也。蓋水欲下,火欲上相觸而然,二陳湯加芩連梔子,亦有臟寒而水聲汨汨者,宜分三陰部分而治。中脘太陰,當臍少陰,小腹厥陰,各從其宜溫之。又有脅下有水氣,上弱不能制水,故腹中雷鳴下利,謂之協熱利者。

又有腸胃空虛而鳴者,宜參朮之類補之。《經》云:脾胃虛則腸鳴腹滿。又云:中氣不足,腸為之苦鳴。

腹中畏寒者,不惟中氣陽氣太虛,由於命門真火,亦甚虧損之。

腹中窄狹,須用蒼朮。若肥人自覺腹中窄狹,乃是濕痰流灌臟腑,氣不升降,燥飲用蒼朮,行氣用香附。如瘦人自覺腹中窄狹,乃是熱氣熏蒸臟腑,宜黃連、蒼朮。

白話文:

【腹部內水聲響(附加腹部怕冷、腹部感覺狹窄)】

腹部內有水聲響且疼痛,這可能是因為火氣或是鬱結所導致。丹溪曾說:腹部內水聲響,是因為火氣激動腹部內的水分。因為水本來要往下走,火氣卻想往上,兩者相遇就產生了聲音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二陳湯,再加入黃芩、黃連和梔子來治療。當然也有因為臟器寒冷導致腹部內水聲汨汨的情況,這種情況應該根據三陰部位的不同來進行治療。中脘位置對應的是太陰,肚臍位置對應的是少陰,小腹位置對應的是厥陰,每個部位都應當適當地進行溫熱治療。此外,如果脅下有水氣,上面的力量無法控制水氣,所以腹部會像雷鳴一樣響,還會拉肚子,這被稱為協熱利。

另一種情況是,腸胃空虛時會發出聲音,這種情況適合使用人參、白朮等藥物來補充。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:脾胃虛弱就會腸鳴腹滿。又說:中氣不足,腸道就會痛苦地發出聲音。

腹部怕冷,不只是中氣、陽氣太虛弱,這也是因為生命之火,即腎中的真火,有很大的損失。

腹部感覺狹窄,應該使用蒼朮。如果是肥胖的人自己感覺到腹部狹窄,這可能是濕痰在臟腑間流動,氣機不暢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蒼朮來燥濕,使用香附來調理氣機。如果是瘦的人自己感覺到腹部狹窄,這可能是熱氣在臟腑間蒸騰,適合使用黃連和蒼朮來治療。

2. 小腹痛

小腹痛者有二。凡尺脈洪大者,為陰不足,宜六味湯;尺脈沉微者,為陽不足,宜八味湯。在婦人多屬瘕症,亦宜溫補肝腎;在傷寒家蓄血在下焦,宜抵當、桃仁承氣之類。若因氣鬱而痛,青皮主之。寒者,桂枝吳茱萸溫之。若因疝奔豚瘕聚者,當按本門施治。凡臍下痛而人中黑者,多死。

白話文:

小腹疼痛的情況可分為兩種。如果診察手腕內側(尺脈)時發現脈象洪大,這表示體內陰性能量不足,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六味湯來調理;若是脈象顯得沈澀微弱,則表示體內的陽性能量不足,這時應選擇八味湯來治療。

對於女性來說,小腹疼痛大多是由於長時間的積累或結塊(瘕症),這時應該溫和地補充肝臟和腎臟的能量。而在感冒患者中,如果血液在下腹部積聚,可以使用抵當湯或桃仁承氣湯等藥物來治療。

如果是因為情緒鬱悶導致的小腹疼痛,可以使用青皮來治療。對於因寒冷引起的疼痛,可以使用桂枝和吳茱萸來溫暖身體。如果小腹疼痛是因為疝氣、奔豚(一種心悸症狀)、或是前述的瘕症,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。

最後,如果病人肚臍下方疼痛,並且人中部位出現黑色,這通常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徵兆,預示著病情可能比較嚴重。

以上就是古代中醫文獻對小腹疼痛的理解與治療方法。

3. 撞氣阿魏丸

治五種噎疾,丸種心痛、痃癖、氣塊冷氣攻刺,丈夫疝氣,婦人血氣。

茴香(炒),青皮(去白),甘草(炒),陳皮(去白),蓬莪朮,川芎(各一兩),生薑(四兩,切片,鹽半兩,醃一宿),胡椒,白芷,肉桂(去皮),縮砂,小茴香(炒,各五錢),阿魏(酒浸一宿,同面為糊,各一錢五分),為末,阿魏和麵糊丸,芡實大,每藥一斤,用硃砂七錢為衣,每服三五粒。丈夫氣痛,炒姜鹽湯下。婦人血氣痛,醋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撞氣阿魏丸】

這款藥丸主要治療五種吞嚥困難的疾病,以及各種心痛、痃癖(腹部腫塊)、氣塊、由寒冷引起的氣痛、男性疝氣,以及女性的血氣不調。

所需藥材及其處理方式如下:茴香需炒過,青皮要去掉內白部分,甘草同樣需炒過,陳皮也需去掉內白,蓬莪朮、川芎各一兩,生薑四兩切片後與半兩鹽一同醃製一夜,胡椒、白芷、肉桂(需去掉外皮)、縮砂、小茴香(需炒過)各五錢,阿魏需酒泡一夜後與麵粉做成糊狀,各一錢五分,然後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
再以阿魏和麵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芡實,每斤藥材用硃砂七錢做為藥丸外層。每次服用三到五粒。若是男性氣痛,可搭配炒過的薑鹽湯服用;若是女性血氣痛,則以醋湯送服。

4. 集效丸

治蟲齧腹痛,作止有時,或梗起往來。

大黃(炒,一兩五錢),鶴蝨(炒),檳榔,訶子皮,蕪荑(炒),木香,乾薑(炒),附子(七錢五分),蜜丸,食前烏梅湯下,婦人醋湯下。此手足陽明藥也。蟲喜溫惡酸而畏苦,故用姜附之熱溫之。烏梅、訶皮之酸伏之。大黃、檳榔、蕪荑、鶴蝨之苦殺之。木香辛溫,順其氣也。

白話文:

這款藥丸名為「集效丸」,主要用於治療因寄生蟲咬噬導致的腹部疼痛,這種疼痛會間歇性發生,且位置會移動。

配方如下:大黃(炒過)150克,鶴蝨(炒過),檳榔,訶子皮,蕪荑(炒過),木香,乾薑(炒過),附子(75克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後,加入蜂蜜製成丸狀。服用時應在飯前,以烏梅湯送服;若是女性患者,則以醋湯送服。此藥方屬於手足陽明經的藥物。

因為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,不喜歡酸味,且害怕苦味,所以配方中使用了薑和附子的熱性來溫暖身體,烏梅與訶子皮的酸性來抑制蟲害,再用大黃、檳榔、蕪荑、鶴蝨的苦味來殺蟲。木香的辛溫特性,則有助於順暢氣血。

5. 雄檳丸

治腹痛胃痛,干痛有時。

雄黃,檳榔,白礬(等分),飯丸,每五分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【雄檳丸】

用於治療腹部疼痛、胃部疼痛,以及乾痛且疼痛時有發生的情況。

所需藥材及其比例為:雄黃、檳榔、白礬,三者份量相等。將這些藥材製成飯丸,每次服用五分,應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。

6. 化蟲丸

治腸胃諸蟲為患。

鶴蝨,胡粉(炒),苦楝根,檳榔(一兩),蕪荑,使君子(五錢),枯礬(二錢五分),為末,麵糊丸,一歲兒可服五分。

白話文:

藥材包括鶴蝨、胡粉(需炒過)、苦楝樹根、檳榔(用量為一兩)、蕪荑、使君子(用量為五錢)、枯礬(用量為二錢五分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使用麵糊調和成丸狀。對於一歲大的孩童,建議服用量為五分。

以上就是「化蟲丸」的製作方法及適用對象。

7. 御痛湯

治火痛。

黃連(薑汁炒),山梔仁(炒,各二錢),橘紅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),草蔻仁(七分),甘草(四分),姜水煎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火氣所引起的疼痛的處方,名為「御痛湯」。

處方成分與用量如下:黃連(用薑汁炒過)、山梔子仁(炒過,各自二錢),橘紅、茯苓(各自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),草蔻仁(七分),甘草(四分)。將這些藥材用薑水煎煮,應在飯前服用。

8. 星半安中湯

痰積作痛。

南星,半夏各一錢五分),滑石,香附,枳殼,青皮,木香,山梔仁(炒黑),蒼朮,砂仁,茯苓,橘紅(各一錢),甘草四分姜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因為痰濕凝結導致腹部疼痛。

【星半安中湯成分】:天南星和半夏各使用五公克,滑石、香附、枳殼、青皮、木香、炒黑的山梔子、蒼朮、砂仁、茯苓、橘紅各自用三公克,甘草則用一點公克。所有藥材加入薑和水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這樣可以嗎?

9. 苦楝丸

治奔豚,小腹痛寒也。

苦楝,茴香,大附子,三味酒煮,焙乾,每兩人玄黃末五錢,全蠍、丁香各十八個,為末,酒糊丸,食前溫酒下五十丸。

小腸癰作痛者,其身甲錯腹皮急,按之濡如腫狀,腹常痛,或達臍生瘡,急宜下之。

白話文:

【苦楝丸】

這方藥用於治療一種稱為「奔豚」的病症,以及小腹疼痛且有寒冷感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苦楝、茴香和大附子,這三種藥材先用酒煮過,然後烘乾。接著,取兩人的份量的玄黃粉五錢,再加上全蠍和丁香各十八個,一同磨成粉末,再以酒糊做成丸狀。服藥時,在飯前以溫酒送服五十粒。

若是小腸發炎導致劇烈疼痛,患者身體可能出現類似鱗片狀的皮膚異常,腹部皮膚緊繃,摸起來有腫脹的感覺,並且常伴有腹痛,甚至可能在肚臍附近長出瘡,這種情況應立即使用下法(通常指瀉下藥物)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