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24)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24)
1. 病源詳揭(兒科)
凡病晝則增劇,夜則安靜者,是氣病而血不病,或脾氣虛也,當補脾氣。夜則增劇晝則安靜者,是血病而氣不病,或脾陰虛也,當補脾陰。晝熱夜靜,是陽氣旺於陽分,晝靜夜熱,是陽氣下陷入陰中。若晝夜俱熱,是重陽無陰也,晝靜夜寒,是陰血旺於陰分也。夜靜晝寒是陰氣上溢於陽中也。
晝夜俱寒,是重陰無陽也。晝寒夜熱病名陰陽交。受而死矣。欲冷者知為熱,欲熱者知為寒,好靜者知為虛,好動者知為實,惡食知傷食,惡風知傷風。凡日中得病,夜半則愈,夜半得病,日中則愈,是陽不利,得陰則和,陰不和得陽即和之義耳。大喜後乳食多成驚癇。《經》曰:暴怒傷陰,暴喜傷陽。
更曰:傷陰則瀉,傷陽則驚。大喜後飲水多成喘急,故曰水傷三焦,令氣息喘急。更日汗後飲水,亦成喘,蓋喜屬心,汗亦屬心,濕熱之氣,流入肺家,令生喘也。大哭後乳食,多成吐瀉,哭屬肺而即脯乳食,則令傷肺,肺氣逆則吐,更肺與大腸為表裡,故瀉也。大哭後,飲水多成嗽噎,亦因哭屬肺,而即飲水則令氣逆不利也。
大飢後乳食,多成腹痛,蓋食不可急,急則不細,乃傷脾氣,多成積聚癖塊,故腹痛也。大飢後飲水,多成泄滯肚疼,蓋飢後飲水,則令濕傷脾,是以腹痛,濕勝則瀉。大飽後飲水,多成氣逆,《經》曰:飲多則肺葉布,故氣逆上奔也。大飽後迎風,多成暴厥,因食氣上衝心肺之間而未散,卒被水冷所激,故暴厥不醒,如中風也。
大驚後乳食,嘔吐心痛,蓋心主驚,驚後乳食,則少陰受邪,故即心痛兼驚後乳食,則少陰氣節不通,故吐逆也。大驚後飲水,久成不語,蓋心主驚,驚後飲水,則傷心氣。夫心通於舌,舌本無力,故不能語,然亦能成水痢癖,《室鑑》曰:水痢癖者,因水飲被驚而成也。當風乳兒,則成嗽吐腹膨,蓋迎風飲乳,則風冷入肺,故作嗽吐。
《經》曰:形寒飲冷則傷肺,肺傷則咳嗽,兼肺主氣,氣傷則腹膨,當風飲水,則成雀目青盲。《素問》云:風氣通於肝。當風飲水,則水停於汗,肝氣通於目,故成雀目青盲也。夜露下乳兒,多成嘔吐,蓋冷乳不散,停滯胸膈,故氣逆嘔吐也。夜露下飲水,多成泄瀉,《素問》曰:濕勝在內,攻於脾胃,脾胃受濕,則水穀不分而泄瀉也。正食便乳,則成疳黃口臭,牙中出血,又曰乳食並餐,必成痰癖。
方汗便乳,則成心疳壯熱,蓋汗者,心之液,正汗便乳,則傷其心,心傷則液散,皮膚枯燥,故成心疳,而面黃臉赤,身體壯熱,大汗脫衣,得偏風半身不遂,母食辛熱面物乳兒,多成龜胸,蓋龜胸因肺熱脹滿所致。若母恣食辛熱之物,流入乳絡,令兒肺熱而然也。母食酸鹹煎爆乳兒,令兒成渴,蓋小兒臟腑軟弱,感母之氣,臟腑生熱,熱則煩躁,故渴不止。又曰:母食醬肉飲水,則成渴痢。
白話文:
凡是白天病情加重,晚上安靜的,是氣的病而不是血的病,或者是脾氣虛弱,應當補養脾氣。晚上病情加重,白天安靜的,是血的病而不是氣的病,或者是脾陰虛弱,應當補養脾陰。白天發熱晚上安靜的,是陽氣在白天旺盛,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的,是陽氣下陷到陰中。如果白天晚上都發熱,是陽氣太盛而沒有陰氣,白天安靜晚上發冷的,是陰血在晚上旺盛。晚上安靜白天發冷的是陰氣上溢到陽中。
白天晚上都發冷,是陰氣太盛而沒有陽氣。白天發冷晚上發熱的病症叫做陰陽交,會因此而死亡。想要冷的是因為體內有熱,想要熱的是因為體內有寒,喜歡安靜的代表身體虛弱,喜歡動的代表身體壯實。不喜歡吃東西是傷食,不喜歡吹風是傷風。凡是白天得病,半夜就好轉,半夜得病,白天就好轉,是因為陽氣運行不順,得到陰氣就平和,陰氣不平和,得到陽氣就平和的道理。大喜之後又吃奶,容易導致驚風癇症。《經》上說:暴怒會傷陰,暴喜會傷陽。
又說:傷陰會導致腹瀉,傷陽會導致驚恐。大喜之後又喝水,容易導致喘急,所以說水會傷及三焦,導致呼吸喘急。又說流汗後喝水,也會導致喘急,因為喜悅屬於心,汗也屬於心,濕熱之氣,流入肺部,導致喘。大哭之後又吃奶,容易導致嘔吐腹瀉,哭屬於肺,立刻吃奶,會傷到肺,肺氣上逆就會嘔吐,而且肺與大腸互為表裡,所以也會腹瀉。大哭之後又喝水,容易導致咳嗽噎住,也是因為哭屬於肺,立刻喝水會導致氣逆而不順暢。
大餓之後又吃奶,容易導致腹痛,因為吃東西不能太急,急了就沒辦法細嚼慢嚥,會傷到脾氣,容易形成積聚癖塊,所以會腹痛。大餓之後又喝水,容易導致腹瀉肚子疼,因為餓後喝水會導致濕氣傷害脾,所以會腹痛,濕氣過盛就會腹瀉。大飽之後又喝水,容易導致氣逆,《經》上說:喝太多水會讓肺葉擴散,所以氣會向上衝。大飽之後吹風,容易導致突然昏厥,因為食物的氣向上衝到心肺之間還沒散開,突然被冷水刺激,所以會突然昏厥不醒,像中風一樣。
大驚嚇之後又吃奶,會嘔吐心痛,因為心主掌驚嚇,驚嚇後吃奶,會導致少陰受邪,所以會心痛,加上驚嚇後吃奶,會導致少陰的氣節不通,所以會吐逆。大驚嚇之後又喝水,時間久了會導致不說話,因為心主掌驚嚇,驚嚇後喝水,會傷到心氣。心與舌頭相通,舌頭無力,所以不能說話,但也可能導致水痢癖,《室鑑》說:水痢癖是因為喝水受到驚嚇而引起的。吹風時餵奶,容易導致咳嗽、嘔吐、腹脹,因為迎風喝奶,風寒會進入肺,所以會咳嗽嘔吐。
《經》上說:身體受寒又喝冷的會傷肺,肺受傷會咳嗽,加上肺主氣,氣受傷會腹脹,吹風時喝水,會導致夜盲症或青盲。《素問》說:風氣與肝相通。吹風時喝水,水會停留在汗,肝氣與眼睛相通,所以會導致夜盲症或青盲。晚上露天餵奶,容易導致嘔吐,因為冷奶不易散開,停留在胸膈,所以會氣逆嘔吐。晚上露天喝水,容易導致腹瀉,《素問》說:濕氣在體內過盛,會侵犯脾胃,脾胃受濕,水穀不分就會腹瀉。剛吃完飯就餵奶,容易導致疳積、黃疸、口臭、牙齦出血,又說餵奶時同時吃飯,一定會導致痰癖。
剛流汗就餵奶,容易導致心疳壯熱,因為汗是心之液,剛流汗就餵奶,會傷到心,心受傷則液散,皮膚乾燥,所以會形成心疳,而且臉黃紅、身體發熱。大汗後脫衣服,容易導致半身不遂,母親吃辛辣燥熱的食物餵奶,容易導致嬰兒雞胸,雞胸是因為肺熱脹滿導致的。如果母親吃辛辣燥熱的食物,會流入乳汁,導致嬰兒肺熱而引起。母親吃酸鹹油炸的食物餵奶,會導致嬰兒口渴,因為嬰兒臟腑柔弱,會感受到母親的氣,臟腑生熱,發熱就會煩躁,所以會口渴不止。又說:母親吃醬肉喝水,會導致口渴腹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