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20)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20)
1. 臟腑手足陰陽所主
足厥陰肝,手少陰心,足太陰脾,手太陰肺,足少陰腎,足少陽膽,手太陽小腸,足陽明胃,手陽明大腸,足太陽膀胱,手少陽三焦,手厥陰心,包絡
《經》曰:陰陽之三也。何謂氣有多少異用也?陽明何謂也?兩陽合明也。厥陰何也?兩陰交盡也。(此明二陰三陽及陽明厥陰之義也。太陰為正陰,次少為少陰,又次為厥陰。太陽為正陽,次少為少陽,又次為陽明。以其氣有多少異用,故各有三者之分耳。厥虧,盡也。)
凡人一身共十四經絡,肝與膽為表裡,膀胱與腎為表裡,胃與脾為表裡,此為足之陰陽也。小腸與心為表裡,三焦與心包絡為表裡,太陽與肺為表裡,此為手之陰陽也。手之三陰,從臟走至手,手之三陽,從手走至頭,足之三陽,從頭下走至足,足之三陰,從足上走入腹。更有任脈,直行於腹,督脈直行於背。
其十四經絡,經脈者,行血氣。通陰陽,以榮於身者也。絡脈者,本經之旁支而別出,以聯絡於十二經者也。本經之脈,由絡脈而交他經,他經之脈亦由是焉,人身之氣,經盛則注於絡,絡盛則注於經,得注周流,無有停息,晝夜流行,與天同度,終而復始。然榮行脈中,五十周無晝夜陰陽之異;衛行脈外,五十周有晝陽夜陰之分。
榮衛之行,以宗氣之呼吸為領神,衛氣平旦生,日西衰,榮氣伏而不露,見者為經脈,浮而常露,見者為絡脈。若榮衛有傷,外邪虛襲,滯而不行,病由斯作。手太陰肺經,左右各十一穴,是經多氣少血;足太陰脾經,左右各二十一穴,是經多氣少血;手陽明大腸經,左右各二十穴,是經氣血俱多;足陽明胃經,左右各四十五穴,是經氣血俱多;手少陰心經,左右各九穴,是經多氣少血;足少陰腎經,左右各二十六穴,是經多氣少血;手少陽小腸經,左右各十九穴,是經多血多氣;足太陽膀胱經,左右各六十三穴,是經多血少氣;手厥陰心包絡,左右各九穴,是經多血少氣;足厥陰肝經,左右各十三穴,是經多血少氣;手少陽三焦經,左右各二十二穴,是經多氣少血;足少陽膽經,左右各四十三穴,是經多氣少血;兼以任脈中行二十四穴,督脈中行二十七穴,而人身周矣。醫能明此,則藥餌針灸,所向自能應手矣。
督脈行背部之中行,為陽脈之都綱,故曰陽脈之海。任脈行腹部之中行,為陰脈之總任,故曰陰脈之海。因以督任名之,奇經八脈之二也。是以背為陽,腹為陰也。脈有奇常,十二經者,常脈也:奇經八脈,則不拘於常,故謂之奇經,蓋人之氣血,常行於十二經絡,其諸經滿溢,則流入奇經。其有八焉。
督脈督於後;任脈任於前:衝脈為諸脈之海:陽維則起於諸陽之會,而維持諸陽;陰維則起於諸陰之交,而維持諸陰,陰陽自相維持,則諸經常調和暢。有帶脈者,束之猶帶也。兩足蹺脈者,有陰有陽,陽蹺得之太陽之別,起於跟中循外跺,上行人風池;陰蹺本諸少陰之別,起於跟中,循內踝,上行至咽喉,交貫衝脈,猶聖人圖設溝渠,以備水潦,斯無氾濫之患。
白話文:
標題:[臟腑與手足陰陽的關聯]
人體的臟腑分別與手足的陰陽經絡相聯繫。具體來說,足厥陰肝、手少陰心、足太陰脾、手太陰肺、足少陰腎、足少陽膽、手太陽小腸、足陽明胃、手陽明大腸、足太陽膀胱、手少陽三焦、手厥陰心包絡等。
《經》中提到:“陰陽之三”指的是什麼?氣在量上的不同運用嗎?“陽明”是什麼意思?是兩個陽合起來更明亮的意思。“厥陰”又是什麼?是兩個陰交雜到盡頭。這是解釋二陰三陽以及陽明、厥陰的意義。太陰爲最純粹的陰,其次是少陰,再其次是厥陰。太陽爲最純粹的陽,其次是少陽,再其次是陽明。因爲它們在氣的量上有不同的作用,所以才分爲三類。"厥"意味着盡頭。
人體全身共有十四條經絡。肝與膽互爲表裏,膀胱與腎互爲表裏,胃與脾互爲表裏,這些構成了足部的陰陽經絡。小腸與心互爲表裏,三焦與心包絡互爲表裏,肺與大腸互爲表裏,這些構成了手部的陰陽經絡。手部的三條陰經從臟腑流向手,手部的三條陽經從手流向頭,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向下流向腳,腳部的三條陰經從腳向上流向腹部。還有任脈,直行於腹部,督脈則直行於背部。
這十四條經絡,經脈的作用是運行氣血,溝通陰陽,滋養全身。絡脈則是經脈的分支,用於聯絡十二經絡。經脈通過絡脈與其它經脈相連,其它經脈也通過這個方式相互連接。當人體的氣血旺盛時,它會注入絡脈,絡脈旺盛時,它會注入經脈,如此循環流動,晝夜不停,如同天體運行,終而復始。然而,榮行於脈中,五十週並無晝夜陰陽的區別;衛行於脈外,五十週有晝陽夜陰的區分。
榮衛的運行,以宗氣的呼吸爲引導。衛氣在清晨生成,傍晚衰退,榮氣則隱藏不露,顯現在經脈中,浮而常露,顯現在絡脈中。如果榮衛受到傷害,外邪虛侵,滯而不行,疾病就會由此產生。例如,手太陰肺經,左右各十一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氣少血;足太陰脾經,左右各二十一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氣少血;手陽明大腸經,左右各二十個穴位,這條經脈氣血俱多;足陽明胃經,左右各四十五個穴位,這條經脈氣血俱多;手少陰心經,左右各九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氣少血;足少陰腎經,左右各二十六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氣少血;手少陽小腸經,左右各十九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血多氣;足太陽膀胱經,左右各六十三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血少氣;手厥陰心包絡,左右各九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血少氣;足厥陰肝經,左右各十三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血少氣;手少陽三焦經,左右各二十二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氣少血;足少陽膽經,左右各四十三個穴位,這條經脈多氣少血;加上任脈中行二十四穴,督脈中行二十七穴,人體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絡系統。醫生如果明白這一點,那麼在用藥或鍼灸治療時,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。
督脈行於背部中央,是所有陽脈的總綱,因此被稱爲陽脈之海。任脈行於腹部中央,是所有陰脈的總任,因此被稱爲陰脈之海。因此督脈和任脈被命名爲督任,是奇經八脈中的兩條。這是因爲背部代表陽,腹部代表陰。脈有常脈和奇脈之分,十二經脈是常脈;奇經八脈則不拘泥於常規,因此被稱爲奇經。人的氣血通常運行在十二經絡中,當這些經脈滿溢時,氣血就會流入奇經。奇經有八條。
督脈主管後部,任脈主管前部;衝脈是諸脈之海;陽維脈起源於陽脈的交匯處,維持着陽脈;陰維脈起源於陰脈的交匯處,維持着陰脈。陰陽脈之間相互維繫,使得十二經脈保持調和暢通。帶脈像腰帶一樣束緊身體。兩足蹺脈有陰陽之分,陽蹺脈起源於太陽經的分支,從足跟開始,沿外踝上行至風池穴;陰蹺脈起源於少陰經的分支,從足跟開始,沿內踝上行至咽喉,與衝脈相交。這就像聖人設計溝渠,以防雨水氾濫,避免災害。
人體的經絡,就像天地的河道,血液和脈氣在經絡中的運行,就像水源在河道中的流動。河道堵塞會導致水勢氾濫無序,水源枯竭會導致地下的脈氣閉塞,人體的氣血在經絡中也是如此。醫生對經絡的認識,就像船伕熟悉航道一樣,否則如何航行?
以上就是關於臟腑與手足陰陽所主的詳細解釋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