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7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7)
1. 當歸拈痛湯
治濕熱為病,肢節肩背遍身疼痛,流注手足,痛不可忍。
白朮(一錢五分),羌活,黃芩(酒炒),茵陳(酒炒),甘草(炙,各五錢),人參,當歸,苦參(酒洗),升麻,葛根,蒼朮(各二錢),豬芩,茯苓,澤瀉,知母,防風(各三錢),每用一兩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治療濕熱引起的疾病,患者會出現肢體、肩背以及全身疼痛,疼痛感會沿着經絡流注到手腳,痛得難以忍受。
處方:白朮(一錢五分)、羌活、黃芩(酒炒)、茵陳(酒炒)、甘草(炙,各五錢)、人參、當歸、苦參(酒洗)、升麻、葛根、蒼朮(各二錢)、豬芩、茯苓、澤瀉、知母、防風(各三錢),每劑用藥一兩,用水煎服。
2. 治背痛方
薑黃(四兩),甘草(炙),羌活,白朮(各一兩),每服一兩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薑黃四兩,甘草一兩(炒過),羌活一兩,白朮一兩,每次用一兩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3. 治臂痛方
威靈仙(八分),南星,半夏,白朮,香附,酒芩(各一錢),蒼朮(二錢),陳皮,茯苓(各五分),甘草(少許),酒水煎服。
白話文:
威靈仙八分,南星、半夏、白朮、香附各一錢,酒芩一錢,蒼朮二錢,陳皮、茯苓各五分,甘草少許,用酒水煎服。
4. 舒筋湯(又名通氣飲)
治臂痛不以舉,及肩背諸病。
片子薑黃(四兩),甘草(炙),羌活(各一兩),赤芍藥,海桐皮(去外皮),白朮,當歸(各二兩),每服五錢,姜水煎,臨服磨入沉香少許,腰以下食前服,腰以上食後服。
白話文:
治療手臂疼痛不能舉起,以及肩背等病症。
將薑黃(四兩)、甘草(炙,一兩)、羌活(一兩)、赤芍藥、海桐皮(去外皮)、白朮(二兩)、當歸(二兩)一起熬煮,每次服用五錢,用薑水煎煮,快喝的時候磨入少許沉香,腰部以下的人飯前服用,腰部以上的人飯後服用。
5. 方脈腰痛合參(附腎著)
腰痛者,有腎虛,有濕熱,有痰,有氣滯,有跌撲瘀血。脈大無力為虛,弦為陰虛,澀為死血,沉滑為痰,沉細為氣,濡弱為濕,緊數為風。感寒而痛,其脈必緊,腰間如水,得熱則減,得寒則增。傷濕而痛,如坐水中,身重脈緩,天陰必發。風則脈浮,痛無常處,牽引兩足。
熱則脈洪數,發渴便閉,行動若錐針作痛,脈澀而大便黑。小便或黃或黑,日輕夜重,此有瘀血也。氣滯而痛,脹悶難當,脈必沉弦或伏結。若兼痰積者,脈必兼滑也。婦人腰痛或經不調而有熱,或濁氣下墜而多帶,腰痛一陣,下白一番是也。童子腰痛,先天不足也。看書久坐,對奕而腰背痛者,皆屬於虛,然肥人或兼濕痰,瘦人血少陰虛,諸痛甚而面上忽見紅點者,多死。諸腰痛甚者,不可用補氣及寒涼藥,初必加溫散,和血快氣,後必加補腎藥。
白話文:
腰痛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腎虛、濕熱、痰濕、氣滯,或是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。脈象可以反映出病因,脈大無力代表虛證,弦脈代表陰虛,澀脈代表死血,沉滑脈代表痰濕,沉細脈代表氣虛,濡弱脈代表濕氣,緊數脈代表風邪。寒邪入侵導致的腰痛,脈象會緊,腰部會像浸在水裡一樣,遇熱則減輕,遇寒則加重。濕邪入侵導致的腰痛,感覺像坐在水裡一樣,身體沉重,脈象緩慢,陰天時症狀會加重。風邪入侵導致的腰痛,脈象浮,疼痛部位不定,還會牽連到雙腳。
熱邪入侵導致的腰痛,脈象洪數,口渴便秘,活動時疼痛像針刺一樣,脈象澀,大便黑色。小便顏色或黃或黑,白天輕微晚上加重,這說明有瘀血。氣滯導致的腰痛,會感到脹悶難忍,脈象沉弦或伏結。如果同時伴有痰濕,脈象就會兼具滑象。女性腰痛可能與月經不調有關,伴隨發熱或濁氣下墜,白帶增多,腰痛一陣,白帶就排放一些。兒童腰痛可能是先天不足。長時間讀書、久坐或下棋導致的腰背痛,都是屬於虛證,但肥胖的人可能伴隨濕痰,瘦弱的人則可能血少陰虛。如果腰痛劇烈,面部突然出現紅點,大多預示著死亡。腰痛嚴重的患者,不要使用補氣和寒涼的藥物,一開始要先用溫散藥物,活血通氣,之後再加用補腎藥物。
如續斷、菟絲、肉桂、枸杞、杜仲、牛膝之類,各加製附子少許,為引下響導最妙。風者散之,麻黃、防風、羌獨活。寒者溫之,姜附、桂茸。挫閃者行之,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骨碎補。瘀血者逐之,牽牛、桃仁、大黃、延胡、橘核、血竭。濕痰流注者導之,蒼朮、香附、白芷、橘皮、半夏、茯苓,然必以快氣藥佐之,使痰隨氣運。
白話文:
像續斷、菟絲、肉桂、枸杞、杜仲、牛膝等藥材,每種都添加少許附子,可以引導藥性向下,效果最佳。
風寒外邪侵襲,可以用麻黃、防風、羌活驅散。
寒邪入侵,可以用生薑、附子、桂枝、鹿茸溫暖身體。
跌打損傷,可以用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骨碎補等藥材行氣活血。
瘀血阻滯,可以用牽牛、桃仁、大黃、延胡索、橘核、血竭等藥材化瘀逐瘀。
濕痰停滯,可以用蒼朮、香附、白芷、橘皮、半夏、茯苓等藥材利濕化痰。但一定要搭配行氣藥,讓痰氣隨著氣機運行出去。
《靈樞》曰:腎小則臟安難傷,腎大則善病腰痛。又有腎高、腎下、腎堅、腎脆、腎端正、腎偏傾之不同,觀此則多得之先天也明矣。乃失調受邪而為病,《經》曰:太陽所至為腰痛。蓋足太陽膀胱之脈所過,經虛則邪客之。東垣曰:大抵寒濕多而風熱少,寒熱腰痛皆本腎虛,然既挾邪氣,則須除其邪。
如無外邪,則惟為補腎而已,故有房室勞傷,腎虛腰痛者,是陽氣虛弱,不能運動故也。《經》曰:腰者,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,宜腎氣丸,鹿茸、羊腎、茴香丸之類,以補陽之不足也。膏粱之人,久服湯藥,醉以入房,損其真氣,則腎氣熱而腰脊痛不能舉,久則髓減骨枯,發為骨痿,宜六味地黃丸,風髓丹之類,以補陰之不足也。亦有鬱怒傷肝,憂思傷脾,皆足以致腰痛,隨所屬以調之。
白話文:
《靈樞》中提到,腎臟小則臟器安穩不易受損,腎臟大則容易患腰痛。腎臟還有高低、堅脆、端正、傾斜等不同的形態,這些多是先天遺傳的結果。但如果腎臟失調,受到外邪入侵,也會導致疾病。經書中說,太陽經所行經之處,容易出現腰痛。這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腰部,經絡虛弱,容易受到外邪侵襲。東垣醫家指出,腰痛大多是由於寒濕過盛,風熱不足,寒熱腰痛的根本原因都是腎虛,但由於伴隨着外邪,所以必須先去除外邪。
如果沒有外邪,就只能補腎。例如房事勞傷導致腎虛腰痛,是因為陽氣虛弱,無法正常活動所致。《經書》中說,腰是腎的府邸,轉動困難,就是腎氣不足的表現。這時需要服用補腎氣的藥物,例如腎氣丸、鹿茸、羊腎、茴香丸等,來補益陽氣。而那些過食肥甘厚味,長期服用湯藥,醉酒後行房事的人,會損傷真氣,導致腎氣熱盛,腰脊疼痛難以舉起,久而久之,精髓減少,骨骼枯竭,最終會演變成骨痿。這時需要服用六味地黃丸、風髓丹等藥物,來補益陰氣。此外,鬱怒傷肝,憂思傷脾,也會導致腰痛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,分別調治。
然言太陽腰痛者,外感六氣也,腎經腰痛者,內傷房欲也。夫腰為腎之外候,諸脈貫於腎而絡於腰,腎氣一虛,腰必痛矣。跌撲之傷,不涉於虛,其於風寒濕熱,雖有外邪,亦必乘虛而犯,究之犯者為標,腎虛乃其本也。夫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腎臟虛傷,膀胱安能獨足耶?但當分陰陽二證,身體疲倦,小便清利,脈細無力為陽虛;小便黃赤,虛火時炎,脈洪無力,為陰虛。丹溪曰:久腰痛必用官桂開之。
腎著為病,是因經虛受濕得之。其體重腰冷,如坐水中,飲食如故,自利不渴,腰重如帶五千錢,治宜流濕,兼用溫緩之藥,則陽氣充足,自能運動而愈矣。
白話文:
太陽經引起的腰痛,通常是因為外感六淫之氣。而腎經引起的腰痛,則多是由於房事過度內傷所致。腰部是反映腎功能的部位,許多經脈連接腎並貫穿腰部,一旦腎氣虛弱,腰部必然會感到疼痛。跌打損傷並不涉及虛弱的情況,但對於風、寒、濕、熱這些外來邪氣,雖然它們從外部侵入,卻也是趁人體虛弱時才會發作,歸根結底,這些外邪只是表象,真正的原因還是腎虛。過度縱慾會耗盡精氣,使根本受損,腎臟虛弱受傷時,膀胱也不可能單獨保持正常。應當區分陰虛和陽虛兩種情況,如果身體疲倦,小便清澈且脈搏細弱無力,這是陽虛的表現;若是小便色黃,虛火上升,脈搏洪大無力,這就是陰虛了。丹溪說:長期腰痛一定要用官桂來治療。
腎著這種病症,是因為經絡虛弱受濕所導致。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、腰部冰冷,就像坐在水中一樣,雖然飲食正常,但會有腹瀉而不口渴的症狀,腰部沉重如同纏著五千錢。治療上應該要排除濕氣,同時使用溫和緩和的藥物,這樣可以使陽氣充盈,自然能夠恢復健康。
腰痛者,有屬濕者,六脈沉濡或伏,兩膝隱隱作痛或麻木作腫,遍身沉重,天陰益甚,初宜微表,後兼分利,有屬濕熱者,脈濡細而數,痛自腰胯以至足腫,或上或下,或腫或紅,小便赤澀。宜滲濕清熱,當歸拈痛湯。有屬痰流注者,脈沉滑或弦,腰臍一塊,互換作痛,及噁心頭眩者痰也。
昔肥今瘦者痰也,宜豁痰行氣,羌獨二術二陳加減豁痰湯。有屬陰虛者,脈細而數,或兩尺洪盛,肌體嬴瘦,足心及脛俱痛,不能任地宜滋陰降火,四物加知柏、牛膝、杜仲。有屬陽虛者,脈沉弱或虛大,兩足浮腫,大便不實,小水短少,痛不能動,屬命門火衰,真陽虛極,補中益氣加桂附,或金匱腎氣丸,下部道遠而烏附不能達也。濕熱濁痰鬱久,非烏附不能開也。
白話文:
腰痛者,辨證論治
腰痛的患者,其病因可分為以下幾種:
一、濕邪所致:
- 脈象:六脈沉濡或伏,意指脈搏沉而濡弱,或隱伏難以觸摸。
- 症狀:兩膝隱隱作痛或麻木腫脹,全身沉重,天陰加重。
- 治法:初宜微表散寒,後兼分利化濕。
二、濕熱所致:
- 脈象:脈濡細而數,意指脈搏濡細且跳動頻速。
- 症狀:疼痛由腰部及胯部蔓延至足部腫脹,疼痛部位或上或下,或腫或紅,小便赤澀。
- 治法:滲濕清熱。方藥:當歸拈痛湯。
三、痰濕流注:
- 脈象:脈沉滑或弦,意指脈搏沉而滑利,或弦緊有力。
- 症狀:腰部與臍周圍疼痛,位置互換,並伴隨噁心、頭暈。
- 原因:痰濕流注於腰部所致。
- 治法:豁痰行氣。方藥:羌獨二術二陳加減豁痰湯。
四、陰虛火旺:
- 脈象:脈細而數,或兩尺洪盛,意指脈搏細小而跳動頻速,或左右兩手寸關尺三部中,尺脈洪盛。
- 症狀:身體消瘦,足心及脛部疼痛,不能長時間站立。
- 原因:陰虛火旺,灼傷筋骨所致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。方藥:四物湯加知母、柏子仁、牛膝、杜仲。
五、陽虛命門火衰:
- 脈象:脈沉弱或虛大,意指脈搏沉而無力,或虛浮而有力。
- 症狀:兩足浮腫,大便溏薄,小便量少,疼痛難以活動。
- 原因:命門火衰,陽氣不足所致。
- 治法:補中益氣,溫腎壯陽。方藥:補中益氣湯加桂枝、附子,或金匱腎氣丸。
注釋:
- 烏附:指烏頭和附子,均為溫陽藥,但烏頭性猛烈,不易直達下焦。
- 濕熱濁痰鬱久,非烏附不能開也:意指濕熱濁痰積聚已久,需用烏頭、附子等溫陽化痰藥才能開通經絡,祛除病邪。
然在前廉為陽明,白芷升麻為引,後廉太陽、羌話、防風為引,外廉少陽,柴胡為引,內廉厥陰,青皮、吳茱萸為引,內前廉太陰,蒼朮、白芍為引治無遺法矣。
白話文:
然而在身體前側靠近正中線的地方屬於陽明經,用白芷和升麻引導藥力;後側靠近正中線的地方屬於太陽經,用羌活、防風引導藥力;外側屬於少陽經,用柴胡引導藥力;內側屬於厥陰經,用青皮、吳茱萸引導藥力;內側前方靠近正中線的地方屬於太陰經,用蒼朮、白芍引導藥力,如此治療便無遺漏之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