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5)
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(5)
1. 越鞠丸(又名芎術丸)
解諸郁。
蒼朮,香附(此味能橫行胸臆,必須用童便浸過,焙乾用,否則燥熱),撫芎,神麯,梔子(炒,各等分),為末,水丸如綠豆大,每服五十丸,(吳鶴皋曰:越鞠者,發越鞠郁之謂也。香附開氣鬱,蒼朮燥濕鬱,撫芎調血鬱,梔子解火鬱,神麯消食鬱。陳來章曰:皆理氣也,氣暢而鬱舒矣。)
丹溪曰:郁為燥淫,燥乃陽明秋金之位,肺屬金主氣,主分布陰陽,傷則失職,不能升降,故《經》曰:諸氣膹郁,旨屬於肺。又郁病多在中焦,中焦脾胃也。水穀之海,五臟六腑之主,四臟一有不平,則中氣不得其和而先郁矣。此方藥兼升降。凡將欲升之,必先降之;將欲降之,必先升之。
白話文:
這方子用蒼朮、香附、撫芎、神麯、梔子等藥材,能夠解開各種郁結。其中香附能開氣郁,蒼朮能燥濕郁,撫芎能調血郁,梔子能解火郁,神麯能消食郁。這些藥材共同作用,可以使氣血暢通,郁結消除。
蒼朮辛烈雄壯,因胃強脾,能徑人諸經,疏泄陽明之濕,通行斂澀,濕者用之而能發。香附陰中快氣之藥,下氣最速,一升一降、故郁散而平。撫芎足厥藥,直達三焦,俾生髮之氣,上行頭目,下行血海,為通陰陽血氣之使,不但專開中焦而已,胃主行氣於三陽,脾主行氣於三陰,脾胃既布,水穀之氣得行,則陰陽臟腑不受燥金之郁,皆由胃氣而得通利矣。
白話文:
蒼朮性味辛辣而性烈,藥力強勁,能增強脾胃功能,並能直達人體各經絡,疏散陽明經的濕氣,使之流通,並收斂止瀉。濕氣重的患者服用蒼朮,能發揮其藥效。
香附是陰中化解氣滯的藥物,能快速下降氣機,使氣機上下流通,故能散瘀解郁,使氣機平和。
川芎是治療足厥寒症的藥物,能直接到達三焦,使生髮之氣上行至頭面,下行至血海,是疏通陰陽血氣的使者,不僅專門開通中焦,更能使胃主行氣於三陽,脾主行氣於三陰,脾胃氣機暢通後,水谷之氣能正常運行,陰陽臟腑就不會受到燥金之氣的阻滯,都得益於胃氣的通暢流通。
2. 方脈氣滯合參
夫氣為人身之主,乃生死之關也。周流順行,則無病矣。逆則諸病生焉。男子宜養其氣,以全其神。婦人宜平其氣,以調其經。或內傷七情者,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也。喜則氣散,怒則氣逆,憂則氣陷,思則氣結,悲則氣消,恐則氣怯,驚則氣亂也。外感六淫者,風寒暑濕燥火也。
風傷氣者,為疼痛;寒傷氣者,為戰慄;暑傷氣者,為熱悶;濕傷氣者,為腫悶;燥傷氣者,為閉結;火傷氣者,為瞀瘛。有虛氣,有實氣。虛者正氣虛,實者邪氣實。丹溪有云:氣實不宜補,氣虛宜補之。雖雲氣無補法,若痞滿壅塞實脹,似難於補。若正氣虛而不補,則氣何由而行?《經》云:「壯者氣行而愈,怯者著而成病」,此氣之確論也。故一切氣滯食積腹脹痛者,宜消導也。
白話文:
氣是人體的主宰,是生死的關鍵。氣運行順暢,便無病痛。若氣逆行,則會產生各種疾病。男性應當養護氣,以保全精神。女性則應當調和氣,以順暢經絡。
人體可能因為內傷七情而生病,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。喜則氣散失,怒則氣逆流,憂則氣下降,思則氣凝結,悲則氣消散,恐則氣怯弱,驚則氣混亂。
人體也可能因為外感六淫而生病,六淫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。
風傷氣則會疼痛,寒傷氣則會發抖,暑傷氣則會感到悶熱,濕傷氣則會感到腫脹,燥傷氣則會感到閉塞,火傷氣則會出現神志不清的狀況。
氣分虛實,虛者是正氣虛弱,實者是邪氣入侵。丹溪先生說:「氣實不適合補,氣虛才需要補。」雖然有人說氣沒有補法,但是如果氣實導致痞滿、壅塞、脹滿,好像也很難補。如果正氣虛弱而不補,氣又如何運行?《經》書中說:「強壯的人氣血運行順暢就會痊癒,虛弱的人氣血停滯就會生病」,這是對氣的精闢論述。所以,對於一切氣滯、食積、腹脹、疼痛的人,都應該採取消導的方法。
一切氣虛為病者、宜補氣也。然滯者,亦由氣弱而不能健運,究竟亦非實也。(張按:結為積聚,氣不舒也,逆為狂厥氣不降也,即瘤之為留亦氣之凝,單行克伐無益也。)破滯氣高者,須用枳殼。蓋枳殼者,損胸中至高之氣,二三服即已。又云:滯氣用青皮,然多用並傷真氣,故稟受素壯而氣刺痛,暫用枳殼、烏藥。
若肥白氣虛之人,氣刺痛者,宜參朮加木香,(張按:氣以形載,形以氣充,惟氣與形兩相維持,氣和則生,氣戾則病,豈可以作有形治也。)捍衛沖和不息之謂氣,擾亂妄動變常之謂火,當其和平之時,外護其表,復行於里,周流一身,循環無端總統於肺氣,曷嘗病於人也?及其七情五志,乖戾失常,清者變而為濁,行者遏而反止,表失衛護而不和,里失健悍而少降,營運漸遠,肺失主持,妄動不已,五志厥陽之火起焉,上燔於肺,氣乃病焉。氣本屬陽,反勝則為火矣。
白話文:
所有因為氣虛而生病的人,都應該補氣。但是,氣滯也是因為氣虛而無法正常運作,本質上也不屬於實證。
氣滯、氣往上衝的人,應該用枳殼。因為枳殼可以消解胸中上逆的氣,吃個兩三劑就能見效。也有說法是,氣滯可以用青皮,但青皮用多了會傷到真氣,所以體質原本就強壯、氣痛的人,可以先用枳殼和烏藥。
如果一個人肥胖、面色白皙、氣虛,並且氣痛,就可以用人參、白朮和木香。
氣依賴身體,身體也靠氣來滋養,只有氣和身體互相維持,氣順暢才會健康,氣逆了就會生病。怎麼可以用物質來治療氣呢?
維持身體正常的運作、保護身體、不受外邪侵害的,叫做氣;心神失控、妄動、違反常規的,叫做火。當氣和火處於平穩狀態時,氣就能夠保護身體的外表,又能運行於內部,周流全身,循環無端,以肺氣為中心,怎麼會生病呢?當七情五志失調,清氣變為濁氣,氣的運行受阻,外表的防衛功能失調,內部的運作功能衰弱,氣的運行越來越遠,肺氣無法主持,妄動不止,五志、陽氣的火氣就起來了,向上焚燒肺部,氣就生病了。氣本屬於陽,如果陽氣過盛就會變成火。
河間曰:五志過極,皆為火也。切不可概用香辛燥熱削伐大過之劑,如青皮、陳皮、三稜、蓬朮、益智、官桂、甘草之類,此惟可劫滯氣,沖快於一時,以其氣久抑鬱者,藉此暫行開發之意耳。要知氣乃氤氳清虛之象。若霧露之著物,雖滯易散,苟太用香辛散氣燥熱傷氣之藥,則真氣耗散,濁氣上騰,猶曰:腎氣不能攝氣歸原,遂與蘇子降氣湯之類,則濕痰甚者,亦或當之。
質弱者,何堪峻削?況肺受火邪,子氣亦弱,降令不行,火無以制,相扇而動,本勢空虛,命絕如縷,以無形之氣,而作有形之治,一旦火氣狂散,喘息奔急而死矣。
修養法曰:凡患氣血凝滯者,閉息澄心,先以左手摩滯處七七遍,右手亦然,復以津塗之七日可開。
白話文:
河間先生說:五臟之氣過於極端,都會導致火氣旺盛。切忌一概而論,使用辛辣燥熱、過於強烈的藥物,例如青皮、陳皮、三稜、蓬朮、益智、官桂、甘草等等。這些藥物只能暫時驅散瘀滯之氣,快速見效,但是對於長期鬱結的氣機,僅能起到暫時疏通的作用。
要知道,氣是清虛之物,如同霧露般沾附在物體上,雖然容易散去,但如果過度使用辛辣散氣、燥熱傷氣的藥物,就會導致真氣耗散、濁氣上涌。就好比腎氣不能收攝真氣歸位,就如同蘇子降氣湯之類的方劑,對於濕痰嚴重的人,可能也會適用。
體質虛弱的人,怎麼能承受如此峻烈的藥性呢?何況肺部受到火邪的侵襲,陽氣也衰弱,下降的力量不足,火氣無法得到抑制,反而相互助長,原本就虛弱,命懸一線,如果再用無形的藥氣去強行治療,一旦火氣狂散,就會出現喘息急促而亡的狀況。
3. 方脈跌撲損傷諸痛合參
凡跌撲損傷,踒折挫閃,雖由外觸,勢必內傷,氣血凝滯,紅腫或青,痛不可忍,故始須用甘辛溫散行氣破瘀,則痛自退腫自消,如獨活、白芷、荊、防、芎、歸、沒藥、古文錢、鹿角灰、蘇木、赤芍、紅花之類,以水酒煎藥,衝入童便尤妙。及其外傷平復,尤宜以滋補氣血筋骨之藥調之。
肢體全仗血氣,傷損必加補養,然在上先消瘀血,在下先為補養,更審胃氣,蓋去血過多,脈微欲死,獨參湯加童便,接住元氣為急。甚有肢冷脈微者,參朮附子大劑挽之,勢與產婦同也。脈來和緩者生,急疾芤者死,宜虛細不宜數實,切宜避風,切不可飲冷水,血見寒則凝,但一絲血入心即死。世以自然銅為接骨藥,惟圖速效,但銅非煅不可服。
白話文:
凡是跌倒、撞擊、扭傷、挫傷、閃傷,雖然是由外力造成,但一定會損傷內部,導致氣血瘀滯,紅腫或出現青瘀,疼痛難忍。因此一開始要使用甘辛溫散的藥物來行氣活血化瘀,這樣疼痛自然消退,腫脹自然消失。例如獨活、白芷、荊芥、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沒藥、古文錢、鹿角灰、蘇木、赤芍、紅花等等,可以用水酒煎煮藥物,加入童尿效果更佳。當外傷恢復後,更應該用滋補氣血、筋骨的藥物調養。
肢體活動全靠氣血,受傷後一定要加強補養,不過要先消瘀血再補養。還要觀察胃氣,因為去血太多,脈搏微弱快要死亡,就要服用獨參湯加童尿,緊急補充元氣。如果肢體冰冷、脈搏微弱,就要用人參、白朮、附子等藥物大劑量救治,就像產婦一樣。脈搏和緩有力者生,脈搏急促虛弱者死,脈搏應該虛弱細微而不應該數快有力,要注意避風,不能喝冷水,血液遇寒就會凝固,只要一絲血液進入心臟就會死亡。世俗認為自然銅是接骨藥,只圖快速見效,但銅一定要煅燒後才能服用。
若新出火者,火毒金毒相扇,雖有接傷之功,而燥散之禍甚於刀劍,不可多用。發明《經》云:從高墜下,惡血流於內,不問何經之傷,俱作風中肝經治之。蓋血者,肝之主,惡血必歸於肝,滯於脅下。凡寒涼破血行經,不可輕用。
白話文:
如果剛受傷,傷口處有火毒和金毒相互激盪,即使有接骨止血的功效,但燥熱散瘀的危害卻比刀劍更甚,不可過度使用。
《經》書中記載:從高處跌落,瘀血流入體內,無論傷及何經,都應該用治療風邪入肝經的方法來處理。這是因為血液是肝臟所主,瘀血必會歸入肝臟,滯留在脅肋下。因此,凡是寒涼破血行經的藥物,不可輕易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