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5)

1. 盈虛

夫盈虛消息之理,可不默悟其機而保之,則長養化育之道得矣。蓋人稟陰陽之氣化,從無形而有形,皆生於虛也。故孕育之道,猶月滿則虧,月虧乃盈,豈非生於虛哉!及至氤氳之氣方凝,賴母氣以煦之,血以濡之,漸得長養成形。

離胞之後,更賴乳之,血氣滋培,腸胃漸充,繼以飲食調養,先天無形之氣,蓄之於內,後天有形之味,養之於外,魂魄神志意之五志既全,喜怒憂思悲恐驚之七情便有,迨至養之既極,則男子內蓄少陰八數之氣,女子內蓄少陽七數之氣,盛滿於中,陰陽氣和,精氣盈益,始得生子。

總莫非從無形陰陽之虛,而變化有形之實,及長養太極,則有形之實,仍歸無形之虛,能悟其理,凝神保精,則天真長固,得盡天年。《經》所謂: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,故壽命無窮。倘耗真竭精,則不能盡天度之數,而形神早壞矣。(張)陳至理,幸珍生者保之。

白話文:

【盈虛】

盈虧興衰的道理,如果能夠在心中默然領悟其運作機制並加以保護,那麼就能掌握成長與養育的法則。人的生命是秉承陰陽二氣的轉換,從無形到有形,都是從虛無中誕生的。所以懷孕的過程,就像月亮圓了就缺,缺了再圓,這難道不是從虛無中產生的嗎?等到氤氳之氣剛開始凝聚,仰賴母親的氣息來溫暖,血液來滋潤,逐漸成長形成形體。

出生後,更依賴母乳餵養,血液和氣息的滋養,腸胃逐漸充實,接著通過飲食來調養身體,先天的無形之氣,在體內儲存,後天的有形之味,在體外養護,魂、魄、神、志、意五種精神活動都得以完整,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七種情緒也就隨之產生,等到養育達到極致,男性體內會儲存少陰的八數之氣,女性體內會儲存少陽的七數之氣,充滿於體內,陰陽二氣和諧,精氣充沛,纔能夠生育子女。

總而言之,都是從無形的陰陽虛無,轉化為有形的實體,等到長大成熟,有形的實體,又會回歸無形的虛無,如果能夠領悟這個道理,聚精會神,保持精氣,那麼純真的本性就會長久地存在,能夠盡享天年。《經》上所說:在虛無中追求快樂,所以壽命無窮。如果消耗真氣,精疲力竭,就不能達到天賦的生命期限,身體和精神就會早早衰敗。(張)陳述這些道理,希望珍惜生命的人好好保護自己。

2. 煩躁

合而言之,煩躁皆熱也。析而言之,煩者陽也;躁者陰也。火客於肺則煩,火入於腎則躁。大抵心火旺則水虧金爍,惟火獨熾,故肺腎合而為煩躁。煩為熱之輕,躁為熱之重,獨煩不躁者多屬熱,獨躁不煩者為虛寒。躁者坐臥躁急,或身體不欲近衣,或欲坐臥泥水井中,乃無根之虛寒逼使然、為外之假熱,實陽氣欲亡之候也。熱藥令服,其躁自定,誤投涼劑,立見傾危。

仲景曰:少陰病,吐利,手足厥冷,煩躁欲死者,吳茉萸湯主之。蓋吐利厥冷,而至於煩躁欲死,腎中之陰氣上逆,將成危候,故用吳茱萸以下其逆氣,而用人參薑棗以厚土,則陰氣不復上干,此之溫經兼用溫中矣。仲景又曰:少陰病,四逆惡寒而身蜷,脈至不煩而躁者,死。

蓋四逆惡寒身蜷,更加脈不至,陽已去矣。陽去故不煩,然尚可施種種回陽之法。若其人復加躁擾,則陰亦垂絕,即欲回陽,而基址已壞,不能回也。

白話文:

總的來說,煩躁都是由體內熱氣所引起。但細分的話,煩是由陽氣過盛引起;躁則是由陰氣不足所致。當肺部有火氣時,會感到煩悶;當腎臟有火氣時,則會出現躁動。基本上,如果心臟的火氣太旺,就會消耗掉水分和肺部的健康,只剩下火氣旺盛,所以肺和腎兩者共同作用下,會產生煩躁的情況。煩是熱的較輕微表現,躁則是熱的嚴重狀態。單純煩而不躁的人,大多是因為熱氣過盛;單純躁而不煩的人,則可能是虛寒症狀。躁動的人可能會坐立不安,或者不想穿衣服,甚至想要坐在泥水或井水中,這是因為體內虛弱的寒氣迫使如此,表面上看似熱症,實際上是陽氣將要消逝的徵兆。服用熱性藥物後,躁動的情況自然會平息,但如果誤服涼性藥物,病情可能會立即加重。

張仲景提到:當少陰病患者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手腳冰冷且極度煩躁到幾乎要死亡的情況,應該使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因為嘔吐、腹瀉和手腳冰冷到了極度煩躁的地步,表示腎臟中的陰氣正在上升,將會成為危險的症狀,所以使用吳茱萸來抑制這種上升的氣流,再利用人參、薑和棗來強化脾胃,這樣陰氣就不會再往上侵擾,這就是溫經與溫中的結合。張仲景還說:當少陰病患者四肢冰冷、畏寒且身體蜷縮,再加上脈搏微弱,表示陽氣已經消散。陽氣消散所以不會感到煩悶,但仍有機會用各種方法來恢復陽氣。但如果患者除了上述症狀外,還伴有焦躁不安,那麼體內的陰氣也接近枯竭,即使想恢復陽氣,但基礎已經被破壞,無法再恢復了。

3. 喜怒

喜笑皆屬心火,蓋火得風而焰,笑之象也。古人治一男笑不休,口角流涎,用黃連解毒湯,加半夏、竹葉、竹瀝、薑汁而愈。一婦笑不休,用溫鹽湯,探吐出熱痰五升而愈。怒者,乃陰氣盛而閉遏其陽,則不得伸越而發也。丹溪治善怒方,香附(細末)六兩,白湯每服五錢,此疏肝快氣之義也。

然有心腎之陰不足,而遇事易煩發怒者,又宜滋肝陰心血,而非香燥疏肝快郁之藥所宜也。

白話文:

[喜悅與憤怒]

高興大笑都和心臟功能過亢有關,因為火遇風會更熾烈,這就像我們開懷大笑的樣子。古時有一個案例,一位男士無緣無故地不停大笑,嘴角還不斷流出唾液,後來醫生用黃連解毒湯,加上半夏、竹葉、竹瀝和薑汁等草藥來治療,病狀便得到了改善。另有一個案例,一位婦女同樣地不停大笑,醫生讓她喝溫熱的鹽水催吐,吐出了大量的熱痰後,病情也得到了緩解。

憤怒的情緒,是因為體內陰氣過剩,壓制了陽氣,使得陽氣無法正常運作,因此產生憤怒的情緒。丹溪治療容易生氣的處方是,使用磨成細粉的香附六兩,每次服用時用白湯沖泡五錢,這是為了疏肝理氣。

然而,有些人是因為心臟和腎臟的陰氣不足,遇到事情就容易煩躁和生氣,對於這種情況,應該滋補肝臟和心臟的陰氣,而不是使用能疏肝解鬱但性質偏燥的藥物。

4. 論司天

司天主上半年六個月,在泉主下半年六個月。

子午(少陰君火司天,陽明燥金在泉。)

卯酉(陽明燥金司天,少陰君火在泉。)

辰戌(太陽寒水司天,太陰濕土在泉。)

丑未(太陰濕土司天,太陽寒水在泉。)

寅申(少陽相火司天,厥陰風水在泉。)

已亥(厥陰風木司天,少陽相火在泉。)

歌訣曰:子午少陰君火天,陽明燥金應在泉,丑未太陰濕土上,太陽寒水兩連綿,寅申少陽相火旺,厥陰風木地中聯,卯酉卻與子午倒,辰戌巳亥亦皆然。

凡應天為天符,如木運之歲上見厥陰,火運之歲上見少陰、少陽,土運之歲上見太陰,金運之歲上見陽明,水運之歲上見太陽。蓋此五者,司天與運氣相會,天氣下降,如合符運,故名天符。更凡永歲為歲,直如木運之歲,歲當亥卯;火運之歲,歲當寅午;土運之歲,歲當辰戊丑未;金運之歲,歲當巳酉;水運之歲,歲當申子。此五者,歲之所直,故曰承歲,為歲直。

更凡火運之歲,上見少陰,年辰臨午;土運之歲,上見太陰,年辰臨丑未;金運之歲,上見陽明,年辰臨酉。此三者,乃天氣運氣,與年辰俱會,故云三合為治。然歲直又為歲位,三合亦為天符,《六微旨大論》曰:天符歲會,曰太一天符,謂天運與歲俱會也。凡天符中之已醜已未戊午乙酉,歲會中之戊午已醜巳未乙酉,皆天符歲會相同,併名曰太一天符也。太一者,至尊無二之稱也。

三者分之貴賤,則天符之歲,猶之執法之臣,法不可假,故邪中執法,其病速而危。如戊子日,戊為火運,子為火氣,亦是天符,此日得病者因半歲會之歲,猶之行令之臣,當有主之者在,故邪中行令,其病徐而持。如甲辰,甲為土運,辰為土支,乃歲會也,年月日時,同太一天符之歲,猶之君主之貴人也,故邪中貴人者。其病暴而死。

如戊午日,戊為火運,午為火支,又為火氣,即太一天符,此日病者死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中醫學中的「五運六氣」理論,主要講述了每年不同季節由哪種氣候主宰,以及這些主宰氣候如何影響人的健康。

「司天」指的是上半年六個月的主宰氣候,「在泉」則指下半年六個月的主宰氣候。

例如,在子午年,上半年由「少陰君火」主宰,下半年則由「陽明燥金」主宰。同樣地,卯酉年是由「陽明燥金」司天,「少陰君火」在泉;辰戌年由「太陽寒水」司天,「太陰濕土」在泉;醜未年反之;寅申年由「少陽相火」司天,「厥陰風水」在泉;巳亥年則由「厥陰風木」司天,「少陽相火」在泉。

進一步講解,如果某年的氣運與該年的「司天」相應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天符」。例如,如果木運的年份出現了「厥陰」,或者火運的年份出現了「少陰」或「少陽」等。

再者,如果某年的氣運與該年的地支相應,則稱為「歲直」。例如,木運的年份通常出現在亥、卯年;火運的年份通常出現在寅、午年;土運的年份通常出現在辰、戊、醜、未年;金運的年份通常出現在巳、酉年;水運的年份通常出現在申、子年。

如果某年的氣運、司天和地支同時相應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三合」,表示天氣、運氣與年辰同時會合。例如,火運的年份,如果「少陰」司天且年辰在午;土運的年份,如果「太陰」司天且年辰在醜或未;金運的年份,如果「陽明」司天且年辰在酉。

當「天符」、「歲直」、「三合」中的任意一個現象發生時,都可能對人的健康產生影響。其中,「天符」象徵著嚴格的法律,如果人體受到邪氣的侵害,病情會迅速惡化並非常危險。例如,在「戊子」日,「戊」代表火運,「子」代表火氣,也是天符,這一天生病的人會因為「半歲會」的原因,病情發展緩慢但持續。

「歲直」象徵著行使命令的官員,如果人體受到邪氣的侵害,病情會逐漸加重。例如,在「甲辰」日,「甲」代表土運,「辰」代表土支,這一天生病的人會因為「歲會」的原因,病情發展緩慢但持績。

「三合」象徵著君主的貴人,如果人體受到邪氣的侵害,病情會突然爆發並導致死亡。例如,在「戊午」日,「戊」代表火運,「午」代表火支,也是火氣,這一天生病的人會因為「太一天符」的原因,病情發展迅速並導致死亡。"太一"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