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楚瞻

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4)

1. 論五行各有五

至於血,亦水也,以其隨相火而行,故其色獨紅,周而復始,滾滾不竭,在上即可為天河水,在下即為長流水,始於西北天門,終於東南地戶,正所謂「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」。故黃河水,皆同色也。

金中之水,礦中之水銀是也。在人身為骨中之髓,至精至貴,人之寶也。木中水者,巽木入於坎水,而上出其水,即木之脹膏,人身足下有湧泉穴,肩上有肩井穴,此暗水潛行之道。凡津液潤布於皮膚之內者,皆井泉水也。夫水有如許之不同,總之歸於大海。天地之水。以海為宗;人身之水,以腎為源。

而其所以晝夜不息者,以其有一元之乾氣為太極耳。此水中之五行也,明此水火之五行,此土木金可例推矣。《經》曰:紀於水火,餘氣可知。

白話文:

關於血,它也屬於水的一種,因為它隨著相火的運行而流動,所以它的顏色是獨特的紅色。血液循環不止,生生不息,滾滾向前。在人體上方,它就像天上的銀河水,在人體下方,它則像地上的長江流水。它的起點在西北方的天門,終點在東南方的地戶,正如詩句所說「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」。因此,黃河水都呈現相同的顏色。

金屬中的水,指的是礦物中的水銀。在人體內,則指的是骨髓,它是最精華、最珍貴的物質,是人體的寶藏。木中的水,是指巽木進入坎水,然後將水向上送出,也就是樹木中膨脹的汁液。人體的腳底有湧泉穴,肩上有肩井穴,這些都是暗藏的水流通道。所有在皮膚內滋潤的津液,都像是井水和泉水一樣。水有這麼多不同的形態,但最終都會匯歸大海。天地之水以大海為根本,人體之水則以腎臟為源頭。

水之所以能夠晝夜不停地運行,是因為有一元之乾氣作為太極的動力。以上就是水中五行的道理,明白了水火的五行,就可以以此類推其他土木金的五行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掌握了水火的規律,其他氣的變化也就自然可以推知了。

2. 七情論

夫七情本屬無形,然出於有形,五臟神明之用,而寓於盈虛氣血之間,無日不有也。節制有常,何病之有?作用太過,勝克相乘,便為內傷。元氣之邪,本出五臟之虛滯,則不去而為實,禍起蕭牆,盜泄精滋,賊害情性,非若外邪先由皮毛以漸而入,只傷軀穀氣血者,比如過喜則傷心,而神浮肺散。《經》曰:暴喜傷陽。

《靈樞》曰:喜樂無極,則傷魄。如過怒則傷肝,而魂飛精散。《經》曰:暴怒傷陰。如過憂則傷意。而氣滯神衰。《經》曰: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名曰脫營。《靈樞》曰:憂愁不解則傷意。如多思則傷脾,而意郁倦怠,晝思過度則傷陽,夜思過度則傷陰。《經》曰:思則心有所存,神有所歸,正氣留而不行,故氣結。

《靈樞》曰:怵惕思慮則傷神。如過悲則氣促神亂,火熱亢極,反兼水化,五液俱出。《靈樞》曰:悲哀動中則傷魂。如恐同傷腎,精卻氣下。《靈樞》曰:恐懼不解則傷精。如驚則氣亂。《經》曰: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亂矣。然徒知受驚傷於心,而不知五臟俱能傷之。

蓋五臟皆藏神,神也者,虛靈變化之謂,非瑰然無知者也。且人之氣血,晝夜循環不息,氣血所至之處,遲驚所觸,則真氣耗散,而患不足之病。若氣血錯亂,而致逆滯,則患有餘之症。有餘者,病機也。不足者,正氣也。如房勞時受驚,則所傷在腎;飲食時受驚,則所傷在胃之類。

但驚氣先入心者,以心主神也,夾別症而傷及他臟者,以無形之驚氣易散,而有跡之疾病難消也。明此則七情內起之病,與六淫外來之邪不同矣。百病立名雖繁,然不越陰陽、五行、生克、六淫、七情、五火與飲食勞倦相挾傳變而已。《經》所謂:「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;不知其要,流散無窮」者,此耳。

白話文:

[七情理論]的內容如下:

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本質上是無形的,但它們源自有形的身體,是五臟運作的精神表現,存在於我們的氣血之中,每天都有它們的存在。如果能適當地控制這些情緒,就不會生病。但若情緒過度,互相壓制或過度表現,就會成為內傷的源頭。這種因元氣失調造成的病,根源於五臟的虛弱,如果不處理,就會轉變成實證,就像家裡發生災難,不但消耗精神,還會損害個性。不像外感疾病,通常先從皮膚開始,慢慢入侵。例如過度開心會傷心,導致精神飄忽,肺氣分散。古書記載:突然的高興會傷到陽氣。

《靈樞》寫道:開心過度,會傷到魄。同樣地,過度憤怒會傷肝,導致魂魄飛散。古書記載:暴怒會傷陰。過度憂鬱會傷意,導致氣滯和精神疲乏。古書記載:即使沒有外邪入侵,疾病也可能從內部產生,這叫做營養流失。《靈樞》寫道:持續的憂鬱會傷意。過度思考會傷脾,導致心情鬱悶和疲倦,白天思考過度會傷陽,晚上思考過度會傷陰。古書記載:思考會讓人專注,精神集中,但正常的氣會停滯,所以會形成氣結。

《靈樞》寫道:驚嚇和過度思考會傷神。過度悲傷會讓氣息混亂,精神紊亂,火氣旺盛,反而會引發水化,導致五液一起排出。《靈樞》寫道:極度的悲傷會傷魂。過度恐懼會傷腎,精氣下降。《靈樞》寫道:恐懼不解會傷精。驚嚇會讓氣息混亂。古書記載:驚嚇會讓心失去依靠,精神無法安定,思考無法穩定,因此氣息混亂。只知道驚嚇會傷心,但不知道五臟都可能受傷。

因為五臟都藏有精神,精神是指可以靈活變換的能力,不是呆板無知的。人的氣血日夜不停地循環,當氣血到達某個部位,若遇到驚嚇,真氣就會耗散,導致氣血不足的病。如果氣血錯亂,導致逆滯,就會產生有餘的病狀。有餘的是疾病的機制,不足的是正常的氣。例如在性行為時受到驚嚇,傷的是腎;在吃飯時受到驚嚇,傷的是胃。

但驚嚇首先影響的是心,因為心主掌精神。驚嚇夾雜其他病症傷及其他臟器,是因為無形的驚嚇容易散去,但具體的疾病難以消除。理解了這一點,就能明白由七情引起的內在疾病,與由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引起的外來疾病是不同的。疾病種類雖然繁多,但歸根究底,不外乎陰陽、五行、生剋、六淫、七情、五火與飲食勞累的相互影響和轉變。古書所謂的:「懂得重點的人,一句話就可以說完;不懂得重點的人,會不斷地擴散下去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