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3)
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(13)
1. 論五行各有五
以火言之,有陽火,有陰火。有水火之火,有土中之火,有金中之火,有木中之火。陽火者,天上日月之火,生於寅,而死於酉:陰火者,燈燭之火,生於酉而死於寅,此對待之火也。
水中火者,霹靂火也,即龍雷之火,無形而有聲,得雨而益熾,見於季春,而伏於季秋,以五月一陰生,水底冷而天上熱,龍為陽物,故隨陽而上升,至冬一陽來復,故龍亦隨陽下伏,雷亦收聲,人身腎中相火,亦猶是也。平日不能節欲,以致命門火衰,腎中陰盛,龍火無藏身之位,故游上而不歸,是以上焦煩熱、咳嗽等症。善治者,以溫腎之藥,從其性而引之歸原,使之秋冬陽伏之令,而龍歸大海,此至理也。
奈何今之治陰虛火衰者,以黃柏、知母為君,而逾寒其腎,益速其斃,良可悲哉!若有陰虛火旺者,此腎水乾枯,而火偏盛,宜補水以配火,亦不宜苦寒之品以滅火,故云壯水之主,以鎮陽光,正謂此也。如燈燭火,亦陰火也,須以膏油養之,不得雜一滴寒水,得水即滅矣。
獨有天上火入於人身,如河間所論六氣暑熱之病,及傷暑中暑之疾,可以涼木沃之,可以苦寒解之。其餘爐中火者,乃灰土中無溫之火,得木則煙,見濕則滅,須以炭培,實以溫燼,如人身脾土中之火,宜以甘溫養其火,而火自退。《經》曰:勞者溫之,損者溫之,甘能除大熱,溫能除大熱者此也。
空中之火附於木中,以當有坎水滋養,故火不外見,惟乾柴生火,燎原不可止遏,力窮方止。人身肝火內熾,鬱悶煩躁,須以辛涼之品發達之。《經》曰:木鬱則達之,火鬱則發之。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。若以寒藥下之,則愈郁矣;熱藥投之,則愈熾矣。
金中火者,凡山中有金銀之礦,或五金埋瘞之處,夜必有火光,此金鬱土中而不得越,故有光輝發見於外。人身皮毛空竅中,自覺針刺蚊咬,及巔頂如火炎者,此肺金氣虛也,補北方之水,即所以瀉南方之火。
以水言之,有陽水,有陰水,有火中之水,有土中之水,有金中之水,有木中之水。陽水者,坎水也,氣也。《陰陽消息論》曰:坎,以一陽陷於二陰,水氣潛行地中,為萬物受命根本。蓋潤液也,氣之液也,月令於仲秋云,煞氣浸盛,陽氣日衰,水始涸是水之涸,地之死也。
於仲冬云:水泉動是月一陽生。是水之動,地之生也,謂之火中之水可也,謂之土中之水亦可也。陰水者,兌,澤也,形也。一陰上徹於二陽之上,以有形之水普施萬物,下降為資生之利澤,在上即可謂雨露之水,在下即為木溪之水。人之飲食入胃,命門之火,蒸腐水穀,水穀之氣,上熏於肺,肺通百脈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上達皮毛,為汗為涕,為津為唾,下濡膀胱,為便為液。
白話文:
[論五行各自包含的五種屬性]
內容翻譯爲: 以火爲例,有陽火和陰火。有源自水的火,有來自土中的火,有出自金中的火,也有從木中產生的火。陽火指的是太陽與月亮的光芒,它在寅時開始生長,至酉時消亡;陰火則是燈燭之光,它於酉時點燃,至寅時熄滅,這是相對立的兩種火。
水中的火,指的是雷電,即龍雷之火,雖無形卻有聲,遇雨則更熾烈,春季末尾出現,秋季末尾潛伏。五月時,一陰初生,水面寒冷而天空炎熱,龍作爲陽性生物,隨陽氣上升,至冬季,一陽復甦,龍也隨陽氣下沉,雷聲也隨之消失。人體腎臟中的相火,也是類似的現象。如果平時不能節制慾望,導致命門之火衰弱,腎中陰氣過盛,龍火失去藏身之地,因此向上遊離而不歸,因此出現上焦煩熱、咳嗽等症狀。治療時,應使用溫腎藥物,順其性而引導其迴歸本源,使其遵循秋冬陽氣潛伏的自然規律,讓龍迴歸大海,這是至理。
然而,現在治療陰虛火衰時,常用黃柏、知母爲主藥,這反而使腎臟更加寒冷,加速病情惡化,實在令人悲哀!對於陰虛火旺的情況,腎水乾涸,火勢偏盛,應補給水分來配合滅火,而不是使用苦寒的藥物來直接滅火,這就是所謂的“壯水之主,以鎮陽光”。就像燈燭之火,也是一種陰火,需用油膏養護,不能混入一滴寒水,否則就會熄滅。
只有天上的火進入人體,如河間所討論的六氣暑熱疾病,以及中暑等情況,可以用涼性草木滋潤,或用苦寒的藥物來解熱。爐中的火,是在灰土中無溫的火,遇到木材則冒煙,遇溼則熄滅,需要炭火的培育,保持溫暖的餘燼,如同人體脾土中的火,應用甘溫的藥物來滋養,火自然會減退。《經》說:“勞者溫之,損者溫之”,甘味能去除大熱,這裏指的就是用溫性藥物去除大熱。
空中的火依附於木中,因有坎水滋養,所以火不會外顯,只有乾燥的柴火燃燒,燎原之勢難以遏制,直到力量耗盡纔會停止。人體內肝火旺盛,鬱悶煩躁,需要用辛涼的藥物來散發熱量。《經》說:“木鬱則達之,火鬱則發之。”讓它得以發揮其向上的炎性。若用寒藥下壓,則會更鬱結;用熱藥,則會更熾烈。
金中的火,比如山中有金銀礦藏,或金屬埋藏之處,夜間必定有火光,這是金被土中所壓抑,無法釋放,故有光輝從外部顯現。人體皮毛孔竅中自覺針刺蚊咬,以及頭頂如火般灼熱的感覺,這是肺金之氣虛弱的表現,補充北方的水,即是瀉南方之火的方法。
至於水,也有陽水和陰水,有源自火的水,有來自土的水,有出自金的水,也有從木中產生的水。陽水,指的是坎水,是氣態的水。《陰陽消息論》說:坎,以一陽陷入二陰之中,水氣在地下潛行,是萬物生命的根本。這是溼潤的液體,是氣的液體。在仲秋時節,《月令》說:“煞氣逐漸增強,陽氣日漸衰弱,水開始乾涸。”這是水的乾涸,地的死亡。
在仲冬時節,《月令》說:“水泉開始湧動。”這是水的活動,地的生機。可以說這是火中的水,也可以認爲是土中的水。陰水,指的是兌,即沼澤,是形態的水。一陰上升至二陽之上,以有形的水普遍施於萬物,向下成爲滋養生命的源泉,在上方可以稱爲雨露之水,在下方即爲溪流之水。人的飲食進入胃部後,命門之火將食物腐化,食物的精華上燻至肺部,肺部通百脈,水分分佈全身,五臟並行,向上達至皮膚,形成汗水、鼻涕、津液、唾液,向下滋潤膀胱,形成大小便。
至於血液,也是水的一種,因爲它隨着相火運行,所以顏色特別紅,循環往復,滾滾不絕,在上方可以是天河水,在下方即爲長流水,從西北的天門開始,最終流向東南的地戶,正如“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”。因此,黃河水的顏色都相同。
金中的水,指的是礦石中的水銀。在人體中,這是骨髓中的水,極其精貴,是人體的寶藏。木中的水,指的是巽木進入坎水,然後從中析出水分,即木頭的膨脹膏,人體足下有湧泉穴,肩上有肩井穴,這是體內暗水潛行的通道。所有滋潤皮膚內部的水分,都是井泉水。水有如此多的不同形態,但最終都會歸於大海。天地間的水,以海爲宗;人體內的水,以腎爲源。
它們之所以日夜不停流動,是因爲有一元的乾氣作爲太極。這是水中的五行屬性,理解了水火的五行屬性,土、木、金的五行屬性就可以類推。《經》說:“紀於水火,其餘氣可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