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馮氏錦囊秘錄》~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 (7)
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 (7)
1. 大腹皮
即檳榔皮也。其氣味所主與檳榔大略相同,但檳榔性烈,破氣最捷,腹皮性緩下氣稍遲。味苦、辛、微溫,無毒。入足陽明、太陰經。辛溫之氣,為通行下氣濕熱鬱積水腫膨脹之藥,鴆鳥多集檳榔樹上,凡用宜先洗去黑水。復以酒洗後,以大豆升再洗,曬乾方用。
大腹皮,下膈氣實佳,消浮腫甚捷,寬膨脹去水氣之要藥也。然病虛者勿用。子疏冷熱諸氣、大小二腸,止霍亂痰膈醋心,功心腹大腸癰毒,實症相宜,虛症亦忌。凡形如饅頭者,為大腹子,形如雞心者為檳榔。
主治(痘疹合參),消腹脹,除浮腫,散毒氣,體輕而浮,味鹹而斂,故以走表消腫,導水疏氣為用,然脾虛水泛者禁之。
白話文:
[大腹皮],也就是檳榔的外皮。它的主要功效和檳榔相似,但是檳榔性質較強烈,能迅速地幫助氣流通暢,而大腹皮則性質較溫和,作用稍慢一些。其味道苦、辛,微溫,無毒。主要影響的是足部的陽明、太陰經絡。它具有辛溫之氣,能幫助通暢氣機,排出因濕熱鬱積引起的水腫或腹部膨脹。由於鴆鳥常聚集在檳榔樹上,所以在使用前應先清洗掉黑色的汁液,再用酒清洗,接著用大豆升進行再次清洗,待曬乾後才能使用。
大腹皮對於消除腹部脹滿,促進氣機下降有很好的效果,能快速消退浮腫,是治療腹部膨脹和去除水氣的重要藥物。然而,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使用。它能調節大小腸道的氣機,止住霍亂、痰膈和醋心等症狀,並能對付心腹及大腸部位的癰毒,特別適合實證的患者,但虛證的患者則應避免使用。一般來說,形狀像饅頭的就是大腹子,形狀像雞心的就是檳榔。
主要治療的是(以痘疹為例),可以消除腹部脹滿,消除浮腫,散發毒氣。由於它的質地輕且易浮,味道鹹且收斂,所以主要功能是行走在表層,消除腫脹,引導水氣,疏理氣機。然而,對於脾虛導致水氣泛濫的情況,則不宜使用。
2. 皂莢長板莢
稟木氣而兼火金之性,故味辛、微咸,氣溫,有小毒。入足厥陰、手太陰、陽明經。辛溫能散,咸能軟堅,故為散風豁痰、破症除痹、利竅通關之藥。
皂莢長板莢,理氣疏風。豬牙莢治齒取積,堪作散熬膏,勿為丸煎液,敷腫疼痛,除搐鼻噴嚏,至和生礬,即名稀涎散,善吐風痰,拌煉蜜可捏成導箭,結糞聚來,殺勞蟲精物,主風痹死肌,宣壅導滯,搜風逐痰,利竅通關,頭風淚出,破症墮胎。然性極尖利,無閉不開,無堅不破,故一切口噤賴為濟急之神丹。
若類中風,由於陰虛者,並孕婦並宜忌之。皂角刺治潰瘍,能引諸藥,直達潰處成功,其性銳利,為癰疽妒乳療腫未潰之神藥。凡癰疽已潰,不宜服,孕婦亦忌之,米醋熬嫩刺,塗癬有效者,取其義也。皂角子,氣味與皂莢同,炒舂去赤皮,以水浸軟,煮熟,糖漬食之,疏導五臟風熱壅滯,及治大腸虛秘,瘰癧惡瘡腫毒。
皂角刺,主治(痘疹合參〕,解熱毒。治痘平塌用之引托裡諸藥,直達瘡所,高聳灌膿,痘後癰腫,亦用賴以引諸藥,直至毒所,鼎峻潰膿也。
肥皂核,生於盛六陽之令,成於秋金之月,得火金之氣,故味辛氣溫有毒。凡腸胃有垢膩,穢惡之氣鬱於中,則外生瘰癧惡瘡腫毒泄於外,且於腸風下痢膿血,此藥專能盪滌垢膩,宣通穢積,腸胃潔淨,則諸症自除也。治瘰癧用肥皂去核,入斑蝥在內紮緊,蒸去斑蝥,加入貝母、天花粉、玄參、甘草,牛蒡子,連翹為丸。每服一錢,白湯下,服後腹疼,勿慮此藥力追毒之故。
獨核仁同豬胰子、金銀花、皂角刺,芭蕉根、雪裡紅、五加皮、土茯苓、皂莢子、白殭蠶、木瓜、蟬蛻、白蘚皮治黴瘡,如久虛者,加人參、黃耆、薏苡仁,兼治結毒。治腸風下血,獨子肥皂燒存性為末,糊丸米飲下。治臘黎頭瘡,用獨核肥皂去核,填入沙糖,並巴豆二枚,扎定鹽泥固煅,存性,再入檳榔輕粉六七分,研勻,香油調搽,先以湯洗淨,拭乾乃搽,一宿見效。
白話文:
[皁莢長板莢]
它具有木的氣質,同時兼具火和金的特性,因此味道辛辣、略帶鹹味,性溫,含有微量的毒素。它主要影響肝、肺以及腸胃的經絡。其辛辣溫暖的屬性能幫助散發寒氣,鹹味能軟化堅硬的物質,所以它被用作一種可以疏散風邪、豁開痰液、破除症結、消除痺痛,以及疏通孔竅和關節的藥物。
皁莢長板莢能調理氣機,疏散風邪。豬牙莢能清理牙齒間的積垢,適合研磨成粉或熬製成膏,但不宜做成丸狀或煎成液體。外敷能減緩腫痛,去除鼻塞打噴嚏的問題,配合生礬使用,就是有名的稀涎散,對吐出風痰有很好的效果。與蜂蜜拌和後,可捏成導箭形狀,幫助解決便祕,清除腸道中的寄生蟲。它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肌肉僵硬,有助於通暢氣血,搜尋風邪,驅除痰液,疏通孔竅,通過關節,治療頭風引起的眼淚流溢,甚至能破除症結,導致流產。然而,它的性質非常尖銳,沒有它不能穿透的閉塞,沒有它不能破壞的堅硬,因此對於各種口噤不語的情況,它就像救急的神丹。
對於類似中風,由陰虛導致的病情,以及孕婦,都應該避免使用。皁角刺可用於治療潰瘍,能引導其他藥物直接到達潰瘍部位,發揮功效。其性質銳利,是治療未潰瘍的癰疽和乳房炎的神奇藥物。但是,對於已經潰瘍的癰疽,以及孕婦,都不應服用。用米醋熬製嫩刺,塗抹於癬病,有療效,正是利用了這種特性。皁角子的味道和皁莢相似,炒熟後去紅皮,用水浸泡至軟,煮熟,加上糖食用,能疏導五臟的風熱,以及治療大腸虛祕,淋巴結腫大,惡性腫瘤等疾病。
皁角刺的主要作用,包括解熱毒。對於扁平或塌陷的痘疹,它能引導託裡藥物,直接到達患處,使痘疹高聳,灌膿。痘疹後的癰腫,同樣可以依賴它引導藥物,直至毒源,加速膿液排出。
肥皂核生長於夏季,成熟於秋季,具有火和金的氣質,因此味道辛辣,氣溫,有毒。如果腸胃中有污垢和惡臭的氣息聚集,就會在外表形成淋巴結腫大、惡性腫瘤等問題,並可能導致腸風下痢、膿血等症狀。這藥物能有效清潔腸胃,排出污垢,一旦腸胃乾淨,這些症狀自然消失。治療淋巴結腫大,可將肥皂去核,放入斑蝥,緊密包紮,蒸去斑蝥,再加入貝母、天花粉、玄參、甘草、牛蒡子、連翹,製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一錢,以清水吞服。服用後若感到腹痛,不必過於擔心,這是藥物在驅除毒素的作用。
單核仁與豬胰子、金銀花、皁角刺、芭蕉根、雪裡紅、五加皮、土茯苓、皁莢子、白殭蠶、木瓜、蟬蛻、白蘚皮一起,用於治療黴瘡。對於長期虛弱的人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耆、薏苡仁,同時治療結毒。對於腸風下血,可以將單核肥皂燒至炭化,磨成粉末,製成藥丸,以米飲吞服。對於臘黎頭瘡,可將單核肥皂去核,填入砂糖,並加入兩顆巴豆,緊密包紮,用鹽泥包裹,煅燒至炭化,再加入檳榔輕粉六七分,研磨均勻,以香油調和,擦拭患處。先用熱水清洗乾淨,擦乾後再進行擦拭,一夜即可見效。